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崇禎的權力錯覺,缺乏社會資源的權力,誰也指揮不動

甲申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農民政權,他的軍隊從西安出發,經宣府、大同,直逼北京。為了保衛京師,必須籌備足夠的糧餉,可當時明政府國庫的存儲居然只有40萬兩白銀,比一位富翁的私家積蓄還少,崇禎多次要求戶部解決這一問題,但迫於當時的形勢,戶部無計可施。


崇禎的權力錯覺,缺乏社會資源的權力,誰也指揮不動


一些有憂患意識的大臣坐不住了,他們多次向崇禎帝上疏,希望他拿出內帑(私房錢)以充軍餉,崇禎老大不高興,說:“內帑業已用盡。”左都御史李邦華不管這些,直諫道:社稷已危,皇上還吝惜那些身外之物幹什麼?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崇禎說:今日內帑難以告先生。崇禎自己不肯出錢,卻要求下級官員“獻愛心”。命令下了一道又一道,募得的錢還不夠崇禎與老婆吃一頓早飯。不得已,皇帝只好強迫自己的老丈人周奎捐款,想讓他為下級官員做個表率。沒有想到這個周奎同樣是鐵公雞,聲稱頂多能捐出一萬兩,崇禎覺得太少,起碼也得二萬兩。崇禎畢竟是當今皇上,周奎不敢再討價還價,暗地去宮裡向女兒求援,周皇后揹著老公給了周奎五千兩銀子。周奎尚且如此,崇禎的這輪募捐自然不了了之。不久,李自成率軍攻佔北京,從崇禎宮內搜出白銀三萬七千多萬兩,崇禎坐守的財富終於全部落到別人手裡。


崇禎的權力錯覺,缺乏社會資源的權力,誰也指揮不動


在封建時代,皇帝們常常本能地迷信自己手中的權力,無論什麼時候都只知以權壓人,總是相信“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陳腐倫理,他們不知道權力所具備的能量不是一成不變的,一般說來,統治者的權力在國家強盛時比在危難時更有威懾作用。國家強盛,手握重權者掌握的社會資源很多,誰聽話,誰就能分到最多的那塊蛋糕,因而跪倒在權力腳下的人也多;國家危難,手握重權者擁有的社會資源相對較少,即使聽了你的話,也未必能得到什麼好處,別人也就不一定唯你馬首是瞻。這個時候,唯一的辦法是:讓自己充當救苦救難的第一主力,付出在前,享受在後,以人格的力量喚醒大家同舟共濟的意識。

這個簡單的道理,崇禎沒有弄懂。

(夏雪摘自《羊城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