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鬼谷和西河兩大學派之爭最終導致吳起棄魏逃楚

吳起是春秋末期和戰國初期的名將,在歷史上和孫武並稱“孫吳”,著有《吳子兵法》,是兵家兩位集大成者之一,其軍事生涯中共指揮七十二場戰爭,大勝六十四場,其餘小勝,無一敗績。

吳起在魏文侯在位期間來到魏國,被認命為大將,駐守河西地區,還與李悝等人一同主持魏國的變法,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進行改革。魏文侯之所以能傲視群雄成就霸業,可以說吳起功不可沒,正是在吳起的連番打擊之下,秦國喪失了整個河西之地,戰略空間急劇縮小,被壓迫在洛水以西動彈不得,前389年的“陰晉之戰”吳起以5萬新軍大破秦軍五十萬更是讓秦國雪上加霜。

鬼谷和西河兩大學派之爭最終導致吳起棄魏逃楚


魏文侯在稱霸的同時,國內兩股勢力的爭鬥也隨之悄然而起,這就是鬼谷學派和西河學派之爭,其中鬼谷學派以平民出身之人為主,比如魏文侯前期深受重用的李悝、吳起、樂羊和西門豹等人就是出自鬼谷學派,而西河學派則由孔子弟子子夏在魏國奪取河西之地並設立西河郡後來此講學而創立,他的弟子眾多,其中公羊高、穀梁赤和段幹木等人為其中翹楚,甚至魏文侯也拜子夏為師。

鬼谷和西河兩大學派之爭最終導致吳起棄魏逃楚


子夏雖是孔子弟子,但是他的思想和傳統的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在主張恪守禮儀的同時,西河學派還融合了法家的權謀之術,它的核心思想是經世濟用和忠於君王。魏文侯前期用人只重能力不重出身,所以平民出身的李悝、吳起、樂羊、翟璜等人紛紛受到重用,可以說鬼谷學派成就了魏文侯的霸業,但是等到霸業初成,西河學派的思想卻極大地迎合了魏文侯的統治需求,如此一來,魏國國內兩種思想的碰撞就不可避免的發生了。和鬼谷學派吸引平民不同,西河學派注重出身,為魏國培養了一大批公卿貴族出身的人才,其中以公叔痤和公子卬為代表人物,在魏文侯和魏武侯的扶持下西河學派出身的人才逐漸在魏國佔據了上風,反觀鬼谷學派,隨著李悝、樂羊、翟璜等人的去世,吳起一人獨木難支,在和西河學派的爭鬥中處於下風並逐漸衰弱了下去。

鬼谷和西河兩大學派之爭最終導致吳起棄魏逃楚


對於魏文侯和魏武侯這樣的上位者而言,爭霸和打天下自然要靠鬼谷學派,但是穩固統治卻是西河學派更符合自身的利益,何況鬼谷學派大部分都是來自魏國之外的人才,而西河學派培養的卻是出身於魏國的人才,自然更能得到重用。自此魏國朝堂平民出身的人很難再有施展抱負的機會;吳起棄魏奔楚也是魏國人才流失的開始,其後商鞅、公孫衍、張儀等紛紛步其後塵。

總結。吳起被逼遠走楚國的真正原因在於鬼谷學派在魏國的式微和沒落,只要這樣的政治局面不改變,即使魏文侯再生,不再得勢的吳起離開魏國其實是早晚的事。

以上是@公子靈均個人觀點,希望大家喜歡,歡迎你在下方留言共同探討,更期待你的點贊、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