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90%的傑出人士年少時受到積極心理暗示:你能行!我的孩子真棒

愛因斯坦小學畢業時,校長對他的家人說:“您的孩子將來從事什麼職業都一樣沒出息。”

愛因斯坦的母親十分自信地說:“我的兒子,將來一定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學教授!”

從此,愛因斯坦時常用母親的話激勵自己“我會做得更好!”

就這樣,愛因斯坦的父母利用積極的心理暗示成就了偉大的愛因斯坦。

著名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

孩子日後成為什麼樣的一個人,取決於周圍環境和他人對他的期望、也就是心理暗示。


90%的傑出人士年少時受到積極心理暗示:你能行!我的孩子真棒

01 積極心理暗示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1966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在一所小學做了一項實驗,研究內容是老師的期望對學生成績的影響。

羅森塔爾隨機挑選一些“最有發展前途者”學生名單,以讚賞的口吻告訴校長和老師們,將對這些學生進行“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並叮囑他們務必保密。

8個月後,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成績都有很大進步,各方面表現都很優秀。

其實這是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為這個謊言對老師們產生了暗示,他們相信名單中的學生都有潛力,並對他們投入更多教學熱情和心理期望。

而老師的這些情感又暗示傳遞給了學生,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自信心倍增,更加努力、進步更快。

由於孩子的心智發展尚未成熟、心理控制和判斷力較弱,孩子受暗示的感染力更強,容易被大人或周圍環境的期望所左右。

他們很容易相信和接受來自父母和周圍環境對於他們的預期和判斷,不自覺的把外來評價轉化為自己對自己的定位。

如果父母或老師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孩子、暗示孩子,孩子就可能朝著積極的方向成長與進步。

如果父母或老師以消極的態度對待孩子、暗示孩子,孩子就很可能會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或老師應該學會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孩子朝著積極的方向健康成長。


90%的傑出人士年少時受到積極心理暗示:你能行!我的孩子真棒

02 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不但能影響人的心理與行為,還能影響到人體的生理機能。

根據暗示的不同作用,心理暗示分為積極的心理暗示和消極的心理暗示。

公園裡,兩位媽媽帶著兩個孩子在玩耍。突然,在草地上奔跑的兩個孩子摔倒了。

一位媽媽趕緊跑過去抱住孩子,緊張的詢問孩子疼不疼?孩子“哇”地一聲大哭起來“我好疼!”

另一位媽媽看著摔倒的孩子,平靜地說“沒關係,自己爬起來吧。”孩子若無其事的爬起來了,繼續跑著玩。

同樣是在草地上摔倒了,為什麼兩個孩子有截然不同的反應?

那是因為兩位媽媽的表現不同。

第一位媽媽緊張的態度暗示孩子摔倒會很疼,這是消極的暗示;

第二位媽媽平靜的態度暗示孩子摔倒沒什麼大不了,這是積極的暗示。

由此可見,兒童在心理上具有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的特點,可塑性很強,不同的心理暗示必然導致孩子不同的選擇與行為。


90%的傑出人士年少時受到積極心理暗示:你能行!我的孩子真棒

一、積極的心理暗示有改善和激勵作用。

肖伯納說過:“要記住,我們的行為不是受經驗的影響,而是受期待的影響。”

積極的心理暗示帶給孩子積極的認識和體驗。

例如:學生們課下在一起聊天,常常聊到某個科目老師很喜歡我,我不喜歡哪一科目的老師,這樣的孩子就有學習偏科的現象。

被某科目老師喜歡的孩子,學生會克服各種苦難努力學習,並取得好成績。

在西點軍校的課堂上,心理學培訓課上經常講到,成功心理、積極心態的核心就是自我心理暗示的意識。

可見,心理暗示對人的心理作用影響很大,能夠使人在心理上進行積極的自我反饋,令人重塑信心、創造奇蹟。

二、消極的心理暗示對人的心理和行為有負面作用。

很多父母不知道自己整天對孩子說一些消極負面的言語,會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例如,父母經常挑剔孩子的毛病,“你一定做不好”“你就沒有誰誰做得好”“我看你再努力也不行”等等,總是把孩子的缺點拿出來比較說教。

也許父母的本意是強調孩子要重視自己的缺點、進而促使孩子去積極改正。

殊不知,這樣經常性的挑剔對給孩子產生一種錯覺:我什麼都做不好,我爸媽不喜歡我。

在這樣的心理暗示氛圍裡,孩子就會自我暗示自己不夠好、不是好孩子、再怎麼努力也不行。

因此,積極的心理暗示和消極的心理暗示對孩子的成長有關鍵作用。

積極的心理暗示給予孩子積極的影響,迎難而上、樂觀進取。

消極的心理暗示會讓孩子失去信心、喪失努力向上的自信和勇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當有意識地多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對孩子的學習生活會有很大幫助。

因為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引領孩子行走在陽光大道上。


90%的傑出人士年少時受到積極心理暗示:你能行!我的孩子真棒

03 父母重點把握三個方面對孩子進行積極心理暗示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現代父母經常使用說理教育去指導孩子成長。

與暗示教育相比較,說理教育給孩子帶來壓抑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父母學會暗示教育,除了能讓孩子在無形中擁有健康的心理、得體的舉止和樂觀的心態,還能進一步協調親子關係。

一、營造積極心理暗示的氛圍

愛丁堡大學教育心理學馬丁教授的調查表明:幾乎90%在品質、意識和智力方面有傑出表現的人,在自己的童年或少年時期都受到過來自親人的積極暗示,最多來自母親,有的來自父親、老師、祖父母等等。

1、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在誇獎的背後是父母和周圍環境在有意無意地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

父母表揚、老師稱讚、長輩和同齡人誇獎,對孩子全方位的積極心理暗示在無形中會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和上進心,幫助孩子克服一切困難,激勵著孩子不斷努力進步。

為了不辜負父母和周圍環境的期望,全力以赴地去改變自己,最終成為一個有所作為的人。

2、外部激勵

這裡所說的外部激勵和物質獎勵不一樣。

物質獎勵,是父母提前和孩子約定考試成績優秀了,買一個樂高積木作為獎勵。 這樣做對孩子學習的內在驅動力百害而無一益。

外部激勵,是某天你買一個孩子心儀已久的物品送給孩子,作為他這次數學考試比上次提高了5分的獎勵。

這是一個正面的鼓勵、是一個讚許的認可、是一個突然的驚喜。

孩子今後會不自覺的在各個方面努力進步,期望自己不斷得到父母的認可和鼓勵。

二、言語表達的心理暗示感染

父母對孩子的一言一語,所隱含的心理信息會被孩子全部感知和接受,不知不覺中跟隨著這個信息去行動。

父母對孩子的言語表達,有極強的心理暗示感染。

1、對孩子說“你能行”。

父母教育孩子時,要將積極的心理暗示植入孩子的大腦。

特別是孩子做事有畏難情緒時,父母要在情感上安慰和鼓勵孩子,重拾孩子的自信心。

我們知道,一個缺乏自信的孩子是難以面對學習生活上的困難和挑戰。告訴孩子“你能行!”鼓勵、是積極的心理暗示,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2、對別人說“我的孩子真棒”。

關於這一點,父母要明白你對別人說“我的孩子真棒”,遠勝你自己讚許孩子百倍。

雖然這種讚許不是對孩子說的,但是孩子聽在耳中,會記在心裡。

孩子會在父母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下,按照父母讚許的行為標準去努力達成父母的期待。

例如,兒子剛上小學時,我經常對朋友說兒子是一放學回家就寫作業,這個習慣很好。

一開始,兒子偶爾會玩一會兒再去寫作業,久而久之這個好習慣就養成了。以致於,後來班主任也在班裡誇讚他寫作業的好習慣。直到現在高中了,無論作業量多大,他都能夠按時保質的完成。

對別人說“我的孩子真棒”這是積極的心理暗示,不僅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滿足,還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朝著更好的方向努力進步。


90%的傑出人士年少時受到積極心理暗示:你能行!我的孩子真棒

3、批評一步到位。

孩子犯錯是很正常的事,如果父母揪住孩子的某一次犯錯、反覆說教,在這種反覆強調錯誤的過程中,對孩子的心理傷害很大,這就是消極的心理暗示。

積極心理暗示處理孩子犯錯時,採取找到錯誤原因,批評一步到位。

《家有兒女》中劉星有一次考試作弊,夏爸爸在得知後,先和劉星談一談、聽聽他的想法。

著才得知劉星因為羨慕班上同學有MP3,自己也想要一個,所以想通過考試作弊獲取獎勵。

對此,夏爸爸說:“班上同學的MP3也是這樣獲得的?”劉星聽到夏爸爸的問話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並主動承認錯誤。

可見,幫助孩子在分析錯誤原因時,能夠讓孩子真正感受到自己確實是錯了。

知錯就改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

重點是父母要幫助孩子尋找下次遇到這種情況的解決辦法,積極面對、避免錯誤的再次發生。

三、言傳身教的積極心理暗示

父母言傳身教的積極心理暗示,可以規範孩子行為習慣、培養孩子善待他人和塑造堅強品格。

父母的行為舉止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1、整潔衛生。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整潔的衛生習慣是一個人的自我要求和修養的表現。

父母在工作或學習時整理好桌面,擺放好物品,示範影響孩子從小養成行為整潔的好習慣。

2、樂於助人。

孩子未來生活在社會群體當中,從小培養孩子關心他人、樂於助人,有利於未來改善孩子人際關係、增強社交能力。

父母和鄰里親朋友好相處互相幫助,孩子會懂得為人處事需要真情付出,相信自己也能夠幫助別人。

3、禮貌待人。

“不學禮無以立”,人生活在社會上要禮貌待人。

父母在公交車上給老弱病殘禮讓座位,讓孩子懂得尊老愛幼,關心弱勢群體。

4、勇敢自信。

孩子的自信心大部分來源於家庭和父母。

父母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要互相鼓勵、勇敢面對,讓孩子從小明白人生中遇到困難是難免的,重要的是勇敢面對、理性對待。

父母用積極的心理暗示培養孩子,讓他在生活中學會理解、尊重、善良和堅強的優秀品質。

積極的心理暗示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積極的心理暗示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

父母只要學會正確使用積極心理暗示教育,孩子終將成長為我們所希望的模樣。


90%的傑出人士年少時受到積極心理暗示:你能行!我的孩子真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