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漢武大帝:內修文學,外耀武威,以延天下之士

三國名士荀悅說:"孝武皇帝,規矩萬世之業,固後世之基地。內修文學,外耀武威,以延天下之士,先王之風粲然可考者矣。"

從這句話的表達我們便不難看出,歷史給予漢武帝的高度評價。

漢武帝固守了後世的根基,內部發展文學,對外彰顯自己的威武,便能看出漢武帝的氣度被後人所推崇

漢武大帝:內修文學,外耀武威,以延天下之士

漢武帝扮演者


毛主席曾寫過一首十分精彩的詞《沁園春·雪》,其中有句豪言: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中國歷史上雄才大略的皇帝論說起來倒也不少,不過能使毛主席指名推崇為英雄豪傑的可就為數不多了。

下面筆者介紹的是將今日的新疆、福建等地首次兼併到中華文明;

極大擴充了中華文明領土,深刻影響了中華文明發展進程的雄主—漢武大帝劉徹。

漢武大帝:內修文學,外耀武威,以延天下之士

漢武帝劇照


這位皇帝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後世大多對這位皇帝推崇。

漢史作者班固說他:"雄才大略,威強睿德。"

其引:

班固《漢書》中說:"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遂疇諮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這充分肯定了漢武帝的功績。

後世在史書內通常用秦皇漢武來表達他對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的深遠影響。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漢武帝當政時期的統治政策及其影響。

漢武大帝:內修文學,外耀武威,以延天下之士

班固


01.文化思想和人才政策


漢武帝登基初年,朝廷大權是由他的祖母竇太后掌握的,當時竇太后迷信道家學說,輕視儒生;

漢武帝是沒有機會任用他信任的儒士來推行他的政策的。

六年後竇太后去世,漢武帝得以掌握權力,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穩固自己的權力。

他多次頒佈求賢詔令,力求唯才是舉,不論官員出身。

有漢史記載:"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者,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

表示只要有才華,就算是丞相的職位都可以得到任用,在求賢詔的感召下,漢武一朝人才濟濟,

著名史學家班固曾嘆:"漢之得人,於此為盛。"

漢武大帝:內修文學,外耀武威,以延天下之士

竇太后的扮演者


漢武帝還任用了以董仲舒為代表的儒士集團開始了歷史上著名的以統一思想為目的的改革,是為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為以後的封建王朝以儒學為中心的政治統治奠下基礎,他建立國家最高學府太學;

確立了儒學在政治統治中的特殊地位,這大大增強了皇帝在思想上對國家的控制,極大的提升了中央集權。


02.政治與經濟的舉措


為了繼續鞏固自己的權力,漢武帝在儒生的建議下,頒佈了推恩令。

《漢書》記載:"令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漢為定製封號,轍別屬漢郡。漢有厚恩,而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這項政策使地方諸侯國分裂為更小的諸侯國,有效的減小了諸侯們的領地大大削弱了諸侯勢力的力量;

使地方諸侯無力對中央政權形成威脅,漢武帝還開創了御史制度,就是由皇帝指派中央官員對地方官員,勢力進行監督。

他將全國分為十三個監察區域,每個區域分派一名御史進行監督,這種制度使皇帝大大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

漢武大帝:內修文學,外耀武威,以延天下之士

圖片均來自於網絡


在中央為了削弱丞相權力加強皇權他設立了中朝制度,利用儒生來制約勳貴功臣;

他首次任命了儒生做為國家丞相,改變了以往只能由貴族做丞相的舊規矩。

為了富國強兵,增加中央財政收入,改善中央財政困難,地方商賈富可敵國的尷尬局面。

漢武帝在經濟上統一了貨幣,鑄造了五銖錢,並確立由官府主導的官方鹽鐵專營政策。


史料記載:"冶鑄煮鹽,財或累萬金,而不佐國家之急,黎民重困。於是天子與公卿議,更錢造幣以贍用,而摧浮淫併兼之徒。"

這些經濟政策制約了地方富商豪強的勢力,充實了國庫,提升了國家的經濟實力,為日後的長期對外戰爭打下了物質基礎。

漢武大帝:內修文學,外耀武威,以延天下之士

充足的國庫


03.對外征服與外交


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說過:"近代平一天下,擴定邊方者,唯秦皇、漢武。"

漢武帝的征伐四方為中國疆土奠下了根基,他北擊匈奴,南平南越,東征朝鮮,西討巴蜀。

改變了中原民族受遊牧民族欺辱的常態,給了漢民族尊嚴和自信,徹底打垮了漢民族北方的威脅匈奴。

再經過文景之治的修養生息和漢武帝統治前期的發展民生與經濟的政策之後,當時的西漢朝廷國力大增;

可北方依舊時常遭受匈奴的侵擾掠奪,漢武帝在完成國家內部的一系列改革後開始積極的整軍備戰,發展強大的騎兵部隊。


文景之治:是指西漢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

漢武大帝:內修文學,外耀武威,以延天下之士

文景之治時的百姓


在平定了南越的動亂中,漢軍的戰鬥力得到了檢驗,隨後漢武帝著手以軍事手段替代先輩們的和親手段去解決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

他派遣衛青,霍去病數次大規模遠征匈奴,憑藉漢王朝雄厚的經濟實力和軍事技術大敗匈奴;

收復了河套地區,將國土推進到了漠北草原地區,這給了匈奴致命的打擊;

喪失了富饒的漠南地區的匈奴更加不是漢武帝的對手,這就徹底著解決了西漢建國以來匈奴對中原的威脅。

在打擊匈奴的同時,漢朝也對西域進行了分化拉攏使各國臣服,設立了西域使者校尉。

為後來的新疆併入中國版圖奠定了基礎,絲綢之路也由此開始。

漢武大帝:內修文學,外耀武威,以延天下之士

霍去病在英勇奮戰


歷史上對漢武帝的評價是高度讚賞的,漢武帝當得起這一褒評。

他開創了中國帝制王朝建立以來的第一個發展高峰,開闢了中華文明廣闊的疆域。

他帶領漢民族徹底擊敗了北方的匈奴,贏得了漢民族立族之戰;

奠定了漢民族日後發展的基礎,這是我們華夏民族的驕傲,也將是歷史永久的豐碑。


參考文獻:

《漢書》、《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