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北京拱衛京師有三座古橋 哪兩座在戰火中見證關鍵歷史

北京的各類橋多,已經眾所周知。在中國近現代史上,這裡有兩座名橋與關鍵歷史事件有直接關聯。

史料說,北京歷史上拱衛京師的古橋有三座,一為京西南的盧溝橋,二為京北昌平的朝宗橋,三為京東通州區的八里橋。

先看這座八里橋。它的原名並不叫八里橋,而是叫永通橋。因為這座橋東距通州8華里而被百姓俗稱八里橋。

北京拱衛京師有三座古橋 哪兩座在戰火中見證關鍵歷史

五百多年過去了,如今的八里橋仍然名揚京華。地鐵八通線、京通快速路、京哈高速路都從八里橋邊經過,古橋一帶,每天人來車往,熱鬧異常。

八里橋建於明代正統十一年(1446年)。它南北走向,橫跨通惠河,是通州至北京的必經之處。八里橋為石砌三券拱橋。特別之處是橋中間的大券如虹,可通舟楫,兩旁小券對稱,呈錯落之勢。橋上的每塊石頭之間嵌鐵相連,十分堅固。

八里橋南北長50米,東西寬16米。橋面兩側有32副石欄板,欄板上有望柱33對,每個望柱上雕有石獅,栩栩如生,可與著名的盧溝橋石獅媲美。

橋東西兩端各有一對戧獸,長鬣密麟,昂首挺胸。護坡石上臥伏著四隻鎮水獸,扭頸傾頭,怒視碧波。橋南往東200米處,立有清雍正御製石道碑一座。

八里橋橋兩岸,綠柳白楊,紅花綠草,風景如畫。昔日的通州八景之一“長橋映月”,指的就是這裡。

八里橋下的通惠河,曾是京城的主要運糧通道。因為那時運糧船隻多是帆船,因而八里橋中間的橋拱建得非常高,最高處有8.5米,寬有6.7米,使來往帆船可以直接通過。享有“八里橋不落桅”美譽。

說起八里橋,就不能不說歷史上的八里橋之戰。

發生在晚清咸豐年間的八里橋之戰,實際是一場恥辱之役。

咸豐十年(1860年)七月,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英法聯軍因天津談判無結果,遂舉兵向北京逼進。八月初七,英法軍隊以六千人的兵力,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下,自通州郭家墳分三路向八里橋一帶猛撲。當時,駐守八里橋一帶的清軍三萬,由僧格林沁、勝保、瑞麟等人統率。

享有滿清“巴圖魯”之譽的王爺僧格林沁以匹夫之勇,率領處於冷熱兵器轉型期的三萬清軍,與裝備先進長槍大炮的六千英法聯軍在八里橋展開決戰。

清軍士兵揮舞著大刀長矛,使用落後於侵略者的抬槍、抬炮。與著剛剛經歷克里米亞戰爭錘鍊的英法聯軍展開生死搏殺。通州城外殺聲震天,八里橋邊硝煙蔽日。清軍將士視死如歸,英勇衝鋒,橋上的一批倒下了,後面的騎兵又衝上來。

北京拱衛京師有三座古橋 哪兩座在戰火中見證關鍵歷史

雖然清軍官兵前仆後繼,但在侵略者密集的鋼槍子彈精確殺傷下。在先進火炮的炮彈反覆轟擊下,橋面上堆滿了清軍的屍體,數萬清軍官兵戰死,英法聯軍僅損失十二人,八里橋宣告失守。

八里橋是京城最後一道屏障,八里橋大戰的第二天,住在圓明園的咸豐皇帝找個藉口,逃往熱河避暑山莊。英法聯軍殺進北京城,隨後,著名的圓明園被這夥強盜劫掠後焚燬。

在八里橋惡戰中,橋上石欄板多被炸得粉碎,許多石獅子也被炸燬。戰後,清朝廷對傷痕累累的八里橋進行了重新修復,但戰鬥中的槍彈創傷仍依稀可見。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北平修京通柏油路時,用土石將橋兩端墊高找平,降低了石橋的坡度。新中國建立後,又在橋面上鋪了瀝青。後來,為保護古橋的歷史風貌,減少洪水對橋的衝擊,城建部門在八里橋南北兩端開道引河,又先後各建三洞水泥橋一座,用於行人和車輛通行。

相比之下,盧溝橋的資歷要比八里橋老許多。

盧溝橋亦稱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處的永定河上。因為此橋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它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橋身結構堅固,造型美觀,具有極高的橋樑工程技術和藝術水準。

北京拱衛京師有三座古橋 哪兩座在戰火中見證關鍵歷史

史料介紹,盧溝橋是在金世宗在位的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決定修建的。當時尚未動工金世宗就病逝了。他死後的第二年,盧溝橋開始興建,歷時三年多於明昌三年(1192年)完工。

盧溝橋為十一孔聯拱橋,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橋樑總長266.5米,寬9.3米。盧溝橋兩側石雕護欄各有140條望柱,柱頭上均雕有形態各異石獅,歷史記載原有627個,現存501個。

“盧溝曉月”從金章宗年間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據說早在戰國時代,盧溝河渡口一帶便是燕薊的交通要道,兵必爭之地。

由於康熙年間永定河洪水,盧溝橋橋受損嚴重,大量古蹟也在洪水中被沖毀。1698年清朝廷撥款重修,康熙還命人在橋西頭立碑,記述重修盧溝橋史實。

現今橋東頭則立有乾隆皇帝題寫的“盧溝曉月”石碑。1908年光緒帝駕崩,葬於河北易縣清西陵,靈車須通過盧溝橋。由於橋面窄,只得將橋邊石欄拆除,添搭木橋。事後,又將石欄照原樣恢復。

1936年前後,北平城的東、西、北三面已經被侵華日軍控制。位於南面的日軍也已強佔豐臺,威逼中國軍隊撤離,盧溝橋一時成為北平對外的唯一通道。

為了佔領這一戰略要地,截斷北平與南方各地的來往,進而控制華北,日軍不斷在盧溝橋附近進行挑釁性軍事演習。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盧溝橋附近演習時,以有士兵失蹤為藉口,無理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在遭到中國軍隊拒絕後,日軍於7月8日凌晨向宛平縣城和盧溝橋發起進攻。中國守軍第29軍37師219團立即予以還擊,從此掀開了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序幕。

北京拱衛京師有三座古橋 哪兩座在戰火中見證關鍵歷史

(盧溝橋事變圖片)

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開始的標誌,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同時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區域戰事的起始。

盧溝橋和八里橋一樣,不僅見證了重大歷史事件,它們自身也在歷史事件中更加揚名天下。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本欄目,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