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深度解讀2017-2019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變化(全球車企篇)

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對中國2017-2019年新能源乘用車細分市場進行了分析,作為《回顧與展望》的姊妹篇,本文我們將為您結合全球、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近年來的銷量變化進行分析與展望。

深度解讀2017-2019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變化(全球車企篇)

首先,我們為您將主要觀點整合在下方,讀者朋友可以更方便地結合數據進行閱讀與理解。

1. 我國自主品牌頭部企業基本穩定,但發展主要依靠政策與共享出行,個人用戶吸引力差,不久將面臨外資/合資品牌的強勢競爭。

2. 我國A00級純電動車憑藉外觀、下沉市場、政策等手段已進入良性差異化競爭。

3. 大眾等海外大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或“後來居上”。

4. 特斯拉從豪華品牌定位開始“接地氣”,且預期表現會更好,全球領先地位難以動搖。

5. 造車新勢力仍然處於“發展期”,短期難與諸強爭霸

[ · 風起雲湧優質企業浪淘沙 外資合資虎視眈眈欲入華 ]

在通過表格瞭解新能源汽車企業和產品的表現之前,我們先對數據來源進行解釋。由於國內數據來源是乘聯會,國際數據來源是EV SALES DATABASE,所以具體數值上有一定出入,但整體名次沒有變化,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 全球頭部企業短期內變化不大 國內優勝劣汰地覆天翻

深度解讀2017-2019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變化(全球車企篇)

  1. 先看全球企業,特斯拉、比亞迪、北汽新能源三家企業穩坐釣魚臺,其中特斯拉銷量暴增。這三家企業都是佈局較早、品牌力較強的一批企業。其中特斯拉有著獨特的產品力,比亞迪和北汽新能源則有豐富的產品線和政府的鼎力支持,銷量表現很是惹眼。
  2. 同時上汽、寶馬、日產、現代也表現較為穩定。以上幾家企業都具有較強的產品力,較豐富的產品線和不錯的口碑。但其中日產由於產品線較為單一,下降趨勢較為明顯。
  3. 此外,曾經榜上有名的奇瑞、雷諾則被吉利、豐田所取代。而第三梯隊的較大變動來源於產品線佈局完整度、集團經營狀況、全球範圍內的品牌口碑等影響因素。
  4. 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大眾超50%的銷量增長,與4位名詞提升。這個時候大眾還沒有完成ID系列的佈局,但這樣精彩的銷量提升背後,也足以看出巨頭開始行動後,其潛力是巨大的。
深度解讀2017-2019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變化(全球車企篇)

  1. 回過頭看中國市場,經過兩年的廝殺,曾經的微型車霸主知豆、眾泰、江鈴和長安等都紛紛落馬,江淮與落伍也只有一線之隔。新的“威震天”上汽通用五菱寶駿E、長城歐拉R1則憑藉顏值、政策上位。差異化競爭成為A00級車市場的主流形式。
  2. 主流品牌中,除了我們看到的比亞迪、北汽新能源、吉利等等老幾位,廣汽新能源也依靠高端車Aion S打出了一片天下。
  3. 在榜單中,大眾又一次出現在了我們的面前。雖然贏得市場主要依靠的是插電混動的帕薩特和途觀L,但也依靠品牌力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通過全球與我國企業變化的兩份表單,我們得出如下結論:

  • 1. 2019年是特斯拉爆發性增長的一年,其他企業銷量沒有明顯提升。特斯拉在開拓新用戶的同時,也在蠶食市場中原本的消費者。
  • 2. 近兩年全球格局不會有太大變化,雖然全球車企都在佈局,但依託中國較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北汽比亞迪上汽三家企業表現強勢。特斯拉則領軍全球,一枝獨秀,且優勢或將愈發明顯。
  • 3. 後發未必不制人,大集團有更多的資金優勢,大眾、豐田將成為頭部企業強有力的挑戰者。但短期內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 4. 新能源汽車正向高端化、差異化發展,依靠補貼活著的企業越來越難。

· 單車表現與企業基本一致 我們講點不一樣的

最後和大家一起分享下單車銷量在全球與中國市場的表現。雖然單車銷量是企業銷量的支撐,但也有不少值得一提的點。

深度解讀2017-2019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變化(全球車企篇)

全球汽車市場,Model 3席捲全球,攪動著市場;微型車一路式微;國產車單車爆款較少;整體榜單外國車企產品變化不大,中國市場產品則不斷升級。

深度解讀2017-2019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變化(全球車企篇)

國內市場的變化也和上一篇細分市場的分析和剛剛提到的企業表現內容並無二致,基本就是高端化、差異化、格局基本固定、出行市場支持力度大。在此不多做贅述。

但大量數據背後還有其他的含義,我們來簡單分享幾個別人不怎麼提的觀點:

1. 特斯拉Model系列

全網對特斯拉企業與產品分析已經很多,大家也都知道不少相關的信息。但對比完單車三年銷量,我們不禁感嘆,Model 3的存在不僅改變了市場,也改變了特斯拉。過去有Model X、Model S作為競爭主力的特斯拉被認為是豪華車的代表。但隨著便宜的Model 3的出現,特斯拉獲得了巨大的銷量、名氣,但Model S、Model X也逐漸跌出銷量榜,品牌的豪華感也開始不斷下降。

深度解讀2017-2019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變化(全球車企篇)

筆者還記得數月前與美國風河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Michael Krutz交流時他提到,特斯拉在漸漸脫離豪華品牌,但成效是顯著的——這樣才能將工廠利用起來,才能掙錢。

2. 進擊的大眾與消失的美系

大眾ID系列在2019年正式亮相,法蘭克福車展前的大眾之夜是大眾集團正式宣佈全力向新能源汽車市場轉型的開始。雖然沒有一款產品上榜,但更說明了其佈局的多點開花。與吃老本的日產不同,無論是大眾新ID家族還是已經亮相很久的e-golf等傳統產品,都在推動著這艘巨輪重新起航。

深度解讀2017-2019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變化(全球車企篇)

歐洲、亞洲車企紛紛向新能源汽車領域揚帆時,美系車企卻失去了蹤影,雖然這與美國獨特的政治經濟環境關係密切,但時代浪潮下,想要在全球市場獲利,新能源汽車產品是美系車企業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3. 政策與共享出行下的中國

政策引導新能源汽車發展是世界各國統一的態度,不久前德國還加大了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那麼為部分人所詬病的中國政府採用補貼推動產業發展也無可厚非。可另一方面,引領全球的銷量也意味著大量的財政補貼、支出。

政府財政預算有限,補貼退坡也在情理之中,但沒了補貼的車企戰鬥力如何,2019年下半年的市場已經交出了答卷。如何扶起“阿斗”,不讓產業開倒車,是一道難題。雖說補貼還會向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加碼,但對於車企,或許想要活下去,他們又要開啟新的業務了。

深度解讀2017-2019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變化(全球車企篇)

為什麼是又?因為在新能源汽車私人用戶銷量不足的現狀下,共享出行市場成了車企賣車的新陣地。無論是吉利的曹操出行,還是各地方政府下轄的出租車,都是企業銷量繁榮的後盾。但靠著政府關係用公務車、出租車維繫下的繁榮,真的利於市場競爭與行業發展嗎?針對這個問題,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總結:通過2017-2019年的數據,我們不難發現大浪淘沙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已逐現端倪:“威震天”的升級、打造差異化競爭;產品高端化趨勢明顯;自主品牌江山基本已定;合資品牌代表的巨輪基本完成了方向調整;造車新勢力仍在苦苦掙扎。

已經過去的3-5年,是新能源汽車市場高速發展的年代。如今一切逐步走上正軌,也仍有不少潛藏的問題:續航里程、電池成本、安全與壽命、基礎設施、能源補充速度等因素都是環繞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中必須要趟過去的坎兒。2019年銷量增速已經停滯,2020年在疫情陰霾下也並不樂觀。

或許新能源汽車市場正等待著一場變革,足以讓電動汽車的使用與燃油車一樣便利的變革。這場變革或許就在不久之後,更低成本高效率的電池、更高功率的充電樁、更強的電控技術都在發展的路上。更多資訊,搜狐汽車·E電園將為您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