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做一個有良知的作家!

這不是危言聳聽。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某個著名作家突然間又“紅”了起來,“火”了起來,招來數不盡的溢美之詞,這位著名作家似乎成為作家裡唯一敢於講真話的人,成為英雄,有篇文章甚至用了個聳人聽聞的標題:“

百萬作家齊無語,更無一人是某某 ”,我沒心思讀完全文,最後直接選擇無視。

這個著名作家真的就強大到如此地步,中國那麼多的作家,那麼多的新聞工作者,那麼多的文化人難道都在疫情面前坐井觀天,不知所云,唯獨這位著名作家一人有錚錚鐵骨,是時代的“吹哨者”?

我不敢苟同。

有關她的武漢日記,我讀過一部分,大多了無記憶。但是其中的“精彩”部分我還記得,試舉幾例,看看其中是否有毒。

1

網絡上曾經闢謠,謠言是一段話和一張圖片:

這段話引用的著名作家公開的日記中的話:“而更讓我心碎的,是我的醫生朋友傳來一張圖片。照片上,是殯葬館扔得滿地的無主手機,而他們的主人全已化為灰燼。”所配的照片據說是網絡上回收舊手機的廣告舊圖。更為有意思的是,作家隨後發聲:“我的封城日記是純文字記錄,從未發過任何照片,也未發過手機圖片,更從未見過項立剛微博中所配照片。”她表示,這是“造謠構陷”,對她本人造成嚴重傷害,將對造謠者進行起訴。

我想說的是,那個被“下架”了的謠言,到底是照片造了謠,還是文字造了謠,作家日記裡言之鑿鑿的“照片上,是殯葬館扔得滿地的無主手機,而他們的主人全已化為灰燼。”是不是謠言?作家是著名作家,作家應該告訴讀者”殯葬館扔得滿地的無主手機“到底是一種什麼情況,滿地到底是多大的地,無主多機到底有多少?這不僅僅是十二個字的問題,一個著名作家的話還是有人信的,還是給人以無限的想像力的,只是作家想過沒有,這十二字是不是會帶來負面影響,是給不給你的讀者帶來更大的恐慌,是不是實事求是,你可以有一萬個理由給自己辯解,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說,這十二個字一定會成為你的恥辱,而不會給你增加多少光環,儘管還會有很多的人對些津津樂道。

另外還想追問一句,作家醫生朋友傳來的圖片在哪裡?

2

正月初二,也就是1月26日,作家在日記裡寫了這麼一段話:”官員們歷來按文件做事,一但沒有文件,他們就六神無主。“

讀過之後,我倒有些不明白了,我們國家的官員歷來都是按文件做事的嗎?國傢什麼時候不讓人講真話不準媒體報導真相了?以點帶面,以偏概全,我們黨多少年來一直倡導”實事求是“,中國七十年尤其是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成就難道是”官員們按文件做事“做出來了?這是真相,這是事實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著名作家的這一記悶棍,真不知道會傷害多少善良、勤奮、努力和一往無前的人。

3

正月初三,作家在日記裡又寫了這麼一段話:而且我也相信,口罩並不缺貨,缺的只是怎麼才能到市民手上。

突然之間我有一種感覺,曾經做過作協主席的作家是不是有些不食人間煙火,她的”而且我也相信,口罩並不缺貨,缺的只是怎麼才能到市民手上。“的結論是怎麼來的?這句話看似輕描淡寫,但是帶給人們的負能量不可低估,話說的重一點,這話真的有毒,至少有挑撥離間之嫌,口罩不缺貨,到了了市民手上,矛頭的指向,不說大家也知道。

3

正月初六,作家說:”殘酷的現實依然擺在眼前。又看到,一個腦癱兒童,因父親隔離,只能一人在家獨居五天,由此餓死。一場疫情,暴露出無數眾生相,暴露出中國各地官員的基本水準,更暴露出我們的社會疾病。“

現實果然如作家說的如此殘酷嗎?難道沒有一點溫情嗎?所有的人都無所作為嗎?更為惡劣的是,通過這兩個個例作家得出”一場疫情,暴露出無數眾生相,暴露出中國各地官員的基本水準,更暴露出我們的社會疾病“的結論令不少人鼓掌,然而這是不是中國的現實,是不是中國各地官員的基本水準,作家的這一大棒子下去,痛的恐怕不是少數人,而為此興奮不已的又會是一些什麼人呢?

生活有時候不是文學,一場霧霾殺不死一個春天。

4

正月初七,作家來了一通高論:“我非常想提醒一下我的湖北同行,如要諂媚,也請守個度。”我也覺得這話沒毛病,一點兒毛病都沒有。

然而,我只想弱弱的問一句,不論是批評還是反思,是不是也該有個度呢?諂媚是個問題,假裝清高是不是也是個問題?

5

正月初八,作家的這段話算不算詆譭中國人,包括那些捧她的臭腳的人,包括作家自己。

原話是這些的:“唉,中國人一向不喜歡認錯,也沒有多少懺悔意識,更不會輕易產生負罪感。這可能跟文化和習俗有關吧?

一個人,或許一群人是否可以代表所有的中國人?

這時候,作家說的很清楚,是中國人,但她的本意是不是指所有的中國人我不知道,但是從字面意思上看,她的這一大棒,的確是打到了所有中國人的頭上。

而且指向了中國的習俗和文化,我倒有些不明白了,中國五千年的文明,難道除了糟粕還是糟粕,中國人從來就不會認錯,不會懺悔嗎?如此說來,方方一般有骨氣的人是不是也能夠代表中國人?

6

算了,不說了,說白了都是套路。

很多人都喜歡的套路,以點帶面,以偏概全,然後是聳人聽聞,僅此而已。

突然想到一幅漫畫,漫畫的題目早就忘記了,大意是一個人在那裡埋頭苦幹,後面卻站著一群指手畫腳挑毛病的人。我想說的是,有些人動不動就指責別人,動不動就挑別人的刺,可是當自己面對同樣的問題時,他連挑毛病的本事都沒有了。

站著說話不腰痛,這句話送給那些眼高手低的人!

順便說一句,作家的日記裡也有很多的正能量,但是含金量有多高歷史會有定論,這個需要實事求是,誰也不能全面否定。

這位著名作家曾經有段名言:“我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跟記者說,時代中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那裡,可能就是一座山。而我們偏偏處在一個塵土飛揚的時代之中。”

我知道作家的良苦用心,她的“時代中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那裡,可能就是一座山。”令許多人感同身受,然而,後面的那半句卻令人如鯁在喉:“而我們偏偏處在一個塵土飛揚的時代之中。”

我不相信,這位著名作家所處的一個塵土飛揚的時代會是大多數中國人眼底的樣子!

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作家,既要看到一張白紙上的那個黑點,更重要是必須看到那張白紙!


做一個有良知的作家!


做一個有良知的作家!


作者簡介:潘文軍,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侯馬市作家協會主席。1989年開始從事業餘文學創作,迄今已在《工人日報》、《中國青年報》、《法制日報》、《健康報》、《市場報》等國家級報刊和《散文》、《故事會》、《知音》、《家庭》、《人生與伴侶》、《婚姻與家庭》等國內知名期刊發表詩歌,散文,故事,紀實文章1000餘篇,並先後榮獲《中國婦女報》“走向社會第一課”徵文二等獎,《人之初》“我與計劃生育徵文”二等獎等各種獎勵十餘種,作品數十次被《中外期刊文萃》、《青年文摘》、《東南西北》等文摘類期刊轉載。出版《潘文軍文集》一套六卷,約120萬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