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清王朝的崛起與明帝國對女真人的政策

女真人是肅慎氏的後裔,肅慎是東北地區的古民族之一,生活在松花江、烏蘇里江及黑龍江流域。漢晉時期為悒婁,南北朝時為勿吉,隋唐時期稱為靺鞨。女真人來自黑水靺鞨、粟末靺鞨。

明朝初年,胡裡改部、斡朵裡部的女真人,從黑龍江依蘭遷徙到圖們江右岸地區,現在的朝鮮咸鏡北道,斡朵裡部首領是猛哥帖木兒是努爾哈赤的先祖。明朝為了遏制李氏朝鮮對遼東(東北)的入侵和蠶食,歷史上新羅、高麗政權在北拓精神的激勵下,從朝鮮半島的漢江以南,不斷向北拓展,到了明朝洪武年間,朝鮮與明帝國是以鴨綠江和圖們江為界。

清王朝的崛起與明帝國對女真人的政策

明永樂年間,斡朵裡部女真人再次南遷到了撫順以東,蘇子河上游及各支流流域,成立了建州衛女真部。在明代遼東的東北部和東部邊界外,居住著董鄂、完顏、哈達、葉赫、輝發、朱舍裡和鴨綠江等部落,也就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基本上由這三大部落聯盟所組成。明帝國的政策是遠夷競爭,讓女真諸部與朝鮮相互牽制,女真諸部落間內訌不斷,爭王稱長,相互戰殺,到處一片混亂。

在十五世紀中葉,明帝國在東北的邊境主要是現今的遼寧省領土,沿邊境修築的防禦工事,即明代著名的遼東邊牆,西部是蒙古諸部,東北邊是女真諸部。由於建州衛女真部的不斷髮展壯大,生存空間受到明朝的打壓,女真部落與明朝在撫順一帶衝突不斷,明帝國終於忍無可忍,在明成化年間,出兵對女真部進行犁庭掃穴的軍事打擊,這使得建州女真部一蹶不振。到明朝萬曆年間,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與父親塔克世對大明忠心耿耿,聽從明朝詔令,接受冊封,隨明軍出征,後來卻被誤殺,這也成為努爾哈赤起兵反明的主要原因。努爾哈赤被明朝冊封為建州衛指揮史、龍虎將軍,逐步將周邊的女真諸部吞併,實現女真部歷史上的第二次統一。李成梁復任遼東督師後,對努爾哈赤的擴張採取了收縮防守的政策,明帝國將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了西北蒙古諸部上,忽視和縱容了努爾哈赤的野心和崛起。

清王朝的崛起與明帝國對女真人的政策

明帝國的朝貢體系,是東亞地區特有的政治觀念和制度,是同周邊相鄰的民族及遠方民族在對外政治聯繫的唯一形式。明朝與東北女真諸部名義上的臣屬與羈縻關係,女真部的世襲酋長掌握著軍事指揮權。歷史上,中原王朝與北方遊牧部落、族群所建立的朝貢體系,對於北方諸部落來講是虛假和荒唐可笑,自欺欺人的把戲。東北諸部落所進方物被看成是他們獻給明王朝統治者的“貢品”,一個小禮物,就可以換取巨大的利益回報,所以不斷有來自北方部落前來納貢,所榨取的財富也越來越多,這無疑增加了中原王朝的經濟負擔。為了贏得面子,對外宣稱這個部落或族群臣服於我,其領土也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幾千裡之外的遊牧部落成員,還不知道他們已經成了中原王朝的臣民。當中原王朝改變懷柔政策,拒絕貪得無厭的敲詐勒索時,取而代之的是來自北方諸部的劫掠和寇邊,這也導致了北方蒙古與女真諸部的時附時叛。

清王朝的崛起與明帝國對女真人的政策

崇禎死前遺言:“諸臣誤朕也”。竊以為大明不是亡於萬曆,是亡於崇禎。崇禎繼位後不是沒有機會重振大明江山,松錦大戰被後金圍點打援,十幾萬的明軍精銳幾乎拼光了。皇太極曾提出的和談條件,如果崇禎接受與後金的和談,為明朝在戰略上爭取些時間,實行修生養息、韜光養晦、重整旗鼓,伺機再戰,不至於亡國。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隅,不謀大勢者,不足以謀一時。打不贏也守不住,守不住還不跑,挺著死也不接受後金與李自成的和談,明朝不亡才怪。

清王朝的崛起與明帝國對女真人的政策

我們可以看一下俄國對西伯利亞及遠東的征服。十七世紀,俄羅斯越過烏拉爾山向西伯利亞擴張,並侵佔黑龍江地區。俄國在征服西伯利亞的進程中,在石勒喀河的支流建有軍事城堡——涅爾琴斯克(尼布楚)堡,成立了獨立的督軍轄區的中心,管轄的區域包括整個外貝加爾湖地區和貝加爾沿岸地區。俄國還在黑龍江沿岸地區建有軍事城堡,阿爾巴津堡(雅克薩城)、阿槍斯克堡(烏扎拉城)、庫馬拉堡,並對當地居民進行管理,在經濟上徵收實物稅。俄羅斯在貝加爾湖及黑龍江地區的政策無疑是成功的,通過軍事上的征服,鎮壓當地部落的反抗,俄國在西伯利亞各地建有軍事城堡,駐軍,對當地居民進行管理,經濟上徵稅,這使當地居民歸附於俄國。

清王朝的崛起與明帝國對女真人的政策

俄國在黑龍江地區進行了侵略擴張,與清王朝發生了軍事戰爭。康熙帝決定出兵反擊俄國人的侵略,清軍在雅克薩將俄國人擊敗,俄國接受了與清朝進行和談,簽訂《尼布楚條約》,達成了劃定中俄兩國邊界的協議。康熙帝不願意同俄國的關係尖銳化,俄國不願失掉互市的利益,所以雙方都做了讓步,《尼布楚條約》為中國東北邊疆帶來一百七十年的和平環境。

清王朝的崛起與明帝國對女真人的政策

黑龍江地區對於遠在歐洲的俄國人還是太遠了,戰爭的補給線太長,也不可能調動大量的軍隊,當時還沒有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清俄在尼布楚和談,謀求利益最大化,對雙方都是明智之舉,清朝當時還要準備同準噶爾汗國的戰爭。在俄國的觀念中,沒有什麼華夷思想,只有現實利益。一百多年後,當清朝內憂外患時,俄國人抓住了機會,採取不斷蠶食、鯨吞,進行趁火打劫的侵略,出兵佔領黑龍江以北地區,在威逼利誘下,簽訂了不平等的中俄《瑗琿條約》《北京條約》,清朝割讓外東北地區。

俄國在西伯利亞地區實行的軍事統治,在各地建立城堡,派官員管理,對當地居民徵收賦稅的政策,這相對比明帝國的朝貢體系更為積極和有效。明帝國的犁庭掃穴式軍事打擊,作為懲罰得勝後便凱旋了,這不能將蒙古草原及東北漁獵民族領土進行有效統治。俄國最終將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納入了版圖。

明朝皇帝將周邊世界看成是華夷,是由中國本土與周圍的蠻夷所組成,明帝國對鄰族擁有無上的權利。明朝對蒙古草原及遼東女真部落的邊疆政策和軍事行動,並沒有打算將這些地區納入到明朝的版圖之內。明朝短視的東北邊疆政策,導致遼東局勢失控,後金崛起。明朝下定決心解決東北問題還是太遲了,讓努爾哈赤統一女真諸部,喪失了整個遼東地區。對明朝統治的真正威脅不是來自草原,而是來自內部叛亂以及東北地區的女真部落。隨著明王朝突然的滅亡,滿洲(清)問鼎中原的機會到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