06.09 QFII的喜與悲:高瓴收穫美的,三星資產“踩雷”信達

紅刊財經 李健 紅刊財經

A股納入MSCI讓市場對外資進入充滿期待。有機構分析師向《紅週刊》記者表示,有可能因為A股納入MSCI時間表的關係,今年前5個月首次獲得投資額度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從去年同期的7家減少到2家,而有投資額度的外資可能在這段時間加大了佈局力度。

從業績表現來說,外資機構有的收穫滿滿,有的其實在做“公益”。比如,韓國的三星資產管理公司一季度買進了信達地產,隨後信達地產在5月24日停牌,復牌至6月8日股價下跌了9.92%。

QFII的喜與悲:高瓴收穫美的,三星資產“踩雷”信達

外資機構增長為零

據《紅週刊》記者統計,今年以來有2家外資機構獲得了首次投資額度,分別是上投摩根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額度為1億美元;頂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額度為3億美元,兩家機構合計獲批4億美元。在去年前5個月,這個數字為7家。另外,今年以來,獲得QFII資格的海外機構數量為0,而去年前5個月有4家獲批。

另外,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今年以來新獲批了1家,即海克利爾國際投資有限責任合夥公司,獲批額度為6.9億元。而去年同期有7家獲得投資額度。

對於當前外資進入A股的這種變化,國金證券策略分析師李立峰認為,可能受A股MSCI指數提振,外資通過現有額度正在大肆進場佈局。而外管局為了暫時平穩外資機構進入A股的速度,於是拉長了審批時間。另外,有國內資金偽裝成外資以獲得更多優惠的情況,這些扮成外資的本土資金出海後可能會選擇其他市場,造成外資流入暫時停滯的現象。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在接受《紅週刊》記者採訪時表示,在A股納入MSCI後,國家會放更多QFII進場,短期內政策可能作為一個保障性的“後勤”工作,未來一定會繼續放寬入場條件。

從QFII投資額度來說,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6月6日,A股擁有313家境外合格投資者,合計獲得了985.6億美元投資額度,約為6310.5億元人民幣。目前,A股3521家上市公司的總流通市值為54.59萬億,QFII的投資額度相當於A股總流通市值的1.156%。

當前投資額度最高的是澳門金融管理局,今年2月27日最新調整到50億美元。緊隨其後的是韓國銀行,擁有30億美元投資額度。另有3家機構在A股可以投資25億美元資金,分別為:阿布扎比投資局、挪威中央銀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當前的投資額度為21.9億美元,但其過去歷年獲得的投資額度並不穩定。國家外匯管理局在2004年批給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的額度為8億美元,2011年1月6日被下調為7.9億美元,2016年調整為12.9億美元。上海證券基金分析師劉亦千向《紅週刊》記者表示:“合格境外機構在取得投資額度後一年內使用率未達到70%,外匯管理局可能縮減其投資額度。”

從投資效果來看,外資機構有得有失,好壞參半。今年一季報顯示,313家外資機構在一季度末持有的企業涉及279家企業(存在多家機構持有一家企業的情況),從年初至6月6日,有163家企業的股價表現為下跌。

以寶鈦股份為例,截至一季度,共有四家QFII持有寶鈦股份,分別是國家第一養老金信託公司、魁北克儲蓄投資集團、安大略省教師養老金計劃委員會和瑞士聯合銀行集團,持有股份市值依次為4904萬元、5975萬元、6512萬元和9468萬元。這些外資進入寶鈦股份的時間,國家第一養老金和魁北克儲蓄大約是在去年底,安大略省教師養老金和瑞士聯合銀行集團應在今年一季度。因寶鈦股份股價自去年三季度一直在下跌,所以以寶鈦股份今年1月1日至6月6日股價下跌25.16%為依據,上述四家外資機構皆遭遇浮虧,其中國家第一養老金和魁北克儲蓄浮虧額至少在1233.85萬元、1503.31萬元以上。

高瓴資本持有美的3年

在外資機構中,亞洲最大投資基金高瓴資本向來以集中投資、低風險控制而聞名。它的這個特點也在A股市場上得以充分表現。

高瓴資本在2015年10~12月份開始買入美的集團,一出手就買了10億元,其持倉成本在18元左右。然後一路加倉,2016年4月~6月加倉了3977.5萬股,7~9月又買入了4400萬股;2018年一季度高瓴資本已經擁有美的集團1.08億股股權。美的集團的股價曾在2015年7月4日到9月30日出現了一次回撤38.3%的情況,高瓴資本的倉位卻絲毫未動。在下注美的同時,高瓴資本也在等待格力的投資機會。2016年年初——股災3.0之後,高瓴資本開始建倉格力,一出手又買進了8.72億元。

當時市場認為,高瓴資本可能會複製投資洋河的經歷。高瓴資本在2014年一季度持有洋河股份2233萬股股份,持股市值為10.99億元,佔總股本2.07%。到當年3月份其持倉市值合計為21.09億元(不包含未披露),洋河股份佔高瓴在A股投資倉位的52%。接著高瓴資本開始耐心等待,到2015年3月份以後開始減持洋河,至2015年第四季度清倉了所有洋河股份。算上分紅收益和股價漲幅,高瓴資本在洋河股份獲益約11億元。

事實也正是如此。從今年一季報來看,高瓴資本正在減倉美的集團,共減持了623.28萬股。但它沒有減持格力電器的股份。截至一季度末,高瓴資本持有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的股份分別為1.08億股和5045.71萬股。

從成績來看,美的從2015年12月31日至今股價上漲了168.42%,格力電器從2016年3月31日至今股價上漲了186.11%,無論哪一家都為高瓴資本貢獻了翻番的收益。

在A股做集中投資的不止高瓴資本一家,奧博醫療股份有限公司是美國的一家專注於生物醫療的投資公司,在A股投資了主營化學藥的信立泰和主營眼病治療的愛爾眼科。奧博醫療股份有限公司獲得QFII資格是在2013年2月28日,進入A股市場後,奧博醫療先觀察了1年,2014年二季度買進了愛爾眼科761萬股,一直持有至今。另外,在2017年四季度,奧博醫療買入了在A股的第二隻股票信立泰,買入509.99萬股。

三星“踩雷”信達地產

和高瓴資本這類喜歡集中投資的機構不同,Samsung Asset Managemen(三星資產管理公司)這類公司似乎比較喜歡短線搏殺以及重組概念等。三星資產曾在2017年二季度買入了晉億實業37.355萬股,到當年三季度末全部賣出,到了當年四季度又殺進晉億實業。另外,三星資產在2017年初首次買進焦點科技、漢王科技、漢纜股份、創業環保和迎駕貢酒,到當年二季度僅剩創業環保的倉位沒變,其他4只股票均已清倉。

據瞭解,三星資產在今年一季度買進了610.52萬股信達地產,佔其流通股比0.4%。信達地產3月30日的股價為5.19元。

信達地產在5月24日開始停牌,理由是“併購重組委”將審核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事項。而這個重大重組其實就是信達地產醞釀許久的與淮礦地產的重組。公開資料顯示,在2017年7月19日,中國信達附屬公司信達地產宣佈,擬以人民幣78.33億元收購淮礦地產全部股權。隨後在2018年1月17日,重組方案調整為增加現金過渡安排,中國信達將以現金收購淮礦地產有限責任公司60%股權。至2月26日,中國信達已完成收購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有的淮礦地產60%股權,相關股權已過戶至中國信達名下。

三星資產或許是看到重組消息才佈局信達地產,但市場對信達地產重組的熱情並不高。信達地產在5月31日復牌,復牌當天股價跳空低開,截至收盤下跌了6.71%,在接下來的兩天內,股價延續頹勢,從5月31日至6月6日,合計下跌了8.3%。6月8日信達地產收盤價為4.45元。

值得注意的是,信達地產在今年以來股價出現了兩次直線下跌,上一次是2月1日到2月14日,合計跌幅為15.51%,如果三星在1月1日就參與到信達地產中來,今年以來的浮虧將達到561.68萬元。

三星資產管理公司在A股的投資似乎並不順利,今年一季度買進了3只股票,分別為:信達地產、天山股份和晉億實業。截至6月6日股價分別下跌了16.57%、18.97%和24.32%。

其中天山股份是三星資產管理公司在2017年新買進的股票,最初投資了181.97萬股,買入的時機正好在2017年三季度天山股份公佈季報之後。從季報來看,天山股份2017年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7151%,但在2017年年報、2018年一季報,淨利潤增長分別為165.5%和82.27%,遠低於2017年三季度的業績水平。三星資產管理公司買在了天山股份業績大漲之後,但上漲的趨勢沒能保持,股價大漲的收益也就落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