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新疆,當代熬夜青年的好去處


新疆,當代熬夜青年的好去處

意林 2019年23期 | 林成龍

都說沒去過新疆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於是前不久我果斷收拾行囊,來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然而,在這場旅行結束後,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復。不是因為新疆有多麼美麗,而是因為我的生物鐘徹底被新疆玩死機了。

part.1“慢半拍”的新疆生活

對於從未出過國的我來說,時差的概念,一直都只是存在於中學地理課本之中。

全球共24個時區,經度每隔15度就是一個不同的時區,相鄰時區之間相差1小時,中國一共跨越了5個時區,從東五區到東九區。

以上這些基礎知識,上學時的我也是張口就來。但,真正到了新疆,我才第一次感受到他們背後的實際意義。

下午5點多一到喀什,對新疆美食早就垂涎已久的我,滿懷期待著一飽口福。

沒想到等待我的既不是大盤雞,也不是手抓飯,而是一個個閉門謝客的餐館。

“你們新疆人民不是熱情好客嗎?就用這種方式對待遠道而來的朋友?”

“你是餓瘋了嗎?現在還不到六點,吃什麼飯啊。”“那我們幾點去吃飯啊……”“你先在酒店休息一下,八點半我來找你吧。”

如果說第一天晚上八點半的夜(晚)宵(飯),只是新疆這款操作系統給我生物鐘的一記下馬威的話,從第二天開始,我的生物鐘基本上就長期處於瀕臨死機的邊緣。

早上7點半,滿懷對新疆美景的期待,我起床拉開酒店窗簾,發現外面居然漆黑一片。恍惚間以為是自己的打開方式不對,又重複了一遍,眼前的世界依然沒有任何光亮,彷彿被上帝遮住了簾,忘了掀開。

後來我才知道,儘管大家都用的是東八區區時,但兩者之間地方時其實是有區別的,這就讓我們感覺,新疆好像和內地有2個小時的“時差”,在很多事情上都“慢半拍”:

比如夏天要到晚上10點半甚至11點,太陽才會完全落山,冬天早晨新疆要在10點左右,天才會大亮。所以新疆一般是早上10點上班,中午2點下班,下午3點半上班,7點半下班。學生們則是早上8點半才開始早自習,晚上7點多放學,高中有晚自習的話,下課時間可能會到11點40。在新疆中考或者高考過的人一定都對考前那一個月“時差訓練”終生難忘。為了和東部地區時間同步,他們要提前調整作息,7點起床,9點上課,午飯提前吃。

當北京的夜貓子都已經頂著黑眼圈準備入睡了,新疆人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真不是他們不養生,只是新疆晚上11點多天還亮著;也不是不關心國家大事,只是7點的《新聞聯播》,還沒有下班,著實趕不上趟兒。

新疆,當代熬夜青年的好去處


part.2新疆朋友來東部地區:倒時差的苦你不懂

鑑於在新疆旅行時遭遇的“水土不服”,我突然十分好奇,新疆朋友來東部地區生活是種什麼體驗?問了個小夥伴後,收到他如暴風驟雨般的吐槽。

首先就是起床作息時間。他說以前哪怕在高三,也是早上7點半才起床,沒想到好不容易千軍萬馬擠過獨木橋,生活卻給了他猝不及防的一擊——終於讀了大學,居然起得比高三還早?困就一個字,但能說上千千萬萬遍。小哥說剛上大學那陣實在是起不來,6點半起床對他來說還不如前一晚就別睡。

早上起不來,晚上也沒法早睡。因為以前在新疆上完晚自習回家再收拾收拾,基本都凌晨了,人生前十幾年幾乎沒有在12點前睡過覺,猛地讓他們晚上早點睡,就算洗完澡躺床上,數完餃子又數羊,除了讓自己餓之外,完全沒有助眠作用。大概過了小半年,才終於“把時差倒過來”。

在吃飯這件人生大事上,我的新疆小夥伴依然備受煎熬。簡而言之就是,該吃的時候不餓,想吃的時候沒飯。來了東部地區,中午12點開飯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在新疆,這正是工作的大好時光,到了下午2點,我們已經養精蓄銳完畢,新疆同學卻感受到陣陣餓意,可是食堂的飯,早就被掃蕩一空了。

更糟糕的是,經過一學期大學生活,朋友好不容易適應了“7—12—6”的三餐時間,寒暑假回家,發現一切又得從頭來過。於是,只能在“7—12—6”和“10—3—9”的兩個吃飯節奏中來回折騰,永無止境。

除此之外,想家也是件麻煩事。眼看著周圍夜幕降下,思鄉之情暴漲,本想給家裡的媽媽打個電話,但家那邊依然豔陽高照,媽媽正忙得熱火朝天。等到媽媽忙完了,給他打電話的時候,他已經該洗洗睡了。

part.3新疆之大,一個時區裝不下

不過,你可別以為,只有新疆和東部地區之間才需要“倒時差”,有時候來個新疆省內遊,也會遇到時差的問題。比如,從烏魯木齊到喀什,這中間也會有一個小時的時差。也就是說,烏魯木齊的太陽已經落下,喀什還依然沉浸在白天之中。

造成新疆內部也有時差的原因,只能說新疆實在是太大了。新疆面積166萬平方千米,佔全國六分之一。光是下轄的吐魯番,面積就和重慶差不多大,一個地級市巴州,基本上相當於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四個省的面積總和。巴州下面的若羌縣,也比河南、北京、天津、上海4個省市加起來的面積要大。

如何不吹牛地形容新疆有多大?剛在加油站加滿油,還沒看到下一個加油站呢,就沒油了……坐火車從新疆到北京,第一天在新疆,第二天在新疆,第三天還在新疆,第四天,到北京了;最東邊的哈密太陽已經下山了,馬上坐飛機到最西邊的喀什,還能再看一次日落。

因為新疆過於大大大大大,除了內部有時差之外,各地的風土人情也有很大不同:以天山山脈劃分,北疆氣候溼潤,森林、草原、湖泊眾多,比如非常著名的喀納斯湖還有伊犁草原;而南疆氣候乾燥,多沙漠、高原、胡楊,還有一千多年前絲綢之路上遺留下來的宗教遺址、古城烽燧。

在吃上,那也是花樣繁多,有人總結了個順口溜:“庫爾勒的香梨、哈密的瓜,吐魯番的葡萄頂呱呱。托克遜的拌麵、安迪兒的羊、庫車的白杏大又香, 阿克蘇的蘋果,沙灣大盤雞味最好。”

新疆之大,大到你坐飛機都覺得時間過得好漫長,不過在遙遠的旅途中,也會讓你收穫不一樣的體驗,雖然中途生物鐘可能會崩潰,但比起看到的風景、吃到的美食,那完全不是什麼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