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我所知道的朱熹:第一章 出生尤溪


不管是要研究中國歷史,還是要研究中國文化史,都很難繞開一個人,那就是朱熹。

朱熹這個人物,褒者有之,貶者有之。褒者,大多數是瞭解朱熹的人,為朱熹所折服。如,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的錢穆,稱朱熹“集北宋以來理學之大成,並亦可謂其乃集孔子以下學術思想之大成”;如歷史學家蔡尚思,稱“寧為朱子門下狗,不為世上反儒人”。貶者,大多數是不瞭解朱熹的人,跟隨歷史上一些文人筆記,拾人牙慧,人云亦云,當然也有極少數有獨到見解者。

朱熹一生富有傳奇色彩,他的出生就已經夠傳奇的了。

看中國歷史,凡名人出生,都有一些祥異故事。朱熹也不例外,他出生時祥異之事主要有以下四種:

一、喜火祥兆。朱熹出生於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農曆九月十五日。那時,朱熹他家人,寓居在南劍州尤溪縣(今屬福建)城南鄭氏館舍。在朱熹出生前一天,鄭氏館舍前後兩座山同時起火。這兩座山分別叫文山、公山,因山勢如篆書“文”“公”二字而得名。火順山脊蔓延,形狀更像篆書“文”“公”二字。

朱熹的父親朱松看到這場大火說:“天降祥瑞,必有所印,此喜火祥兆也!”第二天,朱熹就出生了,於是根據這場大火,朱松給剛出生的兒子取名為“熹”,“熹”即“喜”“火”二字的組合。

朱熹去世10年後,即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朝廷賜朱熹諡號為“文”,世人尊稱為朱文公,這個稱呼又與朱熹出生前的那場大火對應上。


我所知道的朱熹:第一章 出生尤溪

南溪書院


後來,朱熹出生的鄭氏館舍改建為南溪書院,專門祭祀朱熹。明弘治朝福建提學副使羅璟拜謁南溪書院時,也對這場大火甚感詫異,留了一首詩:“文山隔水公山對,書院宏開不偶然。

人傑地靈終契合,要思朱子未生前。”

文山與公山,彷彿冥冥之中就是為應驗朱熹出生,在尤溪大地上而形成,而矗立,而起火。

二、虹井紫氣。朱熹出生在尤溪,而遠在500公里之外的祖籍地徽州婺源縣(今屬江西)也有一件祥異之事。相傳朱熹出生前三天,婺源朱家祖宅前的一口古井,升騰起一股彩虹般的紫氣,連出三日。後人便稱這口井為“虹井”。

朱熹的先祖在徽州歙縣黃墩居住近30年,附近有一座山叫紫陽山。為紀念祖先,朱熹在一些著述中署名紫陽朱熹。後人便因此稱朱熹為“紫陽先生”,這一稱呼又與他出生前虹井冒的紫氣相對應。


我所知道的朱熹:第一章 出生尤溪

虹井


三、北斗七痣。朱熹出生時,右臉側就長有七顆痣,排列如同北斗。而據史書記載,孔子身上長滿異點,遠看似北斗。人們據此,有朱熹是孔子化身之說。

這一說法,固然可以不去理會。但朱熹臉側七顆痣是千真萬確的。

2008年的時候,我到福建省建甌市博物館,有幸目睹了藏館之寶——朱熹對鏡自畫像。在這張像裡,朱熹臉側之痣十分明顯,形似北斗,剛好七顆,這不能不令人稱奇。

相傳朱松曾找人算命,卜者說:“富也只如此,貴也只如此,生個小孩兒,便是孔夫子。”不知當時的朱松,看到朱熹臉上的七顆痣會有什麼想法?


我所知道的朱熹:第一章 出生尤溪

朱熹自畫像


四、重合庚戌。朱熹出生于于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這一年天干地支紀元為庚戌年。孔子出生於公元前551年,這一年也是庚戌年。

這應該純屬巧合,可有的文人卻不這樣認為,偏偏要拿這個做文章。

明嘉靖朝吏部尚書查約,在拜謁南溪書院時留詩道:“貞元為道謀,會合兩庚戌。周東尼父生,宋南晦翁出。”就把孔子與朱熹(號晦翁)聯繫在一起,意謂“周東遷,孔子生;宋南渡,朱熹出”。後人鑑於孔子和朱熹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並列稱之為“北孔南朱”。


朱熹之所以會出生在福建尤溪,這要從他父親朱松說起。

朱松於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中進士,任政和縣尉。宣和五年(1123年),改遷尤溪縣尉。正常一任五年,到1128年期滿。

可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兵大舉入侵北宋。第二年正月,宋徽宗讓位給宋欽宗,改元靖康(1126年)。這個年號並沒有給欽宗帶來好運,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當了一年多苦命皇帝的欽宗趙恆,和他的父親徽宗趙佶,被金兵帶走,囚於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北宋滅亡。

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在河南商丘稱帝,是為“高宗”,改元“建炎”。

建炎二年(1128年),在金兵的追擊下,趙構一路南逃,幸有獨守東京的宗澤成功擊敗金兵進攻,才在揚州稍稍穩住陣腳。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突襲揚州,趙構逃往杭州。三月,又發生苗傅、劉正彥兵變。好在不久,就被張浚組織劉光世、韓世忠所平定。但趙構的雄心壯志,已在接連的逃跑中被摧毀得一乾二淨,再也不思北進中原,一心偏安東南。

試想在這樣的節骨眼上,朝廷誰還會記住尤溪縣尉朱松這個小官呢?還有誰有空來給他做任期考核、改授新的職務呢?

朱松尤溪縣尉任滿後,自然解除職務。可新的任命又沒有下來,老家江西不但靠近金兵鐵蹄,又爆發了鐘相、楊麼起義,想回也回不去。思來想去,還是呆在尤溪比較安全。

幸好朱松好友鄭安道在尤溪城南有一館舍(別墅),平常供文人們聚會娛樂。這時候派上用場,暫時借給朱松居住,朱松一家子從縣衙裡的宿舍,搬到了城南的鄭氏館舍。

之所以說是一家子,是這個時候,朱熹的奶奶,父母和兩個叔叔,兩個哥哥都在,加上他的出生,一家8口,是個大家庭。

可朱松沒有了俸䘵,這樣大的一個家庭,吃飯都是一個問題。其生活之艱難,是可以想像的。


尤溪舊風俗,孩子出生後,要將胎盤埋在床鋪底下。因朱松是借別人的房子暫時棲身,他可不敢把朱熹的胎盤埋在別人家的床鋪下,只能埋在外面。

這一埋,又產生了一個故事。說朱熹埋胎衣的地方,正好是風水寶地,造就了朱熹不凡的一生。

後人還建了一座亭子來紀念,命名為“毓秀亭”,內立一碑,書“朱文公瘞衣處”,“瘞”就是埋藏的意思,“衣”是指胎衣。朱熹的後人對這座亭很是尊崇,來了都行三跪九叩大禮。


我所知道的朱熹:第一章 出生尤溪

毓秀亭


風水寶地這本是迷信說法,不信也罷。但有的尤溪老百姓卻信了,還把孩子的胎盤偷偷拿來埋在此處。可結果這孩子不是痴呆,就是養不大、夭折了。遂有人說朱熹的命很硬,再也沒有人敢動這風水寶地的主意。

說朱熹的命硬有幾分道理,朱熹出生後,他的兩個哥哥就夭折了。當然與其說是朱熹命硬,我更相信是貧困的原困。前面說了,一家8口,吃飯是個問題。

但朱熹一生,確實不幸。他5歲時,奶奶去世,不久兩個哥哥夭折了;14歲時,父親離他而去;47歲時,妻子劉清四辭世;62歲時,長子朱塾早他先走。幼年喪兄,少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遭受了個遍。

從朱鬆起,朱氏家族開始按五行相生相剋取名。朱松和他的兩個弟弟朱檉、朱槔,名字帶“木”字旁;朱熹名字帶“火”字旁,取木生火之意;朱熹三個兒子朱塾、朱野、朱在名字帶“土”字旁,取火生土之意。以此類推,後世子孫皆以此排序取名。

朱熹小名叫“沈郎”,因尤溪別稱沈城。為紀念朱熹,後人還將朱熹童年手植兩株香樟命名為“沈郎樟”。


我所知道的朱熹:第一章 出生尤溪

沈郎雙樟


朱熹另一小名叫“五二郎”,《朱子大傳》作者束景南教授考證是按族系的排行取的。

這一說法,我是不信的。朱熹族系排在第五十二位有何依據?再者,當時朱松與朱氏家族難以聯繫,他又是如何得知朱熹的排序?

我認為這個小名是為了給朱熹奶奶記歲的。朱熹出生時,他奶奶健在,剛好52歲。尤溪本地就有以長輩年齡為孩子取小名的習俗。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