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不掏錢的逼捐人!滾

疫情吃緊,逼捐之風也在緊刮。


可怕的不只是這種逼捐者,逼人捐錢,更可怕的是,這種逼捐思維蔓延在每個角落。


在公共空間根深蒂固,遠不只是逼人捐錢,而用胡攪蠻纏的思維綁架著各種正當權利,逼人當英雄,逼人犧牲,逼人“說話”或“不說話”,逼人當志願者,逼人捐出教育公平,逼人感動。


不掏錢的逼捐人!滾


(一)


潘長江和女兒曬日常生活,無意露出家中紅酒櫃,被噴子逼問“捐款了嗎,捐了多少”“已經是不差錢了,我就想看看你捐了多少”。


潘石屹轉發“武漢加油”和致敬馳援者時被噴子逼問“除了喊加油,你捐了多少錢”。還有不少企業和明星,都遭遇了逼捐者氣勢洶洶正義凜然的逼問。


我看潘長江還回應了,說“不要道德綁架,肯定捐的比你多,就是不想曬”,一般被逼捐者都會回應一下,或者說自己捐了,或者曬出捐贈證明,或者表現自己在這些事務上一直熱心參與,以此證明自身的正當性。


其實根本無須回應,無論如何回應,都進入了逼捐者的話語陷阱,讓那些人覺得自己“逼”出動靜逼出效果了,從而刺激著他們的綁架熱情,助長著亢奮的逼捐之風。當事人根本不用理,自然會有人回敬那些人:關你屁事啊。


雖然公眾痛恨這種逼捐者,但基於其自詡的道德形象,逼捐似乎從來屢試不爽,每一次都能有所斬獲。被逼捐者即使滿心的反感,即使像潘長江這樣BB幾句,也還是會說一句“肯定捐得比你多”來自證一下正義性,不服氣地低個頭。

不掏錢的逼捐人!滾


(二)


對於學生而言,以周邊的朋友為例吧,每次期末考試,辛辛苦苦準備的筆記,如果你不分享給舍友朋友就顯得不合群;拿到了獎學金或者是獲得某一個獎項,如果不請客吃飯就顯得不厚道。好幾次回家的時候,就會有陌生人幫忙搬行李箱。(很感謝)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在偷換概念,但我個人覺得得出的結論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管你屁事。別人不借你或不幫你都是本分,借你或幫你是情分。 而對於這樣“逼捐”的人來說,就是把自己當作一個事外的、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旁觀者和“打抱不平”者。


如果我們過於在乎的話,那就變成了“為顯而做”,而不是“為心而做”、“為善而做”,就很少有自己的本心和初衷了。我願意為這些事情奉獻我的愛心、善良、能力、激情,但是這不意味這是判斷一個人道德高尚與低劣的標準。


不掏錢的逼捐人!滾


(三)


曾經流行的“ 冰桶挑戰”,所引發的爭議就很典型:桶小,罵你不認真;桶大,罵你冰太少。只澆不捐,罵你作秀;只捐不澆,罵你沒誠意。從國外傳入,罵你崇洋媚外;從國內發起,罵你山寨。


捐給ALS,罵你賣國賊;捐給瓷娃娃,罵你以前怎麼不捐。捐少了,罵你賺那麼多,就捐這麼點!捐多了,罵你是炒作!最後你會發現罵的那些人,基本都沒捐!


有些人真的就是赤裸裸仇富啊,看著別人過的比他好,不噴兩句就是不舒服,逼捐也是其中一個方面了。最近刷到一些一線流量明星的帖子,下面也有很多人持著虛偽的正義感bb什麼你憑什麼拿的錢比鍾南山多,捐多少錢了一天到晚只知道發自拍這類的屁話。


真的很討厭這種一哄而上的人,蹭疫情的熱度假惺惺地站在道德制高點去評判別人,也不看看自己配不配。


再面對逼捐時,別不好意思了,別給他們臉,別覺得欠誰的,理直氣壯地說一句:滾,關你屁事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