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朱元璋是如何濫殺功臣的?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這是韓信被抓時的哀嘆。可韓信並不知道,在他死後1500年的明朝,濫殺功臣的血腥手段,與他所在的漢初,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1368年,朱元璋在元末農起義中力挫群雄,推翻了元朝的腐敗統治,建立了明王朝。建國之初,朱元璋為鞏固自己的地位,大肆釆用冤獄手段,有計劃、有預謀地殘殺曾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其殺戮人數之多,方法之殘忍,讓人毛骨聳然。

朱元璋的性格是不能忍受功高蓋主的武將;也不能容忍有人和他的權力相當;對於那些智慧人物,也是欲除之而後快。開國將軍、戰功卓著的廖永忠是第一個被殺的功臣。此人英勇善戰,參與了平定浙東、福建、廣東和廣西,尤其是在鄱陽湖之戰中,更是披堅執銳,朱元璋賜以漆牌,上書“功超群將,智邁雄師”,盛讚廖永忠功績,並賜與“免死鐵卷”——可笑的是,這個“免死鐵卷”卻成了一張空頭支票。1375年,朱元璋以其私自穿繡有龍鳳圖案的衣服,將其賜死。

御史中丞劉基(字伯溫),論天下安危,義形於色;遇急難,勇氣奮發;計劃立定,人莫能測,曾是朱元璋最信任的智囊。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他對明王朝的功績和諸葛亮對蜀漢王國的功績不相上下。大明建立後,劉基告老還鄉,在鄉里,他謝絕一切官府往來,每日飲酒弈棋,讀書吟詩。他的高度智慧使朱元璋十分擔心,正好,此時丞相胡惟庸誣告劉基在鄉里謀佔有王氣之地作墓地,圖謀不軌。於是,朱元璋將其毒死後嫁禍於胡惟庸。

丞相胡惟庸,誣陷劉基後,自己也好景不長。他在朝庭組成淮人集團,結黨營私,排斥異己,權重百官,顯赫一時,獨操生殺任免大權。就連大臣的奏章,他都要先審閱,然後再上奏,許多不利於他的奏章,都被他私自壓住不報。胡惟庸勢力的膨脹,讓朱元璋感到大權旁落的同時,還對丞相這一官職也深惡痛絕,加上太子朱標生性懦弱,擔心自己死後出現不測,朱元璋便下決心剪除胡惟庸這股勢力。1380年,有人告發胡惟庸陰謀叛亂,朱元璋便毫不留情地將其處死,並滅其三族,且從此以後,堅決地廢除了丞相制度。朱元璋在鎮壓胡惟庸集團的同時,以鎮壓奸黨為名,趁機大開殺戒,凡心懷怨恨,或驕橫跋扈,對皇室有威脅的文武官員,大族地主,都被作為“胡黨”滅族抄家,殺戮人數多達35000餘人。一時刑場上血流滿地,哀號連天。

1390年,有人告發韓國公李善長與胡案有牽連。這李善長,也是早年跟隨朱元璋,南征北討。此人智勇雙全,主管軍隊的物資供應,比肩漢代丞相蕭何。洪武23年(1390年),朱元璋假託星像有變,得殺大臣應災,逼李善長自殺。李長善元奈,回到家裡仰天長嘆,自縊而死,時年76歲。妻子兒女、弟侄70餘人一併被處死。李善長死後一年,御史解縉在《論韓國公冤事狀》中說:“李善長與陛下同心,出萬死以取天下,勳臣第一,又何必為胡惟庸謀事?況他年邁,根本沒有精力折騰,何苦如此”?朱元璋啞口無言。

1393年,錦衣衛告發大將軍藍玉謀反。這藍玉更是武將中的耀眼人物,他有膽有謀,勇猛善戰,屢立戰功,拜大將軍,涼國公。朱元璋為了使太子朱標順利登基,組建了明朝當時超一流的武人集團班底,藍玉就是這個武人集團的核心。可太子朱標不幸早夭,於是,這個武人集團便立刻被廢,並被加上謀反罪屠戮乾淨,最後落了個周亞夫的下場。洪武26年(1393年),藍玉以謀反罪被抄家滅族,藍玉本人被剝皮實草,傳示各地。究其黨羽,都被滅族,牽連至死者達15000餘人,僅胡惟庸、藍玉這兩次屠殺開國功臣案,朱元璋就殺掉50000人左右,史稱“胡藍黨獄”。

開國功臣徐達,和朱元璋是從小長大的好朋友,他身材魁偉,武藝超群,任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代替朱元璋征戰四方。他為人謹慎,善於治軍。朱元璋曾稱讚他說:“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貪圖女色財寶,處理問題不偏不倚,沒有過失,當世有美德者,只一徐達”。可就是這樣的好人,他也不放過。1385年,徐達背上生癰,據說這病最忌吃蒸鵝,朱元璋卻在他病重時特賜蒸鵝。徐達明白皇上的用意,只得當著欽差的面,吃下蒸鵝。很快,背癰經火氣一攻,化濃潰破,一代名將劇痛而死。其他如周德興、傅友德等也被以各種罪名處死。

連續幾年的誅殺功臣,太子看了都非常難受,戰戰兢兢地向父親勸稟道:“陛下殺人太濫,恐傷和氣”。為了諷喻太子,朱元璋丟了一根棘杖在地,要太子拿起來。太子面有難色。朱元璋語帶雙關地說:“你怕刺不敢拿,我替你把這些刺拔掉,然後再給你,豈不更好”!

朱元璋暴戾濫殺,使明朝開國功臣幾被殺絕。唯有兩人得以倖免。一個是猛將常遇春,因在洪武二年(1369年)北伐中原時暴卒軍中,年僅40歲。去世時,朱元璋悲痛欲絕,賜葬鐘山之下,並親自出奠,用宋太宗喪王趙普故事,追贈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諡號忠武,配享太廟;另一個就是湯和。這湯和與朱元璋是同村人,知道殺功臣是因為朱元璋對元勳宿將不放心,於是,就主動交出兵權,告老還鄉。朱元璋很高興,還派人在鳳陽給他修建府弟,厚賜金銀,湯和總算得以善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