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已經移民到澳洲的人,現在的感受怎麼樣?

我才是真正的黃主任


家族裡我這一代輩分的孩子中,除了我應該都在國外定居了。其中澳洲就有兩家親戚,都住在布里斯班。



對於國外生活,我並不嚮往,移民也不是我追求的目標。否則我早過去了。

澳洲這個地方,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空氣好,環境好,可人少,人太少了。我很不適應一個小鎮連個人影都見不到的世界,更不適應與世隔絕的自駕遊。我喜歡熱鬧,也喜歡人來人往。

哥哥剛到澳洲時,他非常不適應那邊的生活方式。因為工作環境輕鬆,導致休息時間特別多,而當地人主流的生活方式卻是健身和釣魚。久而久之,為了度過枯燥的業餘生活,哥哥和幾個留學生把當地華人組織了起來,一起玩同一款網絡遊戲以此打發無聊的時間。當然,這種生活方式好嗎?我覺得肯定不會差,寬鬆的工作環境,悠閒慢節奏的生活,這看似是每個人都期望的完美世界。但如果真給了你這樣的世界,你未必能適應的下來。因為你會懷念火鍋,懷念串串香,懷念麻辣燙


福利方面,混口飯吃是沒問題的,教會送的麵包足夠你吃一輩子,但想靠著社會福利過上優質的生活,這想法比較天真爛漫。當然你願意一輩子啃麵包,國家是能養你的。

曾在飛機上有幸和一個大學教授聊過天,他以前是新西蘭某大學的博士生導師,在新西蘭搞科研搞了20年,最終回到了咱們四川的西南財大當教授。我問他為啥不繼續留在哪裡做科研?他說:人太少,太孤獨了。

孤獨,人少,或許不是這名教授回國的主要原因,但至少是其中之一。


像我這麼鬧騰的人,要去澳洲生活,除非把悉尼和墨爾本的人口合併一下,再把春熙路幫我移過去,勉強能夠接受。


川航花旦小菜牙


我是一個三十年生活在中國,三十年生活在澳洲的人,應該對生活在中國和澳洲的利弊有一個客觀的認識。生活在澳洲的好處是無後顧之憂,因為當你陷入困境和貧窮時,澳洲的福利制度會幫助你有一個基本的溫飽生活,生病也能享受免費的基本醫療。年老以後,如果你不能保證自己養老(資產和收入在貧困線以下),你可以領取政府的養老金。但是澳洲的所有福利基本上都是要進行資產和收入評估的,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享受的,只有達到貧困標準才能享受。所以能享受澳州福利的,其實際生活水平是受到限制的,並不是國內傳說中的那麼好。生活在澳洲另一面是國內最不可接受的,那就是稅收高,澳洲對窮人的高福利是建立在對正常勤奮工作人的高稅收上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澳州高稅收和高福利制度完全照搬到中國,中國老百姓是肯定不會接受的。因為如果你有一份工作,有一份社會平均工資的收入,那你除了交稅,什麼社會福利都和你無關了,當然看家庭醫生的掛號費、檢查費由政府支出,但是你得每年交醫療稅,對大多數有工作和收入的人來說,交的醫療稅一定遠多於你的支出。藥和看專科醫生還得自付大部分費用。至於養老,你如果要想過一個比較舒適的老年生活,那你得全靠自己的積蓄和投資收益,政府是不會給你任何養老金的,除非你的資產和收入在政府規定的限制線以下,你才能得到養老金,但你的老年生活水平只能達到溫飽,這種生活水平和中國大城市退休人員生活水平應該有些差距的。所以移民澳洲利弊因人而異,你什麼都沒有,有口飯吃就行,那澳州福利會幫助你。至於要在澳洲過上高品質的生活,那全都得靠自己,澳洲無福利可享。至於澳州教育,你無高大上要求,澳洲學校是孩子們的天堂,考大學更容易,因為並不是人人都想讀大學,因為藍領比白領工資更高。如果你想出人頭地,進入上層社會,考入醫生、律師等大學科目,那小孩的奮鬥一點不比國內差,補課一點也不國內少,教育支出是國內的幾十倍,幾百倍,這和國內都是一樣的。


用戶6642198411


我姨妹子一家人在澳大利亞,他們每年都回來一兩次,每次一個多月!整體來講,要比國內舒服,但是她們也提到過想回來。

他們是留學去的澳大利亞,然後畢業之後留在那裡,幾年之後拿到了居住證。現在已經買房定居6.7年了。去年底剛換了一個600平的新房子。她說,澳大利亞福利很好,很多人不工作也能有飯吃,很多社區超市上半個月生意特別好,因為國家發福利了,但是下半月生意明顯差一些。也因為這樣,養了很多懶惰的當地人!我姨妹子還說,當地很多年輕人吸毒,也導致生的小孩很多畸形。



和當地懶惰的本地人比較,中國人就勤奮得多!我妹夫他們是自己創業,和一個合夥人一起開了一家燒烤店和一家飯店,燒烤店在海邊景區,所以旺季淡季很明顯。每年收入據他自己說也不是很多,他自己每年收入大概50-60萬人民幣。不過比我們好的是,一年當中可以休息好幾個月,有事的時候才忙,也沒有什麼太大壓力。如果你出去工作,只要你工作一天,企業就會給你一天工資,不用擔心不給。不像國內工作半個月走人,企業都不一定給你錢!

他們生孩子之後,我岳父母去澳洲幫忙帶過半年孩子,老人平時和我們一起生活,去了之後還是不是很適應。主要是不好玩,身邊也沒有熟人,每次出去買菜要跑好遠!後來他們自己在院子裡種了一些菜!

春節的時候,他們回來了,還問我國內有沒有什麼投資機會,在澳洲實在沒什麼機會!還說以後等年紀大了一些就回來!對於他們來說,現在回來也不現實,好不容易過去拿到居住權,回來也覺得可惜,所以他們就這樣待著,或許海外的華人也差不多,渴望回來,但是又有點捨不得國外,就這樣糾結中一年又一年!


白南風


看到這個話題勾起我多年的一個遺憾回憶,2011年我在做銷售工作,從廣州乘飛機飛西安,與我鄰座的是一對移民到澳大利亞的老人,後來聊天得知他們是西安某知名大學的教授,後來移民至澳大利亞,每年回國住兩個月。

聊天得知他們在澳洲生活的並不是特別快樂,可能跟身份有關,在短短的兩個多小時的飛行過程中,老人說他與我講的話比他在澳洲三個月說的都多,後來我留了電話給老人,老夫妻送了我一套澳元硬幣,並說好以後保持聯繫。

因為老人沒有國內的手機,所以我沒有他們的電話,過了幾個月,我在一個投標會的現場,接到一個來自西安的固定電話來電,交完標書接聽馬上聽出來是那個老教授,但馬上要去唱標,所以跟老人講好忙完回電給他,但是,我忙了一天後竟然忘記給人家回電話了,這也成為我這七年來的一個遺憾和愧疚。

七年時間很長,但這段往事卻在我感覺跟昨天發生的一樣,一直愧疚沒能履行自己回電的約定,也許老人在電話那端等了我一天,也許老人會覺得我是一個失信的人……老人送給我的硬幣我一直保存,每次看到就能想到這件事,這是一個陌生年輕人對一個陌生的移民老教授的愧疚,如果有可能,我希望能向他致歉:對不起,忘記給您回電了,您過的還好嗎?


趙曉巍2


移民澳洲的人比較多,我有幾個朋友和同學在90年代就讀書去了澳洲,後來就留在那裡成為白領,在銀行或者律師樓工作。

這幾年回來過,也說了澳洲的一些情況,他也結婚了,但是不領結婚證,這樣可以避稅,同居也叫partner.澳洲承認這樣的關係,並且也有一個女兒。

說實話吧,國內的日新月異發展,高鐵,支付寶,環境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他不後悔是假的,在國外,種族歧視肯定有,而且沒有國內那麼熱鬧,離開故土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哪知道留在故鄉的人生活比去澳洲的強百倍。

留學或者留在國外的人,一般感受就是,好山好水好無聊,國內呢,真擠真亂真精彩。


清請情感


移民已三年,隨定居子女住悉尼南郊好事圍鎮,一切感覺非常好,天氣清爽汙染少,交通方便不擁擠,快軌到悉尼市中心只需半小時,假日周邊半小時車程就有近20個公共免費風景勝地。

好事圍鎮是澳洲著名的“小香港”,街上行人 10個就有6箇中國人,國貨店華人餐館數十間,國內有的基本都有甚至更多 。澳洲是農牧魚業發達國家,食材豐富新鮮,以不加添加劑為榮。

當地人友好禮儀高,彼此互尊,就是辦事效率慢穩重,人工費貴,節假日節目很豐富。

澳洲人很注重運動健身,大多數身材苗條健壯。

淘寶支付寶漸盛行,一句話,生活諧意,只是悉尼市中心旅遊者太多太擁擠,到澳洲旅遊一定要到周邊勝地玩才是高級享受。


股海翱翔狙擊手


移民澳洲好不好?這要看個人的喜好和需求。 我沒有在澳洲生活過,只去過旅遊,但我身邊有很多朋友或移民澳洲,或在澳洲留學。但這些朋友中,真正長期在澳洲居住的極少。因為我們順德這邊,移民澳洲的大多數是有錢人,他們基本都是投資於民,獲得了身份之後,就長期留在國內繼續自己的事業,只有子女在那邊讀書。新一代出去留學的,大部分也最終選擇回國。一個原因是這些出國的留學生大都是富二代,家境比較好,留在澳洲並沒有太好的發展前景,純粹打份工,他們也不願意。其次是澳洲現在政策也收得比較緊,種種原因使得僱主也很少僱用中國的留學生,所以大部分的留學生最終還是選擇回國。


和國內相比,澳大利亞確實有吸引人的一面。環境好、舒適,競爭不激烈,社會比較公平,教育比較寬鬆。對於窮人來說,福利保障比國內好。但也有不足的一面,例如華人不容易融入主流社會。整個社會比較成熟發展創富的機會少。地廣人稀,不夠熱鬧,容易孤獨等。


如果你是國內的中產,小日子過得不錯,那麼我覺得沒有必要移民去澳洲。如果你在國內過得並不太好。甚至要考慮養老、教育的壓力。那麼可以嘗試移民澳洲。至於有錢人,無論在哪裡都能過得很好,他們首要考慮的只是資產的安全。

我認識一位老闆,90年代中期把自己在國內的廠賣了2000多萬人民幣,全家移民到了澳洲。2000多萬當時在國內也不少了,但在澳洲,確實不算多。在澳洲他兩次投資都失利,只能吃剩餘的那點老本。他的三個子女,也只能在澳洲幹些普通的工作,成為最平凡的人。由於語言的障礙,現在他大部時間都待在國內的老宅裡,反正是頗為後悔。當時身邊還不如他的一些國內老闆朋友現在個個都藉著國家發展的東風身家過億了,他們的兒女也都成了富二代。相比之下,移民澳洲那位老闆就顯得落魄了。別人給他算了一下,他當時賣掉的廠房和物業,現在起碼超過一個1.3億。

未來,中國依然是一個充滿朝氣和活力的地方,充滿著機遇,並且會越變越好。而澳洲,他們的市場、人口以及慢節奏和高福利都會導致競爭力的下降,前景不容樂觀。是否移民澳大利亞?確實應該慎重思考。


梅西大佬


澳洲很多人估計嚮往,四面環海,無戰爭紛亂,環境還好,那麼已經移民澳洲的人他們真實的感受真的這樣嗎?我的大姑一家移民澳洲因為孩子留學澳洲並定居,過年回家談起感受也是一把辛酸淚。一、舉家搬遷因語言生活習慣不一樣一直無法融入鄰里,和生活在孤島沒什麼區別,因為除了家人沒有好談心的。二、食物不習慣,除了在家自己做外面的食物太不符合胃口。三、文化不同,一些歷史節日放假都沒有融入感,自己國家的節日只有自己記得也無人慶祝。三、孩子找對象用自己的標準看感覺很是彆扭,習慣不了外國女孩的開放和衣著。還有其他等,不過這些是作為大姑老一輩的真實感受,如果為了和孩子在一起而移民澳洲的叔叔阿姨們可以綜合考慮下,可能移民後你會更孤單,雖然和孩子在一起。希望能給需要的人一些幫助。


400萬姐


哪啥,本人以一個家長身份及拙見,說說在澳洲留學生一點事,雖然片面但是客觀。只是橋段,不是全部。

在澳洲留學生,公派留學不說了。說自費留學生吧。真正留住土著的也是四分一左右就不錯了,甚至更少,且大多是女生。現在過得怎麼樣?大部分過得不錯,少部分過得“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婚變離異嫁老外的。當然我屬看到大陸留學生大都是在大陸圈子裡找對象。有一些技術移民過去的(在國內也是精英白骨的)房車俱全,讓孩子進入好學校。都會高級白領。那些入職困難,上學掉課、重要語言不行,沒有專業,重要移民修分不夠,(就是學習專業不夠移民分數線)肯定不好混不下去。尤其男生因為無法“嫁老外”呢。



我在澳布里斯本瞭解熟悉圏裡一家中國人開小雜貨店,是小倆口大陸人,也是以留學生身份過來的,經營了八年生意。掙大錢,雙方父母都移過來,有兩個小孩。80萬澳元買了大房...,後來的後兩個人竟離婚了,那個男人可能有點抑鬱症了,說熬夠了,受不了這樣每天上貨布貨經營生活,回大陸,孩子也不要了。但是老人們卻難以承受,老家房子都賣了...,一聲嘆息,這是我見過的最壞結果。

其實我覺得,移民土著澳洲,對於眼前看到的,有水,空氣,陽光自然東西,確實誘多,另外一面,為了下一代教育,簡單,健康,有趣學習。酷炫戶外運動,以家庭為重點的生活和工作。簡約人情關糸,慢生活的態度。許是想留下來的一些原因吧。有這些態度人生活都很好,每個大陸人手機都會有個朋友圈,四伍佰個大陸人,各行各業,有律師,公務員及修車的,有事群裡一說,需要修車,土著人要二仟澳元,這裡600澳元搞定,還保修二年,老師傅福建人幹了三十年了,我們都見到了。中國太聰明瞭。

最大的感受,兒童成長生活簡單,快樂,自然。


山人品茶


14歲來的悉尼,現在快20年了,大學時家裡給買了些房產畢業後又買了生意,人比較懶,一週上三四天班,房租加生意一年下來稅後不到20萬刀,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過的很舒服,環境氣候沒得說,也沒什麼壓力,人際關係也不復雜,不用去討好哪個領導,去給誰塞紅包,平時和朋友打完球在海邊散散步,晚上一起喝酒聊天,覺得還是很舒服的,但時間長了也還是會懷念國內各種美食,淘寶上各種物美價廉的東西等等...總的來說感覺和國內相比各有各的好處,這邊畢竟是發達國家,好處也很明顯,社會相對比較公平,環境很好,法律,醫療體系之類的也比較健全,但並不適合每一個移民,感覺最適合移民的是那些弱勢群體,比如有殘疾的,窮人等等,但可惜的是這些人卻基本上沒什麼機會移民...對於普通人來講,移民還是比較好的,在這邊只要你努力工作,一樣可以買悉尼的房子,買不起可以換個城市,如果現在在北京上海的話即便你冒著猝死的風險工作再辛苦也很難買到一套房子,而不在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的話,醫療教育資源又差開了,在北京高考和在其他地方靠完全不是一回事...如果生了大病的話光來回的路費住宿費都要不少錢了更別說那些醫療費用,甚至有時候還要再加上紅包費用,在國內一個人的個大病基本上這一家就都被拖累了,但普通人移民對語言之類的個人能力要求比較高,不然先不說能不能移民,就算移了民也找不到穩定工作,更別說賺錢了,靠福利度日的話,既沒尊嚴生活質量又差,只能和難民之類的住在治安差的窮人區,還不如在國內舒舒服服的過自己的小日子,至於家裡有權的話,除非是急著轉移非法財產,否則的話國內要比國外舒服一萬倍,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吧...對於有錢人,感覺國內要活的更滋潤一點,語言不通,也沒什麼朋友的話,出了國可真的就是窮的只剩下錢了,但拿個國外的身份總沒壞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