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武漢!武漢


武漢!武漢


武漢!武漢!

美文心閱


武漢的考古可上溯距今8000年~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中期。若是以商朝的盤龍城為起點,黃陂區境內的盤龍城遺址是距今約3500年前的商朝方國宮城,是現今發現且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古城。


古語云“水北為陽,山南為陽”,古時漢陽在漢水之北,龜山之南,故名漢陽。漢陽及武昌皆有1800年曆史,而漢口在明代以前,不過是緊連漢陽的荒洲。東周時,武漢一帶便是楚國的軍事和經濟要地。西漢時漢陽歸屬沙羨縣。而武漢城區最早城池是建於東漢末年於今漢陽的卻月城、魯山城,和今武昌的夏口城。東漢末年,軍閥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於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的分裂形勢就是在地處武漢附近的赤壁之戰後確定的。武漢三國時名為江夏郡,魏吳蜀三國共治之地,屬於吳國。蘇軾在《前赤壁賦》中說的“西望夏口,東望武昌”中的夏口就是指武漢(古武昌即今鄂州)。孫吳認為夏口在江左,不好防守,最後屠城而去,在江的對岸不遠的沙羨縣(今武漢市江夏區金口街)築城,和劉表劃江而治,也稱江夏郡。


黃祖死後,劉表的長子劉琦因為奪嫡之爭,在諸葛亮的授意下,自請出任江夏太守避禍,夏口迎來了新主人。而這個劉琦,對劉備來說,影響至深。劉備被曹操的虎豹騎追殺於長坂坡的時候,唯一能投奔的,就是江夏劉琦。


正是劉琦鎮守的江夏這塊地盤,成了劉備人生新的起點。劉備在夏口站穩腳跟後,立馬派諸葛亮和孫吳聯盟,與周瑜一起導演了一出中國歷史上經典的以少勝多戰役——赤壁之戰。赤壁之戰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


同樣,蜀、吳聯盟的破裂也是從武漢附近的荊州蜀吳易手開始的。三國時期,有兩場影響時代走向的戰役,分別是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而這兩場戰役的導火索,都是因為荊州的歸屬發生了變化,從而打破了戰略平衡所致。


建安二十四年,孫權趁關羽與曹軍在樊城作戰之際,派大將呂蒙襲取了荊州治所江陵。關羽腹背受敵,與其子關平皆被吳將俘殺。孫權佔領荊州,吳、蜀聯盟關係破裂。這樣一來,孫、劉矛盾全面激化,最終導致了夷陵之戰。


武漢!武漢

黃鶴樓

黃鶴樓。其鼻祖是三國時期吳國在龜山上建立的訓練水軍的閱兵樓。作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美譽。是詩人留步駐足之地,詩作名篇與故事,膾炙人口留於後人。


唐代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極盡此樓飄逸神態,也令武漢三鎮從此獲得“江城”雅號。


唐代崔顥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詩以樓名世,樓以詩行遠,勝景與美文相依互存,彼此激發,並輝千秋。


武漢!武漢

岳飛


宋朝,公元1134年暮春,岳飛率部從九江入駐武昌,前後長達七年,岳飛由武昌出發,先後進行過四次北伐,“八千里路雲和月”,收復大片失地,鑄就一生輝煌,武昌七年,也是岳飛的黃金年齡:31歲到38歲。第一次北伐時,岳飛從武昌渡江,曾誓言:“飛不擒賊帥,復舊境,不涉此江!”在1140年的北伐中,“岳家軍”一度打到河南朱仙鎮,大敗金軍,朱仙鎮距開封僅45裡,完顏兀朮驚惶之下,逃離開封,準備渡河北遁。恰恰此時,岳飛接到十二道金牌班師詔,留下千古遺恨。


據考證,岳飛當年的帥府,就在武昌司門口。今天的武漢,還有諸多地名與岳飛相關:岳家嘴、岳飛街、報國巷、報國庵、忠孝門……。除了眾所周知的“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外,岳飛還填有一闕《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他登上黃鶴樓,北望中原,追憶昔日汴京繁華,感慨當前大好河山淪喪,誓言揮師北上,還我河山,最後憧憬來日得勝後的歡樂之情:“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遺憾的是,岳飛最終冤死臨安風波亭,未能“漢陽遊,騎黃鶴”。滔滔大江,載不盡此恨綿綿。


岳飛在世時,曾經被封為武昌郡開國公,武昌即武漢三鎮之一。岳飛含冤去世後,獲得平反,被宋寧宗追封為鄂王,鄂即湖北的簡稱。這說明,岳飛與湖北、與武漢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繫。

武漢!武漢


明朝,成化年間漢水下游連年發生大水,提防多次潰口,終於發生了一次大改道,從龜山北面注入長江,從此形成了穩定河道。這裡地盤開闊,水流和緩,再輔以堤壩,形成了天然良港。改道後的漢水,把漢陽縣一分為二,形成年輕的漢口。木帆船要避風避浪,而漢口一側是最佳位置,老漢口就這樣形成了。


1861年,漢口開埠,英國輪船上溯長江而來,在漢口沿長江一側建立輪船碼頭,再一次改變了漢口的城市空間。老漢口以漢正街為中心,沿著漢江一側形成,洋碼頭崛起後,沿長江一側的街市迅速繁榮起來。


漢水改道,將漢口、漢陽分開,逐漸形成今天武漢三鎮(武昌、漢口、漢陽)格局。


武漢!武漢

1894年

張之洞視察漢陽鐵廠


清朝,1853年,洪秀全攻克武昌。武漢,是太平軍攻克的第一座省會級城市,洪秀全繼而定都南京,中國南北兩分。


雖然武漢三鎮與太平天國的天京有千里之遙,但是武漢三鎮的得失,對於太平天國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地處"江北之北,河之南,自稱為漁米之地"的湖北,的得失關係到太平天國整個國家的財賦稅收,能讓"年京(天京,今南京市)內所持以無恐者"。


另一方面,武漢其實是關乎整個太平天國的第一道屏8障,所以太平天國幹王洪仁玕,有言道"夫長江者號為長蛇,湖北為頭,安省為中,而江南為尾。今湖北未得,倘安徽有失,則蛇既中折,其尾雖生不久"。


而1854年,曾國藩也正是從武昌出手,先收復武昌城,再攻下南京,打碎太平天國的關鍵屏護,動搖其防禦根本,從而避免當時中國很可能出現的南北分裂。


洋務運動。洋務運動中張之洞創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其中,漢陽鐵廠是中國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毛澤東談及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時,曾說“提起中國民族工業,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英法兩國對我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在武口設立了英租界,這是當時在武漢最早設立的租界,1927年1月收回,這是在全國範圍內最早收回的租界。


武漢!武漢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義爆發

圖為湖北軍政府成立


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以孫中山為核心的革命領導者發動了武昌起義,並取得了辛亥革命的成功,1912年2月12日,清朝發佈退位詔書,清王朝退出歷史舞臺,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到此結束。


北伐戰爭。1926年以蔣介石為核心領導者發動了北伐戰爭,成功的擊潰了吳佩孚、孫傳芳倆個大軍閥,自此中國革命區從珠江流域擴展到長江流域。1927年4月蔣介石國民政府便定都南京。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人侵南京,1938年10月日本便攻陷武漢。


而在南京淪陷前夕,國民政府雖宣佈遷都重慶,但黨政軍重要領導機關及其領導人員、員均遷至武漢辦公,英、美、法等國外交使節也隨之駐留武漢;陳紹禹、周恩來、秦邦憲、董必武等中共中央代表和沈鈞儒、鄒韜奮、李公樸等各黨派領導人,文化界名人等彙集武漢。


一時間,武漢實際上成為戰時首都和當時全國抗戰的指揮中心工作。


”武漢會戰“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正面戰場戰線最長、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會戰。”武漢會戰“的戰線之長,時間之久,兵員之多,規模之大,犧牲之重,是抗日戰爭中其他任何戰役所不能比擬的。武漢會戰粉碎了日本“速戰速決”的戰略企圖,使抗日戰爭從戰略防禦階段開始轉向戰略相持階段。


作為北伐戰爭的主要領導者蔣介石深知武漢對於全國政治的全局意義,為此在抗日戰爭中他組織和實施“武漢會戰”也最為堅決,由此帶來的犧牲和對日軍造成的損失也最大。


1945年8月,國民政府在武漢主持了華中日軍的受降儀式。


解放戰爭,鑑於武漢與南京互為命運的聯動關係,淮海戰役勝利後,毛澤東一改中國歷史上由襄荊東進統一全國的經驗,集中力量直接進入長江最脆弱的中腰即武漢至南京航段一舉突破國民黨防線,為解放全中國打開了局面。


回溯歷史,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真實不虛,經得起歷史檢驗。 此次疫情,我們相信,武漢能挺住。武漢,加油!

—《END》—

微信公眾號:美文心閱,meiwenxinyue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