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這次疫情給國人上了一課,您覺得傳統文化,在今後的生活工作方面有什麼作用和價值?

聿劍傳統文化


我覺得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工作

的指南,將成為當今社會的文化主流。

傳統文化的作用將幫助我們找回失去的靈魂;其價值在於讓全國人民達成道德上的共識。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易·繫辭》

“道”就是精神,“器”就是物質。

🌷二者統一不可分割。

但1912年1月19日國民政府第一任

教育總長下令“小學堂讀經一律廢止”,

從此“道”與“器”分割,曾經小孩子爛熟於心的【四書五經】,現在恐怕碩士、博士也汗顏。

1900年2月10日,梁啟超寫下激勵一代中國人的鉅作《少年中國說》,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

國民政府教育廢除讀經律令,看似一個解放思想的偉大創舉,但隨之所付出的代價是一個世紀的倫理喪失。

少年讀書捨本逐木,學習沒完沒了的專業知識,技能,丟掉了“道”這個根本,這樣走極端的後果就把知識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根之木”,用看得見的物質來評價功與過,得與失;

把“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奉為財富的象徵。

這樣“道”與“器”分割的方法,還談什麼少年強則國強呢?人格分裂所帶來的惡果大家也看到了。

[祈禱]貧窮時不擇手段,富貴時為富不仁。

中國文化離開了道,就失去了它的靈魂。

《易經》“元、亨、利、貞”謂之四德;

春秋管仲提出“禮義廉恥,國之四維”;

儒家提出“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作為道德準則處理個人和社會關係;

胡主席提出“八榮八恥”,“與時俱進”。

道在中國文化至高無上,我們傳承與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也要從道的層面開始。

全國人民只有從道的層面達成共識,具備一致穩定的核心價值觀,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健康,財富困擾,還有西方列強的文化侵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