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釣魚人都喜歡“正口”,解析正口中魚的三個關鍵點

很早之前關注了一位釣魚人,經常看他野釣的視頻,最開始只覺得他周圍的野釣資源好,釣魚的環境不錯,即使釣不到魚,透過屏幕看看風景也是賞心悅目,後來關注的多了,發現他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每次上魚後都喜歡說:大家看,這應該是正口!何為“正口”?我以前從來沒有深究過,只見他每次說這句話的時候都十分興奮,我想這應該代表一種能力吧!再後來,釣魚的次數多了,自己也開始關注起魚鉤在魚嘴的位置了,經過長時間的總結和積累,發現“正口”確實有一定的技術含量,並且存在通過人為調整提高正口幾率的方法,藉此平臺和釣友們談談關於釣魚時“正口”的那些事兒!

釣魚人都喜歡“正口”,解析正口中魚的三個關鍵點

釣魚人常說的“正口”是什麼意思?

首先這個詞對稍微資深一點的釣魚人來說並不陌生,但是具體應該如何解釋“正口”,多數人應該是模稜兩可,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關於“正口”的解釋其實分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上來講只要魚鉤刺中魚的上顎(上唇)即可,狹義來講魚鉤需要刺中魚嘴上顎中心才算“正口”,很明顯,刺中魚上顎中心的難度要大一些。

看到這,很多新手釣友可能會問:起竿時魚鉤刺中魚嘴的哪個位置還可以人為控制嗎?雖然魚吃餌的過程我們沒辦法掌控,但是別忘了,我們可以控制鉤餌的位置和狀態,擺正魚吃餌的姿勢,這樣便可以提高“正口”的幾率了。如果看到這裡還是有點迷糊,別急,來看看下面這個常見的案例你就明白了。

釣魚人都喜歡“正口”,解析正口中魚的三個關鍵點

案例分析

去年秋天,一直在深圳工作的表弟來武漢出差,正逢週末休息,於是邀請他來家裡玩,興致勃勃的聊起了我們共同的愛好—釣魚,區別是我時間充裕,周邊水資源豐富,有釣魚的條件,表弟就不一樣了,工作忙碌不說,租住在市區內很難找到合適的釣點。於是我提議:機會難得,要不我們去釣魚吧,兩人一拍即合說走就走,為了節約時間,釣點選在小區門口100米左右的野湖裡面。在我的印象中表弟釣魚的水平還停留在小時候那個只需簡易工具,不用管什麼釣技釣法的年代,果然不出我所料,我還在調漂找底時表弟已經迫不及待的開始作釣了。

秋高氣爽,溫度適宜,湖邊的風景讓人沉醉,表弟說即使釣不到魚在這裡坐坐也讓人心曠神怡呀!從他的眼神中我彷彿看到了平日工作沉重的無奈和一絲絲羨慕。慶幸的是,魚情非常給力,我的浮漂動作不斷,接連上了五六條鯿魚,但是表弟那邊卻沒什麼動靜,正當我準備過去找找原因時,只聽他發出興奮的歡呼:“中魚啦,中魚啦”!我連忙拿著抄網跑過去幫忙抄魚,看著他開心的慢慢遛到岸邊,一看是一條1斤左右的鯿魚,個體已經不算小了,表弟說自己還沒反應過來一下就黑漂了,一點預兆都沒有。聽到這話我好想明白了什麼,因為鯿魚吃餌是比較迅猛,畢竟是小個體的魚,也不至於直接黑漂呀。我先是看了一下魚鉤在魚嘴的位置,又看了下浮漂的調釣,基本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釣魚人都喜歡“正口”,解析正口中魚的三個關鍵點

總結:在釣魚過程中通過留心上魚的頻率,個體大小以及上魚時魚鉤掛在嘴上的位置可以獲取到很多有用的信息,這些信息對我們調整後續作釣方式至關重要,因為我們前期選擇的漁具、作釣方法都是依靠個人經驗做判斷,而這些信息是判斷導致的結果的反饋,也是檢驗我們判斷正確與否的依據,老釣友正是根據這些信息不斷總結提升自己的釣技釣法。

關鍵點一:鉤餌在水中的狀態決定了魚鉤刺中的位置

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魚吃餌時的狀態,除了養殖塘裡面的魚,自然水域的魚更喜歡低頭吃餌,因為食物很少會從天而降,而是集中在水底。我們將鉤餌拋入水中,排除截口的情況,鉤餌可以順利的下沉到底部,會有三種不同的情況:完全橫躺在水底、輕輕觸底、垂直離底。根據前面講的魚進食的習慣可知前兩種狀態更方便魚吃餌,第三種狀態如果是釣底層魚,由於魚和鉤的角度大於90度,很容易將鉤餌從魚嘴中拉出,除非魚離底,我們一般不用,只說前兩種情況。

當魚鉤完全躺底時,魚可能在吞吐吃餌的過程中被魚鉤刺中,而刺中的部分有很大的隨機性,因為子線彎曲,這種情況下浮漂不會立馬出現信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釣鈍,等到有信號之後起竿,魚鉤已經刺中魚嘴。當魚鉤輕觸底時,魚將餌完全吸入口中的難度變大,魚的身體和鉤餌呈垂直狀態,並且只要魚開始吃餌,信號就會傳到浮漂上,起竿向上拉動魚線,魚鉤必然會刺中魚的上嘴唇,這就形成了我們追求的“正口”。

釣魚人都喜歡“正口”,解析正口中魚的三個關鍵點

關鍵點二:把握起竿的時機,避免造成“死口”

在確定魚將餌吃入口中後,我們要做的就是立即提起魚竿。但是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有難度,因為浮漂這雙“眼睛”不會說話,需要我們判斷魚吃餌的進度,簡而言之,魚吃餌這一過程需要我們根據漂相判斷出最合適的起竿時機,我個人認為最好的起竿時機是魚在幾次嘗試後第一次完全將餌團吸入口中到吐出餌團之前的這段時間

,為什麼強調第一口,因為餌團在水中本來就很鬆散,在魚吸吐過程中很容易脫落。在浮漂調釣準確的前提下,浮漂第一次明顯的下頓1-2目(具體根據每種浮漂1目的長短來定),這種情況就表示魚將餌吸入口中了,是最佳起竿時機,釣起來的魚多半是正口。

釣魚人都喜歡“正口”,解析正口中魚的三個關鍵點

關鍵點三:選擇大小合適的魚鉤不僅更容易入口,還可以增加正口幾率

雖然現在流行小鉤細線的操作,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就提到過,我個人不太喜歡用太小的魚鉤,原因不僅是因為我想過濾掉個體較小的魚,還因為小鉤雖然中魚率高,但是死口較多,魚口雜亂。正確的做法是選擇和目標魚嘴大小合適的魚鉤,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正口的幾率。試想一下,相對於目標魚如果魚鉤太小,就很容易被吸入口中,則會出現類似於魚鉤躺底時的那種情況,魚鉤可能會在吞吐中刺中任意位置。如果魚鉤過大,魚難以吸入口中不說,勉強吸入也會掛住魚的側嘴唇,原因是魚嘴在開合時橫向的長度多半時候是大於縱向的高度的。

釣魚人都喜歡“正口”,解析正口中魚的三個關鍵點

寫在最後

綜上所述,看完上面增加“正口”中魚率的三個關鍵點,你可能已經感覺到正口既有隨機性又有人為可控性,只是除了第三點,一二點都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第一點通過浮漂的調釣判斷鉤餌在水中的位置,很多不明白調漂原理的釣友很容易出錯。這也不難理解為何很多釣魚人在釣起來魚後都要強調一句:這是正口!確實能夠體現一定的釣技水平。細心的釣友可能會發現,通過上面三個關鍵點不僅能夠增加正口幾率還可以增加中魚率,因為魚鉤選擇、調漂、起竿時機加起來其實涵蓋了釣魚的整個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