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從教書人到慈善人 他和他的戰隊築起網上抗疫的“堡壘”

1月30日,春節還沒過完。早上7點過,張龍波來到位於觀音橋商圈拓展大廈26樓的辦公室。疫情之下的觀音橋讓在主城上了10年班的張龍波感到陌生,往常隨時人頭攢動的步行街,此時看不到半個人影。張龍波獨自走進辦公室,開了燈,摘下口罩,簡單打掃了下辦公室,一邊整理昨晚的網絡籌募情況一邊等待領導和同事前來開會,研究此次疫情中募捐的相關問題。

這裡是重慶市慈善總會的新辦公室,從“5·12”大地震到“4·20”雅安地震,再到這個春節突然襲來的新冠肺炎,一次次災難面前,成千上萬筆網友愛心捐款從世界各地彙集於重慶市慈善總會,又從這裡快馬加鞭趕往災區。截止2月23日,市慈善總會“新冠肺炎互聯網募集戰隊”在5個網絡公益平臺上引來176萬網友捐贈7500餘萬元善款,還引來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948萬元的捐贈。

發揮網絡優勢 30小時內籌集2500萬善款

哪裡有災害,市慈善總會都會聞風而備,聞令而行。市慈善總會長期的慈善使命教育讓每一位職工都變得非常的警覺。作為市慈善總會網絡籌募團隊的具體牽頭人,張龍波和他的團隊在這次新冠肺炎抗疫中的工作很早就開始了。

1月23日,正在關注疫情新聞的張龍波接到一家社會組織的電話,詢問能否認領網絡籌募項目,他們想為疫情做點善事。作為一名互聯網慈善工作者,強烈的責任感讓張龍波覺得這個事能做,也能做好。他開始著手聯繫騰訊公益平臺、支付寶公益平臺的工作人員和同事,並向單位領導請示、彙報,向公眾發出網絡籌募的聲音。況由志副會長說:“陳煥奎常務副會長已傳達劉光磊會長指示,啟動重大疫情預案,陸安培、何魏宏、秦飛、雷德順你們五位同志,馬上組成互聯網募捐抗疫戰隊,啟動工作。我們還有物資籌募一二組、宣傳信息組,來電來訪接待組,分頭行動!”

“魏宏,你馬上給騰訊平臺工作人員聯繫,問他們能不能為我們的項目提供流量。”1月24日張龍波和同事開始準備騰訊公益平臺“馳援武漢、守護重慶”項目的啟動,運用互聯網技術和資源優勢築起線上“抗疫”堡壘。

選圖片、寫文案、向民政局備案……公益募捐不是往募捐箱裡投硬幣那樣簡單,複雜而嚴謹的流程走完,該項目終於在24日下午6點上線了,當時的籌款額度僅為300萬元。

項目上線的時間剛好是吃年夜飯的“飯點”,一大桌子菜張龍波草草吃了兩口,就迅速回到崗位監測募捐情況。籌募文案有沒有設計準確,籌募資金能不能快速撥付到受助群體,捐贈人的信息是否及時回覆,網絡技術難題是不是一一解決……他眉目緊鎖,手裡的電話從未停下。

“那天晚上我印象很深刻,全家人都在客廳看春晚,我一個人縮在房間緊盯著電腦的屏幕,兒子來叫了我好多次出去看春晚,我都不敢離開,生怕出現突發狀況。”張龍波說,功夫不負有心人,當晚11點多,300萬元終於籌滿。

伴隨捐款目標的完成,疫情快速擴散的消息也接踵而來,重慶市慈善總會決定繼續募捐,做好面對疫情的充分準備。於是張龍波立刻聯繫到騰訊公益平臺,凌晨時分將項目目標提高到800萬元。

此時新年鐘聲剛剛敲響,身在梁平農村老家的張龍波,耳邊聽著門外陣陣鞭炮聲和煙火聲,眼前劃過每秒鐘數百位愛心網友捐款的畫面,內心感動不已。“這次只用了一個小時左右就籌滿了剩下的500萬元,雖然渾身筋疲力盡,但我們所有同事都覺得很值得。”張龍波告訴記者。

雖然捐款目標已經完成,但張龍波當晚仍然一夜無眠。一方面,凌晨兩三點還在回覆網友最新的問題;另一方面,如何保證這筆錢最快速地用到最需要的人身上?張龍波揹負著萬千網友的信任,徹夜思索著接下來的工作方向。

从教书人到慈善人 他和他的战队筑起网上抗疫的“堡垒”

△1月25日凌晨1:42,張龍波仍在跟同事、騰訊公益對接人二花討論下一步工作

大年初一,市慈善總會再次調整籌款額度,將最終目標定為2500萬元。各方協調、推廣項目、回覆網友……當晚10點,經歷近30個小時的連軸轉,張龍波和他的戰隊終於完成了2500萬元的籌款目標,而此時,他已經40多個小時沒有閤眼了,而當時也是深夜11點鐘了,他終於睡了個早覺。

回應網友關切 隔離在家心仍在“疫”線

錢籌到了,如何迅速且合理地撥付出去也是重要的工作。張龍波和他的戰隊一邊加大網絡募款力度,一邊抓緊實施各個項目。“疫區需要物資,但受疫情影響,市面上的醫療物資一物難求,採購物資不是我們的本行,如果價格和質量有問題,我們如何向廣大愛心網友交待?”張龍波清楚地記得領導的擔憂。張龍波說,市慈善總會的領導見過的突發事情多,有成熟的作戰經驗。他們商量過去研究過來,最終決定採取“化整為零、分解困難;委託實施、委託採購”的方式進行物資採購,市慈善總會把精力集中在籌募和監督實施上。

市慈善總會將善款按照捐贈者意向分別交由湖北省慈善總會、重慶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重慶市衛健委、各區縣慈善會等單位進行採購與調配,減少了中間的流轉環節,確保採購物資能夠及時精準。

在這個過程中張龍波和他的團隊也沒閒著,他們找到各個區縣定點抗疫醫院名錄,一個一個對接醫院,一個一個對接當地慈善總會。哪幾個地區疫情重,哪幾家醫院急需醫療物資,這些一手資料他都一一記錄。快速劃撥善款,進一步跟蹤反饋,跟蹤善款使用情況,直到每筆善款一一落實,並得到網友認可後他們才放心。事實最後證明,市慈善總會的決擇是完全正確的,籌募和實施兩不誤。抗疫一個月來,籌募款物2億多元、實施慈善項目2億多元,快進快出,進多出也多,廣大愛心網友的“救命款物”及時地用在了刀刃上。

從大年二十九到初六,張龍波和他的戰隊平均每天的工作時間不少於14個小時,光是愛心網友關於捐贈的電話,他們就接到了800多個,還有各個平臺的留言,也處理了近300條。這裡面有質疑錢款去向的,有催促項目儘快落實的,有按錯捐款金額急著要求退款的。

2月14日,張龍波不小心患上感冒,本來只是小毛病,但特殊時期誰也不敢大意,在單位指示下,張龍波自覺進行居家隔離。

隔離期間他仍然放不下手上的工作,每天嘴巴不停地說話,手上不停地打字,眼睛還不停地關注疫情和捐款動態。“雖然是居家辦公,但一天下來累得渾身一點力氣都沒有。”張龍波說。

从教书人到慈善人 他和他的战队筑起网上抗疫的“堡垒”

△因停課不停學,被兒子擠到餐桌上辦公的張龍波

十年風雨兼程 從教書人到慈善人的轉變

在這一個多月的“戰疫”過程中,張龍波還把愛心的種子種在了兒子張欽鑫心裡。疫情期間,張龍波幫正在讀高二的兒子註冊成為了一名志願者,2月20日晚上一批海外物資抵達江北機場時,張龍波讓兒子也去當了一回“搬運工”。

从教书人到慈善人 他和他的战队筑起网上抗疫的“堡垒”

△張欽鑫在機場搬運抗疫物資

“雖然高中的學習很緊張,但這次疫情是一個教育他懷抱愛心的難得機會。兒子當完志願者回來就跟我說,等他以後有能力了,要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張龍波回憶起兒子的表現,露出欣慰的笑容。

在進入市慈善總會工作之前,張龍波在梁平做了17年教師,轉眼間在慈善行業的步伐也走入了第10個年頭,這10年,張龍波總結自己“完成了從教書人到慈善人的轉變”。

進入慈善行業之前,張龍波和大多數人一樣,認為慈善離普通人很遠。“在慈善總會工作這些年,接觸的不是求助就是獻愛心,每天都在受教育。”張龍波慢慢覺得理想的慈善其實就是人人都能得到關愛,人人也都有平臺去獻出愛心。

如今網絡公益平臺越來越多,普通人離慈善的距離越來越近,張龍波感慨道:“我們普通人也不妨多多關注慈善,總有一天,我們為他人伸出的援手,在危難關頭,也能拉我們自己一把。”

上游新聞記者:戴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