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李白的詩,大氣磅礴,縱橫萬里!為什麼他能寫出這樣的詩?

7個習慣指路


李白的詩,大氣磅礴,縱橫萬里,超凡脫俗,猶如”詩仙“的稱謂!在盛唐時期,經歷了安史之亂,政治失意,同僚排擠的浪漫主義派詩人。

他的每一首詩,從標題到正文,寫景大氣磅礴,抒情直抒胸臆,揭露當朝腐敗,政治腐朽,蔑視權貴,一心追求自由,不喜羈絆,詩仙傲骨。

他時常醉時作詩,風格彰顯人道主義和藝術境界,《將進酒》,《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早發白帝城》,《行路難》等等,詩人的政治情懷積極向上,理想和浪漫主義相結合,人生並非坦途,但是心中自有爽朗。

李白一生諫言無數,但最終因為失去了君王的信任,加上朝廷政治腐敗,詩人將心中苦悶抒發在詩詞當中,憂心政治,心懷國家前途,將家國志向蘊涵在詩意裡,他的詩更是透露一股志向遠大,莫問前程的豪氣。

安史之亂爆發,詩人一心勸諫,無力救國,歷經滄桑,安史之亂結束,知己楊貴妃去世,李白更是抒發了“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的滄桑感,開始了流亡生活。


萌智


一說起大詩人李白,千百年來,從我們牙牙學語還不會寫方塊字開始,便會背頌其"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古詩。從小到三歲小孩能朗讀到古今的詩詞大家一直在討論研究看似簡單的二十個字的深刻內涵,這就足以說明李白的神奇和偉大。那麼李白為何能寫出如此大氣磅礴、縱橫萬里的詩和成就"詩仙"的歷史地位呢?

盛唐那個偉大時代造就了"詩仙"這座詩峰

我們常說時勢造英雄。李白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歷史上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大包容的盛唐,也是從古體詩走向近體詩(格律詩)的偉大變革時代,更是詩歌邁上頂峰的最佳歷史階段。唐詩成為那個時代的文化標籤和文化符號。詩歌與人們的生活、工作密不可分,詩歌融入普通百姓的方方面面,無詩歌不歡,無詩歌不聚。正是當時的經濟繁榮而不均衡、政治開明又黑暗、社會穩定又藏危機、官場等級而更多變等種種矛盾,為大批文人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創作沃土,更為廣大墨客創作提供了廣闊舞臺。

李白(701年-762年)就生活在這樣一個"群星璀璨"詩人輩出的大時代,據《全唐詩》記載,整個唐朝流傳收錄的就有四萬八千九百首。可以說詩仙所接觸的詩人,都是歷史上一等一的"高手",好比一群在珠峰上論劍的高人。"李杜"之名耳熟能詳,什麼詩中的仙(李白)、聖(杜甫)、佛(王維)、鬼(李賀)、魔(白居易)、狂(賀知章)、豪(劉禹錫)等等,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彼此一出口不光是成詩,更是不朽的名詩。詩仙李白可謂高手中的高手,頂峰上的明珠!

特別的人生經歷和閱力成就了"詩仙"桂冠

李白雖然說生活在盛唐,但此時的鼎盛卻暗藏著危機,也即將由盛轉衰,除了歌舞昇平,李白晚年也經歷了"安史之亂"的戰火紛飛危機,這對大唐王朝是一場巨大考驗,而李白不可避免也經歷了顛沛流離的逃難求生和牢獄之災,這對詩仙更是一次晚年人生的巨大打擊,不過也是一種歷練。加上性格豪放直爽,看不慣官場上的黑暗,其仕途上也一直不得志,才能上得不到施展,心中的抱負無法實現,滿腹經綸和才華也惟有通過詩歌去表達和釋放。再就是詩仙遊遍了祖國的名川大山和名勝古蹟,樂於廣結天下朋友,其山水情懷和愛民思想為創作詩歌積累了素材;其博學多才和精通儒釋道為底色底氣,借仙境表達自己的理想追求。正如我們常說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以詩抒懷遣興,借古評今。

李白"詩仙"外號最早出自賀知章的誇讚,稱之為“謫仙人”,意思就是從天上貶謫下凡的“仙人”。其詩也確如此,如:把廬山的瀑布,看作“疑是銀河落九天”;把黃河的水看成是“黃河之水天上來”;把自己的心思不是傾訴朋友,而是“我寄愁心與明月”;以一首《夢遊天姥山吟留別》把凡間的無奈與仙境的美妙、現實的不如意與理想的追求表現的淋漓盡致,可謂“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天賦異稟和浪漫樂觀性格生就了"詩仙"美名

無論是得意時的人生歡歌,還是遭遇人生的打擊,在詩仙的詩歌裡,永這表現出一種樂觀和浪漫。我想這與他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他能在陽光燦爛下看到黑影,在黑夜裡看到光明的未來,在夢境中看到人間天堂,在濁酒或豪宴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和人生的艱難苦樂。他與詩聖杜甫可以說是一見如故,互相惺惺相惜。杜甫的詩歌更多的是憂國憂民的現實主義詩風,詩中體現和表達更多的是燈光四周的黑暗和陰影,以及陰影中所透出的苦難。無論是何種表達方式,兩人所成就的詩歌都是那個時代的孤峰,千百年來無人能及。

當然,李白的詩歌成就,除了天時地利人和以外,也離不開他與生俱來的天賦異稟。據史料記載,李白五歲便能背頌小學的識字課本,十五歲就有多篇詩賦在當時的上流社會流傳,並得到廣泛好評。

如果說杜甫的詩可學可作為教課書的話,那麼李白的詩絕對不可複製,也學不了,我們只能用來膜拜。因為得道才能成仙,詩仙已得道,我們普通人沒有"得道"又怎麼會學得了呢,所以只能仰望而己。

詩仙的天賦來自西域的腹地,視野裡永遠是“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的明淨、高遠、澄澈,我們有誰能如此脫俗呢?他的天賦在"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詩境裡,其詩大多與酒、月亮和仙相連,後人又有誰能達呢?他的天賦在“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江湖世界裡,其豪氣霸氣又有幾人能及呢?他的天賦在不畏權貴的“天子呼來不上船”的肆意灑脫上,其言行又有幾人能做得到呢?他的天賦在“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的雍容華貴上,我們有幾人能如此超凡呢?

結束語

總之,詩仙李白的成就是那個時代最耀眼的一顆明星。盛唐成就詩仙李白,詩仙築就盛唐文化高度。他是盛唐時代最獨特的文化代表人物。他的詩歌影響並指引著千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詩歌的發展進步,也必然會影響並走向未來!


石潤居


李白的詩大氣、奔放,想像力豐富,手法誇張比喻恰當。比如"白髮三千丈"、"日照香爐生紫煙"等等。

李白的詩之所以為大眾追捧稱讚,與他的努力、遊歷見識的豐富、詩詞的浪漫流暢、手法老辣多變等原因是分不開的。他之所以能寫出大氣磅礴、縱橫萬里的詩詞,我以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努力學習

李白年輕時曾被送到私塾學習,經過一段時間後,覺得自已學得差不多了就貪玩了。有一天遊玩時碰到一個老婆婆在石頭上磨鐵棒,就問老婆婆磨鐵棒做什麼呀?老婆婆說要磨成一根針,李白說那得磨到什麼時候呀?老婆婆說,只要下苦功夫,再難的事也能做成。李白聽了以後頓悟了,從此更加努力學終成大家。這就是"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二:遊歷積累生活

李白學成後就到處遊歷增長見識,雖然有一段時間做了官,得到皇帝的賞識,但他過不慣宮廷生活,受不了官家的約束,留下一句"我輩豈是蓬蒿人,就繼續遊歷去了。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是為了學習知識,行路是增長閱歷。文學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光有生活沒有知識,只能寫流水賬;光有知識沒有生活積累,只能閉門造車,也寫不出高於生活的好作品,二者是相互輔相承的。李白的遊歷就是積累生活的過程。如果他不到廬山,怎麼知道日照香爐生紫煙,而不是生白煙呢?怎麼寫得出飛流直下三千尺呢?

三:與他的劍客生活而形成的性格有關

大家都知道李白是個劍客,他的劍術在當時是數一數二的。長期的劍客生話養成了李白大氣、豪爽的性格,這在他的《俠客行》中充分的體現出來。如果沒有俠客生活,李白也寫不出活靈活現的俠客形象。正是俠客生活培養出俠客的性格,使得李白的詩大氣磅礴、縱橫萬里。

總之,李白豐富的知識底蘊、深厚的生活閱歷,以及大氣豪爽的性格,使得李白寫出的詩大氣磅礴、縱橫萬里,造就了詩仙這個稱號。



8232354703122老三屆


要說古代詩人誰是“婦孺皆知”,是李白,就連三歲小孩都能隨時吟上兩句他的詩,要說古代詩人誰最“狂”是李白,面對力士脫靴,貴妃研墨,他“仰天長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李白自幼受到關隴文化風習的影響,寫下“自幼好人俠,有四方之志”所以他不光讀書學習,同時也喜歡舞刀弄槍,並拜當時稱為第一劍客裴旻門為師。要說古代詩人誰的武力值最高,估計也非李白莫屬,他的一生就沒有離開過劍,屬當之無愧的俠客。

從24歲起,李白便踏上江湖之路。李白講仁義,重信諾,輕利益。青年時期的李白,義薄雲天。不過也正因為李白俠字在心,義字當頭,也讓他的朋友全是大咖。有詩聖杜甫;汪倫;賀知章;孟浩然;郭子儀……

由於當時的社會環境,人們生活困苦,飽受壓榨,經常遭遇不公。李白總希望有人能懲惡揚善、拔刀相助,甚至替天行道。寫下"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也正是他的這種灑脫,傲骨,蔑視王侯,使其仕途暗淡。

李白的一生主要由“蜀中生活”、“仗劍遠遊”、“長安三年”、“李杜交誼”、“十載漫遊”、“從磷與釋歸”、“淒涼的暮年”七個階段組成。的。蘇軾在《李太白碑陰記》寫到“戲萬乘若僚友,視儔列如草芥”。方孝孺《吊李白》“脫靴力士只羞顏,捧硯楊妃勞玉指”。王穉登寫下了《李翰林分體全集序》“沉湎至尊之前,嘯傲御座之側;目中不知有開元天子,何況太真妃、高力士哉!”這些無不表明大家對他讚美與仰慕。

自信,豁達,義薄雲天,藐視權貴,熱愛生活全都表現在了他的詩中。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將進酒》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李白《上李邕》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李白《行路難》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李白《塞下曲》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洲。

——李白《江上吟》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95900969158072724"} --}

燕子的濤寶


幾千年來,我國曆史上曾經產生了無數的詩人,他們如燦爛的星斗閃耀在祖國的歷史時空裡。特別在唐代,更是人才濟濟,群星璀璨,並誕生了我國曆史上最偉大的詩人——李白。李白才沖霄漢,文羞日月。他的詩令千家傾服,萬人膜拜。清代 趙翼寫過一句大家很熟悉的詩,“李杜詩篇萬口傳, 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人才出, 各領風騷數百年。確實,江山如舊,人才輩出。可一千多年過去了,李白依然是其中最亮的一顆。李白的詩為什麼寫的那麼好呢?

李白的詩寫的好,首先是天賦異稟,這一點沒人懷疑,搞藝術人的天賦很重要。以唱歌為例,有的人十幾歲就登臺,幾首歌就紅了,有的默默耕耘到老,也沒多少知名度。有的人壓根“五音”就不全。有的人天生手指長,適合練鋼琴。你看李白的畫像,天庭飽滿,二目有神 ,秀外慧中,器宇不凡。這為他成才打下了先天的基礎。當然,這些只是後人的推測。更重要的是李白小時候刻苦的學習打下的基礎。

但李白小時候開始並不喜歡讀書。一天,他乘老師不在,偷偷溜出門去玩兒。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麼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手不釋卷,刻苦學習,終於“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李白自述)並嘗試著開始寫作,對作品要求很嚴格,自己覺著不滿意的就給燒了。

要寫出好詩,知識再豐富,當個“宅男”可不行,李白性格外向,大氣開朗,喜歡交友,他的朋友遍佈四海,為朋友寫的詩也很多,如小朋友都會背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感情真摯,令人動容。頻繁的交往,豐富了李白的思想感情,擴大了寫作的題材。

李白嗜酒如命,而且“斗酒詩百篇”,也許李白的才氣就是喝酒喝出來的。他高興時開懷暢飲,“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 》)不高興時就喝悶酒,“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人家喝醉能寫詩,不愧是“詩仙”,但一般人喝醉了只會耍酒瘋,嘔吐,或者去床上“挺屍”。

李白喜歡遊山玩水,他對大自然有無限的熱愛。他一生桀驁不馴,清高自傲,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連楊貴妃、高力士都不放在眼裡。但太剛就容易折,最終被逐出宮門,導致後期仕途坎坷,甚至因為捲入皇室內爭而遭流放。失意之餘,他就寄情于山水,用灑脫飄逸的神來之筆,寫下了無數瑰麗,豪邁的詩篇。如《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想象奇特,恢宏壯麗,成為歷朝歷代的標準教材,一直沿用到今天。


綠葉小杏


“青蓮居士”李太白

約生於公元701年,於762年逝世。

人稱“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後人譽為“詩仙”。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遊天姥吟留別》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行路難》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

十步一殺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俠客行》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將進酒》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

李白詩勢之所以大氣磅礴,縱橫萬里,原因有三。

一、其人爽朗大方,喜歡交朋友。

李白自24歲“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以來,結識好友無數。

比較出名的有杜甫、孟浩然、王昌齡、趙瑕、賀知章、劉長卿、高適、魏萬。

還有汪倫《贈汪倫》、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裴圖南《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韋冰《江夏贈韋南陵冰》

韋良宰《經離亂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蔡雄《書情贈蔡舍人雄》。

其他的朋友更是數不勝數。

二、愛飲酒作詩。

“酒中仙”,半醉半醒半神仙。

“解萬愁”,舉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素愛酒,酒後須作詩。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 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 —— 李白《結客少年場行》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 李白《行路難·其一》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 李白《客中行 》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 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三、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

李白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

15歲時,於天下第一劍士處學習劍術。20歲,在家鄉的匡山讀書,學習縱橫術。

年少成名,不羈瀟灑。

李白勤奮好學,“常橫經籍書,製作不倦”。在20歲以後,李白遊歷了蜀中不少名勝古蹟。

蜀中雄偉壯麗的山川,培育了李白開闊的襟懷,豪放的性格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受縱橫家和儒家思想影響,希望建功立業。同時受老莊思想影響,也希望功成身退。

二者兼備,奈何懷才不遇。

後受賀知章舉薦,步入宮門。奈何在帝王眼中,仍不過區區玩文弄墨之人。

再後來因為過度的批判現實,出動當權的利益,招人誣陷,被貶出宮。

縱觀李白一生,可謂: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尋李白》


風雨流不盡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安能吹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一系列大氣磅礴的詩句都出自於豪邁的詩仙李白之口,那麼為什麼這些詩句都能出自詩仙李白呢?李白的一生用三個字概括很是恰當詩、酒、劍。

一、仗劍走天涯

豪邁的詩仙李白一聲是仗劍走天涯一生,他除了能舞文弄墨之外,還能舞劍走天涯。用概括大將軍魏延的話來形容李白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雖然有一絲不太恰當,但是他也是這樣的為人。

李白一生拿著一把劍,遊歷了中國的名山大川,眼界極為的開闊,並且生在了盛唐年代,見證了盛唐的大氣磅礴,於是他才能在六朝古都金陵寫下“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在交通並不發達的唐朝,遊歷名山大川其實也不是件特別容易的事情,只有在經歷了風雨之後,他才能寫下“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這樣的詩句,

在蜀道並不難的今天,我們是無法想象當時的蜀道是多麼的艱險,而經常出入劍門關的李白給我們道出了當時的蜀道之難“劍閣崢嶸而崔嵬,砯崖轉石萬壑雷”才能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豪邁。

在盛唐年代的李白,拿著千金轉遍了中國,仗著寶劍遊歷四方,在她筆下才能寫出來,大氣磅礴,豪邁奔放的千古名篇。

二、詩酒趁年華

李白的一生是與詩相伴的一生,他可以為了失去而放棄功名利祿,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對詩歌的熱愛。

本來一心想要走仕途的李白在朝廷中,因為直言上諫而受到了皇帝的冷落,最後落得了千金散盡還復來的下場,這也算是體面而歸,和奉旨填詞柳三變相比要好了不少。

由於李白仕途上不得志其對詩歌的熱愛,他將他的縱情山水之樂都投入到了詩詞裡面,因此才得以起寫出來如此磅礴大氣的詩句。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三、酒不醉人人自醉

詩仙李白豪邁奔放的一生,除了和和詩有關之外,似乎酒也離不開他的身旁。自浪漫主義風格誕生以來,彷彿我國的浪漫主義詩人都離不開酒,不過這也和它的名字有關,都已經浪漫了,必然要有一絲氛圍。要造這個氛圍 ,沒有什麼比酒更為合適了。

李白寫酒的最出名的一首古詩當然是《將進酒》“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將敬酒,杯莫停”“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這首詩中每一句和酒有關的詩句都名垂千古,看來詩仙李白不僅會喝酒,還會寫酒。這和我們普通人相比境界就高深很多了。

李白可以寫出這首詩的背,就和他的為人有很大的關係了,就是被唐玄宗賜金放還之後,鬱郁不得志,與好朋友岑夫子,丹丘生聚在了一起,借酒放歌,將心中積怨已久的哀怨都抒發了出來,對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將進酒》“高堂明鏡輩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當然了,愛喝酒寫詩絕對不止詩仙李白一個人,就連沉鬱頓挫,鬱鬱寡歡的詩聖杜甫偶爾也會寫酒詩,比如他高興的時候寫下了“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以及一生中心情幾乎最為愉快寫的一首詩歌,“”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以及我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婉約派女詞人李清照一生中也幾乎都與酒相伴,“沉醉不知歸路,誤入藕花深處”“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等一系列和酒有關的詞也流芳百世。看來與酒有關的的也不止李白一個人,而是性情中人的大詩人們的共同愛好。

一個人怎樣的十詩風還是和他那個人的個人品性有著最大的關係,看他們同樣是寫酒,杜甫只能寫出沉鬱頓挫的“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李清照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歷史上後人能再有如此氣魄的,恐怕只有蘇東坡了,“左牽黃,右擎蒼”和詩仙李白比起來,雖然遜色一籌,但也是不落下風。

歷史上僅有一個李白,也只能有一個李白,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國詩壇的象徵性人物,也成為了我國文化史上難以逾越的一座豐碑,在一陣陣國學熱掀起的今天,希望大家可以弘揚傳統文化,學習詩仙李白之詩風,再展豪邁奔放之風骨。


微光人文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歷來被人們稱為“詩仙”,聲蜚四海,譽滿人間!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統一。他的詩常用想象、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

我們切看他的《望廬山瀑布》中的句子,“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黃河落九天”。這種誇張誰能寫出來。表現了瀑布的大氣磅礴!還有《贈汪倫》中表現朋友情深的句子“桃花譚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他的七絕達到了無人能達的高度!

“李白斗酒詩詩三百,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在這裡讚美的是李白的傲骨,不為高官所迷惑。李白之所以在我國文學史上是一顆燦爛的明珠也不是無緣無故的。據《潛確類書》中記載:李白少讀書,未成棄去。道逢老嫗磨杵,白問其故。曰,“欲作針”。白感其言,遂卒業。李白被老太太的精神所感動,發奮力。在李白的《上安州裴長史書》中說“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常橫經籍書,製作不倦……”他還說過,“上察玄古,中觀人世,書禿千兔毫,詩裁兩牛腰”。這都說明李白的勤奮刻苦用功,苦心鑽研,腳踏實地,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李白灑脫不羈的氣質,傲世獨立的人格,造成了他的詩歌的特點,大氣磅礴,縱橫萬里,熱情奔放。











蘇北一醉


李白可以說是一個真實的仙俠。李白可以說是一個真實的仙俠。

從鐵杵磨成針的故事之後,李白便刻苦讀書,為以後的藝術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六七歲的時候就開始接觸道家經典,道家所提倡的順其自然和飄渺登仙的灑脫與仙氣,在李白心中早已根植。

年輕時候四海遊蕩,去過也見過了眾多的大山大河,盛唐山河波瀾壯闊的景色、豐美秀麗的花草和生機勃勃的生靈所組成的絕美畫卷都進入了他的眼中,印在了他的胸膛。

李白喜好劍術,劍術的造詣更是登峰造極,所謂藝高人膽大,李白在登山遊玩中體現出了他那不畏艱險的冒險精神。

良好的文學基礎,盛世年華中不需要為生計而奔波的逍遙自在,道家經典的薰陶,飽覽山河美景的沖天豪氣,對夢想中完美生活的浪漫嚮往……眾多元素集於這上天眷顧的寵兒一身,試問他寫出來的詩句怎麼能不天馬行空、蕩氣迴腸。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倘若沒有高超的劍術又怎會寫出這樣的詩句。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用極其誇張的手法既寫出了蜀道之難又寫出了自己當時站於其下對於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敬畏崇拜。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如果是在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誰又會願意為了一罈美酒而如此破費……


蓬蒿亦能治萬民


其一,大唐盛世,政治開明,思想解放,人才濟濟,疆域遼闊,國防鞏固,民族和睦,在當時世界上是無比繁榮昌盛景象,李白詩詞必然受此大環境影響。

其二,李白的詩與其爽朗大方的性格有絕對關係,李白性格磊落颯爽,平衍曠蕩,浪漫灑脫,並且李白愛飲酒交友,到處遊歷名山大川,這種豪邁的性格造就其汪洋恣肆,大氣磅礴的詩詞風格。

其三,李白鍾愛黃老學術,其詩詞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李白那種逍遙於四極,俯瞰於天下,任精神自由往來,任靈魂野馬馳騁的氣勢與莊子不謀而合。

其四,李白是家境優渥,其家中經商,並且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可以說李白既是富二代又是官二代,這種原生家庭對其詩詞必然也有影響,“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便是證明。

以上四點拙見,請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