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如何從企業家向資本家轉變?

策劃哥


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企業家和資本家的區別在於什麼?企業家是以產品思維為主,資本家是以資本思維為主,從企業家向資本家轉變,就一定要把產品思維轉變為資本思維。

先變成一個有著資本思維的企業家,才可以快速做大企業和資產,從而完成從企業家到資本家的華麗轉身。

那麼什麼是資本思維呢?比如一個初創企業,有著自已的核心技術和團隊,但是尚沒有盈利,這個企業如何融資呢? 如果從銀行的視角來看,這個企業不是個優質的企業,因為它沒有良好的盈收。而從資本思維來看,這個企業和項目卻很可能是值得投資的。所以,初創企業,首選的融資渠道是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企業不管有多小,一開始就要設置財務總監這樣的人員和職能,專門處理好與投行的關係,並且籌劃上市的路徑和通道。一個公司在產品市場的盈收不可能在短期內增加很高,但是在資本市場上,卻可能在短期成幾倍到幾百倍的增長,所以,資本的收益之大往往是單純產品的收益根本無法企及的。僅僅有產品思維的企業家,會把上市當成遙不可及的夢想,會抵制虛擬經濟,而有資本思維的企業家則不是這樣。有資本思維的人不但會計算產品或項目本身的盈利,還會計算資本的盈利,會利用各種金融及資本手段,迅速上企業走上一個快車道,在自身企業高速發展的同時,基於對各種資本運營手段的熟悉,會逐漸完成自已從企業家向資本家的轉變。

舉凡現在的獨角獸企業,在自已是一個初創企業的時候,無一例外的都尋求了投行的支持,都走了上市的通道,而最後也都使自已也成為資本家。

資本家是以資本運作為營生的人。“資本家”跟“企業家”的實質區別是:資本家不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和管理,而在幕後操縱企業宏觀思路。對於資本家來說,他們經營的產品就是各個企業,通過投資、入股、併購、重組的方式,將一個企業把控到自己手中。

做實業是算數式增長,做資本是幾何式增長。做實業是原始積累,而做資本是讓錢生錢。除了獲取產品利潤還要學會獲取資本增值,完成企業家向資本家的轉換。


兜兜裡的洞洞


想要清楚企業家是怎麼轉變成企業家的首先要清楚的知悉企業家和資本家的概念是什麼,他們的本質區別在哪裡?下面我將從這兩個名稱的概念和他們的區別這兩個維度剖析這兩個人設的異同從而推演出由企業家到資本家演變的過程。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他們的概念是什麼,資本家是指佔有生產要素,依靠經營企業、僱傭勞動者、獲得利潤的人,與勞動者相對。資本家通常指近現代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勞動關係中的主導方,控制著整個生產過程的人。資本家通過經營企業獲得利潤。而企業家在現代經濟學中的概念是從法語“entrepreneur”一詞中來的,其原意是指“冒險事業的經營者或組織者”。在現代企業中企業家大體分為二類,一類是企業所有者企業家,作為所有者他們仍從事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另一類是受僱於所有者的職業企業家。在更多的情況下,企業家只指第一種類型,而把第二種類型稱作職業經理人。

單從他們的概念好像還不能看出他們究竟有什麼本質的區別,下面我們再從其他維度分析一下。春節期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從荊楚大地席捲泱泱中華現在更有全世界蔓延的趨勢,在這場全民族的戰疫中湧現出了無數的英雄的個體他們中有不少令我們驕傲的企業家。他們從世界各地利用自己的網絡自己的關係籌措了大量的抗疫物資無償的捐獻給了祖國。我們知道經濟學上有個概念是供需決定價格,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抗疫物質奇缺更出現了一罩難求的窘境。這種情況下如果按照西方經濟學供需決定價格的理論口罩等的價格會飛到天上去,然鵝在這場抗疫中並沒有出現這除了我們黨和政府對市場的嚴格管控之外也離不開眾多企業家的呼籲和行動。

淘寶、京東、拼多多、蘇寧易購、網易嚴選等電商平臺也加入物資供應保衛戰中。據獲悉,1月20日和21日兩天,淘寶上已經售出8000萬隻口罩。

1月21日,淘寶官方發佈公告,表示已向淘寶天貓平臺上所有銷售口罩的商家發出通知,絕不允許漲價銷售。目前淘寶天貓平臺貨源充足,官方啟動補貼計劃,保證消費者買到價格實惠的正品口罩。據瞭解,淘寶平臺上很多口罩商家開啟了加班模式,有供貨廠家用5倍工資緊急請已經回老家的一線員工返回崗位,趕製口罩,很多快遞小哥也回到了工作崗位,將在春節期間繼續給消費者送貨。

1月22日,拼多多宣佈從本週起已啟動特殊商品應急預案,對照歷史價格,24小時不間斷地對口罩、消毒液、體溫計、板藍根等疫情相關產品進行監測,對臨時調價幅度超過一定比例的商家進行窗口指導;對情節嚴重的惡意漲價行為,進行下架處理。

京東表示已與大部分核心口罩廠商如3M和霍尼韋爾等都實現了自營合作,貨品可以從廠商的生產線直接進入京東倉庫,並以最快的速度送達用戶手中。

網易嚴選成立防疫專項應急小組,聯動供應商,加量生產、緊急調貨,盡全力保證嚴選防護用品的供應,並承諾包括口罩在內的健康防護用品絕不漲價。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美國工廠主與農場主的做法,幾百萬頭豬被遺棄活埋成千上萬噸的牛奶倒進了河裡海里而另一邊卻是受凍捱餓的難民,成為了寧願把牛奶倒掉也不給窮人喝的尷尬場面。

從上面的兩個例子我們能得出什麼結論呢,那就是企業家和資本家最大的區別在於對金錢的慾望和社會的責任的不同,具體的說企業家追求的是一種成功的慾望,對金錢的追求不是唯一的,有時候就是虧錢,只要有錢虧也要把企業開下去,掙錢也不會掙虧心錢,資本家可不管這麼多,唯利是圖!所以回到最初的問題想讓一個企業家變成資本家那就讓他成為金錢的奴隸變成一個唯利是圖利慾薰心的人吧!

以上僅是個人的愚見,有什麼不同意見歡迎指正。


薩克和沙克


企業家是靠經營實體賺錢,資本家是靠資本賺錢。企業家可以轉變為資本家,資本家也可以轉變成企業家。當企業家有一定資本積累,靠資本賺錢就成了資本家。但經營實體和資本運作是跨界的行業,需要有知識積累和資本運作的人才,企業家投資是社會需要的產品,產品質量價格有競爭力,才能走得遠,活的久。資本家是靠期權買賣實現盈利,是在資本市場中博弈行為,可以買空賣空,是對期貨商品遠期變化去進行交易,風險遠遠高於實體經營,資本市場是大資金吞併小資金的遊戲,這和投資股票大相徑庭,機構遊資大戶散戶在市場中博弈,最終賺到錢的是大資金,散戶永遠是小韭菜。資本家可以製造事件,打壓或推高期權買賣獲利。由於人性的弱點,世界上資本家大起大落比比皆是。比爾蓋茨是企業家,巴菲特是資本家,他們又是慈善家,賺到錢用於慈善事業,像他們這樣企業家資本家不多。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都有企業家和資本家,這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是市場供給需求調節功能,商機無限,壟斷為王。


矮繩或者說


首先要弄清楚企業家和資本家的區別:企業家更專注於把實體做好,是實體經濟;資本家更專注於資本運作,是資本經濟。

要從企業家向資本家轉變,我認為要具備以下幾點:

第一,要有雄厚的資本;

第二,要有知識的積澱;

第三,要有未來的預見;

第四,要有良好的心態;

第五,要有一定的資源。


綿陽東哥


最大的區別:企業家相當於正常體細胞,有社會責任!資本家相當於癌細胞,只在乎增值!如何從企業家向資本家轉化,其實很簡單,就是忘記自己的人的身份,只是一心求錢,一切和錢有關的,只要能賺錢就做!

所以,真心不希望企業家都往資本家轉化,那樣人性都將被泯滅!


不吃瓜改吃餅了


這個問題很有趣。

講一個故事回答這個問題,美國有一哥們叫霍利斯,他自己是個企業主,經營這一家公司,經營狀況一般,就是那種能賺一點錢,但是很難最大的類型。

他自己不買股票,但是他看了很多巴菲特的書,非常崇拜巴菲特,於是用企業賺的錢,不斷的買伯克希爾的股票,從一股300左右買起,最後一共買了4300股,現在一股33萬。

就是這樣,通過股權,讓最優秀的人才為你服務,成為了資本家。現在他的財富大概是14億美金。

同樣,騰訊上時後,有些員工,就是通過把工資的一部分定投騰訊的股票,10年後,賺了100倍,就這樣,實現了逆襲。


李加塗


金融思維的本質就是錢如何生錢,最好是躺著賺錢。用錢去量化資產、甚至是勞動者時間。沒有槓桿就沒有金融,一切金融創新的本質都是平穩的把槓桿放大。信用是槓桿的基礎,你有信用,我才槓桿。沒有信用也沒有金融,信用是金融的立身之本,是金融的生命線!未來,你的信用比你的身份重要!有了信用,萬物皆不為我所有,但萬物皆為我所用。


陳松啟服裝供應鏈


1-要從具體事物全面參與者脫離出來,專門從事戰略設計者、制度設計者

2-要把公司制度設計好,便於自己從公司全面參與者脫離出來,集中精力負責公司投資等重大頂層事務

3-要進行公司只能分工和考核制度、崗位的職責設計,讓專門的人負責專門的工作


楊再坤律師


企業家做到足夠大,產業分散,資金合理安排,不過度融資,手裡常常有現金,等待合適的資產出現,其實部分成功的企業家就是資本家。從管理企業,轉變到管理資本,而資本家管理資產公司投資公司,本質上還是企業家。一體兩面,只要你成功,就算你一直從事一件事情,但是各種頭銜各種家都名副其實。


元嬰當見


這是一個極其有趣的問題。企業家的概念是:做企業的優秀人才。否則只能說是企業業主。資本家的概念是:做資本的專家,總虧錢的資本擁有者連慈善家都不算。n多的企業家希望能實現資本家的轉化。就像是一個打工仔希望成為老闆。企業家的特長是實業經營,資本家的特長是幫助實業家實現實業經營的目標。答案是:善良。助人者天助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