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晁蓋身為梁山一把手,為何會被宋江逐漸掌控權力?

小松語錄


晁蓋是一個誤入黑道的老實人!本來晁蓋玩玩黑社會也是裝裝逼的、哪知道最後被人家一步一步的拽進去把自己徹底玩完了!所以說“沒有金鋼鑽別攬瓷器活”這句話確實是至理名言!晁蓋是怎樣走到絕路上去的呢?有幾個關鍵節點:



一、在東溪村做個衣食無憂的保正原本做得有聲有色的,偏偏耳根軟架不住一而再三的有人上門來誘惑而把自己逼上絕路。

開始是被自認為懷才不遇的吳用先生來開導、之後是窮途末路的二逼劉唐莽撞的跑上門來報信、再就是不安分的破道士公孫一清又蠻狠的打上門來湊熱鬧……這就把個本來只是裝逼的晁天王真正的架上了前途未卜的荊棘路了。

二、劫法場救宋江、最後反而落得個出力不討好的結局。

江州劫法場本來是晁天王揚名立萬的絕佳場合不為過吧?白龍廟裡人家晁蓋僅僅是考慮到才經一番血戰不方便再找黃文炳尋仇,為宋兄弟報仇之事從長計議也沒錯啊!結果呢、一下子被花榮和宋江搞得下不了臺,前邊拼死掙來的工分瞬間全送給了這位擔血海般干係的老弟,灰溜溜的跟著後邊做了回配角,其箇中苦楚實在難以言表。


三、梁山首次真正意義上的人事安排被宋小弟清淡描寫的一招化解,且還瞬間瓦解晁蓋的主要依靠吳用的心理防線。

以吳用之聰明、先前昏招迭出實在是不能排除其是想要宋大哥性命的、畢竟知識分子玩陰的還是蠻厲害的,借刀殺人更是厲害至極!

但自宋江上得梁山伊始、吳用才知道自己玩陰的也是玩不過這位宋大哥的……人事安排在一個組織內是多大的事啊?座次排馬虎了真的會死人的。偏偏在宋江的首次加盟梁山的第一次排座次時、就讓晁蓋吃了個大大的虧。明明之前是早有打算的,可這位宋小弟還就是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主,一句“梁山原有頭領去左邊坐、新來頭領去右邊坐、待日後按出力多寡另行安排”就輕鬆化解……

最糟糕的是、晁蓋的主心骨吳用顯然被宋江此舉強烈震撼、當時未見其有任何發言反對,可以確信是這位吳先生開始踟躕遊移起來。

宋江是施大爺用得最多的筆墨和最大的熱情去塑造的,據考證說施耐庵曾經做過張士誠的謀士,而宋江這個形象可能是在參考張士誠為人的基礎上再綜合提煉其他當時英雄的優點而寫出來的。

畢竟、張士誠這人雖有仗義疏財的豪氣一面、但目光短淺和優柔寡斷也是其致命弱點……書中宋江的品格以張士誠的為人都尚且沒有全面達到——施大爺應該是按照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大哥形象和期望值去修飾宋江的。看官其實從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局部都可以看得出來、作者絲毫不打算草草帶過。可以想象是經過反覆的修改和反覆的推敲的。《水滸》雖說只是一部小說、但施大爺真是有生活積累,就憑晁、宋二人首次接待三山派人馬的細節都沒有一筆帶過去,絲毫沒有忽略兩個人高下之分的為人處世手段!厲害!


四、晁蓋待人接物實在是不如宋小弟半分,往往是自己禍從口出不自知。

三山派楊志上得梁山來就算是你晁蓋的兄弟了吧?對楊志來說還有什麼比黃泥崗的遭遇更丟臉的事情呢?你就硬是要捅人家的心病?灌了點燒酒就在那裡拿人家最不開心的事開涮?就算不把對方當回事、可人家還有三山派一大票人呢、你的主要依靠林沖其實也算是那邊的人。這樣一番毫無頭腦的快活下來、豈不是又對你宋公明兄弟神助攻?

沒看看你這位宋小弟頭回見著魯智深的那個客氣勁?一口一個“我師、我師”的叫不停、晁宋二人此刻高下立分……看來他其實還是自己給自己挖的坑。

再以晁蓋首次面對花榮、楊雄、石秀時是什麼作為看看?聯繫到生活中的現實來看看、哪一個字、哪一句話、哪一個動作、哪一個表情不是處處顯示出宋江的高人一著?

花容確實是有點小心眼,但這也是隻有宋大哥能夠清楚他的心眼有多小。而你晁大哥初次見面有什麼理由小看人家、擺老大的譜?說到報復、人家馬上就在江州白龍廟為支持宋江而還回來啦、而且還是當著眾兄弟面否定你摔你一大跤!



石秀心眼比花榮更小更窄,花榮是小心眼、而石秀則是心理陰暗加歹毒!為啥?花容至少作為軍人世家,幾代人都是拿國家工資吃皇糧的,打小來就沒有吃過物質生活上的苦。他有妻子有家人有產業、平時作為武警少校連長也是深受下人尊重的。而石秀是孤苦一人、四海飄零、嚐盡世態炎涼,必然是有一顆極其敏感脆弱的心!也因此內心特別害怕受到絲毫的傷害,否則他一定會眥睚必報的。

但這人心事縝密得可怕、絕對不會表現在明面上,就像他害得楊雄大哥雞飛蛋打、流落江湖,最後還覺得他“兄弟是真兄弟”!所以有人懷疑射晁蓋的那一箭不出花榮、楊志、石秀三人之中。

晁蓋初次見面就要殺楊雄、石秀二人,也是丟分丟得忒厲害——這二人是戴宗、楊林介紹來上山的,你一點也不給他們面子?楊林都算啦、那戴宗可是你的主要依靠者吳用的兒時同學,也是你捨生忘死從江州法場救出來的宋小弟的生死之交,你這豈不是同時得罪吳用、宋江、李逵三人?而且張橫、張順、李俊、穆弘、燕順、王英、秦明、花榮、呂方、郭勝……江州派、清風山派、飲馬川派都是一堆的,這個時候肯定一致對外、你在那裡裝逼一下子把他們全都得罪?

人家偷支雞多大的事?梁山眾人又有哪一個是好東西呢?這不是故意挑事擺老大的譜嗎?不是故意拆梁山二把手的臺嗎?如果你宋江兄弟是這樣理解你的動機的、那問題就嚴重啦!但很顯然、從宋江當時現場的反應和反擊舉動來看、他還真的是這麼看待的。


D平


晁、宋二頭領比較,宋江高出晁蓋多矣!一是名氣大於晁蓋,樂善好施、扶危濟困專愛結交江湖好漢使宋江名聲遠揚如雷灌耳,仗義疏財雪中送炭使江湖英雄歸心。二是胸襟和能力高於晁蓋。宋江"自幼攻讀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牙爪忍受",可見宋江有抱負,有志向,也把當時的世道看的比較明透。三是宋江比晁蓋人緣好。眾兄弟對宋江口服心服,當年時遷、楊雄、石秀惹禍上山,晁蓋的處理方式明顯不如宋江。每次下山爭戰那也是赴湯蹈火,生死難料,宋江總是責務旁貸,勇於承擔,也使得眾兄弟得到感化。晁蓋作為草莽英雄受境界所限,只看眼前,對梁山長遠的打算缺少通盤考慮。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不是長久之計,宋江看到了這一點。宋江改聚義廳為忠義堂就是引導梁山向朝廷靠攏,從狹隘的兄弟情義推向替天行道的為黎民百姓,為國家興衰的憂樂情懷。雖然宋江一廂情願忠於大宋王朝,落得個悲慘結局,但宋江的初衷不得不說也是在探索中的失敗。因此說宋江架空晁蓋也在情理之中。


天山月3


晁蓋身為梁山寨主,但是在宋江上山以後,晁蓋對於梁山的掌控慢慢的失控卻是不爭的實事,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從晁蓋個人來說,晁蓋本身是一村保正,本身起點也不高,但是晁蓋也是生性好爽,喜歡結交天下好漢,莊上莊客也是不計其數,與劉唐,阮氏兄弟等一起劫了生辰綱,被迫上梁山,所以晁蓋最初的心腹也就只有劉唐和阮氏兄弟而已,但是他們也是因為劫生辰綱才聚義的,交情也不是那麼深,加上晁蓋生性狂放,驕傲不遜,不會拉攏旁人,當楊雄,石秀上山時,因偷雞問題晁蓋就要斬了他倆,這是宋江為他們求情,獲得了眾兄弟的愛戴,所以在梁山的兄弟中樹立相當的威信,被架空也算是情理之中。

然而,宋江卻不一樣,宋江在江湖中的地位極高,好多好漢一聽及時雨宋公明,當時就跪下叫一聲哥哥,可見宋江江湖地位之高。還有,宋江為人太圓滑,宋江上梁山不久,就帶領眾兄弟攻克了祝家莊,其實攻打打祝家,晁蓋本想親自帶兵前去,可宋江不同意,原著道:“只是哥哥山寨之主,豈可輕動?小可不才,親領一支軍馬,啟請幾位賢弟們下山去打祝家莊。”原來兵權都在晁蓋手中,宋江這樣一說,晁蓋只能講兵權交於宋江,宋江在眾兄弟的幫助下攻開祝家莊,在眾兄弟中的威信又提高了,以至於晁蓋想通過攻打曾頭市來提高自己在兄弟們中的威信時,只有劉唐和白勝自願前往,最後只能發將令差遣頭領前往,可見晁蓋被架空嚴重程度。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晁蓋是如何被宋江架空的,以至於晁蓋後期都沒有梁山兵權的控制權,當晁蓋不幸中箭身亡後,宋江沒有懸念的登上一把手位置,一直於沒有按照晁蓋的遺言,殺死史文恭的人才能成為梁山寨主。

個人見解,及供參考。


情感語錄全集


一哥“俗人讀水滸”之——

截取幾個時間斷面看看

宋江是如何一步步架空晁天王的

斷面一、初上梁山說人事

    話說眾好漢大鬧江州而歸,梁山好漢倍增至40位,來自於王倫舊部4人,劫生辰綱部8人,青風山9人,江州邦12人,黃門山4人,寫字刻書2人,流蕩於眾集團間的“江湖精神領袖”1人宋三哥。晁老大此時年長位穩,三哥以老晁年長十歲雖是謙讓、實有玄機,四核心之後“休分功勞高下,梁山泊一行舊

頭領去左邊主位上坐,新到頭領去右邊客位上坐,待日後出力多寡,那時另行定奪。”舊部按位次、新來的按長幼排序,落座喝酒,這個酒席實在有點怪異,上邊4位,下邊一邊是9位,另一邊是27位,偏沉啊,不對等吧,這就是老宋想得到的,不僅廢了晁吳21人位次,還把青風山集團重新列入新人行列,拉起了團團夥夥,以新對舊,以戰績定位置,可有些人就不讓你出門,比如李雲,上山前是都頭,可戰平李逵,然老宋卻讓他去當木匠,監造房舍,會有戰功嗎?就連晁老大也感到再不出戰,恐眾人不服而“忿怒”去重點曾頭市以致於被害。這黑老三初來就奪人事權,看來真“黑”啊!

斷面二、每日與吳讀天書

上梁山後不久,“這裡宋江與晁蓋在寨中,每日筵席,飲酒快樂,與吳學究看習天書”,真的是這樣嗎?未必,且看這兩個人“腹黑男”是如何穿上一條褲子的,其實,這個吳用壓根不服晁蓋,話說宋江飛馬報信,晁蓋危難引見,吳用嘆息“雖是居住咫尺,無緣難得見面”。真是無緣嗎?要知晁宋結好有年,吳是晁近鄰,宋吳皆為東溪座上客,相見有機會,關鍵是晁未引見啊。一則晁宋互視為“心腹”兄弟,晁視吳為門客;二則晁宋自視有身份之人,吳乃一小學教師;三則晁宋“疏財仗義”,不差錢,吳難求溫飽,實為晁府蹭飯客,如此晁鄭重引吳見宋幾無可能,吳主動投宋亦自嫌輕薄。從東溪村聚義時吳以晁年長而尊亦可見其內心是瞧不上晁蓋的。

再看宋江二見吳學究,宋江發配江州,梁山泊小道被吳用花榮攬下,花榮要開枷,宋江道“此是國家法度,如何敢擅動!”吳學究笑道:“我知兄長的意了。”並婉留宋江山寨小聚,宋江聽了道:“只有先生便知道宋江的意。”其實這是宋吳二人的第二面,第一面東溪村僅是匆匆一覷而矣。接下來薦戴宗於宋江,又與花榮遠送出泊數里,殷勤有加,花榮乃宋至交,無可厚非,然吳僅一面之交,由此可見宋吳之心照不宣啊!

這樣看來宋江吳用讀三卷天書有“貓膩”啊。宋江避難還道村九天玄女娘娘廟得天書三卷,並告誡宋三哥,此書“只可與天機星同觀”,且“功成之後,便可焚之,勿留在世”,下文又言每日“與吳學究看習天書”。筆者不解這宋老三咋知道吳學究就是“天機星”?玄女娘娘又沒明指?有點奇怪不?事後付之一炬,自無查究啊?聯繫前文聚眾說童謠,今日又傳子虛物有事,宋三哥搶班奪權之心早有,吳學究投機易主之態漸明啊!

斷面三、宋江要打祝家莊

話說楊雄、石秀不怎麼體面地上了梁山,惹出三打祝家莊的話題,真的是要去張梁山威風、救小偷時遷嗎?未必!宋三哥說了:“即目山寨人馬數多,錢糧缺少,......若打得此莊,倒有三五年糧食”。看來梁山此時的經濟狀況不是太好啊,此時梁山搶劫公司已是集團公司規模,是一個不小的隊伍。這麼多人開支可想而知,而此時推行的三三制(首領一小嘍囉一公庫一)分配原則也使得集團內部貧富不一,小生意自然早就嚇跑了,那梁山道誰還敢走啊。公庫裡難免緊缺,不然也不會去讓穆春、朱富各山頭收錢,讓高等會計鐵算子蔣敬管理財務了。宋江又說打祝家莊“一是與山寨報仇,不折了銳氣;二乃免此小輩被他恥辱;三則得許多糧食,以供山寨之用;四者就請李應上山入夥”。明顯的很,老宋以報仇、免恥為由打出了政治旗號,以糧食為由打出了經濟旗號,以請賢上山為由打出了人心旗號,較之晁天王所言“一個個兄弟下山去,不曾折了銳氣。新舊上山的兄弟們,各各都有豪傑的光彩。這廝兩個,把梁山泊好漢的名目去偷雞吃,因此連累我等受辱。今日先斬了這兩個,將這廝首級去那裡號令,便起軍馬去,就洗盪了那個村坊,不要輸了銳氣。”要有遠見的多了。難怪吳學究、戴宗及眾好漢力主宋江帶兵攻打祝家莊。此一去梁山正式由防守轉為進攻、由小偷小摸轉為明搶大劫,由安於現狀轉為與朝廷官府的正面對抗,宋三哥藉此鍛鍊了軍事才幹、籠絡了英雄人心、逐步架空了天王,可謂一舉多得啊。

 

 

 

 





一哥於一


晁蓋作為梁山的寨主,但在宋江上山後逐漸被架空,有其客觀原因,也有其主觀原因,晁蓋與宋江在梁山的暗中較量簡直是職場經典案例,我們來略窺一二。


一,宋江心狠手辣,做事風格凌厲

宋江當時在潯陽樓題反詩“敢笑黃巢不丈夫”,被黃文炳看見並上告宋江反國逆心,使宋江險些被斬,宋江被救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找他報仇,其心之狠令人驚悚。有文為證。

【“晁蓋宋江等吶聲喊,殺將入去。眾好漢亦各動手,見一個,殺一個,見兩人,殺一雙,把黃文炳一門內外大小四五十口,盡皆殺了,不留一人,只不見了文炳一個”。】

【宋江便問道:“那個兄弟替我下手?”只見黑旋風李逵跳起身來說道:“我與哥哥動手割這廝!我看他肥胖了,倒好燒吃。”……便把尖刀先從腿上割起,揀好的就當面炭火上炙來下酒。割一塊,炙一塊,無片時,割了黃文炳。李逵方才把刀割開胸膛,取出心肝,把來與眾頭領做醒酒湯,眾多好漢看割了黃文炳。】

為了收服秦明把不惜把青州燒成一片瓦礫廢墟,無辜死者不計其數。

【原來舊有數百人家,卻都被火燒做白地,一片瓦礫場上,橫七豎八,殺死的男子婦人,不記其數。】


我們看到宋江為了達到目的,其心之狠手段之殘忍,晁蓋根本不是其對手。

晁蓋為人較為仁厚,有些婦人之仁,我們可以看到晁蓋在劫取生辰綱時,只是將人麻翻並未取人性命。上了梁山之後每次打劫總是囑咐【只可善取金帛財物,切不可傷害客商性命】,這點狠勁他可能比周通、李忠都不如。【那夥客人抵當不住,轉身便走,有那走得遲的,盡被搠死七八個。】

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看宋江手下李逵江州劫法場,見人就殺,不管百姓軍官【不問軍官百姓,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渠…… 這黑大漢直殺到江邊來,身上血濺滿身,兀自在江邊殺人。百姓撞著的,都被他翻筋斗都砍下江裡去】

晁蓋制止他,卻置若罔聞【不幹百姓事,休只管傷人! 】

這時你就可以看出,晁蓋心哪裡有宋江的狠毒,晁蓋作為農民出身,知道世道生存艱難,心中還是仁厚的。


二、晁蓋的氣度比不上宋江

宋江的情婦閻婆惜被張文遠睡了,宋江也沒有找張文遠報仇,因為這事對宋江並沒有決定性的影響,殺閻婆惜也不是為這事,宋江頭上那麼綠一塊,也並沒有因此尋仇。而晁蓋在宋江上山之風頭被宋江搶了心有積怨。

宋江上山後對眾弟兄說【休分功勞高下,梁山泊一行舊頭領,去左邊主位上坐。新到頭領,去右邊客位上坐。待日後出力多寡,那時另行定奪】一上山來了先聲奪人,晁蓋此時肯定極為不爽。後來宋江下山接老爹,也是宋江對梁山內部的一次測試,願隨同前往的人非常多,晁蓋卻不允許別人陪同,只讓他隻身去接!宋江本身很有名,又身犯重案,出去必是凶多吉少,晁蓋明知卻不允許,就是把他往火坑裡推呢!這點就可以看到晁蓋心胸狹窄,宋江也測出了梁山內部有多少人是晁蓋的心腹了!這點上晁蓋陷於被動,讓眾兄弟有些離心離德,本來上山圖的是享福與義氣,誰沒老小?而且當時的道德理教都是以孝為先的,這次事件晁蓋犯了個致命錯誤,也是導致權威喪失的一個原因!


三、晁蓋不會審時度勢、因勢利導

很多人認為當個一把手,就可以為所欲為,誰知如果會做人,你可以管理眾人;不會做人,眾人都在管理你,這叫逆向管理。

楊雄、石秀、時遷上梁山時,晁蓋不僅不要他們,還要殺他們,理由很可笑:偷雞。都知道你晁蓋一天干著劫道的勾當,你卻要殺他們,這個說法很難站住腳!就算人家不是衝著你來梁山的,也不能當著這麼多人的面子打臉宋江啊,江湖上臉比命重要,這個道理大家不會不懂!

宋江和眾人力勸後,又搞了個不倫不類的戴罪立功。當然人情還是宋江給兜完了,又籠絡了人心又安撫了民怨,這事做的乾淨漂亮,還把晁蓋放到火上烤了起來,晁蓋不會因勢利導,眾人心可能早已涼涼的了!


四、晁蓋不如宋江通達人情

畢竟宋江是在基層政府混過的,論文化修養與待人接物都比晁蓋強,因為長期在政府掌握的信息量就巨大,哪裡有哪些牛人,敢跟朝廷對著幹心裡比較清楚,又會接觸很多官府人士和盲流囚犯對他們有比較清楚的認識,以後混起江湖這幫人的力量不小,又會和這幫人打交道“說話有好聽”,缺錢時銀子嘩嘩的往外扔,管夠!誰不喜歡?晁蓋就是農民出身,好槍棒,沒事就是幫村裡人欺負下外村人,哪有我們押司吃得開?晁蓋最多算個地頭蛇,有剷剷事的本事!和人打交道遠不及宋江!


五、跟晁蓋幹不了大事,賺不了大錢

宋江上山之前,晁蓋乾的最大的一票就是生辰綱,上山後基本靠打劫過路客商過日子,還他孃的不讓殺人,明顯提升打劫難度,這條規定出來後,風險驟然上升,你不弄死別人,別人弄死你怎麼辦?大客商都有鏢師就基本沒戲,也就緊巴巴的過日子了!

你看宋大哥主持工作後,說話又好聽,天天噓寒問暖,還帶領大家直接劫村寨,殺人殺的簡直爽翻天!還大把大把的銀錢往外撒!還幫色狼娶媳婦,如果是你願意跟哪個大哥幹?

所以表面看梁山的話事人是晁蓋,但即使晁蓋不死,遲早還是宋江的天下!人心這東西不是你當老大就有人挺你,而是有人挺你你才是老大!這個權力不是宋江硬要去奪,而是這五點晁蓋基本都沒法和宋江比,心狠手辣、度量大、會審時度勢、通達人情、有雄心壯志。在那裡都是大哥標配啊!

關注傳家君給你帶來更多精彩!


五度傳家


一部水滸,就是通過樑山三代頭領回答一個問題:造反者的出路是什麼。王倫路線,只求佔一小山頭,不擴展,只求劫幾個客商,自己這輩子吃一頓好飯是一頓。一看就是小土盜沒什麼前途,隨時可滅。晁蓋政策也有問題,雖說招兵納士,但興旺也是雙刃劍,數萬人要吃要生話,靠打富的村鎮,祝家莊李家莊曾頭市那樣的都打完了怎麼辦?甚至富州府都搶完又怎麼辦?再說幾萬人馬聚一山頭,歡聚十年二十年,大家都七老八十嘍又怎麼辦。所以梁山那多各種複雜人物,晁蓋回答不了這問題,當然難攏人心。宋江向大家吹,說有憑本錢可向朝庭要待遇的方法,必然可聚大多數人心。政策不如宋江,自然被架空。

但從結局可知,宋江的路線,投降當打手以功換官,也是行不通的。所以夲書教會了後人,上三條路走不通,只有一條路,凡造反拉隊伍者,必須要佔領一方領土,置官設政,成為一方割據,哪怕此時再投全國政權,怎麼也弄個省長,地區司令噹噹,少有性命之憂了。後代張作霖閻老西,劉湘,龍雲等等都是以古為鏡的好學生。


犇牛貓


首先,宋江在江湖上的名氣遠大於晁蓋,幾乎人人都知道及時雨宋公明,仗義疏財結交天下好漢,是個真英雄。宋江上山時帶的那些人不用說了,都是宋江的人;宋江上山以後,前來入夥的基本也都是衝著宋江來的。

其次,宋江會耍計謀。剛剛上山時帶來大約17位新頭領,是晁蓋那邊的2倍多。宋江出了個陰招,不按以前的功勞多寡,舊頭領站這邊,新頭領站那邊,待日後下山征戰,再論功勞排名。相比之下一目瞭然,宋江那邊的勢力明顯高於晁蓋一方。按宋江制的規定,誰出力多誰就能往前排,誰的地位就高。而每次下山打仗,晁蓋都被宋江輕飄飄的一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給堵回來,反而每次都是宋江帶兵下山,在頭領中的威望日漸拔高。只要不是傻子,誰都能看出來梁山遲早都是宋江的,誰還會站在晁蓋那邊?就連和晁蓋私交甚好的吳用都投靠宋江了。

最後,宋江的境界比晁蓋高。晁蓋的理想就是招攬天下豪傑上梁山,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共同逍遙快樂,長遠打算沒有。而宋江的目標是為國效力,不做草寇敗壞了一世的名聲。朝廷降將、和地方名流都不願意當草寇,梁山有發言權的大多數都希望招安。梁山有了發展目標就越來越興旺,這是梁山做大做強的根本原因。這一點上晁蓋遠不如宋江高明。


種南瓜的大紫薯


晁蓋的權力之所以被宋江掌控,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晁蓋缺乏領導力。晁蓋在取得“一把手”位置後,也在慢慢地發展梁山的事業,但由於個人能力不足,不能獨立地思考與決策,往往聽從於別人的意見,導致他沒有形成自己領導梁山事業發展的戰略規劃,反而被宋江、吳用等牽著鼻子走。同時,他總是讓宋江帶兵打仗,也沒有鍛煉出自己的軍事領導能力,沒有在部隊中形成自己的威望。

第二,晁蓋不善於經營。晁蓋這個人“作事寬洪”,說明他是一個寬厚之人,但作為一把手,除了厚道,還要有一些手段才能坐穩位置。晁蓋在當了梁山之主,沒有利用一把手的優勢,培養一批自己的親信,除了“三阮”、劉唐等最初跟他的幾個人外,並沒有拉攏其他人,甚至吳用最後都“背叛”了他投靠了宋江。同時,晁蓋也沒有利用手中的權力,對宋江等加以限制,而是仍由宋江逐步蠶蝕他的權力。

第三,大勢所趨。宋江的江湖威望比晁蓋要高得多,他在未上梁山之時,就在河北山東名聲振響,很多好漢都受過宋江的恩惠,甚至晁蓋的命都是宋江救的。同時,上梁山的很多好漢也是宋江拉攏來的。大家對宋江從內心中是折服的,這一點是晁蓋無法相比的。另外,宋江通過逐步帶兵打仗,不僅鍛鍊了他的軍事領導能力,而且在部隊中也樹立了威望,這一點很重要,“槍桿子裡出政權”,宋江深諳此理。掌握了軍權,晁蓋一把手的權力就大打折扣了。後來是因為晁蓋死了,即使不死,可能最後宋江也可能“被黃袍加身”,逼晁蓋讓位。


文齋堂


  如果想梳理清楚晁蓋是如何被宋江架空,買一個最後被奪權,那就要從晁蓋之死開始反向推論。

梁山泊托塔天王晁蓋曾頭市中箭身亡,是《水滸傳》中的一個重要情節。晁蓋是梁山泊的第二任領導人,他在臨死前的一段遺言是十分耐人尋味的。晁蓋在彌留之際對宋江說:“賢弟保重。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在《水滸傳》中,晁蓋和當時坐第二把交椅宋江的感情是十分深厚融洽的,宋江在潯陽樓上因為酒醉後提了反詩要被殺頭,晁蓋率領著梁山眾好漢下山,鬧江州、劫法場,這才救了宋江一命,那為什麼晁蓋在臨死之前不將梁山泊第一把交椅的位置直接傳給宋江呢?而要說那一段在邏輯上講不通的遺言呢?

  按找我們的正常思維,晁蓋的遺言應該是這樣說:“賢弟啊,愚兄這次看來了玩完了,你就接我的班吧,你一定要給我報仇啊!”或者是:“賢弟啊,愚兄這次看來了玩完了,你就接我的班,當梁山老大吧!”

  因為無論晁蓋怎麼說,他一死後,梁山之上是沒有人可以攔住宋江蹬上第一把交椅這個位置的腳步的,宋江在蹬上了梁山權利的頂峰後,他為了安撫“晁蓋系”的頭領,和為鞏固自己在梁山的地位,也為顯示自己是如何如何的講義氣,他都會率兵去攻打曾頭市,捉拿射死晁蓋的仇人史文恭來給晁蓋報仇。如此看了,那晁蓋的遺言就幾乎成了廢話。

  那晁蓋為什麼要說這一段看似沒有實際意義的遺言呢?他是不是臨死之際,頭腦不清而說的胡話?或者是私心作祟,在臨死的時候都不忘要行使自己在梁山發號施令的權利呢?以我看來,都不是,晁蓋說這段遺言的目的很清楚,他就是不想讓宋江接任梁山領導人的位置。他自己清楚,他死了之後,宋江一定會接他的班,他也知道在梁山上沒有人可以阻擋宋江接班的步伐,所以他就說了這段看似廢話的遺言。因為他清楚,兩軍臨陣,宋江是絕對不會衝鋒陷陣的,宋江不衝鋒陷陣,那就絕對不會有機會親手捉得那個史文恭。

  那新的問題就出來了,晁蓋為什麼不願意讓宋江來做梁山之主?因為晁蓋知道,他在和宋江的內部鬥爭中輸了,他被宋江架空了,但是他輸得不服氣,他希望能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以自己的一番遺言來阻饒宋江前進的腳步。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得出,晁蓋在政治上是十分幼稚的。

  那晁蓋在與宋江的鬥爭中是怎麼輸的呢?他又是怎樣被宋江架空的呢?說到這個問題,那就要從宋江上梁山的時候說起了。

  自從宋江上山的那一天起,梁山內部其實就已經分為了兩個派系。宋江上山之後,名義上居“第二位”,實際上他已經開始迫不及待的行使老大的權利了。他剛上山,屁股還沒有坐熱就發號了一個命令:“休分功勞高下,梁山泊一行舊頭領去左邊主位上坐,新到頭領去右邊客位上坐,待日後出力多寡,那時另行定奪。”

  於是眾人齊道:“哥哥言之極當。”左邊一帶,是林沖、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遷、宋萬、朱貴、白勝;右邊一帶,是花榮、秦明、黃信、戴宗、李逵、李俊、穆弘、張橫、張順、燕順、呂方、郭盛、蕭讓、王矮虎、薛永、金大堅、穆春、李立、歐鵬、蔣敬、童威、童猛、馬麟、石勇、侯健、鄭天壽、陶宗旺。

  其實從這個坐位上看得出,梁山泊已經分為了兩派了,一派是以晁蓋為首的,一派是以宋江為首的。

  以晁蓋為首的坐左邊。

  以宋江為首的坐右邊。

  從這兩派的人數比例上就看得出,宋江手下的人要比晁蓋手下的人多。所以宋江在上山之初就敢當著晁蓋的面發號施令,他彷彿是在告訴晁蓋以及晁蓋系統的人,當然也包括梁山泊的兩位參謀長:智多星吳用和入雲龍公孫勝:現在我在梁山泊這個公司裡面,雖然屈居第二,但是我才是大股東。

  這是宋江架空晁蓋,陰謀奪權的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建立軍功。

  中國曆朝歷代中所謂的奸雄,所謂的亂臣賊子,為了能夠通過暴力政變,或者是和平演變的方式來奪取最高權利,都會建立當世無匹的軍功。曹操是這樣、桓溫是這樣、劉裕是這樣、趙匡胤也是這樣。因為只有建立了當世無匹的軍功,他本人才能得到軍隊的支持和擁護,“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在封建社會里面,只有控制了軍隊,才能得到在政治中所想得到的一切。

  宋江為了在梁山中建立軍功,樹立個人威望,在晁蓋活著的時候,他打祝家莊、打高唐州、大破連環馬、又聯繫二龍山、桃花山打青州,在這一場一場戰鬥的勝利中,他不僅擴大了自己在梁山中的威望,更使得自己在梁山中的“股份”越做越大。

  在溫水中游泳的青蛙——晁蓋顯然已經感覺到了自己在梁山的威望越來越低,越來越不能夠再和宋江抗衡,所以,他便要親自率軍下山去攻打曾頭市,這次攻打曾頭市是晁蓋第一次率領梁山武裝主動攻打地主武裝,也成了他的最後一次。

  宋江除了以上兩個主動奪權的步驟外,還有一點促成他奪權成功的原因就是晁蓋本身在性格上也有缺陷。古語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晁蓋在江湖好漢上山時,對他們的“政審”太嚴苛了。請注意,這裡不是說的“嚴格”,而是“嚴苛”。為了防止奸細打入革命隊伍內部,任何人加入前進行“嚴格”的政審都是必要的,但是“嚴苛”就不對了。

  病關索楊雄和拼命三郎石秀在上梁山時,晁蓋是怎麼對待他們的,“晁蓋大怒,喝叫:‘孩兒們將這兩個與我斬訖報來!’”並說“‘俺梁山泊好漢,自從火併王倫之後,便以忠義為主,全施仁德於民。一個個兄弟下山去,不曾折了銳氣。新舊上山的兄弟們,各各都有豪傑的光彩。這廝兩個,把梁山泊好漢的名目去偷雞吃,因此連累我等受辱。今日先斬了這兩個,將這廝首級去那裡號令,便起軍馬去,就洗盪了那個村坊,不要輸了銳氣。孩兒們快斬了報來。’”從這裡看,晁蓋不是氣量太小,就是不能容得別人有一點“不義氣”“不豪傑”的地方。做為一個領導人,首先便是要眼睛中能夠參沙子,要做到君子小人都能容得下,都能為我所用。

  而宋江的態度則不同,他先問明白晁蓋“大怒”的原因,然後說:“哥哥息怒,兩個壯士,不遠千里而來,同心協助,如何卻要斬他?”。當問明原因後,他又勸說:“不然。哥哥不聽這兩位賢弟卻才所說,那個鼓上蚤時遷,他原是此等人,以致惹起祝家那廝來,豈是這二位賢弟要玷辱山寨?我也每每聽得有人說,祝家莊那廝,要和俺山寨敵對。即目山寨人馬數多,錢糧缺少,非是我等要去尋他,那廝倒來吹毛求疵,因而正好乘勢去拿那廝。若打得此莊,倒有三五年糧食。非是我們生事害他,其實那廝無禮。哥哥權且息怒,小可不才,親領一支軍馬,啟請幾位賢弟們下山,去打祝家莊。若不洗盪得那個村坊,誓不還山。一是與山寨報仇,不折了銳氣;二乃免此小輩被他恥辱;三則得許多糧食,以供山寨之用;四者就請李應上山入夥。”。

  說到這裡,讓人聯想起楚漢爭霸時候的一個故事:有人向漢王劉邦進言,說漢王的重要謀臣陳平在家的時候和嫂子通姦,而且先投魏,又亡楚,現在又來投奔漢王您,這種人簡直就是反覆無常的小人,來到漢王你這裡他還貪汙受賄。劉邦因此也對陳平產生了懷疑,他去責問向自己推薦陳平的魏無知,問他怎麼給自己推薦了一個小人?魏無知說:“臣向大王推薦的是陳平才能,而陛下您所問的卻是他的品行。假使一個人具有尾生、孝己的品行,但對作戰時勝負的勝算卻沒有好處,陛下那有閒情用他呢?”

  從這看,宋江在收攬人才,籠絡人心方面,確實要比晁蓋高出一籌。這也是宋江在梁山中“股份”越做越大,而晁蓋越做越小,最終被其架空的原因之一。

  晁蓋死後,宋江終於如願以嘗的坐上了梁山第一把交椅,可是同時他也要面對當時晁蓋所面對的問題,那就是要防止第二把交椅再將他這個老大架空。玉麒麟盧俊義在梁山之中,武功不是最厲害的,智謀不是最高明的,人脈就更不要說了,梁山之中除了他的僕人浪子燕青對他俯首帖耳外,再無一個心腹,那就更談不上派系和實力了,就是這些良好的“條件”,讓宋江一眼看中,通過讓他擒獲射死晁蓋的仇人這件履行晁天王遺言的大事,很輕鬆的將他扶上了第二把交椅。靜下心來想想,宋江的手段也確實高明,如果沒有擒拿史文恭的功勞,梁山上誰會服他做二把手?就是這樣無權無勢無派無系的“二把手”,又如何能對宋江構成威脅呢?宋江之後,再無宋江了......



洞察舊機


在水泊梁山這個江湖當中,曾經有三位首領,這三位首領之間的權力交接都是伴隨著一位首領的殞命。

晁蓋取代王倫成為第二任寨主很突然也很乾脆,首先晁蓋的到來對於王倫來講屬於“不期而至”,其次是自己陣營當中很快就有人反水而王倫卻渾然不知,導致王倫到被反水者林沖砍了腦袋的那一刻,他都沒有想明白:自己經營了這好幾年才積累起來的本錢,怎麼就這麼輕易地葬送在一個看起來挺懦弱和窩囊的林沖手裡呢?

其實,王倫就不必再想了,因為即使沒有林沖,王倫已然不是晁蓋的對手,這倒不是說晁蓋本人比王倫的水平高多少,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晁蓋後面的人物,也就是那個智多星吳用。

在水泊梁山的晁蓋時期,水泊梁山的“執行總裁”是吳用。而晁蓋本人並沒有什麼作為“頭把交椅”的稱職的能力和表現。

《水滸傳》小說裡第十四回晁蓋出場,到第六十回晁蓋中箭身亡,晁蓋從一個家境殷實的地方豪強(東溪村保正)一步一步的成為“劫取生辰綱”的搶劫犯,直到落草為寇當上水泊梁山的第二任寨主,晁蓋的這一段人生軌跡其實是在一個不知不覺的被綁架狀態下成為了一個他自己也不熟悉,並且也不一定發自內心的喜歡的“山大王”。

首先,在劫取生辰綱的整個過程中,晁蓋似乎一直是處在被“忽悠”,被“裹挾”的狀態。包括劉唐大老遠的找他號稱送他“一套富貴”,甚至是牛鼻子老道公孫勝也相當於“道德綁架”式的“送同樣一套富貴”,乃至吳用看似隨意,但細思恐極的“智取生辰綱”的謀劃——包括去石碣村忽悠(撞籌),怎麼看晁蓋都像是被“忽悠和綁架”。

即使是劫取生辰綱東窗事發,宋江冒死通風報信之後,吳用迅速的作出“上水泊梁山落草為寇”的應急措施,應該說是事先就已經謀劃好的的“應急預案”。

但這一切似乎和晁蓋本人無關,他只是一直陶醉在被“莫名其妙”的捧為老大,並且被擁戴坐了第一把交椅當中——自從參與劫取生辰綱開始 晁蓋就失去了主動性——能做了他的主的其實是吳用。

從小說當中描述的晁蓋這個人的性格特點和本領來講,晁蓋這個人似乎是沒有能力成為一個擁有幾十位甚至上百位好漢的水泊梁山的“領袖”。也就是說晁蓋是一個不太具備“領袖氣質”的“土豪”。

縱觀晁蓋的一生,可以看出,晁蓋是一個優點和缺點同樣突出的人,宋江取代晁蓋,其實就是宋江抓住了晁蓋的缺點(或者說是弱點),在晁蓋不知不覺中架空晁天王的過程和結果。

晁蓋此人的特點有三個。

第一就是仗義,作為東溪村的首富,也是地方的一霸,晁蓋對江湖人士,包括哪些行商販夫都是照顧有加,只要是路過或者因為落難找到晁蓋,他總是要或多或少的給予資助,在山東和河北的江湖好漢以及行商販夫的圈子裡,晁蓋還是有一定的威望。這也是劉唐大老遠的找晁蓋“送一套富貴”的“由頭”——替那些受過晁蓋資助的江湖好漢“感謝”晁蓋的謝禮。

第二就是不安分,膽子大,敢作敢當並且是比較好面子。

小說中用了一個小故事既說明了晁蓋這個“托塔天王”綽號的來歷,也通過這個故事表現了晁蓋的“膽子大和敢作敢當”。

晁蓋在東溪村當保正(相當於村長兼治保主任)的時候,聽說鄰村西溪村有一座青石寶塔可以鎮妖驅魔,西溪村的安定都拜這個青石寶塔護佑,晁蓋知道此事,帶著幾個人徑直奔西溪村把那座青石寶塔抗回東溪村,保佑東溪村的安定。晁蓋的行為肯定是得到了東溪村百姓的擁戴,於是就給晁蓋起了一個綽號叫“托塔天王”,晁蓋對此也十分受用。

第三就是為人正直,心地善良,知恩報恩。

晁蓋自己對自己有一個評價,這個評價就是“晁某不讀史書,甚是粗魯”。但是,他似乎並非對此自卑 而是自負。

他“不讀史書”但是他知恩圖報,尤其是對宋江的“血海般的恩情”。因為報答這個恩情,他幾乎毀了宋江,也因為報答這個恩情,晁蓋幾乎是傾巢出動押上所有梁山好漢的性命去劫法場把宋江救回梁山泊並把自己的頭把交椅交給宋江。

暫且不去懷疑晁蓋的真誠,因為晁蓋這個人還是很真誠和直爽的,他讓出第一把交椅可以說是真心的,但同時晁蓋也很幼稚的認為宋江的辭讓也是真誠的,宋江應該是真心實意的擁戴自己當這個寨主 坐這第一把交椅的。

所以,當宋江第一次說出“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小弟願代哥哥下山跑一趟”的時候,晁蓋的心裡很舒服:這個兄弟很貼心 ,也真替自己分擔。

但是時間一長,晁蓋就開始覺得味道不對了——他這個“大哥”似乎越來越不像一個大哥,甚至是快沒有人認可他這個大哥了——他已經僅僅是“公明哥哥尊重的大哥”了,而公明哥哥才是梁山好漢們的“大哥”。

這其實是一個必然結果。相對於一個沒有什麼遠大理想的基本上是屬於“隨遇而安”、“得過且過”以及“醉生夢死”的老大晁蓋來講,他的二弟宋江和他之間的差異根本不是性格上的,而是心胸和格局上的本質差異。

宋江這個人,儘管只是在縣衙裡當了一個“押司”這樣的“末吏”,連最低級的朝廷命官都算不上,但是這並沒有耽誤這個還算是“讀書人”的理想:“為朝廷出力,建功立業,封妻廕子,光宗耀祖”。

但是,宋江其實也很清楚 ,如果僅憑他這個末吏的地位和身份,他的理想估計也就僅僅是理想而已,就像是一個草根面對富豪王健林口中的那“一個億的小目標”一樣令人絕望。

但是,機緣巧合,宋江得到了自己有可能實現自己理想的另一種資本,那就是水泊梁山的“人力資源”。

所以,宋江必須要成為可以掌控這個有極大的價值的人力資源資本的人,通過利用這個資本,他可以既滿足自己的“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的遠大理想,還可以實現為這些沒有前途的好漢們找出一條“最好的出路”的目標。至少宋江認為這些好漢如果也能夠實現“為朝廷效力”自然也就可以“封妻廕子,光宗耀祖”。

宋江的這個理想和抱負就比晁蓋要靠譜一些,晁蓋這個人,最大的理想就是“兄弟聚義”“打家劫舍(劫富濟貧)”然後“大口喝酒,大塊吃肉,論秤分金銀,按套換衣服”,這個理想在一個時期內大約還挺誘人的,所以也會有那些在主流社會不如意甚至是絕望的“好漢們”被這種誘惑吸引上山,落草為寇。

但是,能給他們未來的還是宋江,也只能是宋江。

宋江能夠架空晁蓋,最終逼晁蓋失去理智莽撞行事招致殺身之禍的最核心的幫手就是吳用,這個吳用曾經是晁蓋勢力的核心並且是最重要的成員,但是吳用認為宋江對水泊梁山的兄弟們未來之路的設想和實踐比晁蓋更加靠譜。

所以,有了吳用的支持,宋江就可以打著“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的幌子,在吳用的幫助下,網絡親信,建功立業,樹立威信,架空晁蓋。

宋江能夠逐步取代晁蓋掌控水泊梁山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宋江刻意的改變水泊梁山的人員構成的成分,招降、招募、網絡了大量的有實力的土豪富紳,朝廷官員,江湖派系,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擁護招安的“宋江派”勢力,這個勢力一旦形成,晁蓋被邊緣化甚至被逼、被陷害都是不奇怪的了——晁蓋的“樸實厚道”使得他看出來被架空,看到了宋江的強大勢力的時候,一切已經來不及了。

所以才會有晁蓋不聽勸阻執意只帶五千人馬下山攻打曾頭市,才會有宋江和吳用面對身處險境晁蓋冷眼旁觀,眼看著晁蓋落入圈套,中箭身亡。

儘管晁蓋在臨死之前想明白了自己的這個“救命恩人”已經不是他心目中的“過命的兄弟”了,也做出了臨死前的抗爭:立下遺囑:捉得射殺我的,可做梁山泊主!但是,一切已經晚了,水泊梁山早就在三打祝家莊之前就已經進入了“宋江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