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父母直呼子女名字,沒有小名,這是什麼樣的感受?

賈彩歌a1-jia


在父母眼裡,我們都是孩子。母親已至古稀之年,我和她說:您老人家吃好喝好穿好休息好,身體健康就好了,其它的事少操心。母親很不樂意:兒啊,你不懂。誰生的,誰養的,誰看著長大的,誰牽掛啊。你們,我怎麼能不管不問呢?

父母稱呼自己的孩子,怎麼高興就怎麼叫(當然,這個稱呼應該拿的上臺面,不能讓孩子覺著丟了面子)。有小名,有大名的,想起哪個叫哪個;只有大名的,那就只能叫這一個了 。

姓名是兩個字的,一般是全稱;三個字的,一般叫後兩個字;也有直接叫最後一個字的,聽著更親切。

另外就是被叫著要願意,否則,就和父母講明白,說清楚,達成稱呼上的一致。這樣更和諧,家庭和睦。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來自父母的稱呼,

承載著深深的愛。

既來之,則受之,

樂此不疲。

祝願天下父母

開心快樂!

健康長壽!


泰山腳下一棵松


我一同事喊她女兒和老公都是連名帶姓的全稱,我聽著特別彆扭,感覺這樣的家庭對親情應該是很淡漠的,女兒從生下來我就喊她寶寶,現在二十多歲了,依然是喊寶寶,改不過來了,老公喊我是大寶兒,喊女兒小寶兒,有時候喊小臭寶兒,我們商量好了,等女兒有寶寶了,就喊他小小寶兒,我喊老公胖胖,有時候喊他肉肉,因為老公身材很壯,我給他起的暱稱,我的家人很相愛很幸福很溫暖


qgl960601


哈哈,我的孩子從小到大都是叫全名,沒有小名,這孩子從小就顯得有點靈氣,很讓大家喜歡的那種,不管誰叫他,都是喜滋滋樂呵呵的樣兒,在3,4歲時別人逗他,叫著名字你給我唱個歌吧,他一邊笑一邊唱"小草",是幼兒園老師教的,我覺得去幼兒園很好,學會很多東西,有時我感到驚訝,沒教過他怎麼就會呀?到6歲退園時,智力競賽得了個第一名,上一年級分到好班好老師,後來比較順利。


李軍歌1234


我家三個孩子,我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他們兩個都有倆名字,大名和小名。平時爸媽和親近的親戚朋友鄰居都喊他們小名兒。而我只有一個名字,小的時候我心裡是很不平衡的。可是爸媽就是沒有給我起,也沒法。不過我是家裡最小的,家人都很疼我。哥哥姐姐也是哄著我讓著我。也很幸福的。

我懷孕的時候,我跟老公商量孩子的名字,當時老公說:你叫大寶,孩子叫二寶吧。說笑而已。也沒有特意起小名,反正是寶貝,寶寶,乖乖,少爺,二寶,俺家寶,我的娃,我的乖都叫過,或者去掉姓,只叫名字,反正都是叫他的。現在孩子七歲了,越來越多叫他的名字,很多時候都是連名帶姓的叫:×××,吃飯了,×××起床了。如果是平時,就很溫柔的語氣,生氣的時候,口氣就很兇!😂我覺得沒啥,我爸媽聽見我這麼叫有的時候會說我,說叫孩子哪有這麼叫的。可是心裡的愛一點兒也不少啊。孩子也習慣了。他也知道爸媽很愛他。

我的經歷來看,年輕人喊孩子,連名帶姓叫的比較多,年齡大的叫孩子,為了顯示比較親暱,會去掉姓叫名字,或者叫小名。無論哪一種叫法,都只是表達方式的不同。無關愛與不愛。

不過有一種,就是叫一個孩子很親密,叫另一個孩子連名帶姓的,估計就有差別了。


春眠65004939


我家兩個孩子,他倆小的時候,我一直都是喊的他倆的小名。但是,自從我家老大上了幼兒園之後,在幼兒園老師的指點下,我開始連名帶姓的直呼我家兩個孩子的全名了。

我家老大,三歲一到,就送去幼兒園了。當時,老師叫他的大名,他竟然不知道老師究竟叫誰,不敢去答應。

後來,老師就試著喊他的小名,他立馬就知道是喊他了。

那天放學之後,主班老師就特意找到我:“xx媽媽,你們之前在家,是不是一直只叫他小名呢?”我連連說:“嗯嗯,一直喊小名,小名更親切,我不太習慣直呼大名。”老師笑著對我說:“這樣是不對的,孩子慢慢長大了,應該要試著喊他的大名,讓他知道他的全名叫什麼了。”

然後,老師和我說了回家之後,要如何如何做之類的。

從哪之後,我就開始試著連名帶姓的喊我家兩個孩子。

剛開始,喊他大名,確實一點反應都沒有,有好幾次,他還問我:“媽媽,你喊誰呢?”每次他問的時候,我就耐心的告訴他:“媽媽喊你呢,在你剛剛出生的時候,爸爸媽媽為了表達對你們滿滿的愛,也為了好記,便給你起了一個小名叫XX。但是,你的出生證和戶口本上的名字,並不是XX,而是XXX。XXX是你的大名,以後你在幼兒園,老師和同學們是不會再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樣喊你的小名的,他們會直接叫你大名。所以,你要知道和認識自己的大名是什麼,並且要學會寫哦,大名才是跟隨你這一輩子的。”

當時,三歲的他,可能還沒完全聽懂我的話,但是,從哪之後,我就開始試著叫他的大名。

現在,我家兩個孩子,老大六歲半了,老二五歲了,我不管在外還是在家,都是直接連名帶姓的喊他們了,而他們好像也更喜歡這種溝通方式!

有的人認為這種叫法是不親密,不是愛的表示。可是,我卻認為,這種叫法,可能反倒是更能顯示愛的表達方式!


幸福魚兒


父母直呼孩子全名就是不愛孩子了?歪理吧?我從小家裡長輩都是喊我名字最後一個字或者是最後一個字重疊。因為自己說自己名字說得少,後來大了外地讀書或是工作接電話也都是和家人用自己的暱稱。可是和別人介紹自己名字時,喊自己名字就感覺特別扭特拗口。再後來自己生了孩子,孩子小時是喊她暱稱,最後一個字或最後一個字重疊。到孩子開始上學了,就開始慢慢喊她全名,讓她自己習慣。現在孩子介紹自己或者是說自己名字時都是很順的。自己親生的會不愛嗎?難道喊全名就是別人的孩子了?就是當繼父繼母的?

個人觀點和習慣,不喜勿噴!


閒看花開靜看花落


我女兒小名叫豆豆,小時候我們也一直都就她豆豆,後來帶著孩子出去玩的時候,發現有好多小狗都叫豆豆!

有的時候狗主人一喊豆豆!我女兒先答應了!弄的大家哭笑不得,後來我就開始連名帶姓的叫我姑娘的大名了。前幾天我女兒抱怨我總叫她大名不親切,說還是喜歡我喊她小名,晚上我和她一起出去溜達的時候我看見對面過來一條小狗,因為和狗主人經常在小區裡遇見,所以我知道那條小泰迪也叫豆豆,這時候我就故意和女兒說:真的喜歡我叫你小名兒啊?女兒把頭靠在我肩上說了一聲:嗯!這個時候小狗也跑到我們腳邊了,我女兒從小怕狗,她就躲著小狗,狗主人看見了,連忙喊了一聲:豆豆回來!然後笑著和我打招呼說:女兒回來了?我說:嗯!我也帶著我家豆豆溜達溜達!我女兒一聽連忙說:媽!媽!拉倒吧!你還是叫我大名吧!


天河水29209501


我家孩子沒有取小名,親暱的時候會叫他名字的最後一個字,或者直接叫兒子,一般會叫上[機智]全名的時候那是暴風雨來臨之際才會用上的[呲牙]他小時候叫我媽媽,現在一般會叫我老媽[捂臉]。其實這沒什麼啊,每個家庭相處方式不一樣,覺得怎麼舒服怎麼來。


YiTeng麻


原諒我的見識少!

難道是地域差異

看到這題目我真的想了好久,我有小名嗎?我的父母直呼我名字有什麼稀奇嗎?更何況我們家幾兄妹都是單名獨姓的,每次好像父母都是連名帶姓的叫我們幾兄妹,最多就是偷懶把姓給省啦。

再想想我兒子出生後沒幾天我們立刻“賦予”他一個天底下最好聽的名字,感覺那一刻自己立刻精通所有的取名術,從五行缺啥到筆畫數要剛剛好等等,反正當時感覺自己是天底下最愛兒子故而取名特棒的母親,最主要的是我堅持延續了我們家知識分子的優良傳統——取名就取單名獨姓

於是,不可避免的叫兒子都是直呼其名,直呼其大名。

立馬取名立馬就對著那才出生沒幾天的孩子叫個沒完沒了,美其名曰叫“訓練”他的聽覺反應,培養他對他自己名字發音的敏感度。

現在想來特高興還特傻。

然而,這遭到了我老家鄉下來的婆婆的堅決反對,她說孩子小不能叫大名,並一個勁說小孩子從小不能誇他長得好,不然長大就醜了。於是,我們倆夫妻立馬決定再賜給兒子一個小名“醜醜”。

醜醜——寓意醜上加醜,就是醜到極致,醜到極致即為帥!想來當時寄託了我們父母和祖父母多少的美好願望啊!

只是,每當後來我抱著兒子叫他小名“醜醜”的時候,總是忍不住嘀咕出聲來,像是跟兒子解釋更像是安慰初為人母的自己:“醜醜,醜醜,明明我兒子你長得挺好挺帥的呀,怎麼就要叫你醜醜,別怪媽媽哈,奶奶說現在叫你醜醜,醜到極致你長大就好看,就是帥哥……”

反正自己嘀咕給不停。

生怕,把兒子叫“醜醜”他不高興,哪怕當時他根本就聽不懂;而且我必須把我是“被迫”的講給他聽,以免他以為我這親孃嫌他醜……

也生怕,萬一我現在不叫他“醜醜”,萬一犯了忌諱長大真的變醜那我這親孃可是想死的心都會有,所以必須得叫“醜醜”。

現在想來還是樂個不停……

以至於後來跟兒子把這都當笑話一塊笑著樂,想想也挺好,彷彿把人帶回過去。

直到現在,兒子早成了大帥哥,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與當初當機立斷天天叫他“醜醜”有關。

我想為了將來孩子好,有時候當父母的都會做一些現在想來特有意思的事,反正,不傷天害理,又無傷大雅,那就聽老人言唄,始終是一種美好的願望

只是我記得好像兒子在兩三歲上幼兒園的時候就已經對叫他“醜醜”表達了最嚴重的抗議。

其實只有偶爾想逗兒子玩才會叫他小名“醜醜”,結果兒子不樂意了,我就說那好,就想改叫他“狗剩”,結果以兒子一通求饒維持原判,“醜醜”依舊。

呵呵,想想真歡樂。


吉格格來了


我就是全家唯一一個不被父母叫暱稱的孩子。

我們家姐弟三個人,假設叫“麥穗”“麥芽”“麥葉”好了。

爸媽叫我姐姐“穗穗”,叫我弟弟“小葉”,叫我就只是“麥芽”。

我小時候很不理解,總懷疑他們偏心,為什麼只有我沒有暱稱。

剛好在農村,有一個“二多餘”的說法。

意思是:

家裡的第一個孩子,是個女孩兒也沒關係,因為人們都希望兒女雙全,也希望姐姐照顧弟弟。

第三個男孩,更是視若珍寶,因為要傳宗接代。而且男孩越多越好,不管是第幾個,都是寶貝。

可中間第二個女孩,就是個多餘的存在。

很不巧,我就是那個“二多餘”。

小時候為這個事情自卑了挺久。

長大後才發現,是我看多了電視劇瞎想了。

我爸媽沒有不喜歡我,不叫我暱稱,只是單純覺得“芽芽”或者“小芽”,都沒有大名“麥芽”來得順口。

小學和初中階段,因為我經常考第一名,他們其實對我寄予厚望。

還有段時間我經常生病,他們帶著我到處尋醫問診,住院陪床,陪伴我的時間比姐姐弟弟都多。

不誇張地說,那段時間我可能是他們最疼愛的一個。

所以,只是一個名字而已。

名字取出來就是讓人叫的,別人能叫,爸媽反而不能叫嗎?

那些親暱地稱呼孩子“寶寶”“小可愛”的父母,固然是愛孩子的。

可那些看似嚴肅的父母,也是一樣的愛孩子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