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在英國生完孩子後,我終於開始愛上這個國家。

之前,我總是不停地和先生、鄰居、親戚朋友抱怨英國天氣太陰鬱,生活太無聊,飲食不適應,節奏緩慢......

最近生孩子住院,遭遇溫柔一擊——醫院特別周到,讓人生最脆弱的時刻,變得不再難熬,成為美好回憶。

01住院竟然比家裡還舒服

我是順產轉剖腹產,在醫院住了4天。醫護人員態度特別好,總是微笑。每天除了給病人做基本檢查,還有各種貼心服務。

手術之前穿防靜脈曲張襪子都是她們跪在地上給我穿。淚奔。

在手術檯上,聽到孩子第一聲哭泣,我激動得流淚,麻醉師拿紙巾,讓先生幫我擦眼淚,為我們拍照留下最珍貴的一刻。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瞬間被感動。顛覆了我對醫院固有的認知。

過了2周,我得了急性膽囊炎,夜裡疼痛難忍,先生打電話給醫院。因為我英語不是很好,醫院想更清楚瞭解我的疼痛原因,找了翻譯,整個過程不需要擔心語言不通。太貼心了。

生平第一次坐救護車和我想象的不一樣,我以為直接把我拉到醫院,其實不是。救護車拉著醫務人員來了,詢問情況,測量血壓血糖,跪在地上給我扎針,我內心真的很激動,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服務。

住院的日子,工作人員定時送飯、送茶、咖啡、熱巧克力,還用小車拉著雜誌和書籍,供病人選看,單人間有電視,不會無聊。

看病的時候,醫生和護士總會問孩子是誰在照顧,聽到有家人照顧他們會說太好了,你可以安心治療病,如果想孩子,可以讓孩子來醫院,醫院會提供嬰兒床。

我媽媽剛開始也總是抱怨英國,現在不了。

這些瞬間,讓人感到舒適和安全。久違的感覺。從此我會愛上這個國家。

也有網友熱評,點贊這裡的敬業精神,以及完善的醫務流程。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02來自陌生人的愛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在英國生活上一年,你總會遇上一次兩次,來自陌生人的善意,來自陌生人的力量。

急性膽囊炎住院,我們都沒有經驗,還以為第二天就能回家。熱心的鄰居看到救護車,連發2遍信息,問我先生是否需要幫忙。第二天主動去醫院給我們送手機充電器,接送我先生往返醫院。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主動幫我媽媽接送老大上下學。孩子下學之後帶到他家,管吃喝還陪玩。

經常幫我家拉垃圾桶,我家房子外牆有洞,老爺爺就幫我們把二層外牆洞給補上了。

冬天也會幫我們剷雪,撒鹽。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超市會有免費為孩子準備的水果,有的店有免費咖啡,有給窮人捐物品的貨架。裡面堆著滿滿的食物和基礎生活用品。

我想,這就是國民素質的體現吧,核心就是有沒有利他、關愛弱者和有困難的人。

在國內我們面對陌生人,會本能假設為壞人而保持警惕。在英國卻更傾向於對陌生人釋放善意。所以陌生人會對你微笑,為你扶門,對你謙讓,提供幫助。

孤立無援時,來自陌生人的善意,融化冰雪。

03英國的人文

倫敦的繁華、牛津的古韻、愛丁堡的憂鬱,這些城市,各有各的氣質,卻和諧共存,一種衝突的美,這就是英國。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蘇格蘭高地的荒原、康沃爾湛藍的海水、 威爾士寧靜的鄉村、 倫敦喧鬧的車水馬龍...... 都共存於這個島國之中。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文化底蘊

這裡是古典與現代的完美融合,她既浪漫溫情,也刻板嚴謹。

正如莎士比亞所說:“不要害怕,這個島上充滿了各種聲音”。

是的,這個島上充滿了各種聲音,也正是在多種文化碰撞之下,愈發彰顯它的深厚底蘊。

從莎士比亞到狄更斯,從拜倫到王爾德,他們的名字如雷貫耳,著作享譽全球。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王爾德

從培根到席勒;從達爾文到霍金。

從卓別林到憨豆,從費雯麗到赫本。

哲學、科學、文化、藝術,

每一個領域,都有數不盡的皇冠。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令人著迷的紳士、嚴謹。

連美國女作家,也被英國人的紳士、嚴謹深深折服。出了一本全球愛書人的聖經《查令十字街84號》。書中記錄了作者海蓮和倫敦一家舊書店書商弗蘭克之間的書緣。一段長達二十年的書信往來歷程。未曾謀面。

書信展示了英國人謙和禮讓的紳士風格,以及對待工作一絲不苟的嚴謹態度。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書迷,到查令十字街朝聖。

漢芙在書中說:“If you happen to pass by 84 Charing Cross Road, kiss it for me! I owe it so much ......” (你們若恰好路經查令十字街84號,請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它太多......)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

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的綜合性博物館,展品之豐富宛如一部濃縮的世界文明史,5萬件藏品分佈於10個分館之中,幾乎把全世界的瑰寶都集合在這裡。免費開放。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04英國式包容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英國式包容度,讓人感到舒適。或許是真誠的包容,或許是尊重的距離感。

對各種生活形態的尊重

你可以千奇百怪、隨心所欲地穿著打扮;

也可以無拘無束、自由展示你的思想形態;

可以單身,40歲沒結婚不怪異,不會遭遇催婚;

可以丁克,不會遭遇複雜的眼神和猜測;

可以70歲穿揹帶褲,塗大口紅。

這一點讓人即便離開很久,依然時常想念英國。

記得有一次我去辦警局註冊信,一個活潑隨和的女登記員說你看起來那麼年輕,肯定沒結婚吧?

我說我不年輕啦,都二十六了,家裡親戚都催著我結婚。

她說:What the hell ,我都四十多了,還沒想清楚人生是什麼呢,你也好好享受人生吧。

公共場合的平和謙讓

英國人乘車、買東西、上廁所的時候默默排隊,前面的人動作慢條斯理,後面的人也不會不耐煩(至少表面上),只是平靜地等待。車子在路上大部分都相互禮讓,甚至有時候雙方同時靠邊讓對方先過,形成瞬間的僵持。

不論發生什麼,大部分英國人都能保持撲克臉或是禮貌的微笑,再不濟也能保持沉默,幾乎不會對任何事大呼小叫。

之所以能保持平和,是因為大家都生活得不錯吧。教育、醫療都免費,貧富差距不大,基本生活保障,普通人的孩子也有可能上好學校。

一個小家庭:兩個小孩,兩輛車,在小鎮買一套帶小花園的聯排別墅,每天開車或坐火車通勤上班。朝九晚五,悠閒度日。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自由的味道

在課堂討論上,只要你願意發言,可以自由表達你的觀點,哪怕錯得離譜、哪怕天馬行空、哪怕口音詞彙很low,老師會聽得很認真,並且鼓勵你繼續說,他們從來不會當面嘲笑你或懲罰你的失誤。

無論身在何處,無論春夏秋冬,每當靜靜地捧起一杯熱咖啡,都會想起倫敦,想大洋彼岸,那個陌生國度裡靜靜感受的四季與溫情!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那份內心最深處的安全感,哪怕它並不完美,卻總是讓人回味,靈魂彷彿也有了做回自己的勇氣。哪怕辛苦一些,艱難一些,孤獨一些。

05從出生到死亡的福利

英國是被譽為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體系國家。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被聯合國衛生組織評為全球第一的醫療體制。

全球第一的醫療體制

NHS是英國社會福利制度中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的核心原則是讓每個人享受統一標準的醫療服務,最大的優點確保每個人無需參加保險,就可免費就醫,免除病人的後顧之憂。

舉個例子:小兒脊髓性肌肉萎縮症 (簡稱SMA),是最常見的致死性神經肌肉疾病之一。每8000名新生嬰兒當中,就會有一個患有SMA。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在2016之前,這種病一直處於無藥可醫的狀態,患兒家人只能眼睜睜看著孩子痛苦地離開。

2019年5月24日,針對這種絕症的藥物,在美國相關機構批准上市。定價210萬美元。

從此,這種疾病由無藥可治的絕望,變成了沒錢醫治的絕望。

然而英國卻把這種天價藥物納入了社保範圍。

患者從掛號到看病、拿藥,甚至後期如需做手術都是不需要花錢的。但是免費醫療有一個通病,那就是需要排隊。常常有網友吐槽,病都痊癒了還沒排到自己。

教育福利:11年義務教育:96%的英國學生都是受教育基金資助的免費生。免費牛奶、低價午餐、大學津貼、學生貸款、免費校車接送。

對於教育,英國非常重視投入,不僅對本國公民,對留學生也是如此。相對於美國,英國設立了更多獎學金,學費更便宜,更開放地吸納世界各國優秀學生。所以在各種版本世界排名前十的名校統計中,英國至少佔據三個席位。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奇葩福利

英國的社會福利大致分為七類:兒童和孕婦福利,傷殘或者疾病福利,退休福利,寡婦福利,失業福利,低收入人士福利和社會基金。

真是大開眼界,看到好些奇葩福利,比如:寡婦福利,傷殘福利。要不要這麼友好?!

英國VS美國,究竟哪家強?當然英國了!

英國人民一年有28天法定帶薪假期,還不包括產假病假;而美國人民只有10天,如果你是個妹子,sorry,70%的在美公司沒有帶薪產假……

06人間煙火味

英國有句諺語:“鐘敲四下,一切為下午茶停下”。

英國的比目魚在歐洲享有盛名,在魚身上抹小麥粉,或煎炸,或清蒸,極具美味。

餐前喝酒的習慣讓蘇格蘭“威士忌“聞名世界。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英國烤牛肉是用鮮而嫩的上等牛裡脊添加芥末烤成,配上鹹味約克夏布丁蛋糕,完美。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還有世界聞名的炸魚薯條。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在西歐各民族中,英國人最喜歡喝茶。分為“被窩茶”和“下午茶”。

“被窩茶”,通常是把一壺紅茶、奶罐、糖罐、茶具都放在床前的燈櫃上,便於起床前飲用。

下午三點到五點喝“下午茶”。摻入橘子、玫瑰、薄荷、檸檬、鮮奶等,分別製成“伯爵紅茶”、“玫瑰紅茶”、“薄荷紅茶”、“檸檬紅茶”和奶茶等等。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博羅市場(Borough Market)充滿人間煙火氣息。這裡主要出售傳統英國食物和其他國家的一些特色食物,更多的是百家生產的“小作坊”產品,親自烘焙、釀造、燒烤出食物和酒水,能最大程度保證了食物的地道和原汁原味。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這裡不僅僅是尋找新穎食物的獵奇之地,更是一個瞭解世界飲食文化的“露天課堂”。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07離開與迴歸

著名電影《贖罪》(《Atonement》)的經典臺詞,適合每一次離開與迴歸,期待與懷念。

I will return, find you, love you ,marry you, And then live without shame.

等我回來 ,找到你 ,愛著你 ,娶了你 ,然後無悔地生活下去。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最喜歡透過車窗,看路邊飛馳而過的地名路牌。經過一個又一個路牌,成為過客,只有有限的幾個地名,會成為我們短暫停留的城市。從此那些曾經停留的城市會融入生命,留下餘味。

有些地名你曾無數次熟視無睹地經過它們,然而某一次,因為一個人、一件事,那些地名甚至讓你潸然淚下。

生命中的一些人,會讓那些與他們相關的城市變得有溫度,路過那些路牌,你會微笑,會記起他們,記起往事,記起歷經歲月洗滌愈發熠熠生輝的舊日時光。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也許是留學,也許是工作,也許是暫住,也許就久居。

英國並不完美,倫敦太擁擠,約克不富裕,人們禮貌,但又疏離,天氣很喪,陰鬱日常。

經濟衰落,變化緩慢,不像中國,日新月異,不像美國,霸氣側漏。

無論怎樣,那些溫暖和槽點,最終都構成了致命吸引,成為你再次回到大不列顛的理由。哪怕它仍不完美。

08知乎高贊評論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阿喵喝粥會打嗝

來英國三個月的時候 印象很深刻的一次經歷想分享一下:

一次和朋友開車去隔壁城市 停車後車燈忘了關 結果就是回來後發現車子發動不了了 必須要靠其他車子搭一根線來幫助啟動,那時候已經十點多了,車子停在居民區的路邊 周圍安安靜靜的人都沒有。

後來跑去附近的一個酒吧求助 在門口猶豫了好久不敢進去,好不容易鼓起勇氣 服務員是倆滿身肌肉大花臂金項鍊的大哥,我們用英語加比劃跟他們溝通,怕哄我們出去,結果他們超級爽快的說幫我們去借搭線的電線,把酒吧裡的客人問了一圈都沒有借到,還很愧疚的跟我們解釋說來店裡的客人都是來喝酒的所以很少會開車來 但又主動提出幫看一下車,能不能幫我們修。

我那時候其實心裡還挺忐忑的 腦子裡一直閃現電視新聞 覺得會不會是不安好心 到沒人的地方把我們洗劫一空之類的…………但是事實證明他們是真的好心,但沒有電線 汽車還是啟動不了。後來我們想了很多辦法還是修不好 就放棄了 打算坐火車回家 第二天再想辦法來取車。

走路去火車站的路上 我們就想著試試最後一次 就跟迎面走來的一對夫妻說了excuse me 向他們打聽碰到這種情況能找什麼地方求助。男士很耐心的跟我們說可以打什麼電話,應該要怎麼做,然後還問我們車停在哪裡,可以幫我們去看一下,看了車後又主動提出幫我們打維修電話,說怕我們不好溝通,前前後後有半個多小時吧。

大晚上十點多英國的風又大又冷,女生穿著無袖連衣裙一直陪著我們還跟我們聊天,後來男士叫來了一輛帶了電線的出租車,幫我們把車啟動了,那一瞬間真的太激動了,但又很抱歉,所以一直跟他們道歉又感謝 女生走的時候緊緊的擁抱了我一下說,你一定很冷很不安吧,讓我抱抱你。

那一瞬間眼淚都要下來了 真的很暖心 在一個陌生國家孤立無援的時候感受到了滿滿的善意。

1. 任何走道里有推拉門的地方 即使你離那個門很遠 如果前面有人推開了門 他們就會撐著門在那等你。

2. 超市買東西 如果我只拿了一丟丟,又排在買了一車的人後面 他們會主動讓我排他們前面。

3. 每天早上上學路上都會有遛著狗的男人 散步的老人 微笑打招呼說good morning have a nice day。

4. 只要站在沒有紅綠燈的路邊 展示一種你要過馬路的感覺 沒一會兒就會有過路的汽車慢慢停下來 示意讓你先過 來這裡這麼久了基本沒聽過這裡的車按喇叭 感覺他們喇叭唯一的用處就是輕輕碰一下示意行人過馬路……

不過關於這個題目,不論是我上面的回答還是在我的經歷裡,我對英國發達的感受更多是在人民的素質上。

其實有挺多可以寫的 不過大部分都是個人感受 感覺會越寫越長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奧巴老狼

有一次,我還是去Sainsbury買東西。我來到收銀臺排隊。我拿了一瓶牛奶,兩袋餅乾,和兩隻牛角麵包。前面的老阿姨則拿了兩車的東西。

前面的老阿姨讓我先上,因為她的東西多,她覺得我如果等她,我會等很久,換她等我的話,只是半分鐘而已。

一開始我拒絕,結果她依然堅持。最後我還是排到了她前面。這還沒完,老阿姨發現她後面的那個英國小夥子拿的東西也不多,又讓英國小夥子排到她前面。

於是我就看著那位老阿姨因為覺得自己買的東西多,會讓後面的人等很久,所以主動退到了最後。

這樣的阿姨,我一共遇到了兩次。

去英國排隊買東西,結賬的時候不要排在買很多東西的人後面,不是因為會讓你等很久,而是因為會讓買很多東西的人等很久。

怎麼說呢,在我們還在強調要按順序排隊的時候,他們已經因為主動為他人著想而形成了新的排隊默契了。

並不是說英國人都是好人,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為他人著想成為了一種本能和素質的一部分,這應該是發達國家令人嚮往的地方之一。

最後,這裡牛角麵包真的很好吃,外酥裡嫩。。。。。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騰天

我最近在做家裡的裝修。因為要把個三層的房子裡完全扒空了重新做結構牆和樓梯,我專門請了設計師、結構師、消防監理、工程監理和包工頭。

包工頭是我一個老朋友,中國人,也有許多年經驗,但因為我請的設計師比較軸,設計了許多非常規的構造,我選建材也不是常見家裝的建材,導致我必須幫忙研究許多細節。

這時候我就意識到英國的發達。

英國的發達不在於其綠色的鄉村或者擁堵的城市,也不在其緩慢的英特網和經常晚點的公共交通系統。

英國的發達在於,它的社會政策、勞動規範體系和監管體系,通過幾百年的不斷髮展和修正,已經變得十分的完善,到了事無鉅細的程度。這些規定條款細而且多,卻沒有太多相互矛盾的地方。在工程中處理任何問題幾乎都有規章可循,讓我這個徹底的門外漢在這樣的的工程面前也不覺得怵。

在任何一個社會里,專業人才都是稀缺的。很多事情如果沒有專業知識,實現起來會有很大的風險。英國的專業人才們通過幾百年的努力,建立了這樣一套細膩又一致的規章體系,極大地降低了社會的整體風險。

另一個類似的體驗是英國的醫療。英國的醫院水平很高,但我自己在在醫學院呆過,並不覺得英國醫學院的學生比我們中國醫學院的學生靠譜。但出來以後經過幾年的鍛鍊,名醫未必成,但庸醫基本不會有。

英國的醫生訓練體系並不強調培養名醫,但要求取得資質的醫生都不庸碌。這樣也避免了英國出現中國那種好醫院擠破頭,普通醫院沒病源的情況。

英國雖然沒有特別突出可以炫耀的地方,卻因為沒什麼大短板,仍然成為對全球人才有很大吸引力的一個國家。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丿小川

總的來說就是,人本、自由而驕傲吧(至少表面都很well-educated)。

其實也確如大家提到的,英國人禮節背後的內心或許的確高傲,這裡只談談普遍感受吧。

首先不會因為工作的內容而產生非常明顯的社會等級。會不由地感覺,更多時候是人選擇了這份工作,而不是完全受制於某種社會壓力或學歷。你也許會發現公交車司機、打掃衛生的阿姨、宿舍管包裹的大媽臉上都有種由衷的開心和坦然。簡單形容就是,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一種從容,一種沒有被傷害過的淡定。

每時每刻都能感覺到的是,人很重要。人與人之間會相互照顧對方的感受,這點可能體現在小城更多一些吧,在倫敦感覺就差了很多。

幾乎每次坐巴士下車的時候大家都會說聲thank you給司機,彷彿已經成了一種習慣。幾乎每個推著嬰兒車的人下公交都會有人扶著幫忙一起抬下去。

路上不小心撞到別人,被撞的兩個人會同時sorry,以至於有時候到超市去撞到東西都會自己sorry……

走在地鐵裡看到女生拿著一個行李箱男士都會主動幫忙提下樓梯再匆忙離開。

走在路上當行人簡直太幸福,因為車到路口都會讓你。

醫生會責備你自己吃了消炎藥,並一個勁囑咐你不能隨便吃藥。當然你可能提前一禮拜就得約醫生…還得約護士見面……

你可以從陌生人身上獲得力量。雖然也會有傷害,也會有不友好,但是你能感覺到來自異鄉的安全感。

至於所謂歧視,只能說,拋去偏見和刻板印象不談,這裡或許是一個相對公平的環境,如果你願意付出,是可以通過努力獲得一定的認可的。打破偏見沒有那麼難,但完全融入就不好說了。

Have a nice day. 希望我們都越來越溫暖有力量。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待過一年,瞭解不到太深入,記得比較深的一些和深圳做個對比:

1.陌生人擦肩而過會微笑致意,有時也會友好的打招呼,類似帽子不錯、咖啡不錯之類的;這在深圳還是比較少遇到的,陌生人一般都形色匆匆,真要笑一個對方也會有點懵,以為熟人之類的。

2.公共場合開門時會看後面有沒有人,有的話會一直開著門直到後面的人走近;深圳也會遇到,但相對少一些,除非你推著嬰兒車或者拿著東西,倒是小區的小朋友們經常這樣做,說謝謝還會得到他們奶聲奶氣的不客氣。

3.車會等人先過馬路;深圳有一些右轉專用道的車主會減速讓你先過,但大多數時候大家還是太匆忙了。

4.公共場合的素質比較高,當然英國隊輸球之後的酒吧不算;深圳也挺好了,大家都還是比較有秩序和禮貌,當然偶爾也還是會遇到電影院不停用家鄉話大肆聊天的,吐痰什麼的,真希望我沒看見。

@拉爾文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在英國待了快6年了,準備在今年中旬永久離開英倫三島,回中國定居了。

就英格蘭來講,大到倫敦、曼徹斯特,小到謝菲爾德、劍橋,都有長期居住的經歷,各種火車夠得到的小鎮子更是去過無數。實話說,對像我這樣從北京過來英國的人來說,整個英國和“發達”這個詞是沒什麼太大關係的,社會的科技水平,公共交通,市場繁榮度甚至趕不上北京奧運會之前的中國。

而這種情況,從鴉片戰爭一直到今天基本沒變過!這個國家的不思進取讓我震驚。

來英國這6年,放在短期來看是很值得的,畢竟我出國前所期待的一切都超額地獲得了;但放在長期來看,人生中寶貴的青春時光,自己卻相當於被關在大西洋某個島上的“監獄”,外面的世界滄海桑田,我卻只能日復一日地重複相似的生活。

每次回國,中國的日新月異都讓我震驚;而回看今天的英國,當我踏上回國的飛機永遠告別時,她跟我當初剛剛下飛機時看到的英國沒有任何差別!

如果非要說英國哪裡發達,大概就是人了吧。由於這個國家人口少,大家都好友善、好單純、好有素質、好沒有企圖心,生活在這裡真的好舒服。但每次想到我才二十幾歲,就覺得不能現在就開始養老啊!我有能力留在這所“監獄”幸福地生活一輩子,但我不允許這種讓大英帝國沒落的安逸腐蝕掉我的銳氣。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jean luo

一直很贊成一句話,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很大體現在其對弱勢群體的態度

不說整個社會對同性戀,種族的包容度(有些人認為英國甚至過頭了),說點在生活中能實際見到的事情。

英國滿大街都是的舊貨店。一般都有一個主題,比如oxfam是捐錢給海外的(主要非洲),有cancer research的,有children in need的,普通人把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捐給這些小店,小店再把東西以很便宜的價格賣掉,錢捐給相對福利機構。店員都是義工,年齡老少,教育程度高低的都有。

我也在Oxfam做過幾個月義工,令人驚奇的是居然有人捐很新的奢侈品牌東西,比如巴寶莉的小錢包什麼的。也沒看見義工把這些東西據為己有。

超市裡一進門有免費為孩子準備的水果,有的店有免費的咖啡,最牛的是有給窮人捐物品的貨架。裡面一般堆得滿滿的食物和基礎生活用品,我沒有看見過任何看上去經濟條件好的人去取。

還有基本上所有的樓裡都有給殘疾人的電梯或者輪椅通道。很多為殘疾人服務的機構。我媽媽第一次來英國的時候說怎麼英國人殘疾人這麼多,其實不是因為殘疾人多,而是殘疾人有錢消費(福利好),以及公用設施齊全使得他們能走上街頭。

其他意識形態的東西很多我一下子想不起來,暫時想到一個例子,我女兒幼兒園老師教他們基本手語,把手語編成歌曲,過了一年多我女兒還記得,一次給我表演的時候我挺驚訝。一問她說還把聲音關掉讓她們理解殘疾人的不方便等等。

bbc的一個兒童主播沒有手臂,小朋友從小就受教育殘疾是生活的一部分,能樂觀看待殘疾。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Miss cheng

金融業發達絕大部分atm取款和銀行轉賬都是免費的,不管你在哪裡開的卡,是哪個銀行的卡。銀行還可以直接買保險,手機電腦丟了都可以賠。信用卡被盜刷的後處理的很快,銀行基本會及時墊付賠償。

再看看我們當時的異地跨行轉賬和取現的手續費,有時真會覺得很窩火。(我是10年出國的,當時國內還沒有微信支付寶,跨行異地的取現轉賬都需要手續費。當然,最近幾年真的改善進步了好多,而且支付寶和微信也太方便了。。)

鄉村公共措施不管去再偏僻的小鄉村,都是一樣的設施齊全方便,警局GP銀行超市公車或者火車小站臺都一應俱全 。他們的農村和我們的農村絕對不是一個概念的所在。風景優美乾淨純樸,治安都還算很不錯。

當然,除了經濟人文發達,也是因為他們地小人少好建設。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非常重視公司的Goodwill有一次,我在肯德基買了一個全家桶,外帶時沒仔細看,回到家才發現他們少給了我四對辣翅。我只是抱著發洩的想法到肯德基的網上調查問卷中去抱怨了一番,也沒想有什麼結果。第二天,肯德基的人就給我打了電話,反覆道歉後還要了我的宿舍地址,說是要給我寄一張抵用券。

我以為就是彌補那四對辣翅的抵用券,結果他們寄給我一張那天買的同樣全家桶的抵用券,和同學又亂開心了的去吃了一把。

還有一次,我的鬼佬舍友有一次買了五罐品客薯片,其中一罐的數量明顯就少於其他正常罐。她給品客公司發了抱怨信,沒幾天,人家給寄給她五罐品客薯片抵用券。

說實話,雖然他們是為了自己的形象著想,不過這種售後態度的確會讓顧客心情很好。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公共服務機構的透明雖然效率低的讓人無語崩潰,但是英國好的是,只要你條件符合材料齊全規整,走好程序就可以辦理你需要的事情,不用求人送禮不用看臉色更不會有人在材料上刁難你。基本上,英國的服務態度都不錯,但是不排除奇葩。當遇到奇葩,請勇敢的訴求自己的權利,那些人多半都是欺軟怕硬的。

對殘疾人的寬容和幫扶沒有人會帶著異樣的眼光看待殘疾人,絕大部分公共場合都有完整的殘疾人使用通道,幾乎每個廁所裡都有殘疾人專用的廁所。而且廁所都有廁紙,回國後就這樣會非常不習慣。

前年我們班上有個聽力障礙的同學,每節課都會有人幫他記錄上課內容,包括課堂上老師和同學的所有發言和提問。

對各種生活形態的尊重題主年紀二十六七,在國內頻繁的被看起來關心你的長輩催婚,被各種女人不結婚生子算什麼完整的女人;過幾年就老姑娘了等混賬話“關心”過。

在這裡,一般沒人會問你的收入,沒人會勸你結婚生孩子。他們都會覺得,你自己的人生都沒有過明白,不需要因為別人的議論走入另一段人生。沒人會攻擊的別人穿著打扮和身材相貌,至少我從沒聽過我的鬼佬舍友和同學隨意批評嘲笑過他們同學的長相穿戴,即使是對不在場的人。這種對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差異的尊重,我是我覺得生活在腐國最舒服的所在。

記得我那時候去辦警局註冊信,一個很活潑隨和的女登記員說你看起來那麼年輕,肯定沒結婚吧。

我說我不年輕啦,都二十六了,家裡親戚都催著我結婚。

她說:What the hell ,我都四十多了,還沒想清楚人生是什麼呢,你也好好享受人生吧。

自由的味道在課堂討論上,只要你願意發言,你可以自由的說你的觀點,哪怕錯的離譜或天馬行空哪怕你的口音詞彙很low,老師會聽得很認真並且鼓勵你繼續說,他們從來不會當面嘲笑你或懲罰你的失誤。

平等的尊重

有錢有地位當然可以過得很爽,但是沒錢或是社會社會較低也可以活的相對比較尊重,不用處處看人心情臉色,也沒有藍領工人就做苦活髒活所以低人一等的感覺。就算中上階級人物真是心中傲慢表面隨和,我覺得他們的表面功夫也做的很好。

還有很多好手好腳的懶人醉漢在路邊要錢,不少白人鬼佬還會給他們買三明治可樂並且坐下一起聊聊天和慰問他們的境況,而且並沒有那種我是好心施捨你的感覺。雖然說這種同情心著實太多餘,那種醉鬼就該飛踢去工作,但鬼佬在某些方面的想法真的比較單純一些些。

黑暗料理英國的黑暗料理已經不能用發達來形容了,我只能用世界無敵來形容,除了食材的匱乏和料理水平的低下。最可怕的是,不管什麼東西,都要加很多的鹽很多的糖很多的奶油,除了齁的鎖喉外,還會讓人無止境的發胖。

變化無常天氣我知道我是來搗亂的,但是我非常非常非常的怕熱,在國內的夏天能煩躁死。所以我喜歡腐國沒有夏天的天氣,此處可以盡情的鄙視我!

--------------------------------------------------------------------------------------------------------------------------------------

以上,僅代表我個人在英國生活了五年的經歷和感受,無法概括和代表腐國的所有社會現象。


愛上英國,也許需要一年,而要忘記,卻需要一生

有沒有一段風景讓你駐足留戀?

有沒有一個關懷讓你徹夜感動?

有沒有一次經歷讓你終生難忘?

有沒有一座城市讓你愛上一個人?

英國就是這樣一個慢熱的地方。

愛上它也許需要一年,

而要忘記卻也許需要一生。。。。。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