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式的洒脱,演不出孟烟郦式的悲剧

《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的作品,主要讲述了男主人公佟振保,与两个女人的爱情故事。张爱玲擅长写男女之间的婚恋故事,而故事的结局,则因其悲喜,而让你欢喜,也让你忧愁。

在张爱玲深谙人性的文字里;在盘根错节的情节中,我们不光能看到,主人公的命运走向,更能在细枝末节中,找出藏在命运背后的必然原因。

就比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孟烟郦,她虽是一个悲剧式的女人。但她的悲剧,却源于她无力掌控自身命运的懦弱。而张爱玲也由此,想要告诉读者:唯命是从的顺从,无法感动那个不爱你的人;及时止损的洒脱,才能走出绝望,远离不幸。

《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式的洒脱,演不出孟烟郦式的悲剧

1. 表面上是男人带来的不幸,实际上是懦弱造成的悲剧

虽然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佟振保,但对他生命中两个女人的描写,才让佟振保的形象更加丰富和立体了起来。佟振保虽然娶了孟烟郦,但对她却“视如草芥”,根本没把她看在眼里,所以孟烟郦的婚姻生活,非常不幸。但实际上,如果不是因为孟烟郦的懦弱,她也不至于慢慢走向悲剧。

孟烟郦接受了新式的大学教育、她身世清白、面容娇好、没有不良嗜好、还处处以男人为天,是男人们理想中的妻子人选。佟振保与她是相亲认识的,他们又算得上门当户对,所以,佟振保与她见过面后,就决定要娶她进门了。

人向来就是自私又贪婪的。当初,佟振保之所以会迎娶孟烟郦,看重的就是她不爱结交朋友、又顺从听话;而娶回家之后,佟振保又因此而嫌弃她无趣至极。其实,这完全是由于利己主义的影响。因为她需要的,只是一个可以为她生儿育女、且身世清白,不会让他蒙羞的女人。他明知道这样的女人,不可能像王娇蕊一样风情万种,满足他的需求。但他每每看到孟烟郦,还是会因为贪婪而怨怼。


《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式的洒脱,演不出孟烟郦式的悲剧

而对于孟烟郦来说,她从来都不会怀疑丈夫,更无法读懂丈夫心里的盘算。所以,她只是尽心尽力地扮演好一个“贤妻”,以求得丈夫与自己的短暂温存。但事实上,佟振保除了变本加厉地伤害她之外,并不打算善待这个为她生儿育女的女人。孟烟郦每天过得很压抑,因为她既得不到丈夫和婆婆的认可,也不知道该如何才能让自己活得痛快些。

所以,她想到了找人抱怨、想到了与人苟且,来求得内心对尊重的需求。她不敢直面婚姻中遇到的问题,更不敢向丈夫争取些什么,只得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忍耐着。按理说,孟烟郦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人,如果她能为自己主动争取些什么,她也不至于活得那么痛苦,更不至于被动地接受丈夫抛给她的冷脸。

所以,在紫陌看来,与其说孟烟郦的悲剧,是佟振保带来的,不如说是她自己的懦弱造成的。因为懦弱,她不敢反抗丈夫的任何决定;因为懦弱,她逼自己“贤良淑德”;因为懦弱,她没有了灵魂,更失去了自己的闪光点。

《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式的洒脱,演不出孟烟郦式的悲剧

2. 懦弱是一种选择,三大原因道尽孟烟郦,为何会选择懦弱

·佟振保及其母亲,对孟烟郦的不尊重,让她只能选择懦弱

孟烟郦做错了事,当着人他便呵责纠正,便是他偶然疏忽没看见,他母亲必定见到了,然后振保的母亲,就会到处宣扬媳妇的不中用

这一段是佟振保及其家人,对孟烟郦的态度。从佟振保“当着人面,直接呵责、纠正”、到婆婆“宣扬媳妇不中用”,可以看出佟振保及其母亲,在精神上,一直打压着孟烟郦。让她常常陷入一种,担心犯错的焦虑中,所以便为了讨好他们,活得小心翼翼。

因为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来看,人类都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社交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孟烟郦在家里无法得到尊重,但她除了被动接受,也没有其它的办法。尽管她活得很痛苦,为了排解自己的痛苦,也找过别人抱怨;甚至和对她恭恭敬敬的裁缝,做了苟且之事。但她这样做之后,却都遭到了丈夫的惩罚。她没有经济来源,也不想要因为离婚,而让自己成了别人眼中的“坏女人”,所以,便只能懦弱地默默忍受。

《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式的洒脱,演不出孟烟郦式的悲剧

·孟烟郦骨子里的传统因子,造就了她的懦弱

她很少说话,连头都很少抬起来,走路总是走在靠后。她很知道,按照近代的规矩她应当走在他前面,应当让他替她加大衣,种种地方伺候她,可是她不能够自然地接受这些份内的权利,因而踌躇,因而更为迟钝了。

这一段是对孟烟郦行为举止的描写,也让我们深刻体会了“性格决定命运”这几个字的含义。孟烟郦是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子,她的思想觉悟,应该不同于传统的女人。而事实上,她也确实知道新式女人,究竟该活成什么样的姿态。但,她骨子里传统的因子,却让“以夫为天”的观念,渗入了她的骨髓。

因为她从小就习惯了顺从父母的意思,当父母觉得这些人“不好惹”时,她就会主动避让;当父母觉得女孩应该洁身自好时,她就会少语,甚至从不结交朋友。所以,就是结婚的对象,也是听从父母的安排,在相亲中认识的,而非自己自由恋爱,觅得的。

骨子里这样传统的孟烟郦,没办法说服自己,接受新式教育的思想。所以,她不过只是一个兢兢业业的记录者,而非突破自我的实践者。出阁前,顺从父母;出阁后,以夫为天。这种植入骨子里的观念,令孟烟郦只能懦弱地听从丈夫的安排。

·社会背景,让孟烟郦不得不懦弱

这部小说,创作于20世纪中期,那时的中国,正处于新旧思想观念交替的阶段,一直以来,封建思想、男权主义,影响了几代人。那时的人们,天然地认为,女人天生是弱者,必须要依附在男人身上,才能满足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所以,女人们被物化,也被男人赋予了价值。

虽然当时新式的思想、以及女权主义运动的崛起,给了女性与男人平起平坐的机会,所以,她们才会上新式洋学堂、出席各种社交场所,或是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权益。但还是有很多失败的女人,最后被贴上了“坏女人”的标签。而她们之所以被称为“坏女人”,不过是因为她们威胁到了男人的利益,所以,就必须要接受惩罚。

孟烟郦虽然接受了新式思想,但是当时的她,不敢去挑战男人的权威。甚至内心的声音告诉她,反抗是没有用的,只有接受才是宿命。所以,她才会宁愿活得痛苦,也从没有想过改变。

在种种的原因下,孟烟郦没有为自己的幸福,主动争取过什么。她一直都在被动忍受、默默承担,而这样的懦弱,也让她的婚姻生活,成了一潭死水。

《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式的洒脱,演不出孟烟郦式的悲剧

3. 懂得摆脱懦弱,并及时止损的女人,才能远离悲剧

孟烟郦的悲剧,来自于她的懦弱,如果她能勇敢一点,懂得及时止损,主导权就不会交托在佟振保的手上,她也不必承受不被尊重的羞辱。其实,不光是小说中的孟烟郦,生活中也是一样,懦弱的女人,总是无法获得幸福天神的眷顾;而懂得及时止损的女人,才能真正远离悲剧,摆脱“渣男”的折磨。

虽然故事里的孟烟郦,不懂得及时止损。但现实中的张爱玲,却因为及时止损,而摆脱了胡兰成情感上的“折磨”。

起初,张爱玲和孟烟郦也是一样,对胡兰成的爱,卑微到了尘埃里。因为她觉得胡兰成,就是黑暗里的一束光,照亮了她的整个人生。所以,尽管胡兰成风流成性,佳人不断,张爱玲也依然选择相信他。

但是,当一颗滚烫完整的心,因为折磨,而遍体鳞伤后,张爱玲便开始思考,她到底该不该继续选择卑微。日本投降后,胡兰成逃到了浙江温州。张爱玲出于对丈夫的关心,不顾生命危险,前往温州探望。却看到了胡兰成已与别的女人成亲,并冷冷得问她:

“你来做什么?还不快回去!”

一次次的卑微付出,却始终换不来胡兰成的那颗真心。张爱玲经过了一年多的思考后,她决定不再懦弱,并勇敢地向胡兰成提出了分手,她说:“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虽然张爱玲很痛苦,但是她知道,如果不做个了结,她的后半生,将会与这个让她痛苦的男人纠缠不清。所以,她宁愿不再懦弱,及时止损,将对自己的伤害,降到最低。

《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式的洒脱,演不出孟烟郦式的悲剧

陆琪在《爱情需要止损》中说:“在这个世界上,你想要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如果得到了不想要的东西,就要及时丢弃,否则就会越错越厉害。”

作家晚睡说:“人生总要经历各种失败,走错方向、爱错人、选错路,都是常会发生的事情,行到半程,爱到半生,才发现一切都是错误,而且是解决不了的错误。”

这世上最大的悲哀,就是卑微到尘埃里,去爱一个不可能爱你的人。你要知道,盲目地执念,改变不了任何事;而及时止损,才能告别折磨你的人,远离悲剧的人生。生活中,有些人活成了孟烟郦,她们费尽心力地讨好和顺从,却没有换来男人的珍惜;而有些人却能像张爱玲一样洒脱,爱的时候全心投入,不爱的时候,也能及时止损,绝不拖泥带水。

或许,我们因为爱,而不舍放手;或许我们因为执念,而不愿放手;又或许,我们是因为面子,而不敢放手。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一味地忍让、懦弱,只会给别人伤害你的机会。而勇敢地及时止损,才能获得柳暗花明的明天。

面对独一无二的人生,拥有把控自己人生的力量,才算没辜负自己。所以,余生请不要懦弱、也不要讨好、更不要卑微,而是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勇敢与爱的人相爱、勇敢地及时止损,摆脱不爱你的人,对你的伤害。

《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式的洒脱,演不出孟烟郦式的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