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三姥爷讲的老故事,原来在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早有记载。

我太姥爷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军人、工程师、教师。其中三姥爷是一名人民教师,教学向来严肃,教出来的学生有很多有大出息的。

三姥爷为人冷峻胆大,不信邪,他自己脾气就挺邪。年轻时候在一个挺远的镇子上教书。那时候条件不好,出门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有大梁的那种。听姥爷说,在那个时候骑个大梁洋车子,单位女孩都排队想趁车回家。

三姥爷讲的老故事,原来在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早有记载。


冬天里昼短夜长,三姥爷每天出门、回家都不见日头,如果逢批改作业多,或者学校开会下班回来得晚,总要乌漆麻黑走夜路。

有一回三姥爷又晚归,走到一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小土路磕磕绊绊很是颠簸,他就下车推着走,走着走着,感觉脚下越走越崎岖,上上下下总是在土包上走。

三姥爷纳闷,心想这条路来回走了好几年,就没见有这么些土包的地方,该不会真是有传说中的鬼打墙,把他诓到偏路上去了吧?

他干脆把大梁车子一别,就地坐下,点了根烟抽着,我不走了,我就这儿等!

过了许久,听见远处传来几声鸡啼,东边天开始泛白,三姥爷才渐渐看清自己周围的光景。周围高高低低的哪是什么土包,分明就是坟包,他正坐在一片坟场子里呢!这片坟场离他正常上下班路线挺远,是沿路不知道哪村哪家的集体坟地。

三姥爷后来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咱们可以不信这些,不怕这些,但总要对冥冥怀有敬畏之心,不肆无忌惮,谨慎处世。

三姥爷讲的老故事,原来在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早有记载。


后来长大了,一直对这些怪事很感兴趣。有一段时间爱读一些古书,凑巧在清朝纪昀大学士的《阅微草堂笔记》也发现了关于“鬼打墙”的记载。

“辛卯春,余自乌鲁木齐归至巴里坤,老仆咸宁,据鞍睡大雾中,与众相失。误循野马蹄迹入乱山中,迷不得出,自分必死,偶见崖下伏尸,盖流人逃窜冻死者,背束布橐有糇粮,宁藉以充饥。

因拜祝曰:我埋君骨,君有灵,其导我马行,乃移尸岩窦中。遇乱石紧窒,惘惘信马行,越十余里,忽得路出山,则哈密境矣。”

文章大意是辛卯年春,纪晓岚从乌鲁木齐到巴里坤。有个老仆人咸宁,与大部队走失在大雾中。不小心跟着野马蹄印走进了荒山中,迷了路出不来。那时候既没有北斗卫星也没有手机电话,老仆人心想这下子必死无疑了。

突然看到悬崖下面有具尸体,尸体背上竟然还背着干粮。老仆就将这些干粮拿来充饥,虽然不知道是啥干粮,心想那时候也没有防腐剂啊,反正就是饿不死了。老仆人对着遗体祷告说:“我为您掩埋尸骨,如果您在天有灵,指引我的马走出这乱山。”于是就将尸体掩埋,让马自己走路,大概走了十多里地,忽然找到了出山的路,已经是哈密地界了。

三姥爷讲的老故事,原来在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早有记载。


在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一书中也描述她亲身经历的“鬼打墙”事件:

“从新林院寓所到温德先生家,要经过横搭在小沟上的一条石板。那里是日寇屠杀大批战士或老百姓的地方。一次晚饭后我有事要到温德先生家去。锺书已调进城里,参加翻译《毛选》工作,我又责令钱瑗早睡。我独自一人,怎么也不敢过那条石板。三次鼓足勇气想冲过去,却像遇到“鬼打墙”似的,感到前面大片黑气,阻我前行,只好退回家。”

三姥爷讲的老故事,原来在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早有记载。


所谓鬼打墙,是民间一种通俗的叫法,实则是你失去了方向感,也就是说,你迷路了。你的眼睛和大脑的修正功能不存在了,或者是给你的修正信号是假的 是混乱的,你感觉你在按照直线走,其实是在按照本能走,走出来 必然是圆圈。

也有人在固定的地带,比如坟场,会遇到鬼打墙,这好像更神秘,其实这是因为这些地方的标志物,容易让你混淆,因为人认清方向主要靠地面的标志物,当这些标志物有时候会造成假象,也就是给你错误的信息,这样,你觉的自己仍有方向感,其实也已经迷路了,当人迷路的时候,如果不停下来继续走,那么一定是本能运动,走出来是一个圆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