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致敬白衣天使

致敬白衣天使


疫情阻不住春天的脚步,病魔挡不住医护的奉献,生与死的考验彰显天使的光芒,这个春天,让我们一起歌颂“白衣天使”的情暖人间。


20年前秋天的早晨,暖流里透着些许寒气,穿上母亲连续熬三个夜晚为我做的新布鞋,激动的心情,早早的起床和父亲步行十余里去沟口等车,乘坐西去的汽车踏入了医学院校的大门,开启了我三年的医学生涯。


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外科学,内科学,医学心理学等,两年四学期学完了总计31门专业课,第一次穿上白大褂戴着口罩和帽子走进解剖实验室,阴深深的让人毛骨悚然浑身瑟瑟发抖,刺鼻的福尔马林药水味直入鼻窍,让人有一种窒息的感觉,面对尸体标本,恐怖的差点站不住跌倒,试验台上摆满了各种人体骨骼,最恐怖的是颅骨骷髅,解剖老师戴着皮手套用镊子捏起尸体组织的外皮,可以看到肌肉的分布,详细的听着老师讲解横切面、纵切面、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等解剖要领,进入护理实验室,尝试了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同学之间相互操作,充满着好奇和兴奋,最激动人心的是每周四节实验课,因为只有实验课的时候我们是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和帽子,校园激动欢呼的时刻成为了终身难忘的回忆。


陈林 || 致敬白衣天使


第三年,临床实习在医院各科室轮转,这是第一次和患者接触,从教科书上学到的知识和临床实践操作相结合,门诊、住院部、病历、各种药物、手术室这些从陌生变得熟悉,看着被疾病折磨的患者,忙碌的医生护士的背影,一幕幕的诊治场景记忆犹新,急促的120急救车的呼叫声,手术床上的血口和针线缝合的交织,领略了医生的伟大和救死扶伤的职业操守,“进入临床实习,才知道以往对生与死的思考太过肤浅。”至今无法忘记买猪肉练习缝合,在水桶里练习打结,在自己的皮肤血管练习扎针技术,穿着白大褂穿梭在医院里的各角落,医院里的感人场景无时不刻的感染着我,医院实习生活短暂却充满着满满的收获,三年的医学之路在炎热的夏季告别。


五年的从医之路,是我今生的荣耀,也是我人生的铺垫,外科和骨科是我的专业特长,手术室的记忆无法忘记,治病救人的场景时刻在脑海里回忆,“小陈大夫”是患者对我的尊称,都变成了遥远的回忆。


陈林 || 致敬白衣天使


武汉疫情席卷各地,白衣战士走上前线,震撼的一幕幕场景渲染着我们每一个人,亿万国人再次感受到医生的伟大,生命的可贵,面对冷酷的病毒疫情,年近古稀的钟南山院士和李兰娟院士,身先士卒,踏上了疫情前线,昼夜奋战在疫情第一线,为我们揭开新冠肺炎疫情的神秘面纱,我们千千万万的白衣战士夜不能寐,舍小家顾大家,他们的故事在神州大地传唱,更有武汉首个预警新冠肺炎疫情的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在接诊患者时被感染上新冠肺炎病毒不治身亡的噩耗惊动着华夏大地,他被称之为这个时期的英雄,年轻貌美的护士被护目镜勒出的脸上凹陷和脱皮,剃去秀美长发的ICU重症护士和医生,穿着挤出汗水的隔离衣和躺在地上休息的医生,为节省一套防护服,坚持10个小时不喝水不去卫生间和兜着“尿不湿”走进隔离区的医护们,他们的事迹无法用词语言表。


在基层一线,穿着白大褂的医护人员守护着群众的家门,戴着薄薄的一片口罩入户摸排,卡点监测,没有隔离衣和防护服,是什么信仰让他们在病毒面前无所畏惧,疫情面前不退缩,依然坚定的走上工作岗位,为群众的生命安全守护在户外的防控阵地,严防病毒入侵群众的家园,阻挡病毒侵犯群众的身体,我们可爱的人啊——白衣天使


此时,包含的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敲击着键盘的双手变得沉甸,从脑海里再也找不出合适的词语来描写他们战斗的身姿,他们的奋战篇章。


陈林 || 致敬白衣天使


此刻,让我们双手握拳,托举温暖的太阳,凝聚爱的力量,向奋战在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们致以崇高的敬礼,祝愿伟大的全体医护人员,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寒冷的阴霾终将过去,温暖的春天必将到来,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陈林 || 致敬白衣天使


陈林,笔名,茶语,商洛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闲暇之余爱用文字表露心声,用简洁的文章抒发生活情感,用心用情用功对待随遇而安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