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北碚歷史丨《盧作孚剿匪》


北碚歷史丨《盧作孚剿匪》

1927年2月15日,盧作孚出任江巴璧合四縣特組峽防團務局局長,開始了他一生中第二個社會試驗——北碚鄉村建設。盧作孚出任此職的第一個棘手問題,既是清除北碚周邊地區嚴重的匪患問題。為什麼當時北碚地區匪患特別嚴重,這就要從北碚特殊的地理位置、歷史背景說起。

北碚歷史丨《盧作孚剿匪》

嘉陵江小三峽之一——溫塘峽

所謂嘉陵江小三峽,是嘉陵江流域重慶至合川間的三個峽谷——瀝鼻峽、溫塘峽,觀音峽周圍地區的總稱,全長30餘公里。這個地區跨江北、巴縣、璧山、合川四縣,共轄三十九個鄉鎮。峽區內山嶺重疊,地勢險要,交通困難,主要依靠嘉陵江水路與外界相連接。

北碚歷史丨《盧作孚剿匪》

北碚文昌宮

民國成立後,由於四川軍閥割據,內戰不絕;兵痞盜匪乘機而動,嘯聚峽中,沿江據險行劫,致使河運梗塞,商旅難行,峽中民眾,苦不堪言。嘉陵江三峽,成了歹徒的樂園。1918年時,當地人士為了安定地方,成立了峽防營,意圖治理峽區治安,1923年江、巴、璧、合四縣紳民,又共同商議組成為峽防團務局;次年開始抽取過往船捐,充作團練經費,以防禦匪患,維持峽區治安。局址設在緊靠嘉陵江濱的北碚鄉廟嘴文昌宮內。時任峽防局局長鬍南先雖然採取一些治理措施,儘管如此,峽區的匪患問題並未得到根本解決,民眾疾苦並未得到徹底消除。

1927年春,地方人士一致推舉時任民生公司總經理,並在社會有相當名望的盧作孚出任峽防團務局局長,全面擔負起維護峽區安全的責任。

盧作孚對嘉陵江三峽早已懷有自己的理想。他的理想,並不只是在他所著的《兩市村之建設》一書中所闡述的開發三峽地區豐富的礦產和林業資源,尤其是要以嘉陵江三峽作為基地,以現代集團生活為中心的社會改革試驗,推行一種全新的鄉村建設運動。他在進行這個試驗的目的時說:這“不只是鄉村教育方面,如何去改善或推進這鄉村裡的教育事業;也不只是在救濟方面,如何去救濟這鄉村裡的窮困或災變”;而是“中國根本的要求,是要趕快將這一個國家現代化起來。所以我們的要求是要趕快將這個鄉村現代化起來,以供中國小至鄉村,大至國家的經營參考。”盧先生擔任峽防局局長後,使他有了使自己的這一理想變成現實的絕好機會,因此他不顧民生公司正面臨困難,毫不猶豫地接受了推舉,並且就任峽防局長以後立即響亮地提出自己的行動口號:

“打破苟安的現局,創造理想的社會。”

“建設是破壞的前鋒,建設到何處,便破壞到何處。”

“造公眾福,急公眾難。”

他隨即迅速地邁開了鄉村建設的步伐。但是,前進的道路並不是平坦的,而是充滿了荊棘和困難。首先,他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整頓隊伍,將原來的常練隊改為常備隊,常備隊又分別組織了手槍隊、學生隊、民團模範隊、特務隊等等,不合格的人員,大量淘汰。重新羅致人才,招考本地青年,施以政治、軍事訓練。創建少年義勇隊,委任在黃埔軍校畢業並有一定軍事才幹的盧子英為隊長,襄助盧作孚處理團務。

北碚歷史丨《盧作孚剿匪》

1939年穿軍裝的盧子英

要建設,要創造,必須有一個安定的環境和有秩序的社會。盧作孚決定以解決地方安寧為第一步,展開了肅清匪患的工作。他一面整頓組織,訓練士兵;一面進行宣傳教育,廣泛發動群眾,一齊起來參加清匪鬥爭,提出:“社會不安寧,絕沒有安寧的個人或家庭”;“要使地方安寧,必須使匪不安寧”, 他採取以攻為守的辦法,親率學生、士兵巡迴各鄉鎮、各山區,清除匪患;不僅幫助到本地區,而且幫助到周圍地區;不僅不讓匪活動,而且不讓匪藏若。

他特別注重策略,對匪進行分化瓦解,使之自新,給以生活出路,幫助他們回鄉生產。有一次,北碚峽防局抓住了一個匪徒,認定他是一個著名的匪首。但是,那個匪徒抵死不承認自己是匪首,大家都感到沒有辦法,盧作孚決定親自審問。他讓士兵將那匪徒押到他自己面前,出其不意,突然大聲呼叫那個匪首的名字。那匪徒竟大聲回答到:“有!”面罩一下子就揭穿了。經過教育,這個匪首後來不僅改邪歸正,而且還積極幫助進行匪徒瓦解工作,勸說許多匪徒走上了自新之路。這就是盧作孚所制訂並實施的剿匪政策:“以匪治匪,鼓勵自新”,“化匪為民,寓兵於工”。

經過盧作孚這一套行之有效剿匪措施的實施,北碚周邊地區的匪患得到有效清除,並幫助了周邊多個縣的清除匪患,使北碚及嘉陵江三峽地區成為安定的地方,從此,盧作孚放開手腳,大刀闊斧地在北碚進行了鄉村建設試驗運動。


北碚歷史丨《盧作孚剿匪》

出 品 | 劉懿鋒

排 版 | 狙擊哥

策 劃 | 高晨露

講述人文故事 | 寫意生活印象

揭秘城市性格 | 鐫刻時代瞬間

新時代 | 新青年 | 新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