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敲響警鐘 野味之痛期待立法祛除悲傷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敲響警鐘 野味之痛期待立法祛除悲傷

大量獵捕、販售野生動物的行為已經屢見不鮮。(受訪者供圖)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敲响警钟 野味之痛期待立法祛除悲伤

漫畫《因果》 洪琥 作

半島記者 劉丹陽

儘管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還未完全確定,但此次疫情的發生卻與十七年前的SARS如出一轍,都指向了野生動物,這是一場與“野味”關聯密切的災禍。然而,野味市場遍佈全國,城市鄉村、森林戈壁、地下線上……在利益驅使下,這個染血的龐大網絡,將無數野生動物,輸送至野味食客的餐桌。

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

這項《決定》的出臺,是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和共同期盼的結果。

此前,半島記者曾採訪到多位長期在華南地區從事野味市場調查舉報的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他們在揭露“野味產業”的同時,也表達了希望重修立法、全面禁止野生動物交易的強烈意願。不僅僅是他們,普通民眾、媒體、高校學者,法律從業者等社會各界人士都在呼籲禁食野味,全面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如今,《決定》已經出臺,可以預計,接下來相關立法的調整完善也將逐步啟動,人們共同訴求的實現指日可待。

>>>食客素描

自負地認為危險不會到來

長期活躍在華南地區的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尹山川,在看到《決定》出臺之後,對其表示了熱烈的歡迎與支持,並且十分期待《決定》中的條款在將來能夠寫入法律。只不過,無數人的生命健康受損,難以估量的巨大經濟損失,這個改變的代價來得太過慘烈。

談及如何形容接觸過的盜獵者、販賣者以及追求野味的食客,尹山川用了一個詞:自負。他說,這些人並非不知道野生動物可能攜帶病毒,接觸、食用它們的風險很大。但是,每個人都不以為然,不認為危險真的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尹山川表示,作為食用野味的重災區,華南地區的野味食譜千奇百怪,對野味的需求量很大,因此市場規模較大,種類也齊全。即便是縣級的小型市場,也比其他地區的一些大市場更“包羅萬象”。在這些野味市場上,隨處可見旱獺、果子狸、貉子、水貂、蝙蝠、竹鼠、狐狸等野生動物,甚至還有流浪貓。

太多人把野味看作自然的饋贈,殊不知,這一切早已在暗中被標好了價格。許多人認為吃野味大補,並對此深信不疑。“經歷SARS之後,他們並沒有長記性。”尹山川說,“仍然在吃穿山甲、果子狸、蝙蝠等野生動物,而且吃得更兇了,禾花雀、中華穿山甲幾乎被吃絕了。”

尹山川表示,最重要的還是《決定》能夠得到認真貫徹執行。“希望這個《決定》能吹響全面禁食野味包括非傳統養殖動物的號角,這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

>>>野味市場

合規證件反成“免死金牌”

往年,春節期間,各地的野味需求暴漲,許多農貿市場都出現了公開交易野生動物的現象。不少野味市場比起華南海鮮市場有過之而無不及。有志願者透露,多數市場衛生條件很差,只是拿水衝一衝,根本談不上消毒和防疫。

志願者田揚(化名)表示,其實,在獵捕、收購、運輸、宰殺烹飪過程中接觸到活體野生動物的風險最高。聯想到這次疫情,田揚坦言,之前暗訪調查時,自己沒有任何個人防護措施,連口罩都沒戴,完全暴露在潛在的病毒風險之中,去現場的執法人員也是一樣的情況,“現在想想,真是有些後怕”。

理論上,經營者需獲得《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野生動物生產經營許可證》《衛生檢疫許可證》等證件,才能養殖或販售野生動物。但實際上,原本為規範市場發放的證件反而成了洗白非法行徑的“免死金牌”。多名志願者透露,很多時候,志願者舉報之後,執法人員趕來一查,商販有證件,最終只能不了了之,或者象徵性地收繳一小部分。

“持證”商販看似合法,但深究起來,許多證件上列舉的准許經營種類並不明確,且太過寬泛,這給了不法商販可乘之機,超範圍經營的現象普遍。而且,不少聲稱養殖野生動物的商販,實際也在收購盜獵來的野生動物。

“養殖很難滿足需求,只要盜獵了來,放到自己的養殖場裡,野生的就成了‘養殖的’,混在一起很難分辨,監管起來非常困難。”田揚說。

2020年1月29日,杭州市市場監管局對淳安汾口鎮菜市場2起和千島湖鎮西園菜市場1起共3起違規野生動物進行立案調查。田揚告訴記者,1月份他們在浙江多地市場進行調查,曾對上述菜市場進行了舉報。“汾口鎮的攤販手裡有證,他們當街宰殺黃麂,這些黃麂的腿被獵夾夾斷,很明顯是盜獵來的。”田揚說。

在執法過程中,一位女士看到攤位被收繳,說道:“這個我昨天交了錢的,我的東西(麂子)怎麼辦?”還有個年輕小夥說:“千島湖的魚不讓吃,千島湖的野味也不讓吃了,吃西北風啊?”普通民眾對食用野味的危險和危害的認知程度,可見一斑。

這次出臺的《決定》中,對全面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作出了更為明確的規定,其中包括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也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此外,更是全面禁止了以食用為目的獵捕、交易、運輸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志願者們認為,這會讓執法過程變得有法可依,也會更加順利。

新聞延伸

全民行動,立起法律屏障

疫情來勢洶洶,讓野生動物保護這一話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拒絕野味管住嘴”正在成為人們的共識。越來越多的網友成為了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團隊的粉絲,現在許多人都會將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或者網絡上發現的買賣、食用野味的行為積極地進行舉報。

此前,人們向平臺方的舉報往往石沉大海,成效甚微。而現在,網絡平臺也開始積極響應。1月26日,微信安全中心宣佈將嚴厲打擊售賣野生動物違禁品微信個人賬號,對違規內容和賬號進行警告、功能限制、賬號封禁等處理。

隨著疫情擴散,各項政府政策繼出臺。2020年1月26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三部門聯合宣佈禁止野生動物交易活動;1月2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下發通知,要求檢察機關積極穩妥探索拓展野生動物保護領域的公益訴訟。

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時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指出食用野生動物風險很大,但“野味產業”依然規模龐大,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了重大隱患。再也不能無動於衷了!同日,十部委(局)聯合部署打擊野生動物違規交易專項執法行動。

與此同時,學界關於全面禁食野生動物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北京大學原校長許智宏等19名院士學者公開聯名呼籲、30餘位上海市人大代表聯名提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所等6家單位聯合建議修法禁食野生動物,建立全面、長效動物防疫法律機制,100多家單位聯合署名。

一時間,從中央到地方,從國家到個人,從線上到線下,掀起了一場反對野生動物交易、食用的浪潮,社會各界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呼籲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修訂和完善。此次《決定》的出臺,也得益於這場“全民行動”。由此,我國對野生動物保護的力度將大大增強,對相關違法行為也將建立更為嚴格的法律紅線。可以預計的是,接下來相關立法調整和完善也將逐步啟動,最終將形成對野生動物保護更為全面的法律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