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兩宋在處理北方遊牧民族關係上長期處於劣勢,你能想到哪些原因?

小包孩


大宋鄰國,皆強國,大遼、大金、西夏,蒙,且都是雄主。大宋雖不弱,奈何鄰國太強,在與鄰國戰爭中處於劣勢,除題主說的燕雲十六州北方天然屏障,宋缺少戰馬外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宋重文輕武,宋太祖結束五代十國的戰亂局面,明白武將權利過大容易發生戰亂,於是削弱武將權利,重用文官,建立更戍制,弄的兵不識將,將不知兵,打起仗來,兵將缺乏默契。這樣的好處是國內太平了,武將沒法造反,弊端是遇到強敵,隊伍缺乏凝聚力,都是臨時拼湊,戰爭效果當然不好。

二、五代十國戰亂百年,中原王朝無暇顧及周圍少數民族,少數民族抓住時機,發展壯大,大金完顏阿骨打、大遼耶魯阿保機、西夏李元昊、蒙古成吉思汗,列位皆雄主,其膽識,權謀,軍事才能都是出類拔萃,大宋和他們比,不被滅就算很厲害了。

三、宋朝皇帝不靠譜,像宋徽宗這樣地道的昏君,搞搞藝術還行,打仗一竅不通,趙構玩政治是把好手,對待北伐態度不堅定,還連發十二道金牌,召回北伐的岳飛,讓北伐功虧一簣。


饕餮中國


不請自來,感謝我來回答

兩宋300年對於北方遊牧民族的政策始終處於劣勢除了北宋建國之初就未能收回幽雲十六州及河套地區外大致還又以下幾點。

我們先說一下北宋

一;軍事力量始終未能取得優勢,高粱河一敗,畏遼情緒開始生長,所以政策抉擇上始終處於保守。

二;北宋中期整個北宋重文抑武,除了北方,西北地區也牽制的北宋大量的精力,同時開疆擴土的進取之心早已消失,文官集團更加看重和平發展,穩定環境對於北宋的經濟發展遠大於遼國,所以即使偶爾出現主站派也會遭到打壓。

三;北宋末年,遼國內亂宋軍趁虛進攻幽雲十六州結果慘敗,又想借金軍之手收復幽雲十六州,結果宋軍戰鬥力之弱被金軍一覽無餘,遼國滅亡後又對於如何處理宋金關係內部始終前後矛盾意見不和,結果引來了更加強悍的金軍兵峰直指汴梁,北宋直接被虐死。

那麼我們在看一下南宋

一;南宋的情況其實和北宋差不多前期對於金軍實力不允許,只能求和,以保住半壁江山。

二;文官集團始終把持朝政,重文抑武是兩宋的通病,雖多次擊敗金軍但軍事整體始終未能沾到上峰,一百年間南宋構建了牢固的防禦體系也讓他們小富即安。

三;金國末年,宋朝的軍事實力有所增強,然而北方又出現了一個更加強大的對手蒙古帝國,軍事優勢蕩然無存,所構築的防禦體系也被沖垮,雖積極備戰亦不能挽回局面。

四;經濟重心徹底轉移南方讓北伐越來越被輕視,

結語

縱觀兩宋,軍事上的劣勢,以及國家政策的重文抑武,使得宋朝300年對於北方遊牧民族始終無法取得優勢


外太空的首富


醉生夢死誰成氣,所以才自古英雄出煉獄。

1.文化

對比起兩宋的對手,或發跡於白山黑水,或起家在遼闊草原,艱苦的環境塑造了他們堅毅的民族心理,寬廣雄渾的家園讓他們視野無垠,江南那小橋流水似的自艾自憐又如何抵抗得了山呼海嘯般的勇往直前。

2.心理

堂堂大宋患上了"異族恐懼症"。

早早就喪失了華夏民族精神裡那種積極進取、努力拓疆的雄心,中國人的主動性、創造性、進取性基本停滯,民族個性縮手縮腳,畏首畏尾,變得內向和拘謹,王朝建立的那一刻已經有了疲憊之態。

3.意志

北宋稀裡糊塗的滅亡,趙構為了保命,向金帝上降表稱臣,南宋成為金朝屬國。所謂的南宋,其實從形式上說,已是自我放棄法理上的正統性,本來有著大好的形勢,富饒的資源,卻早早的骨頭軟掉。

4.拖沓

躲過一時算一時,這一特色貫穿積貧積弱皇朝始終,捱到了南宋末期,整個中國從皇帝宰相,到升斗小民,都集體陷入了混過一夜算兩天的狀態,大家淡定到漠然等死的地步。

終於,混日子等死的絕大多數,混到了崖山浮屍的境地。


顫動的丹田


究其原因那個時代正處於兩次技術革命的空檔,馬鐙發明後騎馬人解放了雙手,雙手可以在馬上自由揮舞各種兵器,而當時火炮火銃軍隊還未普及技術上還有瓶頸,宋朝就處於這個尷尬時代,遊牧民族騎馬打仗的技術已經在此時如火純青了 而火器在漢人中尚未推廣普及的空窗時期。


Wo柒茹


主要還是宋朝一直實行文官制度,壓制武將,造成宋朝一直是積貧積弱的現象,而且宋朝文職一直比較歧視武官,前朝一般武將都可以位列宰相和各個官職,宋朝絕無可能

舉例,蘇軾曾幾次向皇帝舉薦一名“不幸”淪為武職的文人,六次落榜,後來在蘇軾的推薦下,當了一名武學教授,後來蘇軾又上奏,替他鳴不平,認為他可以轉為文職,任太學博士,但是就因為曾經當過武職,一直不能成功


it從業


兩宋只注重發展步兵,而遊牧民族以騎兵為主,自古以來騎兵就是步兵的天敵,再加上兩宋奸臣當道,帝王為求自保無心抗戰,一味求和,給了遊牧民族喘息和發展的機會


huangdekun1314


主要還是戰鬥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