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全世界失憶10天?否則為什麼1582年10月沒有5日至14日?

古人是如何看時間的?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這麼一個問題,古人到底是如何看時間的?

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期,當時有個學者被稱為屍佼,他的著作《屍子》當中就有一句: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意思是說,宇宙的“宇”代表空間,宇宙的“宙”代表時間

全世界失憶10天?否則為什麼1582年10月沒有5日至14日?

其實這是高度概括了古人對於宇宙的理解。其中也告訴了我們,古人看是如何看時間的。說白了就是看天象。一個月就是月球繞地球一週,一天就是一個晝夜,一年就是每天的同一時間,太陽在天球上繞一圈的時間。

全世界失憶10天?否則為什麼1582年10月沒有5日至14日?

為什麼需要曆法改革

或許是為了生活方便,亦或者其他什麼需求,幾個古代文明都紛紛的開始建立自己的歷法系統。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就是有個類似於現今檯曆用的東西。這個東西可了不得,古代的幾個文明古國,大多是搞農業的,這個曆法可以指導農民種地,因此是有精準度要求的。

而曆法本質上就是來源於天文觀測,古人用的就是肉眼來觀測。一些文明古國還有專門編撰曆法的機構。

如今我們使用的歷法叫做格里高利曆。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這是由一個叫做格里高利的人改革的歷法。那問題來了,為什麼要進行曆法改革呢?

全世界失憶10天?否則為什麼1582年10月沒有5日至14日?

這其實要從古羅馬時期的一位著名獨裁者說起,這個人就是凱撒。他統一了羅馬全境,並且幾乎可以稱帝,結果不幸被元老院的人暗殺。但是他在位時,就修訂了一個著名的儒略曆。儒略曆就是基於當時的天文觀測而來的。其實也很簡單,他們把一年分成了12個月份,單月都是大月,也就是31天一個月。除了2月之外的多數月都是小月,也就是30天一個月,而2月份兩種情況,平年就是29天,而閏年就是30天。

全世界失憶10天?否則為什麼1582年10月沒有5日至14日?

後來,凱撒有個繼承人,也就是屋大維,他對凱撒時期制定的歷法進行了修改。

全世界失憶10天?否則為什麼1582年10月沒有5日至14日?

他把8月、10月、12月改成了大約,9、11月改成了小月,然後從2月中抽出一天,因此平年就是28天,閏年就是29天。

全世界失憶10天?否則為什麼1582年10月沒有5日至14日?

如果仔細看,你就發現這不和我們現在的歷法是一模一樣的嗎?但是實際上,這裡是有區別的,在這個曆法當中,每4年就會有一個閏年。這時候,我們其實可以計算出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實際上在古人看來就是太陽繞天球一週的時間,實際上的觀測時間是365.2422天。而儒略曆算下來其實是365.25天,具體的算法就是(365*3+366)/4=365.25天。這就會有0.0078天的誤差,還是多出來的,換算成時間就是11分14秒。你可能會覺得這根本沒啥,但是隨著時間的積累,量變也會引起質變。

後來,過了1000多年,到了1582年的時候,這個誤差就積累到了10天,這嚴重影響了當時的日常生活。修改曆法勢在必行。

格里高利曆法改革

於是,當時的羅馬教廷就盤算對曆法進行修正,但是又不想改太多。於是,他們就決定,依然保持著每4年有一個閏年,不能被400整除的年份就不按閏年來說,這就意味著每過400年,就會少三天。這樣一算,就發現,一年平均的時間是365.2425天。具和實際的365.2422天,只相差了0.0003天。

全世界失憶10天?否則為什麼1582年10月沒有5日至14日?

也就是說,即使過了1萬年,也只有3天的誤差。這樣修改就可以修正儒略曆帶來的巨大誤差,但並不是說,這個曆法就完全準確的,相反,它還是有點誤差,只是十分小而已。而且這裡還涉及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公元4000年,或者8000年,12000年是設定成閏年好,還是不閏年後,根據計算我們就會發現,其實是不閏更好。但由於目前還遠遠用不到。所以,這些年頭閏不閏還沒有定論。

我們繼續說回格里高利曆法改革,即使要改革,實際上也要考慮到已經造成的10天誤差。格里高利就決定,當時的10月4號第二天算成是10月15號,這其實就是減掉了10天的誤差。後來,格里高利曆修改過的這個曆法就被廣泛接受了,並且一直持續到了至今。

而正是他的這個改革,才會出現了1582年的10月份,沒有5-14日,這其實是為了補儒略曆1000多年所產生的誤差罷了。

全世界失憶10天?否則為什麼1582年10月沒有5日至14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