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高考作文僅得6分,字跡閱卷老師看不懂,為何最後黃蛉還能讀川大

在古代,想要出人頭地必須經過科舉,如今也差不多,要改變命運,通常免不了高考一關。正因為如此,高考才變成了一個歷久彌新的產物,年年都有,但年年都在說。不過,歷年來發生在高考上的事件也真不少,從勵志到奇葩,從滿分到白卷,無奇不有。今天我們就講一個當年被餡餅砸頭,最終於逆襲之中再次“逆襲”的人物。

高考作文僅得6分,字跡閱卷老師看不懂,為何最後黃蛉還能讀川大

怪才黃蛉,以一篇甲骨文作文爆紅網絡,他是怎麼想的?為什麼敢對高考作文如此對待?

怪才黃蛉,四川綿陽南山中學的一名普通中學生,學習成績一般,於萬眾高考大軍之中幾乎普通到被忽略不計。因為就以他當年的成績而言,高水平發揮也就進個三本差不多。

但是,經過2009年的高考之後,黃蛉突然名聲大噪。別誤會,不是因為他考出了什麼驚人的成績,而是他別出心裁地寫下了甲骨文高考作文《熟悉》。大致什麼內容?還真不好說,甲骨文咱也不認識,認錯了露怯不是?

面對這樣一場關乎命運的考試,黃蛉到底為什麼不按套路出牌,一下將作文寫成了甲骨文呢?這膽子可真夠大了。

不過,人家黃蛉也有自己的考慮。本來高考對自己就是一場“賭博”,考好了也不一定能進大學,考不好可能是重頭再來,也可能就此迴歸社會。

但是,他的語文老師蒲體超曾經說過:作為語文試卷中重要的得分題作文來說,好的開頭勝過好的過程與結尾。當然,蒲老師的意思就是高考試卷太多了,閱卷老師打分時經常是以開頭來評測作文分數的,因為開頭就不好的作文,後面興許連看也不看。

高考作文僅得6分,字跡閱卷老師看不懂,為何最後黃蛉還能讀川大

正因為如此,黃蛉想自己的語文試卷答的也不過如此,作文嘛可以考慮來個劍走偏鋒。於是,人家因為熱愛甲骨文的現實,直接用甲骨文寫了一篇凡人認不得的作文。

這鬼畫符般的文字一出現在閱卷老師面前,還真讓老師眼前一亮:哇,這寫的啥?認不出撒。不過,人家老師很敬業,不能因為自己認不全就給打零分,這甲骨文可是學問,更是一個高考學子的未來。

就這樣,閱卷處最終為此專門請來了甲骨文專家,將內容搞清之後,閱卷老師們還商量了一下,最後給出了一個非常謹慎的分數:6分。

唉,看來黃蛉這別出心裁的高考作文除了給老師們增加了工作量之外,並沒有打動人家,有點划不來了。

高考作文僅得6分,字跡閱卷老師看不懂,為何最後黃蛉還能讀川大

黃蛉的甲骨文作文沒給高考加分,可是最後卻逆襲成功,從專科進入到重點大學了

最終,高考分數出來了,黃蛉總分只有428分,這個分數大家都懂得,別說進重點大學,進普通大學也為難呀。

但是,在這個時候黃蛉的甲骨文作文給他適時助力了一把,因為不知誰將其發到了網上去。這下,人們熱議非常,黃蛉瞬間成了“名人”,甚至成了人們眼中的“古人”。

網絡真是個好東西,原本並不大的一件事,可以很快就讓它發酵成巨形蛋糕。黃“古人”的事也被幾所院校關注到了,於是乎,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和西南財經大家的某學院都對他伸出了橄欖枝。

這也算是意外之喜吧?黃蛉很快對兩所學校進行了對比,出於對財經的不入心,還是選擇了四川大學錦城學院。

對外界來說,黃蛉事件屬於特招,或者說是破格提拔。這當然會引起一些人的不認同,怎麼說破格錄用都是打破了某一事物的規則,可能對其他人就失去了公平性。

為此,四川大學特別為黃蛉召開了一次入學測試,專門來檢測他對甲骨文認知的成績。不過黃蛉考的怎麼樣沒人知道,因為這是內部結果。反正眾人皆知:黃蛉被錄取了。

高考作文僅得6分,字跡閱卷老師看不懂,為何最後黃蛉還能讀川大

不僅如此,黃蛉入讀錦城學院之後,學了兩年漢語言文學,然後又再一次被四川大學轉走。據說這是試用合格,然後錄其進入歷史系,從而專門學習甲骨文文化。

接連兩級跳,黃蛉是不是那個得了大獎彩票的幸運兒?不僅如此,四川大學本著因材施教,重點培養的原則,為黃蛉制定了一對一的套餐式培養。帶黃蛉的導師就是四川大學返聘教授、古文字專家何崝。

原本一個連專科都夠不到的高考生,不但上了大學,還實現了兩級跳,進入了多少人想進也進不去的國家985重點大學。這個餡餅夠大的,估計夠黃蛉消化一陣子的了吧?

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在很多時候,博眼球也好,劍走偏鋒也罷,都可能有驚喜呀。這就有點“一生一定要設定一個夢想,萬一實現了呢”的感覺。反正黃蛉是“賭”對了,這個結果足以讓他心花怒放。

高考作文僅得6分,字跡閱卷老師看不懂,為何最後黃蛉還能讀川大

實現兩年三級跳的黃蛉,是否適應大學“套餐”?為何在導師提出拒教?如今的黃蛉怎麼樣了?

按一般人的理論,能夠因為一時的幸運進入到自己夢寐難求的大學,以一對一的學習方式來進行特別培養,那肯定會非常努力,非常務實吧?

可問題是黃蛉有著一顆並不“安分”的心,可能這在他敢於高考時寫出甲骨文作文這件事就上能夠看出來了:他是個鮮活的,時刻都在彰顯自我的學生。

如此一來,用畫好的圈圈將黃蛉固定在一個圓裡,日復一日地“傳統”成長,大概就為難他了吧?也正是因為如此,黃蛉的導師認為他不是那種可以堪重任的孩子,不但不愛學習,還總是吹噓自己。

後來在媒體採訪時,黃蛉導師就這樣說:“學習情況並不理想,在甲骨文方面也沒有多大造詣……”為什麼這樣說,因為黃蛉與導師學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甲骨文方面的成績並沒有提升,還是在一千字左右打轉。而這個成績,用教授的話說,就是普通學生,學習幾個月都可以達到。

不僅如此,教授還認為黃蛉不專心學業,反而喜歡吹牛皮,什麼讀《文心雕龍》都是假的,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教過。這是真是假我們不得而知,畢竟老師雖然沒有教,但也不能否認人家就看不懂。中學也沒有教甲骨文,黃蛉不是寫出作文來了嗎?

高考作文僅得6分,字跡閱卷老師看不懂,為何最後黃蛉還能讀川大

總之這件事就是你說你有理,我說我有理,對錯很難分清。但問題是人家教授“罷工”了,不肯再繼續一對一教導黃蛉。如此一來,黃蛉的身份就尷尬了,他既沒有了導師,又沒有其他專業,那該如何面對大學未來之路呢?

據說媒體後來採訪黃蛉時,他曾說過,自己想先旁聽課程,然後走考研之路。但後來怎麼樣了就沒有人知道了,因為一個失去了光環的人,是往往不會被人關心的。黃蛉憑著一是的新鮮被人提了起來,然後卻又無情地拋到了路邊,這滋味,怎麼都感覺不好過吧。

對此事,我們也不能說誰對誰錯,只能說一件原本可以拿來做美談的事情,最終卻因為雙方的不再配合,從而造成了逆襲之後再“逆襲”的結局,實在可嘆。

事實上,每個人的成長之路都是不一樣的,高考這種事,它本身就不是賭博,沒有強大的內心承受能力,沒有足夠的知識填充,有時候就算真的遇到了“餡餅”,你也未必能接得住。所以,事實告訴我們,踏實走腳下的路才是對的,雖然它不夠刺激,但卻真實而安心。

參考資料:《川大教授拒教甲骨文特長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