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安信三板」“聪明资金”成功布局 新三板仍是“独角兽”储备池

市场概况速览

三板做市:909.58↓0.36↓( 0.04%)

挂牌总数:11533家

新挂牌:0家

新转为做市转让:0家

股票成交数:660只

做市转让:381只

总成交金额:4.1亿元

做市转让:0.9亿元

整体估值:20.86

做市估值:19.51

协议估值:21.72

竞价点睛

今日0家公司变更为竞价

做市点睛

今日0家公司变更为做市

做市预告

4月12日1家公司转为做市转让

竞价预告

4月12日0家公司转为竞价交易

当天成交情况

「安信三板」“聪明资金”成功布局 新三板仍是“独角兽”储备池

竞价涨幅前五

「安信三板」“聪明资金”成功布局 新三板仍是“独角兽”储备池

做市涨幅前五

「安信三板」“聪明资金”成功布局 新三板仍是“独角兽”储备池

交易额前五

「安信三板」“聪明资金”成功布局 新三板仍是“独角兽”储备池
「安信三板」“聪明资金”成功布局 新三板仍是“独角兽”储备池

新闻动态

「安信三板」“聪明资金”成功布局 新三板仍是“独角兽”储备池

“聪明资金”成功布局 新三板仍是“独角兽”储备池

在孵化独角兽或投资新三板领域中,三类股东都担当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近期含三类股东过会成功的案例,让业内为之兴奋。在新三板大咖们看来,三类股东其专业性以及前瞻性投出优秀项目,而且契约型基金在海外市场已经非常成熟,对于新三板而言,三类股东问题明确后有利于资本环境更完善。而在目前A股IPO准入门槛抬升的背景下,新三板还承接了更多的融资功能。

“聪明资金”入主新三板 三类股东上市突破

今年3月,文灿股份(603348)成为带着“三类股东”过会的新三板第一股,文灿股份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于2015年3月18日挂牌新三板进行股票公开转让。2015年6月,文灿股份通过新三板定向增发股票1500万股,文灿股份的持股股东由之前的5家扩充到27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参与定增的22名投资者中包括9名“三类股东”,合计投入1.05亿元认购526万股,股份又经过一轮转让交易。截至目前,公司中含有“三类股东”多达10家,合计持有文灿股份600万股,占总股本的3.63%。但是文灿股份并未在招股书中对其全部“三类股东”做穿透式披露。

新三板文学社社长布娜新向记者表示,三类股东其专业性以及前瞻性投出优秀项目,“而且契约型基金在海外市场已经非常成熟,在投资界也是杰出代表。之于国内新三板三类股东问题一定要明确,否则会对三板市场造成打击。”

一位财务人士向记者分析称,有限合伙,人数50人之内,有税收,成立时比较麻烦,变更也麻烦;而契约型基金,人数200人,税收政策未定,目前都是不交税的,成立简单,变更也简单。

三类股东是指契约型私募、券商资管计划和信托计划。由于契约型私募无需工商登记、募资便利、机制灵活,已经成为新三板主要的机构投资者群体和资金供给来源。不过,近期,由于含三类股的新三板挂牌企业的IPO审查节奏出现停滞,引起了新三板市场的恐慌。

在投行人士看来,“三类股东”是创投机构在国内融资环境下采取的一种创新,以聚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交由专业投资机构投资到创新、创业企业中。从法律角度,这种创新可能与现有法规有冲突,但是这一现实必须面对,否则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的目标可能难以实现。

尤其是带有“三类股东”的企业,在“三类股东”审核口径明确后,要按照新规要求整改规范并进行披露,以便顺利通过发审委审核。

2017年11月22日,全国股转系统监事长邓映翎表示,三类股东占新三板全部机构投资者比例约8%,“三类股东数量虽少,但是投出了最好的公司,却在IPO时就面临了巨大问题。”三类股东解决办法已经得到管理层的统一认识,新三板的春天正在来临。

2017年12月初,科顺防水、福达合金相继过会,两家企业股东中均曾有三类股东身影,其中科顺防水股东数还超过了200人。

IPO门槛提高资本环境生变 新三板仍是优质企业储备池

从3月份相关部门发布中国“独角兽”名单,到目前23家新三板转板受阻,IPO的审核趋势越来越向企业发展前景这一标准进行倾斜,监管层也越发重视对优质上市资源的培育,缺乏成长性的公司很难通过。

布娜新向记者表示,IPO准入门槛提高使得企业留在新三板的信心更加坚定,“纵观几个交易市场,目前A股上市门槛抬高,香港、纳斯达克等市场也缺乏本土化优势,对比之下股转系统效率、转化率更高。”布娜新认为,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出现材料撤回潮,要先练好内功再逐步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借助PE、VC等机构资金助力来发展企业。作为企业经营者,如何把公司发展成“独角兽”,也是目前证券市场指挥棒的作用,在目前资本市场环境变更下新三板还承接了更多的融资功能。

有投行人士认为,有几种情况新三板公司的融资前景将蒙上阴影:一是业绩下滑的企业,尤其是业绩增长乏力的企业;二是所处行业前景不佳的企业,例如石化下游产业,该产业高端市场被境外跨国企业占据,低端市场竞争又非常激烈;三是缺乏研发力量和技术优势的企业,这类企业不具有可持续的竞争力,因而成长性较低,业务不确定性也较大。

业绩有不确定性 练好内功再谋求上市

2018年初以来,新三板拟IPO企业中出现了一股“撤退潮”。据股转系统公告及资讯显示,截至目前已有23家新三板企业在IPO进程中止步,其中19家为终止审查,4家为中止审查。其中仅3月份宣布撤回申请的新三板企业就多达17家,而去年全年总共才18家。

记者梳理发现,近期终止IPO的新三板企业中,不少都存在业绩不佳、下滑等问题。如阳光中科近三年净利润累计为9458万元;上海凯鑫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合计仅为4300多万元;和力辰光2017年上半年因遭遇业绩大滑坡,营收2813.17万元,同比下滑62.75%,净利润亏损3390.76万元。据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2015年、2016年更正后的净利润数据为3361.11万元、3711.49万元。

不过,在新三板过万家企业的大池子中,总会有佼佼者脱颖而出,并采用“曲线救国”的方式争取A股“门票”。记者留意到,被上市公司并购是最常见的办法,而且被并购对象也不算太贵。

2018年2月26日,隆平高科(000998)公告,拟以13.9亿元的价格,收购新三板公司联创种业90%的股权。以此计算,联创种业整体估值约15亿元。2018年3月6日联创种业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2017年度净利润1亿元-1.3亿元之间。所以此次收购市盈率约12倍,而隆平高科目前的市盈率57倍。

稍早被中环装备(300140)收购的兆盛环保,2017年预计净利润5800万元,被收购的整体估值7.2亿元,收购市盈率也在12倍左右,而中环装备的市盈率为73倍。

「安信三板」“聪明资金”成功布局 新三板仍是“独角兽”储备池

一季度新三板定增市场活跃度下降

二级市场低迷影响新三板企业融资。来自股转系统的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新三板企业定增市场表现不佳,实际募资规模及定增发行次数均下滑明显。同时,挂牌公司拟定增规模及次数同样出现下滑。挂牌企业定增融资活跃度总体下降,但行业、企业之间融资能力出现分化。多家挂牌公司一季度发布了拟定增规模在十亿元以上的预案。东北证券新三板研究总监傅立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多种原因共振导致一季度定增市场整体表现不佳,包括二级市场流动性不佳的传导、参与定增缺乏盈利模式等。

静待破局

傅立春认为,新三板定增市场遇冷是二级市场交投冷清的传导。“今年以来,新三板各项指数下滑,二级市场活跃度下降,反过来会影响到一级市场。”傅立春表示,2015年以来蜂拥参与新三板公司定增的不少机构及个人投资者面临损失和退出难题,后续资金将更加谨慎。

中科沃土基金董事长朱为绎持类似观点。朱为绎表示,新三板定增遇冷主要由于资金退出困难。一季度新三板企业IPO被否比例增加,参与定增获益的不确定性增加。此外,“三类股东”问题尚未有明确说法,这也使得定增参与方热情下降。

从融资主体看,流动性不佳使得一些公司难以以公允价格进行定增。某挂牌公司董秘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由于交投冷清,新三板挂牌公司股价容易失真,大涨大跌并不鲜见。不少公司发布定增预案后,二级市场价格远低于拟定增价格。“机构与其参与定增还不如直接在二级市场购买股票。不少公司的定增因此折戟。”该董秘表示。

傅立春表示,挂牌企业大扩容阶段基本结束,市场融资功能下降显示出新三板仍处于成长期,解决存在的问题有赖于系统性改革,需要监管者及市场参与者共同努力。

朱为绎认为,下半年存在一定机会。尽管一季度定增市场表现冷清,但下半年有望得到恢复。受一季度企业IPO通过率大幅下降以及被否后三年内不能借壳上市等政策影响,不少新三板拟IPO企业在排队期间主动撤材料。“这些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多符合以往IPO财务标准。随着情况的变化,这些企业后续可能继续启动IPO,预计下半年部分企业将陆续开始融资。这些企业质地优良,将带动下半年新三板融资市场回暖。”

分化明显

不过,融资总体活跃程度下降,不能遮住热门行业及明星公司的闪光之处。从发布的预案以及实施的方案看,业绩良好、发展前景明确的挂牌企业受到投资者追捧。

泛地产行业及金融行业成为吸金大户。武侯高新成功募集17.56亿元,目前募资规模居首位。公司是武侯区产业园区开发运营平台。

从目前情况看,金融挂牌企业主要涉及城商行、券商、期货、保险、租赁等多个金融细分领域。在2018年一季度实施完成的定增案中,如皋银行发行规模仅次于武侯高新,募集资金14.49亿元。资料显示,如皋银行2017年登陆新三板,2017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56亿元,同比增加15.44%;实现净利润2.69亿元,同比增加10.47%。本次定向增发募资主要为了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并吸引了多个知名金融机构和投资人参与。

今年一季度发布的融资规模居前预案中,同样出现多家金融挂牌企业身影。其中,开源证券拟以4元/股的价格增发不超过8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32亿元。开源证券称,此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加码主营业务、偿还到期收益产品以及拓展金融产业链三大方面。募集资金完成后,有利于增厚公司净资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公司分类评价级别,促进公司各项业务的稳健开展,增强抗风险能力。资料显示,开源证券此次拟发行股份占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的30.89%,本次增发后公司估值将达到103.60亿元。此外,众诚保险拟定向增发募集资金不超过25.6亿元。众诚保险表示,募集资金将用于充实公司资本金,提升偿付能力水平等。众诚保险2018年经营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三个重点推进项目:启动IPO、继续开展增资扩股项目工作以及寿险项目批筹。

部分新兴行业明星公司定增预案规模较大。以纽米科技为例,公司拟募集资金不超过12.21亿元。纽米科技从事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及销售。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公司新建3×5000万平方米/年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微孔隔膜项目及补充日常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此外,长城华冠、华塑股份、友宝在线等公司拟募资规模居前。

双双下滑

来自股转系统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新三板市场定增总额为199亿元。其中,1月-3月分别为62.2亿元、33.7亿元和102.8亿元,发行次数分别为121次、87次及244次。而2017年一季度定增融资总额为288.9亿元,对应的1月-3月融资额分别为80.7亿元,83.8亿元以及124.4亿元,发行次数分别为229次、242次、300次。整体看,今年一季度定增融资总额较去年同期下降近4成,而发行次数则下降7成。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近60家公司终止定增,涉及金额约为30亿元。部分公司由于摘牌而终止定增事宜。例如,主营环保设备及工程的柏美迪康于2017年12月21日发布《股票发行方案》,拟以3.8元/股的价格向三名投资者发行447.37万股,募资1700万元。募集资金拟用于补充公司发展流动资金,优化财务结构,支持公司产品研发。公司今年2月中旬发布公告,终止此次定向发行。根据公告,公司业务发展迅猛,将进入IPO准备期,拟终止本次股票发行,待股票发行方案调整后,择机另行启动股票发行工作。公司董事会同时通过了摘牌议案。此外,龙者新材先后发布了终止定向增发和拟摘牌的公告。

今年一季度挂牌定增预案发布方面,拟募资规模和拟募集次数同样双双下降。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新三板市场共发出695份定增预案,预计募资金额370亿元,拟募资超亿元的定增预案97份,占比14%。2018年一季度,新三板市场发出366份增发方案,预计募资总额不超过186亿元。其中,拟募资过亿元的定增预案仅28份,占比不到8%。这些数据显示出新三板一级市场融资活跃程度下降。

诸海滨新三板研究

专注新三板资讯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