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漢靈帝以天災為由罷免三公,是為了賣官鬻爵嗎?

1起源


《後漢書·徐防傳》:安帝即位(106.8.8),以定策封龍鄉侯。食邑千一百戶。其年以災異寇賊策免(安.107.9.1),就國。凡三公以災異策免,始自防也。


校勘意見:“安帝即位”和“徐防策免”不是同一年,所以“其年”並不準確,沈家本提出過這個意見。東漢開啟“以災異策免三公”這個規矩,是從太尉徐防被免職開始(107.9.1)。

2靈帝時太尉任免原因


要說漢靈帝時罷免三公頻繁,可能是因為【範書《靈帝紀》中平五年(188)中,樊陵在五月做太尉,六月就因為“大風”被罷免】的緣故,經常有人腦補這是因為靈帝想搞錢了,藉口災異罷免樊陵。


其實在袁紀中,樊陵的任免時間為三月到六/七月。所以他到底是做了一個月太尉,還是三個月太尉,也不確定。


漢靈帝以天災為由罷免三公,是為了賣官鬻爵嗎?


​中平年間的太尉任免原因大部分是因為兵災的緣故,可以按順序羅列如下(本文只做太尉的統計,司徒、司空的例子我沒空統計,也不會影響本文結論):


楊賜,黃巾起兵。(楊賜傳:以寇賊免)

鄧盛,健康原因。

張延,健康原因。

張溫,漢陽淪陷。(袁紀:以寇賊未平罷)

崔烈,幽州烏桓作亂。(推測)

曹嵩,幷州匈奴作亂,黃巾復亂。(推測)

樊陵,災異之大風折木。

馬日磾,災異之日食,或者可以解讀為:給幽州牧劉虞加榮寵。


這8個人中,4個涉及兵亂,2個健康原因,2個是天災。


顯然“涉及兵亂被免”才是真正出自靈帝本意,若真要腦補靈帝為了斂財,而頻繁罷免三公,應該從這裡入手,而不是拿樊陵案例亂開腦洞,畢竟天災又不是靈帝能操控的,若靠這種守株待兔的方式斂財,那就太小瞧靈帝了。


3終結


魏文帝黃初二年(221),六月二十九日。


日有食之,有司奏免太尉,詔曰:災異之作,以譴元首,而歸過股肱,豈禹、湯罪己之義乎?其令百官各虔厥職,後有天地之眚,勿復劾三公。


是的,是曹子桓終結了這一百多年的政治傳統。(107-2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