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宅家的日子,不是隻能刷手機、玩遊戲,也可以這樣藝術的生活

疫情下的生活

2020年春節假期,我們被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困住腳步,全民

集體宅家,進行自我隔離

作為社會個體的普通人,每個人的生活都或多或少受到影響,不可能達到“眾人皆醉我獨醒”境界。

疫情開始時,我同樣被恐懼、焦慮情緒裹挾、攪擾,只是很快意識到,自己的心理狀態需要調整提升內在能量。

於是,設計了適合自己的一系列行動計劃,開啟藝術生活的帷幕。

每天的藝術生活,由幾個版塊組成

晚上睡前,列第二天待辦事項清單,做到清晰可見,心中有數。


宅家的日子,不是隻能刷手機、玩遊戲,也可以這樣藝術的生活


每天的生活,基本由以下幾個版塊組成:

1.太極禪舞

從十月初,學習太極禪舞後,每天在固定時間練習,到現在將近半年時間。

太極禪舞能令人心身合一,與我一直學習的本體心理學的理念“無我”、“天人合一”不謀而合。

將其定義為,最接近“道”的舞蹈

舞動治療師說:身體是心靈的鏡子,每個人的身體都有記憶,當我們與身體建立真正的連接,才有可能真正療愈創傷。

不論心身是否健康,在

我們的身體裡,都有被傷害(創傷)的痕跡,沒有被表達、渲洩的情緒,卡在身體的某一部位。

太極禪舞運用舞動治療的原理,通過身體的自由舞動,將負性能量祛除,疏通身體,心身同治、同修,是一種表達性心理治療的方式,也叫藝術治療。


宅家的日子,不是隻能刷手機、玩遊戲,也可以這樣藝術的生活

舞動的人生


每天下午在閱讀或聽課累了之後,跳幾曲太極禪舞,心情愉悅,身體通透,將儲存於身體中的心理垃圾,通過舒緩的動作,進行清理。

身體細胞自我療愈,緩解疲勞,釋放壓力。而且還起到了塑身、美容的效果。

通過跳太極禪舞,深切感受到由剛開始的青澀、稚嫩的小女孩形象,蛻變為“心理斷乳”的成年人。舞姿變得沉穩、淡定,心態發生了積極改變

2.寫作

幾年前,開始每天寫覺察日記,希望通過文字,達到心理成長的目的

心理學中的“寫作療法”,是一種文字治療方法。主要通過寫日記、散文、小說等,來幫助人們解決一系列心理困擾和問題,是一種心理保健的良方。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寫作可以讓人獲得快樂,而且還能幫助自己,滿足沒被滿足的願望。

他把作家進行的文學創作,比喻為孩子們的遊戲,作家從創作中獲得的快樂,就如同孩子從遊戲中得到的快樂


宅家的日子,不是隻能刷手機、玩遊戲,也可以這樣藝術的生活

遊戲時的孩子最快樂


這是基於一種心理上的“快樂原理”,是人的本能。

寫作是一種心流體驗,是全腦寫作。運用右腦的發散性思維,發揮想象力、創造力,讓文章富有創意、新意。

利用左腦將素材整合,建立合理架構,使文章邏輯清晰,條理分明。

寫作運用全腦智慧,是自我的深層溝通、交流。發現未知的自己,與自我建立深度連接。接納自己,使心靈成長,享受當下。

寫作是一種刻意練習“以寫代練”,需持續輸出。有寫作培訓師曾說:當你寫10萬字後,即使是碎碎念、日記,寫作水平也會有很大提高,產生

質的改變

每天早上,先寫覺察日記,然後再找一個主題去寫,圍繞主題任意想象,以自由聯想、寫作方式練筆


宅家的日子,不是隻能刷手機、玩遊戲,也可以這樣藝術的生活

寫作拼的是毅力、自律


寫作是長期文字積累,思想沉澱的過程,急功近利,一蹴而就的想法、做法,都是不現實的。沒有量的積累,不會有質的飛躍。

只有按照自身特質、節奏,持續堅持,才可能有所收穫,拼的是毅力、自律。

寫作是慢工出細活,需秉持匠人精神,有時“慢才是最大的快”。

用文字記錄生活、感悟,字裡行間充滿細膩的溫情,記錄每一個當下,擁有不期而遇的感動、精彩。

作家阿來說:寫作首先是鞏固自己的內心,而不是試圖去教育他人。文學是潛移默化的感染,用自己的內心的堅定去感染,而不是用一些漂亮的說辭。相信通過文學的學習與吸收,自己將變得更加正常,更加進取,更加健康。

我手寫我心”,為自己發聲。

3.閱讀

閱讀是作者通過文字,將自己的思想、認知傳達給讀者的過程、方式。這是意識層面,我們能覺察到的。


宅家的日子,不是隻能刷手機、玩遊戲,也可以這樣藝術的生活


潛意識層面的無聲交流,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本體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語義場,也叫心理感應場。它是自然界生命之間交流的基本工具,不管人與人之間,還是人與生物、動物之間,都有信息和能量的交流,並且有交流的代碼。

這種交流無需語言,是在潛意識完成的,人是意識不到的,是一種內在感應

如:在一個人即將離世時,至親的人能意識、感覺到。

作者通過語義場,無形中將自己的思想、認知,傳遞給讀者,從而達到精神共鳴,引發讀者深度思考,內化到原有知識體系中,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是真正高質量的輸入

我從小將閱讀視為愛好,多年來以書為伴,成為不離不棄的摯友、夥伴。


宅家的日子,不是隻能刷手機、玩遊戲,也可以這樣藝術的生活


幾年前,為了順利通過一場考試,用一個月時間備考。暫時放棄閱讀,因此備受煎熬。當時最大的願望,是儘快結束考試,能安靜讀書。

閱讀讓我養成,透過現象看本質

的習慣。以觀察者的角度看問題,喜歡追根溯源,找出本質原因、問題,不被事物的表象迷惑,成為固有思維模式。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源泉,只有知識的不斷輸入,才有以寫作為形式的輸出,兩者是魚與水的關係。

高爾基說:書籍使我變成了一個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變成輕快而舒適的詩,好像新生活的鐘聲在我的生活鳴響了。

4.其他方式。

a.做美食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國人將吃看做重要的事,被譽為“舌尖上的中國”。


宅家的日子,不是隻能刷手機、玩遊戲,也可以這樣藝術的生活


有心理學家認為:國人都處在“口欲期”。

“口欲期”是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的概念,指孩子在一兩歲時,對所有東西,都是通過嘴進行品嚐、探索的,來滿足他們的求知慾、好奇心,及生理需求。

在特殊時期,無論以往人處於哪個心理發展階段,因為宅家的環境,普遍缺乏安全感,因此集體回到“口欲期”。

形成口裡有物,心理不慌的普遍狀態,表現為一種對食物的佔有慾。

偶爾有時間,我會跟隨視頻,做各種美食,驢打滾、麵包、麻花等,只要想吃的,都要嘗試一下。

生活由“三餐四季”組成,撫慰一下暫時無處安放的小心靈,從吃這種最原始的本能開始,滿足口腹之慾。

充分發揮美食的生理、心理功能,吃在當下,樂在當下。

當食物在嘴裡充斥,那一刻的滿足感、成就感,無法用語言形容。

b.冥想。

每天中午,我會戴上耳機,在冥想音樂中睡午覺。醒來後,繼續讓身體處於放鬆狀態,專注聽音樂,放飛思緒。


宅家的日子,不是隻能刷手機、玩遊戲,也可以這樣藝術的生活


有研究表明:每天冥想15分鐘,就會對心身健康產生很多有益的影響。長期堅持,會給心身帶來神奇的改變。

冥想能緩解焦慮、抑鬱等情緒,提高記憶力、專注力,助力工作、生活。

已經堅持一年多,希望通過冥想,在非常時期,讓自己能夠靜心提升內在能量

有人說:心靜時,你才能細細品味自己的心情,與心靈對話。遇上不順心的事,才會想到天地不老,人生無常;這樣才不會為了生活中的不如意而苦悶,才能讓生命充滿蓬勃朝氣,讓日子變得亮麗多彩。

每天的生活,因為跳舞、寫作、閱讀、冥想,將心身調整到良好狀態,充實而美好,間或美食點綴,讓平淡、瑣碎的日子,變得簡單、精彩。

一位名人說:把一切平凡的事做好即不平凡,把一切簡單的事做好即不簡單。

其實,生活是可以設計的,我們自己是最好的設計師,你可以選擇藝術的生活,這是生活的藝術。

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不同,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你可以羅列下來,一一實現,讓生活不只有柴米油鹽,還可以有風花雪月的藝術氣息。

從設計自己的藝術生活開始,進而規劃自己的藝術人生,這些你值得擁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