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龙王的情,鹰王的侠,狮王的狂,蝠王的义,"紫白金青"各不同

龙王的情,鹰王的侠,狮王的狂,蝠王的义,


龙王的情,鹰王的侠,狮王的狂,蝠王的义,

明教四大法王,紫白金青,各自都有独到之处。金毛狮王的狮吼功,王盘山震破无数英雄好汉肝胆。青翼蝠王轻功独步,让灭绝老尼也不得不说服气。白眉鹰王鹰爪功名震天下,在光明顶上力战正派七大高手毫无惧色。紫衫龙王水上功夫了得,碧水寒潭一战成名。

《倚天屠龙记》中,明教四大护教法王"紫白金青",究竟谁的武功最高?谁的综合实力最强?这篇文章来说说。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龙王的情,鹰王的侠,狮王的狂,蝠王的义,

明艳无双、至情至性——"紫衫龙王黛绮丝"

明教的排序,除了武功之外,更看重能力和威望,以及对教中做出的贡献。明教四大护教法王,无论是"紫白金青"还是"紫青金白",紫衫龙王第一位的存在。黛绮丝身为女子,又是四法王中年龄、武功之最弱者,为什么会位列四王之首,又会拥有万灵之尊的"龙王"绰号呢?

黛绮丝并非中土人氏,她是波斯明教遣来的使者,带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使命。当时的中土明教,在历代教主的苦心经营下,已经奉行"教务自治",与波斯明教总坛不大来往,阳顶天在位时,明教成为蒙古对抗的一支力量,与波斯明教的主张已经背道而驰。这种情况下,波斯总坛派遣的圣女,任谁也要提防三分,而宽怀大度的阳顶天对波斯明教使者仍然礼遇有加。

黛绮丝的容貌,书中描述为,"那少女一进厅堂,登时满堂生辉,但见她容色照人,明艳不可方物。当她向阳教主盈盈下拜之际,大厅上左右光明使、三法王、五散人、五行旗使,无不震动"。异域血统的黛绮丝,是武林第一美女,明教上下无不为其倾倒,号称第一美男子的光明右使范遥,对黛绮丝一见钟情乃至刻骨相思,阳顶天和夫人也想成其好事。但是高傲的黛绮丝却放出话来,决计不嫁人,如果逼她婚嫁,她宁死不屈。若说这些荣耀,还是黛绮丝的天生丽质所致,那么后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教中上下包括阳顶天在内,对她彻底钦服。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龙王的情,鹰王的侠,狮王的狂,蝠王的义,

某日,明教来了一个年轻人,自称灵蛇岛韩千叶,找阳顶天比试武功,起因是十年前阳顶天与韩千叶的父亲有过拼斗,老韩当然不敌,被打成重伤,跪地不起。老韩说道,日后必报此仇,将来会让子女了结这段恩怨。阳教主承诺奉让三招。老韩却说不需要让招,只要比试方式由韩家来定。阳教主当即应允,没想到十年后,小韩真的带着当年的承诺来报仇了。

阳教主身具乾坤大挪移等诸般武功,当世几无敌手,教众毫不为意,但是小韩却扎扎实实给阳教主出了个难题。他提出与阳顶天到光明顶的碧水寒潭中比武,大家这才知道小韩竟然有备而来,且不说寒潭四季冰冷刺骨,单说阳顶天不识水性,也只能认输。

江湖恩怨,江湖规矩。小韩掏出一把匕首,对准自己心脏,说"这匕首是先父遗物,在下只求阳教主向这匕首磕上三个响头",明教教主岂能如此受辱,但是不尊江湖规矩,也不能立足于世。大家看的明白,小韩此番拼死而来,目的就是要逼死阳教主,以雪父亲重伤跪地之辱,然后自杀。

这个难题令明教上下无比尴尬,便在此时,黛绮丝越众而前,自认阳顶天之女,"上一辈的恩怨,上一辈来解决,下一辈的恩怨,下一辈解决",接下韩千叶的挑战,碧水寒潭一战中,小韩不敌负伤落败,黛绮丝也寒气袭肺留下病根。

"群雄欢声大作。阳教主上前握住了她手,高兴得说不出话来。谁都料想不到,这样千娇百媚的一个姑娘,水底功夫竟这般了得

"明教上下,以黛绮丝为大功臣,教主认了黛绮丝干女儿,阳夫人赠给了她"紫衫龙王"的称号,其他三王心甘情愿让她位列法王之首(黛绮丝也承认),授予教中重权,仅次于教主和左右二使的高等级职务。可说是待她不薄。谁知机缘契合,韩千叶虽败却赢得了黛绮丝的芳心,黛绮丝禀明教主誓嫁此人,之后竟破门出教,与小韩远走灵蛇岛,隐名埋姓为金花婆婆,从此不问明教事务。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龙王的情,鹰王的侠,狮王的狂,蝠王的义,

侠义战神、老而弥坚——"白眉鹰王殷天正"

"紫白金青"四大法王,殷天正算是个光明正大的真英雄,毫无污点可言。金庸笔下的形象是"身材魁伟的秃顶老者,长眉胜雪,垂下眼角,鼻子钩曲,有若鹰嘴"。从资历、年龄、阅历来看,殷天正都称得上是四王之首,当年拱手相让黛绮丝,除了敬重她的为人,恐怕还是给了阳顶天几分薄面。无论哪个原因,都显出鹰王气度超群。但是,白眉鹰王的武功和能力,都是明教公认的,人品更是毋庸置疑。

阳教主的突然失踪,明教群龙无首,孤僻高傲的杨逍无力笼络群雄,导致实力大减。白眉鹰王眼见教内分崩离析,内耗不断,自己虽然在教中身居高位,却是无能为力,只能带着自己的儿子离开光明顶,另立门户自创天鹰教。

他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给明教留下一脉光复的力量,另一方面无疑也证明了他高超的领导和组织能力。杨逍虽然认定殷白眉是叛教自立,但是江湖却都认为天鹰教是明教的旁支。天鹰教在白眉鹰王的带领下风生水起,在江湖上影响力与日俱增,如果没有屠龙刀,没有谢逊的搅闹,恐怕扬刀立威之后,天鹰教的声望会再上新台阶。

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名门正派钻了明教四分五裂的空子,明教高手分散各地,无法聚集。六大门派大张旗鼓直接攻上光明顶,此时的殷天正已然自立门户,可以说与明教没有瓜葛。但是殷天正心中,一直把自己看做是明教一份子,明教沦落至此虽非己过,但是危难之际也绝不袖手旁观虽然与自己无关,还是带领天鹰教赶赴光明顶,可说是毫无保留,为明教奉献一切。以至于杨逍得知白眉鹰王驰援光明顶的消息,也是既敬且佩,内心对鹰王甚为感激。在明教生死存亡之际,明教看到了团结的力量。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龙王的情,鹰王的侠,狮王的狂,蝠王的义,

杨逍和五散人以及韦一笑被成昆暗算,毫无反抗之力,唯有白眉鹰王一人苦苦支撑,内伤外伤极重,他的意识里,仍然没有认输二字。白眉鹰王的高光时刻,非此莫属。殷天正的武功如何呢,借用殷天正与张松溪、莫声谷一战,以管窥豹。

面对张松溪,"殷天正神威凛凛,双目炯炯,如电闪动。张松溪却谨守武当心法中'以逸待劳、以静制动'的要旨,严密守卫。……,岂知殷天正实是武林中一位不世出的奇人,年纪虽大,精力丝毫不逊于少年,内力如潮,有如一个浪头又一个浪头般连绵不绝,从双掌上向张松溪撞击过去。"

面对莫声谷,"殷天正的两根断铁棍本已笨重,招数更是呆滞,东打一棍,西砸一棍,当真不成章法,但有识之士见了,却知他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实已臻武学中的极高境界","白眉鹰王的鹰爪擒拿手乃百余年来武林一绝,当世无双无对。莫声谷肩头落入他的掌心,他五指只须运劲一捏,莫声谷的肩头非碎成片片、终身残废不可。"

当明教杨逍及五散人、韦蝠王都被成昆暗算受伤的时候,他在光明顶总坛力挽狂澜,先挫少林和华山三名高手后,又在内力占到张松溪上风,当他在招式上取胜,完全可以让莫声谷残废,在伤于莫七侠长剑的情况下,却选择了放过,至于原因,殷天正给出了答案,"一为之甚,其可再乎?"八个字,一代宗师大侠的形象就此确立。他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等来了明教的重生,他的外孙张无忌。

这是白眉鹰王一生中少有的大战,心力交瘁,身受重伤。虽然最终休养恢复,毕竟年长力衰,为后来留下无穷隐患。在少林寺中,他为了救金毛狮王谢逊,顶替范遥与杨逍、张无忌三人联手破解金刚伏魔圈,缠斗少林三神僧。白眉鹰王武功优势是外功,而非内功,又兼年老,这一仗耗尽功力,最终油尽灯枯力竭身亡。

白眉鹰王一生光明磊落,老而弥坚,俨然是明教的中流砥柱。金庸将他的归宿放在为教殒命上,也是将他的一生推向致高,让所有的读者记住这位老人。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龙王的情,鹰王的侠,狮王的狂,蝠王的义,

狂傲不羁、际遇坎坷——"金毛狮王谢逊"

金庸老先生笔下的经典人物数不胜数,"金毛狮王"的形象总能排在前面几位,可见留给读者印象之深。黛绮丝称他谢三哥,咱们权且将他排在第三位。

谢逊,单只外貌来说就与他人不同,"那人身材魁伟异常,满头黄发,散披肩头,眼睛碧油油的发光,手中拿着一根一丈六七尺长的两头狼牙棒,在筵前这么一站,威风凛凛,真如天神天将一般

"。书中给谢逊的设定,金发碧眼,身材魁梧,显然也不是中原人氏的样貌,或者说直接就是外国人的样子。原著中曾经提及,谢逊的样貌变化,是因为练功所致,或许是作者为了符合"金毛狮王"而刻意为之,却未说明他就是胡人血统。所以写失望应当还是中原人不假。

全书娓娓道来,从谢逊王盘山出场达到巅峰,直到最后少林寺大彻大悟,他的一生其实,集中了怨愤和悲壮于一身。东汉许慎的《说文》中解释,"逊,遁也",有谦逊退让之意,而现实中的谢狮王却是狂傲不羁,残忍嗜杀。他年轻时作恶无数,满手鲜血,却也因为重大变故所致,其行可憎,其情可悯。

谢狮王是明教中少有的文武全才,阳顶天所看重的,也是谢逊的仁义和武学天赋,这是凝聚群豪的关键品质。但世人皆有缺憾,谢逊虽说性情中人,练成旷世绝学"七伤拳",却又"一练七伤"心脉受损,发起疯来毫无理性,也从侧面隐喻他的偏激和对立性格特征,这成了谢逊的最大BUG,也是他毕生艰难的源头所在。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龙王的情,鹰王的侠,狮王的狂,蝠王的义,

谢逊给人最大的印象,是他的抗争,与命运抗争,与江湖抗争,与上天抗争。就像书中所写,谢逊就像一尊天神,具有一种凛然悲壮,一种原始粗犷,但又不是完美正面形象,更像是希腊的神祗,能力强大却又缺憾突出。

他跟仇人成昆斗,跟王盘山整个江湖斗,最后冰火岛跟老天爷争斗,大骂不休,"从老天骂起,直骂到西方佛祖,东海观音,天上玉皇,地下阎罗,再自三皇五帝骂起,尧舜禹汤,秦皇唐宗,文则孔孟,武则关岳,不论哪一个大圣贤大英雄,全给他骂了个狗血淋头。武林人物,自华佗创设五禽之戏起,少林派达摩老祖,岳武穆神拳散手,全给他骂得一文不值",骂归骂,他的观点和见解,旁观的张翠山夫妇却认为"往往一言中的",很有道理,可见谢逊的学识和眼界却是不凡。

谢狮王狂傲地对抗一切,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怒,你要捉弄我,你要我死,我偏偏就要活下去。从这一点来看,谢逊更像希腊神话的盗火英雄,神话时代挑战射日的神箭后羿。认准目标,不计后果,不算侠客,却是英豪。

纵观全书,谢逊的一生都在孤独和狂傲中渡过,少年时孤身复仇,王盘山独身战群雄,大海波涛中双目失明陷入孤独黑暗,冰火岛总是独自一人对刀沉思,回到中原又受困少林地牢。最后金毛狮王谢逊终于如愿以偿的报仇了,抓住了成昆,在黑暗中以自己多年的优势战胜成昆,并且成就了自己的圆满功果,这是金庸先生给金毛狮王的结局,帮他了结了缠绕一生的痛苦劫难。

说起来,谢逊对自己的命运是有所认识的,他曾经对张翠山夫妇说,"贼老天总是跟我捣乱,这孩子倘若陪我的时候太多,只怕贼老天迁怒于他,会有横祸加身"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龙王的情,鹰王的侠,狮王的狂,蝠王的义,

轻功独步、一腔热血——"青翼蝠王"韦一笑

青翼蝠王韦一笑,书中的人物设定和许多影视作品的形象,都无可争议的让他排在了第四位。他的成名绝技是绝世轻功和寒冰绵掌,明教中当之无愧的情报刺探和暗杀高手。

金庸先生曾说,韦一笑是他笔下轻功第一高手,绰号青翼蝠王,前两个字是称赞他轻身功夫出众,而蝠王则是针对他吸鲜血的习惯。这也不是天生如此,而是生存所迫,他在修练至阴至寒的寒冰绵掌时,意外出了差错,三阴脉络受损,一用内力寒毒就会发作,必须吸取鲜血,才能避免全身血脉凝结成冰。也算是韦蝠王唯一的缺憾之处。最后在张无忌九阳神功的治疗下,最终消除寒毒,摆脱了吸鲜血的尴尬。这个人物自始至终,给人的感官就是痛快二字。

青翼蝠王的第一次出场,是在峨眉派进攻光明顶的时候,偷袭灭绝师太的队伍,他抱着静虚的身体,灭绝师太也追赶不上,最后让韦蝠王轻易逃走。灭绝师太冷冷的道:"此人吸人颈血,残忍狠毒,定是魔教四王之一的'青翼蝠王',早听说他轻功天下无双,果然是名不虚传,远胜于我

",之后当弟子安排首页的时候,灭绝师太干脆说"不用守夜了",弟子们实际明白,青翼蝠王半夜来袭,众弟子守夜也不过是白守。

他的精彩,后面还有一段。张无忌带领杨逍、韦一笑等人支援武当,武当山上,赵敏率人为难张三丰,四大高手出面挑战,连张无忌都是心下一惊。结果韦一笑一出现,瞬息之间连出四掌,分退四人。书中这样写道,"忽听得门外阴恻恻一声长笑,一个青色人影闪进殿来,这人身法如鬼如魅,如风如电,倏忽欺身到那魁梧汉子的身后,挥掌拍出。那大汉更不转身,反手便是一掌,意欲和他互拼硬功。那人不待此招打老,左手已拍到那西域胡人的肩头。那胡人闪身躲避,飞腿踢他小腹。那人早已攻向那瘦和尚,跟着斜身倒退,左掌拍向那身穿破烂衣衫之人。瞬息之间,那人连出四掌,攻击了四名高手,虽然每一掌都没打中,但手法之快直是匪夷所思"。更潇洒的,青衣人逼退敌人之后,毫不理会,躬身拜见张三丰,根本不把这些妖魔小丑放在眼里。可见艺高人胆大。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龙王的情,鹰王的侠,狮王的狂,蝠王的义,

第三次出手在大都万安寺,绍敏郡主过于嚣张,韦一笑对她戏耍一番。原文如此,"韦一笑将手中两根短刀铮的一击,又道:'姓韦的说得出,做得到,青翼蝠王言出必践,生平没说过一句空话。你防得我一年半载,却防不得十年八年。你想派人杀我,未必追得上我。告辞了!这'了'字一出口,早已人影不见,拍拍两响,两柄短刀飞插入柱。跟着啊哟两声呼叫,殿上两名番僧缓缓坐倒,手中手持长剑却不知如何已给韦一笑夺了去,同时身上也被点中了穴道。

"在玄冥二老这等高手面前,轻盈若飞絮,翩跹似轻烟,这等能耐真是来去如电、似鬼似魅。不辱没了明教法王的威名。

"曾听人说过,这青翼蝠王每次施展武功之后,必须饱吸一个活人的热血,果是所言不虚",这是殷梨亭口中江湖人对韦蝠王的看法,非议也好,误会也罢,虽然是为了保命而伤人性命,血终究是吸了,人终究是杀了。但是韦一笑到底不是个是非不分的邪恶之人,他有一件事情可见为人究竟不差。

当时殷天正的孙女殷离被韦一笑抓走,带上光明顶途中,韦一笑因为动用内力寒毒发作,殷离就在身侧。周颠的说法是,"(韦一笑)本来只须吸饮人血,便能抑制。他身旁明明有一个女娃子,可是他宁愿自己送命,也不吸她的血",对此,韦一笑的解释是,"这是白眉老儿的孙女。他说眼前明教有难,大伙儿须当齐心合力,因此万万不能吸她的血"。说不得和铁冠道人齐声称赞,"白鹰、青蝠两王携手,明教便声势大振了"。

白眉鹰王以自己数十年的打拼支援明教,而韦一笑没有那么大的实力,却以自己的身家性命作为明教生死存亡的回报,这等作为,绝对是英雄好汉的行为,韦一笑对敌人辣手,对朋友义气,的确令人钦佩不已。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龙王的情,鹰王的侠,狮王的狂,蝠王的义,

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558213306/#mid=158838862201344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