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用5分鐘看盡蘇軾一生的悲歡離合:蘇子長歌

縱觀蘇子一生,歡暢有時,失意有時,困窘有時,豁達亦有時。

【人生當得意】

不同於以往瑪麗蘇小說男主的套路,蘇軾並不是從廢柴開始自己的人生。相反,他少時得意,男主光環亮得很。一路打怪升級,順風順水。

嘉祐元年,二十一歲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科考就以絕對的實力征服了考官。

當時的主考官是文壇領袖歐陽修,小試官是詩壇宿將梅堯臣。這兩人正銳意詩文革新,蘇軾那清新灑脫的文風,一下子把他們震動了。歐陽修如是評價:“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此言一出,天下皆驚。蘇軾的名字瞬間傳遍了京城大街小巷。

被眾人仰望的蘇軾不可謂不得意啊,也無怪乎他發出“人生到處何所似?應似飛鴻踏雪泥”的豪邁言語。《和子由繩池懷舊》中的蘇軾,意氣風發,正欲在仕途上奮發圖強,走向人生巔峰。

【風雨欲來時】

如果你以為主角的人生路會一直這樣順利,你就太小瞧命運的安排了。灼灼珠玉,當經歷沙磨浪淘,只待它一日流傳人間時,經得起時光的考驗。

於是,王安石變法來了。這是蘇軾仕途以來遭受打擊的開始,朝野舊雨凋零。雖說不再是他二十歲所見的“和平世界”了,但蘇軾對於仕途卻還是充滿信心的。他於是請求出京任職: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都留下過他的蹤跡。

那時候,在西湖邊上,他面對著滿眼的荷花,還能談笑風生:“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那時候,他可一點都嗅不到風雨欲來的危險。

【愚闇自亡身】

史料記載:公元1079年,北宋元豐二年八月中旬,蘇軾被幾個差官從湖州任所押解回帝都汴梁。艱難跋涉近2000裡、風塵僕僕的蘇軾一行剛抵達汴京,當夜即被投入御史臺大牢。這一年,爆發的正是北宋最著名的“烏臺詩案”。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這是蘇軾在獄中留下的“絕筆”。

堪稱曠代逸才,受全民追捧的大文豪蘇東坡此時身繫囹圄,成了一個失去自由的囚犯。他睜開眼,看見的是陰冷溼潮的監獄;他閉上眼,看見的是暗無天日的未來。這一刻,他心中會想些什麼?可曾後悔自己年少狂妄,得罪不少同僚?可曾怨自己愚闇,使自己亡身?可曾——

勘破生死紅塵,對打敗自己的大Boss不屑長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但他們——欲殺蘇軾之人與蘇軾自己,都低估了大文豪的魅力。

不僅社會各界人士奔走呼號,大力營救。蘇東坡的鐵桿粉絲——神宗趙頊的祖母太皇太后曹氏和蘇軾曾經的政敵王安石都竭力維護他。加之開國太祖趙匡胤立有不得擅自誅殺大臣的盟誓鐵律,蘇軾得以大難不死,逃出生天。

【拈花破紅塵】

佛曰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蘇子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應作如是觀,為何放不下。

如驚弓之鳥般逃出生天的蘇軾,好似真的不在意了世間萬物,隨遇而安,只縱情于山水,縱情於筆墨。

他豁達地忍受了眼前的苟且,他接著寫他的詩文,而且他對生活更加熱愛。

他為老百姓祈雨,並給自己的亭子命名“喜雨亭”,做記以記之;他生活困頓,就親自在家後東面的一片坡地上開荒,併為自己取號為“東坡居士”;他到江上捕魚,僱一小舟,與漁樵為伍,得意地說:“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他在惠州吃著美味的荔枝笑眯眯地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他有時也會臭美,戴上他親手縫製的東坡帽招搖過市得意洋洋……

他似是從之前的名利神壇上摔下來,不再有衝上去的勇氣和決心;他卻漸漸地寫出有血有肉的文字,走向另一座流芳百世的神壇。孰為失,孰為得?後必有知之者。

用5分鐘看盡蘇軾一生的悲歡離合:蘇子長歌

東坡賞月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是這樣的:你為何喜歡蘇軾?

答案五花八門,有人說因為他文采斐然,有人說因為他樂觀積極,還有人說因為他英俊瀟灑……

一位答主的答案卻最讓我動心:

愛他歷經滄桑卻初心不改

愛他顛沛流離卻自強不息

愛他一生跌宕坎坷

愛他一世無愧於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