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真實的曹操忠勇無雙,一腔熱血卻被漢靈帝澆滅,絕非三國無恥之輩


真實的曹操忠勇無雙,一腔熱血卻被漢靈帝澆滅,絕非三國無恥之輩

曹操,一心救國卻屢次失望

為何曹操忠勇無雙還不把權力還給漢朝劉氏?

實在是起兵之後的曹操,在看到漢室已經無法挽救的情況下,有了取而代之的心思。

曹操之所以起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逼迫的。人就是碳水化合物,能力如同其中的水,不用力捏一下,你就不知道有多Q彈。

曹操就是在董卓的虎視眈眈之下,感覺文不能救國,甚至連自己也無法自保,才開始“散家財,合義兵”。

其實起兵之初,曹操所想的只是剷除董卓,幫助漢室恢復天下。只是曹操沒想到開啟起兵模式的他,猶如天賦值滿點加上狂暴狀態,最後反而與孫權、劉備三分天下。

真實的曹操忠勇無雙,一腔熱血卻被漢靈帝澆滅,絕非三國無恥之輩

董卓,東漢末年把持朝政,廢除漢少帝,改立陳留王為漢獻帝


一、為何三國中貶低曹操?

曹操一直被認為是梟雄的代表人物,這樣的評價很大一部分來至於《三國演義》的塑造和貶低

在正史中反而是劉備才被稱為梟雄,當然梟雄也並不見得是貶義詞,亂世出梟雄千古不變。

而之所以形象差別如此之大,一方面是因為古代文人有個通病,做事情講究名正言順。劉備代表的就是漢室正統,對於皇權有著合法的繼承權,與劉備相爭的曹操則是以下犯上,自然就是亂臣賊子。

另一方面則是《三國演義》作為一部小說,正反的衝突和對立才能更吸引人,書中需要有一個反面人物,只是不幸的是曹操成了反面教材。

而三國中也是通過放大劉備的優點,同時放大曹操的缺點,達到了

揚劉抑曹的作用。

其實起兵之前的曹操很有一番文人風骨從不彎腰塌背縮脖子(摧眉折腰事權貴),也不缺乏忠勇。

真實的曹操忠勇無雙,一腔熱血卻被漢靈帝澆滅,絕非三國無恥之輩

劉備,中山靖王之後。


二、曹操的熱血忠心

曹操初入官場之時,也就二十歲出頭。當時漢朝已經日漸腐敗,甚至買官賣官也是常事,而國家又被宦官把持,天下百姓一片哀嚎。

曹操在漢朝的第一個官職就是洛陽北部尉,俗稱“洛陽治安大隊隊長”,名字很洋氣,然而洛陽作為漢朝的首都,真說起來曹操這官職,還沒有洛陽護城河裡面的蝦米大。

在洛陽街上隨便抓一個人說不定就和某位王公大臣有關係,也因為權貴太多,洛陽的治安極其混亂,法律成了擺設。

但是熱血上頭的曹操,想的就是如何整治和改變,律法面前權貴什麼的都是浮雲。曹操上任之後,嚴令違禁者斬。不過這話也被人當成笑話來看,都是“身份人”,誰還怕一個治安隊長。

比如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就很不信邪,頂風作案

違禁夜行,不過被曹操抓住之後,當街進行杖斃,根本不管是何身份。

真實的曹操忠勇無雙,一腔熱血卻被漢靈帝澆滅,絕非三國無恥之輩

漢靈帝,昏庸荒唐

曹操的這種做法是好的,使得整個洛陽治安得到極大的改善。但是曹操這樣做畢竟得罪人了,而漢靈帝非但沒有庇護,還同意把曹操調離洛陽。

好的是至少沒有受罰,這還是因為曹操家裡有個曾位列三公的侯爺父親。只是其後曹操妹夫得罪了宦官,曹操也被牽連免職。

不久之後,曹操再次被啟用。這次曹操上任之後,決定先喚醒漢靈帝,再施展才華。剛上任就多次上奏,勸柬漢靈帝改善朝風、清除奸臣。不過漢靈帝對此根本不上心,或者說有心無力,這也使得曹操看出無法以文救國

而之後曹操因為黃巾軍起義征戰立有軍功,憑藉軍功又被封到一片腐敗的濟南國,任國相。作風依舊正直的曹操上任之後,對於腐敗情況大刀闊斧一改到底,使得整個濟南國為之一清。

問題在於你是清官可以,整個朝廷都是貪官,你這個蓮花就太顯眼了。不願同流合汙的曹操,只能再次歸隱山野。

其後雖然曹操再次出山,但是當時朝政已經被董卓把持,看不慣的曹操再次逃離洛陽。

真實的曹操忠勇無雙,一腔熱血卻被漢靈帝澆滅,絕非三國無恥之輩

洛陽復古圖


三、曹操的悲壯之勇

曹操雖然歸隱山野,但是他

最初的忠心卻沒有改變,曹操這次回去之後就開始了起兵之路。其實曹操發繳文討伐董卓,並沒有三國中十八路諸侯聯合征戰那麼激動人心的場面,有的只是孫堅的出擊,曹操含恨獨自追趕的悲壯。

當時董卓手中,掌握著最強悍的涼州軍。雖然諸侯聯軍推選袁紹為盟主,但是諸侯聯軍畏懼董卓的兵力,誰都不敢出兵。加上相互猜忌,無法同心協力,整個聯軍如同一盤散沙,每天在一起就是吃吃喝喝,相互吹牛。

而聯軍中唯一想要出兵迎回皇帝的曹操,並沒有得到眾人的支持,無奈之下曹操只能獨自帶兵追趕董卓。

但是由於勢單力薄,實力的差距,不可能被一腔熱血填平,曹操的出征並沒有給他帶來預想的結果。反而是曹操的人馬幾乎損失殆盡,自己也被董卓手下的士兵射中,差點小命都沒了。

回到聯軍駐地之後的曹操,

再次勸說諸侯分兵進攻董卓,迎來的卻是袁紹和韓馥,想要擁立劉虞當皇帝的勸說。

真實的曹操忠勇無雙,一腔熱血卻被漢靈帝澆滅,絕非三國無恥之輩

開啟征戰生涯的曹操


而諸侯聯軍最終也因為相互猜忌而分散,曹操也開始了為自己的征戰生涯。

這就是前期忠勇雙全的曹操,當然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真實的,聯軍分散之後的曹操絕對有取而代之的心思。

這也是曹操看出漢朝不可救,對漢室也喪失了信心,以及當時天下的形式所導致的。

其實曹操前期的忠勇,無論從那個方面來說絕對是真心的,這涉及到了曹操自己的利益。漢朝的強大、太平,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曹操這群名門之後。他父親曾位列三公,好歹還是位侯爺。在曹操沒有生起雄心壯志之前,漢朝的強大才是他最希望看到的。

當然這和曹操本身就是一個愛國青年脫不了關係,我們從曹操的所作所為就能看出,他一直希望能喚醒漢靈帝,甚至想武力聯合救國。曹操當時的表現,絕對是一位忠勇無雙的愛國人士,只是社會教會了他做人,世道改變了他的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