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故事:周瑜臨死前說:此人不除,東吳必危!孫權不聽,12年後險被滅國


三國有很多神話,一代帥哥周瑜曾經創造了一個,即赤壁之戰。但是周瑜創造的這個成績被羅貫中獻給了另一個三國帥哥諸葛亮,不過好在很多小夥伴都是看過《三國志》的,所以這個誤會至今已經不是那麼明顯。當然單純看《三國演義》的小夥伴其實只要細心,也會發現在演義中,這個秘密其實被一個大嘴巴給吐露出來過,此人就是零陵太守劉度手下的號稱有“萬夫不當之勇”的邢道榮——當時諸葛亮帶著大軍去攻打零陵,邢道榮帶兵出戰迎敵,他見到諸葛亮後,兩人曾經先打了一會嘴官司。一開始諸葛亮也喜歡吹牛,說你不知道我是誰嗎?我火燒赤壁等等之類。豈料邢道榮是個喜歡瞭解天下大事或新聞的人,他什麼都知道,竟然來了一句“赤壁之功乃是周瑜之謀,你諸葛匹夫來這吹什麼牛逼啊?”一句話噎得諸葛亮狼狽退回軍中。

故事:周瑜臨死前說:此人不除,東吳必危!孫權不聽,12年後險被滅國

在此,我們也基本都知道,赤壁之戰的勝利,乃是帥哥周瑜之功,並非帥哥諸葛亮之功,因為在諸葛亮出山後,跟著劉備的前期,他的形象或功勞基本是比較模糊的。在此,暫且拋開諸葛亮不說,我們且看周瑜。

周瑜對於東吳而言,可謂是元老級別的肱股之臣,他不但是孫策開創東吳基業時期的元老,更是孫權繼承基業之後,幫助其守護基業的核心人物。所以,周瑜不管是生前還是死前,他的出發點應該來說都是忠心耿耿為東吳孫氏基業考慮的。但是周瑜在死前最後一次為東吳孫氏基業所做的考慮,或者提出的建議,雖具有長遠看法,但卻未被東吳的新任掌門人孫權所採納。那麼周瑜死前的這個建議是什麼呢?

周瑜在病重期間,也就是死前的短暫時日中,給孫權寫了一封遺信,這個在《三國志周瑜魯肅傳》中有記載:“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靜,劉備寄寓,有似養虎,天下之事,未知終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慮之日也。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儻或可採,瑜死不朽矣。”

故事:周瑜臨死前說:此人不除,東吳必危!孫權不聽,12年後險被滅國

其實意思很簡單,或者說意思很明白,就是目前對於我們東吳來說,敵人有兩個,一個是明顯的敵人,即曹操,而另一個敵人則是半隱藏狀態的,即劉備。曹操雖是強敵,但是他北邊的地區還不安定,所以暫時無心南顧,就算他派兵南來,我們仍然能夠藉助優勢水軍抵抗。這個敵人比較明顯,他的一舉一動,我們都能看得見,也能預見,更能預防。但是另一個半隱藏的敵人劉備則不然,留在身邊,猶如養虎。而劉備既然是老虎,必然要吃人的,此刻時機不利於他,看他怪溫順,如果一旦機會有利於他,他就會立馬張開大口,反咬我們。天下的事情沒有定數,一切都是未知,這時候我們應該趕緊自我強大,而不是養虎為伴。——因為“此人不死,東吳必危”——但孫權不聽,12年後險被滅國。

故事:周瑜臨死前說:此人不除,東吳必危!孫權不聽,12年後險被滅國

其實我們看三國,就會發現,真正看穿劉備的只有三個人,其一是曹操,曹操認為劉備是天下梟雄,而當時的劉備不過是一個慘敗的流浪之犬;其二是呂布,呂布在死前一語戳穿劉備的虛偽;其三則是周瑜,周瑜也把劉備看得明明白白。

在此插一點演義中的情節,在史載中沒有記載,但是演義的補充其實可以理解為史載的藝術化延伸。這一情節就是劉備來東吳娶媳婦的時候,周瑜設計要賺劉備,當然方法是兩個,一個是色誘,毀其心志,另一個則是斬草除根。當然這兩個方法都不能算是君子作為,但是卻足見劉備之老虎之態,已經被周瑜看得太清楚,以至於到了不除掉就難以安心的地步了。

其實在史載中,劉備來東吳“借荊州”的時候,周瑜曾建議孫權軟禁劉備。這個建議倒是像君子之風,應該是比較可信的。因為劉備這樣的人,到底是該殺還是該留,不但孫權面臨過這個難題,在之前的曹操也曾面臨過這個難題。當時曹操手下的謀士有的建議不可殺,要重用,而郭嘉則建議殺掉。後來曹操沒有聽從,因怕影響人心對他的評價,所謂的輿論也。但結果,比輿論更可怕,曹操稍微一不留神,劉備就從他眼皮底下不但帶走了他數萬大軍,還殺了他的徐州守將車胄將軍,同時也直接奪走了曹操辛辛苦苦打來的徐州。這可謂是血的教訓,相比周瑜應該會對孫權說這一起案例。因為這畢竟是三國時期很有名的反咬一口新聞事件。

可惜的是,不管周瑜如何擺事實講道理,對孫權陳述不可留劉備的理由和根據,但孫權都沒有聽從,因為孫權聽從了另一個人的建議,即魯肅。這樣以來,劉備不但活下了下來,還從孫權手中借走了荊州的核心地盤南郡。表面上看,劉備在南郡似乎成了曹操進攻南方的第一戰,但實際上曹操並未進攻之前,劉備已經藉助南郡之優勢地理開始騰飛了,他飛往西川而去。

故事:周瑜臨死前說:此人不除,東吳必危!孫權不聽,12年後險被滅國

劉備的老虎之姿一旦展開,真的是一發不可收拾,很快就奪取了廣大的益州之地,其實這也是孫權夢寐以求的地方,甚至在劉備入川之前,孫權還天真地想和劉備共同去開發那一塊蛋糕呢。可惜孫權沒有玩過劉備,這塊蛋糕的完整版最終歸屬劉備所有。因此,這時候,孫權才意識到周瑜的遺言是多麼牛、多麼有遠見,可惜說什麼也沒用了。孫權一惱怒,就趁關羽攻打樊城的時候,偷襲了荊州南郡等地盤。

於是,結果是這對盟友因荊州而結盟,最終又因荊州為結仇。因關羽之死,劉備遷怒於孫權,實際上,劉備遷怒的底牌應該是荊州這塊地盤被孫權奪走了。之後,劉備就在公元222年,也就是他稱帝的第二年,舉國之兵攻打東吳。按照劉備的想法,是要藉助蜀國的勝利之師一舉殲滅東吳,實現與北方曹操的南北對抗。

孫權一開始聽說,其實是非常害怕的,因為根據一些資料來看,東吳的兵力似乎不是那麼強的,能夠出動的兵員似乎也不是特別多。因此,孫權召開緊急會議,但是能夠擔當迎戰劉備的人幾乎沒有,最後還是搬出了陸遜,幸好有陸遜,如果沒有陸遜的話,東吳的結局真的不好說。因為劉備的兵鋒前期非常犀利,已經攻破吳國的防線,進入了東吳之國境了。

故事:周瑜臨死前說:此人不除,東吳必危!孫權不聽,12年後險被滅國

但是結果天意弄人,劉備的勝利之師最後不是被打敗的,而是被陸遜一把火被燒慘的。倘若陸遜沒能用火攻,其結果真的是堪憂。這前走的過程正應了周瑜死前那句話:此人不死,東吳必危。而周瑜死到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前後正好12年時間(周瑜去世是公元210年,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是公元222年)。而此戰的結果,也讓孫權為自己此前的“不聽”冒了一頭冷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