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打手莫如三步半:王宗嶽《打手歌》集解(九)


打手莫如三步半:王宗嶽《打手歌》集解(九)

打手莫如三步半

一一王宗嶽《打手歌》集解(九)

李新方

【原文】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引進落空合即出,沾連粘隨不丟頂。

【解曰】自王宗嶽《打手歌》傳世近二百年來,打手這一最先進的實戰訓練方法,受到武林人士的高度重視,不僅太極拳人以打手為致用,許多其他拳派也引入打手訓練,由於王宗嶽的打手法沒有傳下來,人們大多根據自己的理解,並以所習拳派派作為參考系來採取具體的訓練方法,至今在各拳派中流傳的打手(或推手)法達二十多種,極大地豐富了太極拳實戰訓練的技術內容,這當然很好玩,但少則得,多則惑,務廣則荒,許多人練了多年推手,仍然弄不清楚推手與打手的關係,當然也就難以完全適應實戰要求了,甚至有的太極拳名人也說:“推手,舊稱打手”。

如果真正讀懂了這篇《打手歌》就會清楚,推手與打手決不是同義詞,或新舊名稱不同,而是種屬概念的關係,推手只是打手的一部分,是打手的初級階段,而打手是太極拳一切實戰訓練方法的總稱,其中包括推手,但決不是隻有推手,只練過推手還不能完全適應實戰要求。按照推手訓練體系,推手的最高層次是亂環,但亂環仍是在外圈的攻防訓練,如果對方突破防守而攻入裡圈,就很難適應了,況且從推手階段起步的人,能夠達到亂環層次的人已極少數的了,而打手的最高階段是粘手,只有在粘手階段達到一定的技術水平,才能完全適應同任何武術實戰而獨具優勢。

毫無疑問,王宗嶽是從早期的經驗太極拳,到現代的經典(科學)太極拳的歷史轉折點,這篇《打手歌》正是太極拳實戰實戰訓練方法的總論,然而王宗嶽不是結束了武術實戰的真理,而是開闢了不斷認識武術實戰真理的道路,武禹襄在發現王宗嶽論之後,進一步認識和發展了武術實戰的真理,經李亦畬完成了太極拳經典理論建設,其中包括多篇專論打手的拳論,如武禹襄的《打手撒放》、《四字不傳秘訣》,李亦畬的《撒放密訣》、《敷字訣解》、《走架打手行工要言》等。

太極拳經典理論建設從王宗嶽,到武禹襄、李亦畬,經歷了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不斷總結提高的過程,而三步半打手法和相應的拳架,是在太極拳經典理論建設的同一歷史事件中發生的,是太極拳經典理論,特別是這篇《打手歌》的具體化,王武李論揭示了武術實戰的科學原理,而三步半打手法和相應的拳架則是實現武術科學原理的工藝流程。

打手莫如三步半:王宗嶽《打手歌》集解(九)

當然,如果真正讀懂了王武李論,打手的具體方法不是問題,心生而種種法生,所謂“工用無息法自休”也,但這是對提高階段而言;而在入門階段,是“入路引路須口授”的,具體方法至關重要,從三步半打手法起步,就佔領了武術實戰的制高點,因為這是幾千年來武術實戰經驗的科學總結,是前人最先進的武術實戰訓練的技術成果,在打手的整個訓練體系中,屬於粘手階段,是一步到位的頓悟法門。

武林中有句話,“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師父”,是說步法在武術實戰的各種技術方法中具有決定性作用,三步半打手的技術關鍵就在於步法之精妙,掌握了三步半技術,通過打手訓練,能夠自動過慮掉一切不符合技擊規律的信息,並通過打手驗證走架,把走架的心得用於打手,達到知己知彼,走架即是打手,打手即是走架,並由人練太極進入太極煉人的階段,功夫一日有一日的變化和提高。

這篇《打手歌》講的“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就是說在打手中十三勢只是一勢,雙方手臂沾連粘隨,腿腳也同時沾連粘隨,並且是在活步即動態的條件下運作的,這種方式方法的打手只有三步半是最相應的,也是最符合實戰規律的,通過這種打手訓練,就能夠逐步濾除一切符合技擊規律的信息。相反,推手多由定步到活步,大弓大馬,即使是達到了亂環階段,十三勢在手上好像是一個了,“掤捋擠按皆非是”,但腿腳還做不到,不能沾連粘隨,不是“妙手一著一太極”,達不到“上下相隨人難進”。

“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這句話練太極拳的人都知道,但為什麼許多人練了多年還做不到?其中的關鍵就在於步法問題,步太大就上不去,雙方距離太遠,合不上勁,當然也就無法做到“引進落空合即出,沾連粘隨不丟頂”了,更無法做到捨己從人,難悟雙重之病,在實戰訓練中也只好用蠻力了,是以練過其他實戰武術和太極拳其他打手法的人,再學三步半打手,更能體驗其中的精妙。也正因為如此,步法被視為武林中的不傳之秘,但不傳只是不隨便濫傳,要擇人而授,而且真正的高手沒有不希望青於藍的。當年霍夢魁師祖的弟子,許多都是其他武術的名人、高手,師祖每講一句話他們都覺得是不傳之秘,“這麼厲害的功夫,師父怎麼誰來都教呢”?師祖常說,“比我強的人越多越好”!(連載竟)

打手莫如三步半:王宗嶽《打手歌》集解(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