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為何三家分晉後,春秋過渡到戰國,出現了涇渭分明的時代劃分?

對歷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在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帝國建立之前,史學家將從舊石器時期一直到秦統一天下前夕,這漫長的時間統稱為“先秦時代”,其中,又以夏、商、週三朝為主要。

為何三家分晉後,春秋過渡到戰國,出現了涇渭分明的時代劃分?

春秋初期地圖


而提到春秋、戰國,我想只要是一個粗通語文的人,一定都不會陌生,因為中國有太多耳熟能詳的成語典故來源於此。但是,如要詢問春秋戰國具體在歷史的哪個階段,多數人乍一聽準會蒙圈,只知道這是很久很久以前,一個經常打仗但又誕生了一批思想家的年代,還真沒摸不準其他的一些情況了。今天本文將為你釋疑。

春秋和戰國是緊密相連的兩個時期,在法統上都屬於前文所述的周王朝的後半段——東周。但二者的時代氣息卻截然相反,如果說春秋是一壺將開未開的溫吞水,那麼戰國則屬於這壺水已燒得熱氣沸騰、壺笛嘶鳴了。

本來春秋時期,各諸侯之間還算相安無事,就是偶有爭鬥,總不至於撕破臉皮,博上國運對賭,畢竟周王朝以禮制治天下。可春秋末期,時代交接之際,發生了一些事情,讓局勢開始轉變,這就是一系列連鎖反應下的“三家分晉”。實際上,假若我們站在歷史的宏觀角度,會發現這是春秋的一大步,放之戰國則是一小步了,換言之,對於春秋來說是了不得的開天闢地頭一遭,對戰國來說大家已經司空見慣。

為何三家分晉後,春秋過渡到戰國,出現了涇渭分明的時代劃分?

趙氏孤兒-趙武


查看春秋時期的地圖,晉國領土佔據了周朝北方偌大一片土地,其實力之強可想而知。然而時移世易,晉國政權逐漸為趙氏、魏氏、韓氏、範式、中行氏、智氏這六個家族把持。其中,以趙氏最為強大,這個趙氏正是今人熟悉的“趙氏孤兒”的後人。範式、中行氏合夥與趙氏火併(即現在的“火拼”,自相殘殺之意),因不敵趙氏而被驅逐出晉國,二氏土地由剩餘四家接受,實力遂強。後來,智氏聯合韓魏企圖滅趙,誰承想在快攻破趙城的時候,韓魏反水,反倒捅了智氏一刀。於是,趙魏韓三家美滋滋地分了智氏的土地,由此實力更強了。

趙魏韓三家滅了智氏後,完全掌控了晉國上下的全部事務,甚至作為晉國國君需要去朝覲三家的大夫(即卿大夫,三家掌權人)了,這種上下顛倒,可謂卑微不堪到極致了。直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破例將三家大夫升格為諸侯,趙魏韓可以名正言順地建立諸侯國了。此時,晉國領土已所剩無幾,名存實亡,再過些時日徹底被三家瓜分,史稱三家分晉。

為何三家分晉後,春秋過渡到戰國,出現了涇渭分明的時代劃分?

三家分晉


那麼,這看似只是封建王朝一場正常的新陳代謝,只不過是幾方勢力的角力,為何會成為春秋戰國的一道分水嶺呢?

原來,周王朝崇尚禮制,以禮法約束天下,各諸侯國內外尤其講究做事不逾矩,哪怕是實力強大的諸侯國,也不會以下犯上,謀求天下。而三家分晉後,卿大夫謀害主公,不僅沒被收拾,反而會被封賞侯爵,這給了世間一個明確的信號:誰的拳頭硬,誰才是對的,沒有君臣之禮、上下規矩。無怪孔子會感慨戰國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

為何三家分晉後,春秋過渡到戰國,出現了涇渭分明的時代劃分?

戰國七雄


三家分晉後,周王朝的空氣肅然一緊,已到了該變天的時候。諸侯國心思也都開始活絡,紛紛摩拳擦掌起來,準備富國強兵大幹一場,其中以秦國的變法最為著名,當然,那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