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商鞅變法前後的秦國實力差距究竟有多大?“試金石”魏國告訴你

公元前340年,對秦國來說是一個揚眉吐氣的一年。這一年,商鞅率領變法後的秦國軍隊,吊打了魏國,並俘虜了他們的主將公子卯。秦國獲此大勝,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儀式。商鞅也被秦孝公“封之於商十五邑,號商君”,其個人事業至此達到了頂峰。

商鞅變法前後的秦國實力差距究竟有多大?“試金石”魏國告訴你

而魏國方面,則被迫割讓了黃河以西大片土地。魏惠王腸子都悔青了:“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

戰國初期的霸主魏國

魏國的祖先,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子畢公高。畢公高的封地在畢,後來被西戎所滅,子孫淪為平民。到了春秋初期,後代中出了一個牛人叫畢萬,主動投奔了當時雄霸中原的晉獻公,並且幫助晉獻公攻滅了姬姓魏國。晉獻公索性把這個故魏國地封給了畢萬,畢氏於是又改稱魏氏。

畢萬的孫子魏犨在晉文公流亡時站隊正確,晉升為大夫,正式邁入公卿之列,稱魏武子。到三家分晉前,魏氏已經位列六卿,是當時晉國最顯赫的六支勢力之一。晉陽之戰中,魏、趙、韓三家共滅實力最強的智氏(之前智氏已經滅掉了另外兩家),最終成為一方諸侯。

雖然魏氏在晉國上卿時實力稍遜於趙氏(趙國),但在成為諸侯之後,卻是三晉中最先崛起的。

商鞅變法前後的秦國實力差距究竟有多大?“試金石”魏國告訴你

魏國的地理位置,正好處於諸侯的最中央,東齊、西秦、南楚、北趙列強環伺(韓國則一直沒啥存在感),是兵家口中那種四戰之地。就是處在這樣的一個危險的位置,魏國強勢崛起了。

魏文侯雄心勃勃,率先起用李悝變法圖強,又用翟璜改革弊政,用樂羊攻滅中山國,抑制北面的趙國,向西又攻取秦的西河,連敗齊楚。還啟用吳起,創建了令人談之色變的高度職業化軍隊——魏武卒。再經過魏武侯的進一步發揮,等到魏惠王繼位,魏國已經在中原稱霸近百年了。

魏惠王時,魏國實力達到了鼎盛,常常是一挑三、一挑四,也絲毫不怯。正在魏國自我膨脹到處找茬的這段時間,商鞅從魏國出走(魏相公叔痤曾向魏王舉薦商鞅,還說如果不能用他,就殺掉他,可惜魏王都聽不進去),進入秦國,開始了長達19年的變法道路。

商鞅變法之前的秦國

人們往往將商鞅變法視作秦國由弱變強的轉折點,此話雖不錯,但容易產生一種誤解:以為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前,還是個很貧弱的國家。

但事實上,秦國早在商鞅變法以前,就已經是一個強國了。即便算不上一流,至少也是二流。

商鞅變法前後的秦國實力差距究竟有多大?“試金石”魏國告訴你

秦獻公深入苦寒之地

秦國是諸侯中起步最晚的一個,祖先是一個給周王養馬的馬伕,又地處西陲,向來都被山東諸國視為化外之地。到秦穆公時,任用五羖大夫百里奚為相,秦國始強,一度還擊敗過老牌強國晉國,俘晉惠公,還攻滅了梁國、芮國、滑國等。


但是可惜,當秦穆公想繼續東出時,卻在崤之戰、彭衙之戰中兩次敗給晉國,全軍覆沒。從此向東的道路被晉國牢牢扼住,這種情況一致持續到魏惠王時期。

雖然秦向東的道路被扼住,但這樣一來反而讓秦國專心致力於向西發展,所以才有了滅西戎二十方國的“秦霸西戎”事業,也為後來的東出爭天下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商鞅變法前後的秦國實力差距究竟有多大?“試金石”魏國告訴你

就是在商鞅到來以前,秦國也在與魏國的交戰中多次取勝。前366年,魏國在武都築城,為秦國所敗。接著,秦又敗魏韓聯軍於洛陰。兩年後,秦與魏血戰於石門,最終擊敗魏國,斬首六萬。前362年,秦國又趁魏國與趙、韓大戰的機會,攻取了魏國少梁之地。

與魏國的這幾次交戰中,秦國雖然不是勉強慘勝,就是趁虛而入,但至少也說明一點:面對當時的超級強國魏國,秦國仍然能保持一定的攻勢。魏國如果想揍死秦國,也還要好好掂量下自己要付出的代價。更何況當時的魏國,還在同時亂拳揍遍各路諸侯當中。

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國

公元前359年,商鞅入秦,開始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大刀闊斧的進行變法。用了將近20年時間,將秦國改造成了徹徹底底的戰爭機器。

這期間,商鞅還對魏國耍了一出陰招。

商鞅變法前後的秦國實力差距究竟有多大?“試金石”魏國告訴你

公元前350年,魏國和齊趙講和,騰出手來打算反攻秦國(前幾年秦國趁著魏國忙於戰事曾屢次侵擾,還收復了部分河西失地),秦孝公親自去見了魏惠王,才算暫時穩住了局面。

商鞅也認為這時候“以一秦而敵大魏,恐不如”,於是提出尊魏為王的辦法來轉移魏國的注意力。果然,魏惠王中計,“廣公宮,制丹衣,旌建九斿,從七星之旟”(《戰國策·齊策五》),“承夏車,稱夏王,朝為天子”(《秦策四》),擺出一幅天子的派頭來。於是“齊楚怒,諸侯奔楚”。

在諸侯的圍毆之下,魏國終於雙拳不敵四手,漸漸地跪了。特別是在前341年的馬陵之戰中,名將龐涓自殺,太子申被俘,士卒戰死前後多達十萬,魏國元氣大傷,從此一蹶不振。

中原衰落,四方就崛起了。除了北趙還在憋大招以外,南楚、東齊、西秦紛紛立起山頭,躋身一流強國之列,四強並立的局面開始形成。

商鞅變法前後的秦國實力差距究竟有多大?“試金石”魏國告訴你

魏惠王(梁惠王)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商鞅被加以車裂之刑,而商鞅之法在秦國被保留了下來。同年,秦敗魏國於岸門,俘虜魏將魏錯。此後,秦國步步緊逼,魏國一再退讓,還跑去齊國尊齊威王為王,再也不負往日的霸主氣象。秦魏之間的實力,才徹底實現了扭轉。

魏國作為最初的霸主,在一系列的政策外交失誤之後,漸漸走進了死衚衕。而秦國憑藉穆公創業和商鞅變法,走向了強國之路,終於突破晉魏的這兩頭攔路虎,東出而爭天下。

秦國在穆公之後,商鞅之前,雖然實力有所衰落,但仍保持了相當的力量。雖內憂外患,但仍然生機勃勃。絕不是小說中說的那樣到了虛弱瀕死的地步。商鞅變法固然讓秦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這其實是一條強者更強的坎坷路,而絕不是一個由弱變強的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