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鄉愁滿滿憶溫江 70年滄桑鉅變書寫“三農”輝煌


鄉愁滿滿憶溫江  70年滄桑鉅變書寫“三農”輝煌

70年滄桑鉅變,道不盡鄉愁滿懷。

走進“金溫江”,“老溫江人”都會發現如今的這片土地正變得高大、時尚、繁華,處處是高樓林立、綠樹成蔭:繁華喧鬧的國際化大都市取代了過去綠波盪漾的稻田,泥濘的村道被一條條潔淨的水泥路代替,一輩子與泥土打交道的農民住進了高樓成為了新市民,地鐵、高鐵已延伸到家門口,大學城散發著濃郁的書香,大大小小的綠道和 生態溼地公園數不勝數,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正越來越多,溫江正變得更加美麗宜居……

經過70年的建設和發展,溫江“三農”更是成就突出輝煌鉅變,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農業供給質量持續提升、農業競爭力大幅提升、農業農村內生動力不斷增強、農村脫貧攻堅和扶貧開發成效顯著、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農村居民生活整體實現小康。

鄉愁滿滿憶溫江  70年滄桑鉅變書寫“三農”輝煌


農業經濟綜合實力穩步增強

農民越來越富裕

“我們現在種地就是安逸,從種到收全部機械化,各農機專業合作社都可以實現所有環節一條龍、一體化服務。”村民王先富感嘆不已。

70年的發展,讓溫江農業機械從無到有。近年來,溫江區努力探索農機農藝融合模式,大力推動農業機械化信息化 ,併成功創建為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區(縣)。截至目前,全區農業機械擁有量已達1.4萬臺(套),農機合作社6個(其中國家級示範社2個),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高達93.82%,已名列全省前列。

溫江作為全國知名的“花木之鄉”,溫江農民的主要收入已由改革開放前的單一化變得多元化,一般性收入主要靠水稻、油菜、大蒜和務工收入,而更多的收入靠花木銷售,僅2018年溫江花木銷售就達20.85億元,並借力“一帶一路”成為了出口歐洲的前沿主陣地,2019年花木出口突破千萬美元。

同時,溫江區還堅持把農商文旅體養融合發展作為新時代溫江農業發展的方向和主要形態 ,積極培育鄉村旅遊、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 。

隨著經濟快速增長,溫江區農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已大幅度提高,2019年,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超過3萬元,已實先實現全面小康。

鄉愁滿滿憶溫江  70年滄桑鉅變書寫“三農”輝煌


鄉村振興全面推進

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近年來,溫江區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鄉村振興全面推進。

集中推進花木企業、川西林盤、生態溼地、“兩養”項目、鄉村酒店等項目,打造鄉村振興的示範走廊。按照“以道為導、串珠成鏈”的思路已建成65公里北林綠道,已啟動建設臨江花海、花木(農產品)進出口基地等產業項目,提檔升級植物編藝公園、惠美花境等一批項目,完成農高區創新中心一期、新桃源康養村落示範場景等項目建設。繼續推進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工作,按照“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產品變禮品”的思路發展都市創意休閒農業,著力打造壽安植物編藝公園和盛紫薇公園等鄉村旅遊項目。2019年,預計接待遊客1200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13億元。

全面提升農村環境品質,紮實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目前已推進原鄉和林、紫薇田園、川派盆景園3個田園綜合體的打造。為深刻領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內涵,溫江區紮實推動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突出抓好農村垃圾、汙水和廁所“三大革命”,全區完成農村戶廁改造超過15000餘戶,農村人居環境得以持續改善。

鄉愁滿滿憶溫江  70年滄桑鉅變書寫“三農”輝煌


農村改革持續深化創新

農業農村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建國初期,百廢待新。一首《東方紅》,掀起了全國人民建設的熱潮。

溫江區作為成都市下轄的區縣之一,伴隨著成都一起成長,回顧歷史,1950年,成渝鐵路開工;1951年老文化宮建成揭幕,成為了年輕人追求時尚前衛的聚集地;1959年峨眉電影製片廠建成,從此成都人心目中有了自己的電影烏托邦;1970年成昆鐵路建成通車;1978年高考恢復……

溫江在迅速發展變化,但其發展最快、變化最快的一個時期還是在改革開放以後,從最初解決溫飽到富裕小康用了短短不到40年的時間,截至2017年溫江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099317萬元,是1978年的307倍。

從1978年到2018年,更是溫江區不斷深化改革,取得豐碩成果的階段,“溫江經驗”成為了人們學習的榜樣。

回顧歷史點滴:1978年溫江率先打破“大鍋飯”;1979年,溫江金馬公社一大隊對外開放,成為四川省外事旅遊參觀點;1987年,溫江成為全國、省、市農村教育綜合改革試點;1997年,溫江成為四川第一個小康縣;2008年,溫江區在全省率先啟動探索現代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之路,確實權、頒“鐵證”,邁出了溫江農村改革的破冰之旅;2016年,溫江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村集體資產股權抵押融資;2017年,溫江區獲全國人大會常委會授權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溫江在全省率先出臺農村集體資產股權抵押擔保、繼承、有償退出等管理辦法。截至目前,已累計投放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金488筆貸款17.64億元,構建了城鄉融合發展、要素雙向合理流動的體制機制新格局,溫江農村改革正逐漸步入深水區。

溫江區以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引領,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科技創新和機制創新為動力,以產業融合發展為重點,打造現代花木產業、創意休閒農業、高新技術農業、綠色生態農業集成融合的都市現代農業高端發展示範樣板,農業農村內生動力正不斷增強。截至目前,溫江區現有市場經營主體1070家,其中農民合作社228家、家庭農場418家、持證農業職業經理人424人。龍頭企業全年實現銷售收入54.83億元,實現銷售利潤3.24億元,上繳稅金3.11億元;帶動農戶14.07萬戶,幫助就業1.07萬人。

鄉愁滿滿憶溫江  70年滄桑鉅變書寫“三農”輝煌


城鄉扶貧開發勝利在望

農民連續多年持續增收

溫江區精準實施城鄉扶貧開發,紮實做好扶貧工作。堅持“條塊結合、上下聯動”,不斷完善“6+1+3”的駐村入戶幫扶機制。4年來,共有69個區級部門(含區屬國有公司)、42名就業創業指導員、33名農技服務員、170家各類工商企業投身區內精準扶貧工作,累計投入幫扶資金330餘萬元。全區207戶562名相對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未出現返貧現象。先後承擔了崇州市、金堂縣、簡陽市三地共8個鎮15個村(社區)的定點幫扶任務,共投入定點幫扶資金近3000萬元,推動簡陽市8個省定貧困村全部實現“摘帽”。

進入新時代,全力抓好農民持續增收是關鍵。溫江區主要通過抓好農業生產促增收,目前已啟動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全區綠色防控示範面積達到3.77萬畝,建成萬畝溫江大蒜優質蒜種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2019年落實惠農政策促增收,已完成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種糧大戶補貼、農機購置補貼1948.54萬元;強化科技支撐促增收,目前已累計開展實用技術培訓1萬人次、培育新型職業農民303人、培訓農業職業經理人80人。全面推廣應用現代農機技術,引進先進適用的大蒜播種機,填補了成都市乃至全省大蒜機械化生產空白。

回顧70載風雲歲月,溫江“三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站在新的起點上,新時代的溫江兒女正揚帆高歌砥礪前行。(作者 蔡徵波 原創)

鄉愁滿滿憶溫江  70年滄桑鉅變書寫“三農”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