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焦虑失眠,不仅仅是“胡思乱想”那么简单

焦虑是现代都市人极其普遍的情绪困扰。它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危害。从身体层面来看,许多疾病的产生都与焦虑有关,比如:免疫力受损,II型糖尿病的发生,压力性肥胖,脱发、容颜早衰、消化道溃疡以及癌症的发生。从心理层面来看,焦虑还容易引发各种其他情绪问题:比如烦躁易怒,抑郁,敏感,猜疑、疲倦,以及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等等。

你了解自己的焦虑状况吗?我这儿有一份小测试,可以帮你了解自己的焦虑水平。以下这8个项目,如果你满足3项以上,就说明你已经处于焦虑状态了,满足的项目越多,说明焦虑越严重。

1. 每周都会生气三次以上;

2. 生气时没有发泄的途径,也没有诉说的习惯;

3. 每周熬夜(晚睡超过12点)一次以上;

4. 每周失眠一次以上;

5. 三餐不规律,常因心情不好而不吃或者暴饮暴食;

6. 常感觉紧张和疲惫,白天不清醒,夜晚睡不深

7. 觉得生活中有很多让人不安的因素,自己难于应对,常担心不好的事情发生

8. 常有肩颈肌肉紧张疼痛,呼吸不畅,胸闷,胃部疼痛、腹胀或有烧灼感,腹泻,便秘、口腔溃疡,偏头痛等躯体不适症状

以上8项你占了几项呢?这些项目,是否都和你的失眠密切相关?

“焦虑型失眠“是我的来访者当中占比最高的问题类型,同时也是痛苦程度最甚、最不好解决的问题。因为心理困扰的形成,往往有着错综复杂的根源:有现实的困难、家庭的影响、人际关系的矛盾、我们自身的人格特点、以及我们自己的认知缺陷和思维模式局限。

大部分时候,我们比较容易觉察到的是焦虑的症状层面:心神不宁,脑子里总担心各种事情,似乎一直处于一种警惕的“战备”状态,准备随时应对突发状况,或者总担心有不好的事可能发生。长期的焦虑情绪如果得不到排解,就会不断累加,进一步引发我们身体层面的症状,比如:严重失眠,疲惫乏力,头脑混沌恍惚,情绪紧张,呼吸不畅,更为严重的会出现肢体发麻不能动弹,心慌憋气,浑身冷汗,晕厥,产生濒死干等等阵发性的状况,但是经医院检查,又查不出器质性的病变,这种情况,心理学上叫做“惊恐发作”,又叫“焦虑发作”。

那么,焦虑是怎样产生的呢?除了生活中各种现实层面的压力以外,根据我的心理咨询经验,绝大部分患者的高焦虑状态都与其自身的人格特点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其本身就属于“焦虑型人格”。换句话说,同样的事情和压力,也许对于别人而言不会造成太大的困扰,但是,对于“焦虑型人格”的朋友而言,就会产生很大的压力和困扰,并且久久难以排解掉。

通常而言,“焦虑型人格”的人往往情感细腻丰富,内心细致敏感。在人群中,倾向于奉献与忍让,常常悄无声息地受伤,又默默地平复自己。把感受都藏在心底不让别人知道,常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愿给别人添麻烦,也很少有勇气激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属于生活得很累又容易受伤的类型。

那么,“焦虑型人格”又是怎么形成的呢?通过大量的心理咨询案例,我逐渐发现,“焦虑型人格”的形成与我们的个人成长经历密不可分。常见的有:童年与父母分离、成长环境比较动荡的孩子,因为长期寄人篱下,缺乏安全感,所以生活得小心翼翼、察言观色、焦虑感比较强。此外还有,原生家庭中的父母或抚养者,对孩子过于严格的要求,或者严厉的、指责式的教养方式,让孩子从小就内心压抑,做事谨小慎微,容易内疚和自责,这样的孩子成年后也往往呈现高焦虑的状态。

我的一位来访者就是这样的“焦虑型人格”。她从小父母离异,由叔叔婶婶抚养长大。寄人篱下的十多年里,她常被两个表姐欺负,婶婶对她也不好,常无故找茬对她非打即骂。因为没有父母的庇护,她只能忍气吞声、察言观色,尽量躲着家中的是非,即使受了委屈也不敢反抗,只能默默压抑在心里,为此,她从中学时代就开始焦虑失眠。长大后,她离开叔叔家去到外地工作,也有了自己的家庭,但内心仍然充满焦虑。特别是有了孩子以后,焦虑感更为强烈。总是担心孩子的种种,在幼儿园会不会被别的孩子欺负?会不会被老师打骂?会不会吃不饱饭?会不会在玩耍中受伤……等等等等,都是生活中的琐事,她却纠结不安,焦虑得彻夜难眠,为此前来咨询求助。

我的另一位来访者也被“焦虑型人格”深深困扰:他的父亲从小对他要求很高,期待他长大一定要出人头地,光耀门楣。所以,小时候他学习一直很刻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记得有一次自己被关在家里学习,听见窗外小朋友们在院子里玩,他也想玩,于是不知不觉走神了,呆呆看着窗外。正巧这时父亲经过看见,大发雷霆,取下腰间的皮带,狠狠抽了他一顿。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懈怠学习。这样的经历,在童年数不胜数。于是长大以后,他成为了一个高焦虑型的人,在工作中总是小心翼翼,害怕出错,领导或者客户稍有不满意,他就焦虑得整夜睡不着。在人际关系中也感觉压力很大,总希望在人展示出自己完美的一面,不敢让别人失望。在家中也处处谨慎,生怕父母对自己不满意……久而久之,焦虑越来越严重,频繁的出现心慌气短、身体发麻木僵等“焦虑发作”症状,于是向我寻求帮助。

类似以上两位来访者的童年经历,在“焦虑型人格”的人群中不胜枚举。除此以外,“焦虑型人格”的人往往因为谨慎和压抑的性格,还不善于倾诉自己的负面情绪,在人前极力伪装得很好,把所有的压力都憋在心里。久而久之,压抑在内心的负面情绪和心理能量找不到爆发的出口,就从身体层面失控地爆发出来,出现了种种焦虑症状。这种“失控”的爆发往往让焦虑者本身更加感到害怕,就像一些来访者跟我描述的那样,“我疯狂的失眠,吃好几颗安眠药也没用,听催眠也听不见去,我害怕自己有一天会疯掉……”

是的,焦虑就是这样一个魔鬼,它有着漫长的、长达数十年的生长路径和累积过程,又由无数现实中的压力事件雪上加霜而产生,可谓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它解决起来也尤为困难,需要一个漫长的自我成长和心理调节的过程。

服用抗焦虑的药物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效果,但吃药只能帮助缓解身体层面的症状,而不能真正解决心理上深层次的问题。所以,你会留意到,仅仅通过服药治疗焦虑的患者,症状会不断地复发。因为心理层面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人格状态和思维模式没有得到调整,焦虑也不可能从根源上得到解决。只有从心理层面进行深入的问题发掘,去看到创伤、去清理伤口,去疏导和修通,去包扎和缝合,才能让我们的心结打开,内心压抑的能量释放出来,我们才能跟自己握手言和,实现轻松舒展的状态,焦虑也才能真正的离我们而去。

有条件的朋友,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而如果条件不允许,我们也可以通过心理学类的书籍和课程自学一些心理调节技巧,来帮助自己发现内心的淤堵、觉察潜意识深处的创伤、看到自己身上的卡住的问题,并且依照科学的心理学方法进行自我调节和改善。经过一段时间的修通和调整,当焦虑情绪得到改善,失眠问题也就自然迎刃而解了。


焦虑失眠,不仅仅是“胡思乱想”那么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