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審美預備姿勢(音頻講座)

審美預備姿勢

審美預備姿勢(音頻講座)


說到審美,就是喝魚湯。有的還是不理解。大家可以看明星,有的說美,有的說不美。那麼我們去看看嬰兒。嬰兒都是美的為什麼?質樸,天然,無所求,淡定,表現,什麼也不說。這就是美,也就是審美,也就是說,看嬰兒,分歧很小,看明星,觀點很多。同樣,我們看二流作品,有說好,有說不好。我們看一流的,頂級的,就沒有多少分歧了。當然,仍然有少數人永遠看不到嬰兒的美。那麼他不懂審美,他活在庸常生活裡,他在物質世界沉溺。他和美絕緣。

世上看不懂蒙娜麗莎的佔大多數,但是大多數保持沉默,為什麼?因為自知境界沒到,但是不會亂說。心嚮往之,這是審美的預備姿勢。

預備審美,才可能審美。

有的說審美姿勢有了,好像還是審不到美。參考上面。日常審美往往對文學審美有一些誤導,差別是巨大的。兩者的審美愉悅,差別也是很大的。關於作品的價值判斷分歧,基本上都是因為審美理解的偏差導致。一個訓練過的眼光和沒經過訓練的,是根本不同的。有的人說聽不懂鋼琴曲,沒訓練,當然無法審美。


訓練審美,需要體系化閱讀,參加我的專文。


自然界本就存在的客觀事物,因人發覺其美而為眾人所知。比如自然風景,醉翁亭如果不是因為歐陽修的到訪做記,它周圍的美景恐怕很難被他人熟知。美因人而彰,醉翁亭之美有一部分人認可,必然也有一部分人不認可,歐陽修前後,或許也有人到訪過,卻並不以為美。但是不意味著審美是隨意的,在文學藝術領域,審美的標準是美學,也就是藝術哲學。美學理論雖然多,美學原理眾說紛紜,但是在實踐上差別並不大,差別在於解釋美或者審美的原理,規律。

因此美學是要學習的,美學就是文學,文之學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