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基础教育“城区挤”“农村弱”,文山市这样破解

基础教育“城区挤”“农村弱”,文山市这样破解

这几年,许多农村家庭都进城了,当然,还带着家里的孩子一起进城接受更好的教育,“城区挤”“农村弱”的现象突出。文山市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

缓解“城区挤”

为缓解文山城区学校招生压力,201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133”工程,即在城区新建1所高中(市一中城南校区)、3所初中(市第一初级中学北校区、市思源实验学校、市第十二中学)、3所小学(实验小学南校区、实验小学东校区、实验小学北校区),规划新建校舍面积21.75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10.5亿元,新增1.61万个学位。

基础教育“城区挤”“农村弱”,文山市这样破解

文山实验小学东校区已建成投入使用

基础教育“城区挤”“农村弱”,文山市这样破解

文山市第十二小学东校区已建成投入使用

进一步缓解“大校额”“大班额”。2017年,文山市实施“332+1”教育项目,即新建3所小学(市第十一小学、市第十二小学、市第十三小学),扩建3所学校(市第二小学、市第三中学、实验小学东校区,新建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所(市一幼北分园、市一中城南校区),新建民族学校。

9所学校规划新建校舍面积42.8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20.77亿元,新增2万余个学位。目前,除市第二小学扩建、市第三中学扩建、市一幼北分园建设正按施工进度要求施工,民族学校正在进行设计外,其他学校已竣工投入使用。项目的建成投入使用,缓解了文山城区适龄儿童少年和进城务工子女就学难的问题。

基础教育“城区挤”“农村弱”,文山市这样破解

民族学校鸟瞰图

解决全市高中学位紧缺问题,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2020年,文山市启动市第十一中学、市第十三中学、市第十四中学3所高中项目建设

,规划新建校舍面积14.15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8.26亿元,新增高中学位7500个。加快市第十四小学、市第十五小学、市第十六小学等项目建设,着力解决“就学难”“大班额”等问题。

实行学区化办学,缓解“名校热”。2015年和2016年,市政府印发《文山市第一初级中学学区化办学方案》和《文山实验小学学区化办学方案》,拉开学区化办学序幕。几年来,城区“名校挤”“名校热”的问题得到较大缓解

实行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缓解“择校热”。公办学校按服务区实行划片招生,小学适龄儿童和小学毕业生凭相关证明材料,按服务区免试相对就近入学。同时,为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统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确保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解决“农村弱”

基础教育“城区挤”“农村弱”,文山市这样破解

已建成的文山市德厚镇乐竜小学学校

基础教育“城区挤”“农村弱”,文山市这样破解

已建成的文山市德厚镇感古小学学校

基础教育“城区挤”“农村弱”,文山市这样破解

已建成的文山市平坝镇中学

打好“建设牌”,解决农村学校硬件不“硬”的问题。先后组织实施校安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等项目,新建、扩建了一大批农村学校校舍。

加强运动场(馆)、厕所、食堂、围墙等附属设施建设,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2009年来,全市共新建校舍面积36.92万平方米,新建学校运动场地8.2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7.14亿元,大部分农村学校都成为了当地最漂亮的风景

基础教育“城区挤”“农村弱”,文山市这样破解

中小学学科教师培训暨名师工作坊集中研修

打好“教师牌”,解决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2011年来,全市通过特岗教师、事业单位招聘、紧缺岗位等招聘教师1715人,其中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1262人,占总数的73.59%。制定《文山市教育系统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办法》,选派城区学校的名师、骨干教师和校长向农村学校流动,指导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等。近3年来,共选派502名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基础教育“城区挤”“农村弱”,文山市这样破解

在马塘镇中心学校举行全市乡镇小学质量分析现场会

基础教育“城区挤”“农村弱”,文山市这样破解

在马塘镇举行“名师送教下乡”活动

打好“质量牌”,解决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组织教研员、学科专家组成员对农村学校教学常规进行形式多样的“问诊”、跨界“大教研”、结对帮扶等活动。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通过视频交互方式、视频直播形式开展送课下乡、城乡校际间教学研讨、城乡集体备课、城乡远程培训等教育教研活动,实现城乡学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打好“管理牌”,解决农村学校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市教育体育局制定了《文山市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评比活动方案》、《文山市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文山市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案》等,就加强农村学校管理提出了要求。农村学校制定和完善了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

(魏朝仕)

基础教育“城区挤”“农村弱”,文山市这样破解

制作:颖 颖

审核:梁 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