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高價輔導班、請家教和父母親自輔導哪種效果好?

餘榮志


對‘孩子上輔導班,請家教和父母親自輔導’這個問題我有自己的看法。小學階段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有能力輔導孩子,這個階段可以跟父母學。上了初中,程度加深很多,普通家長看了書本例題也能教,但是很有可能家長教的做題方法和老師的不一樣。經過這個階段的家長都知道,我們大人教的方法一不小心就用到高中的方法了,而初中學生程度不到,是不能用的。數學題是一步步給分,解題方法不對這就尷尬了。所以我親身體會是,在這個階段職業不是老師的家長就不要輔導了,交給專業人士就好。至於是上大班還是一對一就根據自家孩子的程度來選擇。基礎知識紮實的上大班,如果基礎知識比較弱,請一對一更適合。每個人情況不同,根據自己需要選擇即可。


正月十八的月亮


我是一名教師,也有正在上學的孩子。孩子是上高價輔導班,還是請家教,還是父母親自輔導這幾個問題上,我的孩子是既上輔導班又親自輔導,還請過家教。女兒當時請了一個一對一輔導,輔導一科數學,當時是寒假期間,每日輔導90分鐘,老師因為在假期每天要輔導幾個一對一的學生,所以匆匆忙忙的來了,輔導完又風風火火的走了,去輔導下一個。這樣的輔導感覺有點流於形式,老師匆匆來匆匆走,很難靜下心,輔導結果是孩子也沒感覺有進步,但是花錢真不少。所以,選擇一對一家教輔導要謹慎。兒子小升初之前上了兩年輔導班,一般是在節假日。上輔導班的初仲是希望多做點練習,加強訓練,因為輔導班有自己的教材和資料,確實做了很多題,題海戰術的目的是達到了。但輔導班往往是就題論題,缺少系統的知識體系,因此決不能把輔導班的學習等同於學校。輔導班只能當做校外的鞏固訓練。在上輔導班的同時,我也在家對孩子輔導,我起了兩個作用:一是監督和檢查,二是對重難點輔導。最終孩子考上了理想的初中。也不知道是輔導班的作用還是家長輔導的作用,也許都有。我還是認為家長輔導是必要的,千萬別把輔導全部推給學校和輔導班。那樣對孩子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各種輔導都嘗試過,對輔導效果也深有體會。我覺得上輔導班也好,請家教也好,都是體現了家長的焦慮:別人都在上輔導班,我孩子不上會不會考不過別人的孩子,還是上輔導班吧,為了孩子花錢再多也是捨得。輔導班只能起到輔助作用,學習成績取決於孩子的智力水平和學習動力,一個不愛學習的孩子上再好的輔導班也是沒效果的。教育孩子,家長首先要擔起責任,不要把孩子推給別人。


談學習聊教育


每個孩子的特點是不同的,作為家長,要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具體的特點。

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好,學習能力強,自學能力非常強,自控力也很強,喜歡讀書,這類孩子一般來說,根本不需要補習。他們在學校裡,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聽講,課堂效率非常高。課後,自己還喜歡深入學習,不斷進步。

需要補習的孩子,具體特點也是不同的。如果父母學歷很高,各方面表現都很優秀,而且可以陪伴孩子學習,孩子從父母身上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這樣的父母親自輔導孩子就可以了。在孩子學習成績提高的同時,親子關係也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如果孩子需要補習,父母沒有能力親自輔導孩子。這時,家長可以問問孩子的情況,再決定進入輔導班或者請家教。輔導班有高價也有普通的,家教分有經驗的和沒經驗的。說到底,不管在哪裡補習,接觸的都是具體的老師以及老師具體的授課方法。

有些孩子和老師形成教學關係後,配合很默契。在輔導班裡,能夠跟上班裡的授課速度,甚至老師佈置的各種任務都能快速高效完成。在家教輔導時,老師一點撥,孩子立刻就領悟了,並且可以舉一反三,學習效果非常明顯。

但是,有時,也會出現,學生學習能力很強,老師教學水平很高,但是,他們組合在一起,沒有產生最大的合力。

所以,家長可以問問孩子,選擇哪一種補習。在一段時間之後,家長問問孩子的情況,看看孩子的學習變化。如果孩子覺得很好,成績是進步的。就可以堅持下來。如果感覺不行,就可以採取其他的形式。總之,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以上是拾趣松的個人看法,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歡迎溝通和交流!

關注拾趣松,體驗個性化交流!


拾趣松


孩子的教育是每一個家長都很重視的問題,孩子的成績是我們家長最為關注也最頭痛的事。

有位老師曾經輔導過一個遠方親戚的孩子,這個孩子的父親又把他戰友的孩子也叫來了,一共是五個孩子。當初她親戚的孩子考初中沒有進實驗班,學習不好,到老師這裡來了後,老師首先和她談想法,談是否想學好,談怎樣學好,樹立好她的學習目標。幾個孩子也都進行了單獨談話,分別瞭解了他們的想法和學習狀況,讓每個人都樹立起自己的學習目標。

她們每週末都到老師家輔導,老師先讓她們寫作業,一塊寫數學作業,規定好時間,看誰先寫完,老師給她們看看對錯情況,知道了她們那些知識點還沒有掌握好,就給她們講解一下,每一科都這樣。有時有的學科,讓學習好一點的同學給學習差一點的講解,這樣既鍛鍊了她們的能力同時又讓她們增加了學習的自己信心。老師教高中化學,對初中各科不是都很熟悉,只不過理解力比她們好。通過給她們輔導,老師發現她們不熟悉或理解不很透的地方,有時讓她們自己讀一下課本,她們就都會了,然後老師就會積極地督促和鼓勵她們,並常常和她們談心,暗示她們一些錯誤的做法,表揚她們進步的地方。經過一年對她們的輔導,第二年都進入了重點班,初三畢業的時候,這人親戚的孩子在全縣四千八百多名考生中,考進了全縣前一百名。

孩子無論是上高價輔導班,還是請家教,或是父母親自輔導都可以,關鍵是找一個讓孩子感到特別溫暖特別關愛他的老師,找一個有愛心、有付出、有責任感的老師。孩子需要的是自信心,只要你能不斷地心理暗示孩子,不斷地鼓勵表揚孩子,特別是在他的同齡人面前多多地讚美孩子,孩子的學習就會上進。如果幾個學習程度相近的孩子和同一個老師一起學,他們學起來就會有趕、超、幫,都會越學越好。


平原春秋


我就說下自己的經歷吧。孩子今年剛考入市重點高中。初中開始學習很差,倒數的那種。初二開始追,初二結束到班18名。初三一模進前10。輔導班上,自己輔導不了作業,但是會監督學習狀態,習慣。比如寫作業時抖腿等小毛病,字寫的認不認真等等。週五晚開始就跑班,週六週日都有。英語成績很差,四五十分,一對一也上過。但是這些班都不是我強制讓他上的,都是他自己要求的。輔導班有用嗎?對想學又因為以前各種原因落下的孩子非常管用。輔導班能大幅度提成績嗎?這個不敢肯定。因為只有孩子在學校課堂認真聽,認真作業,認真複習預習,才是成績提升的根本。在學校一週學不好,你想用週末幾小時的時間學好這個想法未免不現實,所以不要本末倒置。如果是100分,我感覺課外的輔導能佔20就很ok了。


知行合一928


我覺得家長自己多用點心,給孩子養成一個愛學習的好習慣,比花高昂的補課費要好的多!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父母的潛移默化影響下,比說教會更有力!

父母在家忽視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就算花再多的錢,把孩子送到最好的輔導班,也是做無用功!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影響最大!“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雞窩裡絕對飛不出金鳳凰!縱觀這些年,那哪個考進北大清華的孩子,不是家裡良好的學習氛圍教育的結果?她們的父母不是很有學問的高管就是教師家庭,就連很苦難的家庭父母無力,甚至有的目不識丁,也考上北大清華的比比皆是。力往那裡使,哪裡出成就。父母天天在喝酒打麻將,逍遙快活,不重視孩子的成長和學習,想要把孩子供進名牌大學,千方夜談,除非你家孩子生來就是天才!

如果父母多花心思在孩子身上,關心孩子的學習和教育,給孩子創造最好的學習氛圍,而不是花錢給補課班,你的孩子一定錯不了!

我兒子一直是學霸,第一年高考很順利地考上了名牌大學,就沒有補過一天課。


這個冬季很漫長


為什麼非得讓孩子上輔導班或者請家教呢?首先作為家長的思想都不對。在有這一想法的時候,就否定了自己孩子的能力。教育注重基礎,貴在平時。課堂45分鐘最重要,抓好課堂時間,做好複習,儘量勞逸結合。不壓榨孩子興趣探索的時間,有時候“玩”也能開發思維,天天讓孩子待在家學習,效益高低是一方面,等長大後體育鍛煉身體四肢都不協調。學習就是學習,玩就是玩。抓得住課堂,可以玩。抓不住,時間交給學習。

另一方面,如果基礎不牢固。那麼,就從基礎知識學習。要讓孩子有選擇權,輔導班或者家教。這樣逆反心理會少很多。當然會有人說,做父母的給孩子的選擇權利都沒有了。科技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興國離不開人才,但是天才卻很少。就是因為“大家”環境下的“小家”氛圍。給孩子留下太多邊框反而束縛了他們的思維和想象力。

摸爬滾打都是成長,作為父母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孩子快走出界限時,警醒他。在孩子困難時,給他溫暖和鼓勵。在孩子成才時,讓他不忘初心。社會就像張桌面,孩子就是陀螺,父母就是站在桌面邊緣最後的防線。


Amdison


你問這樣的問題,那就把家長輔導劃掉。

高價輔導和家教如何選擇

輔導孩子的目的是素質教育,還是普遍的家長認為的成績教育。

分數是剛需,但是硬學就好比給你一口鍋,一塊肉,讓你做紅燒肉一樣。個人覺得應該教育孩子如何去學習,為什麼學習,當他們對學習不牴觸,就會用心去接受了。孩子喜歡學習這學習就不難了。

個人意見,別無他意,


博博愛


一般來說,父母親自輔導的效果是最好的。但是這必須要求父母懂教育規律,理解學科規律,還要有好脾氣,要有耐心。

請家教,在我國當下的社會環境裡,效果是很難保證的,關鍵是師資堪憂。

至於高價輔導班,這個就難說了。第一,高不高價與教學質量沒有直接關係。第二,輔導班也是良莠不齊,有負責任的水平高的,也有隻是做生意賺昧心錢的。所以選輔導班,選對了就有效果,選錯了反而有負作用,跟高價沒有關係。


王小弘


如果父母能輔導的話,最好父母親自輔導,畢竟再好的輔導老師也沒有自己的父母更瞭解孩子,最重要的是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可以和孩子建立一份最親密的親子關係,也有利於隨時關注孩子的身心狀態。

如果孩子是小學階段,家長的輔導有利於好習慣的培養。

如果是中學生,也能從細微處發現孩子的情緒波動,更利於及時疏導。

再好的輔導老師也不可能和孩子建立起超越父母的親密關係,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的身心成長比成績還重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