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保春耕战疫情,科学管理中药材,今年增产又增收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之时,也是春耕农忙的时候。然而当前新冠肺炎防疫形势依然严峻,宝鸡综合广播《今日新农村》节目近日联系了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产业服务科,农艺师陈洁老师根据我市生产实际,为广大药农朋友在今年春季特提出以下管理意见,供农友们参考。

2020年春季中药材管理来自广播宝鸡FM93400:0009:56

保春耕战疫情,科学管理中药材,今年增产又增收

一 科学有序搞好播前准备

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柴胡、山茱萸、苍术、秦艽、党参、五味子、黄芪、甘草、丹参和板蓝根等优质道地药材品种,备好种子种苗,认真做好种子种苗仓储管护工作,防止霉烂和虫蛀。

备好有机肥、复合肥等农用物资,大力推广中药材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及生态化种植技术和模式,积极促进适区适种,确保春播中药材如板蓝根、黄芪、甘草、丹参等正常开展生产。

保春耕战疫情,科学管理中药材,今年增产又增收

二 分门别类加强田间管护

总原则:要想增产增收 三分栽种 七分管理。

对于春季播种或栽种的中药材应多措并举保增产。一般要进行3次中耕除草,苗期根浅,宜勤锄浅锄,做到田间无杂草。结合中耕除草,直播的要进行间苗、定苗,同时查苗补种。春季中药材萌发后生长迅速,需肥需水量较大。结合中耕除草,根据每种中药材的生长习性和收获部位确定迫肥种类、追肥量和浇水量。以茎叶生长为主,在施农家肥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氮肥用量,通常每亩追施农家肥1000-1500千克,饼肥30千克,尿素5-10千克,过磷酸钙15-20千克。茎叶类和全草类中药材以有机肥和氮肥为主,根茎类和花果类中药材要适当增加磷钾肥。

对于根茎类药材松土施肥保增产。大部分根茎类药材随着春季地温的升高,药材开始生长,尤其是二年生以上药材,在立春前后应开始松土,除去厚厚的盖土,疏松土壤,这样有利于主根条和根系的生长,还可防止杂草生长和防治虫害。

对于周期短的药材春灌追肥保增产。生长期短的药材,由于其“短、平、快”的特点,备受农户的青睐。这类药材一般是前一年的夏、秋、冬季种植,越冬时,地上部分枯萎,越冬后开始返青、生长,夏季或秋季收获。立春后随着气温升高,药材开始重新萌发生长,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行追肥、灌溉,帮助植株尽早返青,枯死的尽早萌发,才能保证有一个好的收成。

对于木本类药材修枝追肥保增产。木本类药材包括果实类如连翘、花类如金银花等药材,一般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对这类中药材,一定要在早春刚开始萌芽时,结合药材特性进行修剪,并追施农家肥和有机肥等。还可根据需要植株的哪一部分,针对性的补充微量元素肥料。这样可以使植株充分利用空间、光线和肥力,提高植株的开花、座果率,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保春耕战疫情,科学管理中药材,今年增产又增收

三 科学有效加强病虫害防控

宝鸡中药材的主要病虫害种类有斑枯病、根腐病、蚜虫、红蜘蛛和小地老虎等。防治上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等栽培措施,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物导弹”技术等生态控制为代表的绿色植保技术,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将生物危害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必要时才能使用农药来应急控害、力挽狂澜。

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遵守《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没有标明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农药品种,收获前30天停止使用,农药的混剂执行其中残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期。

温馨提醒:各药材种植户、种植基地、产业龙头企业落实好个人防护措施,戴口罩,勤洗手,要分区分片劳作,避免人员聚集。(广播宝鸡FM93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