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高考作文仅得6分,字迹阅卷老师看不懂,为何最后黄蛉还能读川大

在古代,想要出人头地必须经过科举,如今也差不多,要改变命运,通常免不了高考一关。正因为如此,高考才变成了一个历久弥新的产物,年年都有,但年年都在说。不过,历年来发生在高考上的事件也真不少,从励志到奇葩,从满分到白卷,无奇不有。今天我们就讲一个当年被馅饼砸头,最终于逆袭之中再次“逆袭”的人物。

高考作文仅得6分,字迹阅卷老师看不懂,为何最后黄蛉还能读川大

怪才黄蛉,以一篇甲骨文作文爆红网络,他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敢对高考作文如此对待?

怪才黄蛉,四川绵阳南山中学的一名普通中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于万众高考大军之中几乎普通到被忽略不计。因为就以他当年的成绩而言,高水平发挥也就进个三本差不多。

但是,经过2009年的高考之后,黄蛉突然名声大噪。别误会,不是因为他考出了什么惊人的成绩,而是他别出心裁地写下了甲骨文高考作文《熟悉》。大致什么内容?还真不好说,甲骨文咱也不认识,认错了露怯不是?

面对这样一场关乎命运的考试,黄蛉到底为什么不按套路出牌,一下将作文写成了甲骨文呢?这胆子可真够大了。

不过,人家黄蛉也有自己的考虑。本来高考对自己就是一场“赌博”,考好了也不一定能进大学,考不好可能是重头再来,也可能就此回归社会。

但是,他的语文老师蒲体超曾经说过:作为语文试卷中重要的得分题作文来说,好的开头胜过好的过程与结尾。当然,蒲老师的意思就是高考试卷太多了,阅卷老师打分时经常是以开头来评测作文分数的,因为开头就不好的作文,后面兴许连看也不看。

高考作文仅得6分,字迹阅卷老师看不懂,为何最后黄蛉还能读川大

正因为如此,黄蛉想自己的语文试卷答的也不过如此,作文嘛可以考虑来个剑走偏锋。于是,人家因为热爱甲骨文的现实,直接用甲骨文写了一篇凡人认不得的作文。

这鬼画符般的文字一出现在阅卷老师面前,还真让老师眼前一亮:哇,这写的啥?认不出撒。不过,人家老师很敬业,不能因为自己认不全就给打零分,这甲骨文可是学问,更是一个高考学子的未来。

就这样,阅卷处最终为此专门请来了甲骨文专家,将内容搞清之后,阅卷老师们还商量了一下,最后给出了一个非常谨慎的分数:6分。

唉,看来黄蛉这别出心裁的高考作文除了给老师们增加了工作量之外,并没有打动人家,有点划不来了。

高考作文仅得6分,字迹阅卷老师看不懂,为何最后黄蛉还能读川大

黄蛉的甲骨文作文没给高考加分,可是最后却逆袭成功,从专科进入到重点大学了

最终,高考分数出来了,黄蛉总分只有428分,这个分数大家都懂得,别说进重点大学,进普通大学也为难呀。

但是,在这个时候黄蛉的甲骨文作文给他适时助力了一把,因为不知谁将其发到了网上去。这下,人们热议非常,黄蛉瞬间成了“名人”,甚至成了人们眼中的“古人”。

网络真是个好东西,原本并不大的一件事,可以很快就让它发酵成巨形蛋糕。黄“古人”的事也被几所院校关注到了,于是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和西南财经大家的某学院都对他伸出了橄榄枝。

这也算是意外之喜吧?黄蛉很快对两所学校进行了对比,出于对财经的不入心,还是选择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对外界来说,黄蛉事件属于特招,或者说是破格提拔。这当然会引起一些人的不认同,怎么说破格录用都是打破了某一事物的规则,可能对其他人就失去了公平性。

为此,四川大学特别为黄蛉召开了一次入学测试,专门来检测他对甲骨文认知的成绩。不过黄蛉考的怎么样没人知道,因为这是内部结果。反正众人皆知:黄蛉被录取了。

高考作文仅得6分,字迹阅卷老师看不懂,为何最后黄蛉还能读川大

不仅如此,黄蛉入读锦城学院之后,学了两年汉语言文学,然后又再一次被四川大学转走。据说这是试用合格,然后录其进入历史系,从而专门学习甲骨文文化。

接连两级跳,黄蛉是不是那个得了大奖彩票的幸运儿?不仅如此,四川大学本着因材施教,重点培养的原则,为黄蛉制定了一对一的套餐式培养。带黄蛉的导师就是四川大学返聘教授、古文字专家何崝。

原本一个连专科都够不到的高考生,不但上了大学,还实现了两级跳,进入了多少人想进也进不去的国家985重点大学。这个馅饼够大的,估计够黄蛉消化一阵子的了吧?

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在很多时候,博眼球也好,剑走偏锋也罢,都可能有惊喜呀。这就有点“一生一定要设定一个梦想,万一实现了呢”的感觉。反正黄蛉是“赌”对了,这个结果足以让他心花怒放。

高考作文仅得6分,字迹阅卷老师看不懂,为何最后黄蛉还能读川大

实现两年三级跳的黄蛉,是否适应大学“套餐”?为何在导师提出拒教?如今的黄蛉怎么样了?

按一般人的理论,能够因为一时的幸运进入到自己梦寐难求的大学,以一对一的学习方式来进行特别培养,那肯定会非常努力,非常务实吧?

可问题是黄蛉有着一颗并不“安分”的心,可能这在他敢于高考时写出甲骨文作文这件事就上能够看出来了:他是个鲜活的,时刻都在彰显自我的学生。

如此一来,用画好的圈圈将黄蛉固定在一个圆里,日复一日地“传统”成长,大概就为难他了吧?也正是因为如此,黄蛉的导师认为他不是那种可以堪重任的孩子,不但不爱学习,还总是吹嘘自己。

后来在媒体采访时,黄蛉导师就这样说:“学习情况并不理想,在甲骨文方面也没有多大造诣……”为什么这样说,因为黄蛉与导师学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甲骨文方面的成绩并没有提升,还是在一千字左右打转。而这个成绩,用教授的话说,就是普通学生,学习几个月都可以达到。

不仅如此,教授还认为黄蛉不专心学业,反而喜欢吹牛皮,什么读《文心雕龙》都是假的,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教过。这是真是假我们不得而知,毕竟老师虽然没有教,但也不能否认人家就看不懂。中学也没有教甲骨文,黄蛉不是写出作文来了吗?

高考作文仅得6分,字迹阅卷老师看不懂,为何最后黄蛉还能读川大

总之这件事就是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对错很难分清。但问题是人家教授“罢工”了,不肯再继续一对一教导黄蛉。如此一来,黄蛉的身份就尴尬了,他既没有了导师,又没有其他专业,那该如何面对大学未来之路呢?

据说媒体后来采访黄蛉时,他曾说过,自己想先旁听课程,然后走考研之路。但后来怎么样了就没有人知道了,因为一个失去了光环的人,是往往不会被人关心的。黄蛉凭着一是的新鲜被人提了起来,然后却又无情地抛到了路边,这滋味,怎么都感觉不好过吧。

对此事,我们也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能说一件原本可以拿来做美谈的事情,最终却因为双方的不再配合,从而造成了逆袭之后再“逆袭”的结局,实在可叹。

事实上,每个人的成长之路都是不一样的,高考这种事,它本身就不是赌博,没有强大的内心承受能力,没有足够的知识填充,有时候就算真的遇到了“馅饼”,你也未必能接得住。所以,事实告诉我们,踏实走脚下的路才是对的,虽然它不够刺激,但却真实而安心。

参考资料:《川大教授拒教甲骨文特长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