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奔赴灵魂的家园——《圣湖》

古老而又神秘的西藏,在陈钰铭的眼里是一块凝结着自然、宗教和民族风情的神奇土地。虽然那里的风景壮阔绝美,但他的目光更在意在这个特定环境下生存的大众人群,因此他将更多的笔墨停留在对藏族同胞的形象塑造上,并通过他们的生存状态,揭示了西藏社会人文的深层内涵。其中的《圣湖》就是一幅蕴涵着浓厚宗教意味的水墨人物作品。在西藏有许多的神山圣湖,被藏族百姓顶礼膜拜而不得亵渎。他们认为这些山水和湖泊不仅是神灵的栖息地,而且也被赋予了古远美丽的神奇传说。

奔赴灵魂的家园——《圣湖》

在西藏人的观念中,湖泊是女性的化身,代表着母体而被人们所敬拜。有一种说法,圣湖是神山流出的眼泪,佛教徒则认为,圣湖是神赐予人间的甘露,圣水可以洗去人心灵中的一切烦恼和孽障。因此圣湖是西藏最古老、最神圣的地方,是每个朝圣者心中的天堂。这幅作品正是以纳木错湖为背景,描绘了藏民的生活场景。

从他们的神情中流露着一种虔诚,或许是源于对不可知事物的惶恐以及对神性力量的敬畏,而最终回归到他们灵魂的,是一种映照心灵的平静。圣湖给予人们的不仅是亘古的寂静,还有灵魂的洗礼。围着圣湖虔诚地敬拜,不是为了忏悔,只为灵魂的洁净安详。其实藏民对圣湖的崇拜,是原始自然崇拜的表现形式之一。

奔赴灵魂的家园——《圣湖》


在古老的蛮荒时代,原始先民对自然界存在的众多现象有着太多的迷惑不解,因害怕或尊崇而归结于自然、神灵所为。所以会膜拜,感谢众神的恩典,于是诞生了最初的自然崇拜。自然崇拜实质上是对神的崇拜,是人类依赖于自然的一种表现,也是精神上的寄托。那些能够直接影响人类生存的自然变化,都被看成了有人性的、有意志的实体,从而激起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并赋予它们更多神性的力量,因此,神便成了人们膜拜的主要对象。

德国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在《宗教的本质》一书中强调:“对于自然的依赖感,再加上那种把自然看成一个任意作为的、有人格的实体的想法,就是献祭这一自然宗教的基本行为的基础。”至今在西藏人的眼里,圣湖仍具有至高无上的神性,并相信这种灵性能够主宰人们的命运,改变人们的生活,于是把它当做有生命力的神灵加以顶礼膜拜。在这幅作品中,画家充分利用墨色块面的虚实干湿,渲染神秘幽暗的画面氛围,并通过主观的想象,突出了写意水墨的审美韵味。黑白交替的墨韵,铺就了雪域高原的苍凉静谧,同时也反映了人物各自的心情,灰暗如阴霾,压抑似黑夜。

奔赴灵魂的家园——《圣湖》


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画家弱化了形体的刻画,而更注重精神气质的描绘。他将西方严谨厚重的造型观念,纳入到笔下的水墨写意人物意象之中,生动体现了各类人物在圣湖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虔诚,这也是藏民身上特有的精神特质,经由画家细致入微的刻画,为画面人物的塑造赋予了更加丰富的精神内涵。

《圣湖》堪称西藏宗教生活的一个片断,是画家对圣湖概念的别样解读。当沿着他的笔墨走近画面中的每一个人物,就会感到一种来自心底的触动,会不自觉地更接近那片神异的湖水,奔赴灵魂的家园。


奔赴灵魂的家园——《圣湖》

画家陈钰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