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 馬甲線、頭前傾、肌肉不平衡、高低肩、低血糖的訓練改善方法

Q:對於已經很瘦的女生(肌肉和體重都低於標準),追求馬甲線的,應該怎麼訓練,可以做有氧嗎?

馬甲線、川字腹是女生追求的完美腹部線條.上述會員不能稱之為"瘦",在健身教練的標準裡,該會員只能稱為體重過輕.因為會員肌肉重量低於常人標準,而我們看待"瘦"是以身體組合比例來看的.

對於腹部肌肉線條的追求無法離開兩個方向:

1、肌肉.無論大眾理解的馬甲線該如何如何訓練,但是腹部肌肉的厚度是關鍵.所以腹部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但也不能視為全部.

2、脂肪含量的降低.我見過很多女性瘋狂的熱衷腹部的練習,定的目標連健身教練都瞠目結舌,但是始終忽略了一點,當你體脂比例在30%,你即使每天1萬次的腹部練習也是徒勞的.女性在體脂20%以下時候腹部輪廓會顯現,但也要保證肌肉量.同時也要降低腹部脂肪的堆積量.

無論現代健身行業給你定性了多少健身名詞,在訓練中最終還原的依舊是肌肉的增加和脂肪的適量、科學、穩定的減少.常規的腹部訓練及有氧訓練是該會員達成目標的方向,但是在訓練中注意會員的飲食,一定不能出現節食或者少食的情況.

馬甲線、頭前傾、肌肉不平衡、高低肩、低血糖的訓練改善方法

Q:上交叉綜合症肌肉表現?

上交叉綜合症關節整體表現為一下三點:

1、頭前引(上頸椎曲度增加,下頸椎曲度變直)

2、肩胛骨前引

3、胸椎曲度增加(後凸增加,即含胸)

再由關節分析肌肉:

頭前引:

緊張肌肉:胸鎖乳突肌、斜角肌、枕下肌群

無力肌肉:斜方肌、豎脊肌、

肩胛骨前引及胸椎曲度增加:

緊張肌肉:胸大肌、背闊肌、前鋸肌、三角肌前部

強化肌肉:斜方肌、菱形肌、三角肌後部

肌肉強化原則:體態糾正為主要糾正方式,肌肉的鬆解及強化為輔助手段.肌肉強化和鬆解以影響關節強弱劃分,以影響力大的肌肉群為主。

馬甲線、頭前傾、肌肉不平衡、高低肩、低血糖的訓練改善方法

Q:會員左右肌肉不平衡,做硬拉的時候身體歪向一邊該如何解決?

人體的肌肉不平衡是正常的,因為我們即使是在生活中也無法非常平衡.如果你能做到你的左手能和右手一樣的使用頻率和靈活度,那這些問題就都不是問題.

我們來分析下會員訓練時候身體無法處在中立位的情況該如何解決:

1、本體感受,會員永遠是最瞭解自己身體情況的人,所以我們要做的並非是用我們的專業知識或者經驗來判定會員是那塊肌肉出現了問題.當會員在訓練中身體偏斜的時候,我捫將會員身體糾正至中立位,要求會員感受緊張肌肉緊張及程度,以此推斷肌肉問題.

2、快速處理,標題的問題是諸多健身教練很常見的問題,會員體態尚可,但是在負重訓練中身體的偏斜就會加重變的非常明顯.有了第一步,我們將很快的推斷出肌肉緊張所在,在肌肉緊張程度不影響訓練安全的前提下,我們不能夠將時間浪費在肌肉鬆解上.如果是我我會選擇用拉伸的方式快速解決(在組間休息時間),又或者使用泡沫軸、鬆解棒等可快速處理的工具。

馬甲線、頭前傾、肌肉不平衡、高低肩、低血糖的訓練改善方法

Q:高低肩如何解決?

高低肩是人體姿態常見問題,因為身體左右肌肉的不平衡而出現的偏移.高低肩我們首先要做姿態的評估,高低肩原因一般分為兩種:1、肩胛骨兩側的不平衡.

2、脊柱側彎.所以在做體態評估的時候我們要分清高低肩的根本所在.

馬甲線、頭前傾、肌肉不平衡、高低肩、低血糖的訓練改善方法

1F流程:

1、自然站姿,後側觀脊柱是否出現側彎.

2、以肩胛骨上下角為標註點,是否出現上旋.

3、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兩側肩胛骨位置,是否出現單側前移幅度過大.

馬甲線、頭前傾、肌肉不平衡、高低肩、低血糖的訓練改善方法

1F

矯正::

脊柱側彎,鬆解C口一側肌肉(以拉伸側表線動作為主).

肩胛骨上旋(聳肩,高低肩高側),觸摸斜方肌,確定緊張側,主要以斜方肌鬆解為主.

肩胛骨前移幅度過大,鎖骨的前移也會影響肩胛骨,此時最快的評估方式就是測試肩關節水平外展是否緊張,一般情況下肩胛骨前移肩關節水平外展程度會受限.測試後鬆解或拉伸胸大肌後再次觀察.

注:以上三種情況可能同時出現.

Q:低血糖的訓練方法?

低血糖誘因諸多,藥物、遺傳、飢餓等都會誘發低血糖.已知低血糖人群在訓練前適當進食;如:果糖一顆、麵包或餅乾、果汁.保證訓練中身體糖原充足.

低血糖人群應該適當訓練,但不易過於激烈:

  • 隨身攜帶果糖或單糖.

  • 訓練前已有低糖症狀應避免訓練.

  • 訓練動作避免過大幅度或過於激烈的運動.

  • 避免單次訓練中下肢過多力量練習.(例:深蹲,可改為半程深蹲且訓練重量不宜過大)5、避免頭部低於心臟動作,如果安排此類動作,動作完成後應緩慢還原到站姿.

  • 訓練中出現頭暈、乏力、耳鳴、視力障礙、肢體木僵等症狀,應立即停止訓練並上斜位仰臥,在未昏迷狀態下飲用葡萄糖水.昏迷狀態下儘快送往醫院.

  • 訓練時間儘量安排在午餐後1-2小時內.

  • 訓練強度應選擇中低強度,且運動時間不宜過長.(快走、慢跑、小重量器械訓練等)

  • 訓練後正餐碳水量50%.

低血糖由於誘因諸多,為其安排訓練體系時候應遵循遺囑進行訓練,避免訓練者盲目訓練誘發低糖症狀.

馬甲線、頭前傾、肌肉不平衡、高低肩、低血糖的訓練改善方法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